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子的書突出家庭生活的溫馨。
製作攝影書,第一步當然是挑選照片,要學會取捨。
製作一本自己的書,最重要的是全情投入。
自己做書自己做主,風格跳躍鮮明。
製作的過程免不了一些手工環節,更顯獨一無二。
書人生必做12件事。
文/羊城晚報記者 黃嘉麗 圖/採訪者提供
近兩年,我們以跑步速度進入自媒體時代,通過微博你只要輸入文字粘貼照片就可以發布內容,實現「自我與世界同步」的夢想,但是如果你想讓這些瞬間不被輕易湮沒,更理想主義的做法應該是———集結成書。這些書可能是紀念你最暖心的家庭生活,可能是追憶年少無知的歲月,也可能是毫無來由的情緒捕捉,但當它們沉甸甸地捧在自己手上時,你會更深刻地理解恆久的涵義。
既然是自己做書,那就意味著這本書,從內容到形式,都由你自己親手動手完成。儘管它們只在親朋好友間流傳共賞,但也絕對不能馬虎了事。最近廣州本土「獨立出版印刷幫」挑選出的十名攝影愛好者嘗試印刷自己的畫冊,從圖片攝影、圖片編輯,到紙張的選擇、裝訂樣式,每一步都是同一人獨立完成。他們最後製作出屬於自己的十本攝影志,讓一直停留在電腦屏幕中的影像跳進紙張。
在一家雜誌社擔任圖片編輯的小象是「獨立出版印刷幫」的發起者之一。起初,她與拍檔陳文俊走訪恩寧路街區,走進街坊家中與他們聊天。後來,他們把街坊的群像,製作成書,第一本自出版物《恩寧》完成,還在日本一美術館展出。作為過來人,他們經驗十足,對製作過程娓娓道來。編排一本自己的攝影志,最好先將所有的照片列印成4R大小的小樣,找一塊大空地,慢慢調整圖片的擺放順序和大小。所有圖片擺放在一起的時候,更異於自己的頭腦風暴:選用何種質地的紙張、圖片在紙張上的呈現與電腦上的區別、自己第一本攝影志書名該取什麼?在自己不斷的取捨和調整過程中,做書的思路就可能越來越清晰。
本次攝影志製作參與者之一的倫子的照片主要是用手機拍自己兒子。因為她一直在兒子身邊,手機是記錄的最快捷方式。本地攝影人bossa則把自己十年前大學時期和同學們一起所拍的宿舍生活照片重新聚合製作成一本大學生活紀念冊。當最終集結成冊,這些回憶仿佛凝聚到了一起。當他和同學們回到母校,坐在操場一起翻閱最後的成品,細細回憶大學時期的青春歲月,感慨之餘更發現,這些照片已經變成了一個逝去時代的印記。
「從圖片的編輯到紙張的選擇,每一步都是攝影志從電腦中蛻變的關鍵步驟。獨立出版好處在於,印呈現自我的方式體現在設計和印刷的流程中,而不僅僅是單純的圖片或者文字,而是完整的一本書的概念。」發起人小象說。
自說自話———自己做書最大的優勢在於形式可以突破一般書籍的條條框框,可以先任由想法天馬行空,再回到現實的印刷條件裡面尋求解決的方式。比如傳統書籍在頁面的大小上均每頁統一,雜誌可能加入小開本的小冊子附入書中;但到了一本自出版物,就可以按照章節的不同,來分配全書的頁面大小。除了形式上獨立感十足,亦是方便讀者閱讀每個不同的章節。因為不是大批量的印刷品,所以簡單的手工部分也是突出自出版物的常用手段之一。譬如倫子最後精心地用手工打孔穿繩子,用一張照片來做成書籤;另一位參與者陳川甚至直接拿一本病歷簿當成書本的載體。當然,若你有心想要做成富有設計感的專業書本,那就要諮詢設計類的人士了。
自己負責———利用電腦軟體完成書本的編排後,接下來就是選用紙張和到圖文輸出中心完成印刷裝訂工序了。不同的紙張會帶來不同的書本質感,印刷之前可以先印單張嘗試效果。如今,可能你家樓下的不起眼的一家圖文中心,就已經可以幫你做出一本像模像樣的書了。如果你實在對於做書的工序一籌莫展,可以聯繫一些本土的出版工作坊,或者上網參考。時下比較流行的排版軟體是Adobe公司的InDesign軟體。一本書的製作費用大概在30元到50元之間。
連結
我的夢想
我做主
1、我要做瓊瑤
如果你不滿足於自己的書本流傳範圍太小,不夠名正言順,大可以找正式的出版社商談,小說、詩集、漫畫都好商量。眼下這個世道只要肯自己出資,就算出言情小說當瓊瑤第二都沒問題。年近五十的安然就拿出四萬元,出版自己書寫多年的言情小說,但出版社對這種類型的書一般不會主動發行,所以安然還要自己去跑書店找銷售渠道,至於最後是否能賣得動,就沒人敢打包票。
2、我是好聲音
成天聽那些唱片公司發話,給一位歌手製作音樂專輯耗費百萬,其實如果是普通人要製作一張屬於自己的專輯(不發行),花費也許不到百分之一。很多私人錄音室都承接這種業務,為的是給音樂發燒友一個圓夢機會。
3、我是大導演
國內某大導演說觀眾不能嫌棄他的電影不好看,因為放你手上你也拍不出十分之一的水平。這個觀點我們無從驗證,畢竟沒有人會砸給你幾億資金拍一部餓殍遍野的電影,但自己拍個微電影,並且是超低成本的就絕對沒問題。微電影的流行和拍攝器材、電腦剪輯的普及讓我們越發容易觸及電影這個神秘概念,而且也愈發有力量去指出大熒幕上播放的某些電影到底有多"爛番茄"。
黃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