1
又到周末。
想著似乎有一段時間沒好好帶孩子出來玩了,平時周末周六在家做作業,周日一整天的課外班。於是,趁著陽光正好,在周六的上午,吃過早餐,帶他來到離家不遠的大學操場的草坪上,沐浴日光,親近自然。
孩子果然是孩子,像開籠放雀一般,在操場上奔來跑去,不一會兒,看到不遠處有一對父子也在踢足球,於是我們就好奇地摻和了進去。
顯然,他們對我們的到來也是充滿歡迎,他們把腳下的足球傳遞給孩子,再加上我的加入,原本兩人的傳遞變成了四人的遊戲。
我們就這樣自由地踢著,任憑腳下生風,時光安然,清晨和煦的陽光打在彼此的身上,不用語言的交流,一切也是那麼美好。
2
操場上一旁的香樟樹葉子還是綠色的,而另一旁的法國梧桐大半葉子已經泛黃,黃色的樹葉和綠色的樹葉在日光下交相輝映,甚是好看。
梧桐樹下,落葉繽紛,幾個小孩在挑選和收集形狀美麗的葉子。這些葉子,對他們來說,此次此刻,就是大自然饋贈給他們的禮物。
走近操場的另一端,一個小女孩正在馴鸚鵡,她把家裡關著鸚鵡的籠子帶過來,打開籠子,讓鸚鵡在地上跳來跳去,這鸚鵡許是粘人,給它自由後,要飛也只會飛一小段距離,卻不會飛到遠處逃走。
小女孩就拿著一根樹枝兒,橫著放在它腳下,想讓鸚鵡的兩隻爪子鉤在樹枝上,試了多次未成功,終於好不容易成功了,她開心地拿起樹枝,只見鸚鵡的爪子鉤得緊緊的,生怕掉下來,女孩邊走邊笑,臉上露出了勝利者的喜悅。
我和孩子一路探索,偶然又發現了從草地上爬過的不知名的小蟲子,或者他又指著幾隻停在圍牆上叫不出名的小鳥喊我看,自然之大,大到我們窮極一生也無法了解詳盡。腦海中又浮現出《菜根譚》中的一句:「石火光中,爭長競短,幾何光陰?蝸牛角上,較雌論雄,許大世界?」
身後的公共健身區域,各式各樣的健身器材沉默地站著,偶爾有大人和老人們的光顧,小孩們爭先恐後地玩著鞦韆,蕩起了幸福的童年。
3
我常常覺得,帶孩子最重要的還是耐心,這耐心的具體體現,在通過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事上練」,其實就是一種磨礪自我的修行,孩子就是你自我磨鍊的最佳對手,可是很多人選擇了放棄。
有了這種耐心,才可以去了解他、理解他、尊重他、包容他、成全他,讓他去盡情地釋放,選擇自己的方向,漸漸完善人格,做最好的自己,同時也漸漸成全我們自己。
我又在想,過於強調耐心,會不會縱容他、寵溺他、讓他沒有邊界地釋放下去呢?
其實不會,只管帶他去閱讀、去經歷、去見識,在無邊浩瀚的故事世界裡、在人來人往的現實生活中,會教他怎麼收得住,認識到邊界在哪裡。
但是,關於耐心的陪伴——這種根植於心底的溫暖,是書本給不了的,社會也給不了的,只有父母親人才能給。
孩子要的是釋放和陪伴,而不是控制和孤單。
而作為我們自己,最缺的,也最需要用一生去磨礪的,其實是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