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區經濟換新顏 一禾民宿譜新篇
-山東省滕州市一禾農場策劃專家朱文博發展民宿經濟紀實
發展老區經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
鄉村振興的第一個著眼點是經濟,沒有經濟的振興,鄉村是很難發展起來的。但是老區鄉村振興的持久動力應該是文化。所以,文化振興是老區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它是修復與養護中華文化的根基。
中華文化的根在哪裡?根脈應該在鄉村。鄉村很多地方還保留了很多紅色基因及中華文化傳統的東西。它在現代的城市化過程中,已經受到很大的損毀。所以我們要以文化振興的方式,去修復和養護中華文化根基。文化要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來充實鄉裡老百姓的精神生活。山東省滕州市一禾農場主民俗策劃專家朱文博告訴我們的一段話。
我們大家知道中國的鄉村問題非常複雜,不是一時一刻的問題,是一百年來的一個持續的過程。在這個去充分認識文化振興的價值和意義。所以,我們要發展,要開闢未來的話,要有所寄託,要有一定的基礎,要知道我們的歷史和文化的根基在哪裡。只有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創新不是憑空的,創新是有一定的憑藉的。如果離開基礎的創新,那是無根之談。而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有幾千年豐厚的文化傳統,這是我們繼承創新的重要基礎。
在我們講民俗文化的時候,我們可能偏重對民俗文化傳統的優良部分的發現,或者說再認識的過程。民俗文化是什麼?是民族的基礎文化,所謂基礎,就是在民族文化發生期的時候,就開始形成,而且跟生活息息相關的一種日常文化。它不是抽象、玄學的那種思辨。它就是在生活中發生的文化,這種文化為生活服務。
我們考慮到鄉村是中國社會的根本問題,要解決中國問題,農村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它提出來一個總目標,叫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那麼這幾條第一條產業興旺,到最後一條生活富裕,其實跟我們的民俗文化都有關係。特別是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更是直接跟民俗文化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所以,民俗文化與發展老區經濟是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的老區經濟文化,我們研究它,可以發現它的資源價值,可以把它做創新性的發展,創作性的轉換,也可以直接來繼承,對鄉村振興提供幫助。討論民俗文化或鄉村振興。朱文博常常告訴大家。
所謂一禾,是朱字把其中一橫拿出來,分成兩個字,即「一禾」,是一個家,亦是一個夢。
據傳說在山東省滕州市大塢鎮北鳧山山脈元寶山與染山之間,古時天下大旱,唯此處莊稼卻異常豐茂,竟然一禾生出九穗,人們以給奇,便有神禾下凡到元寶山桃花塢......
一禾創始人朱文博為了心中的一禾夢,走萬裡路,跑遍祖國的大好河山,跑遍革命老區,尋找紅色基因,研究陝北延安窯洞的優缺點,探討豫西靠崖式窯洞民居作為中國傳統民居中獨特的居住形式,有著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和建築生態研究價值。然而旅遊民俗行業在全國範圍內的出現,為一些傳統民居和村落帶來了可持續發展的新動力。讓遊客人住店不僅僅是出差或探親訪友、旅遊。民宿的出現使得客人的住宿目的發生變化,很多人是為了住店而住店。住店變成了一種生活方式、一種高體驗性的產品。儘管很多民宿不一定有城裡星級酒店的檔次高,但來到一禾山莊,找到了家的感覺。
朱文博利用大塢鎮鳧山革命老區,文化底蘊豐厚的特色。挖掘出大塢鎮境內有唐代古剎洪福寺、伏羲廟,染山廟等景觀文化,以及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科學家墨子曾在此發明扎染、土布印花技術的故事。這位具有家鄉情懷的民俗與民宿策劃專家朱文博七年來歸隱山林,投資近兩千三百六十多萬元,臥薪嘗膽的學習愚公精神,發揚老區與革命先烈不怕犧牲的精神,不畏艱難,開發荒山,讓荒山變綠洲,開挖民宿窯洞,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窯洞就地取材,不 浪費 這裡的一石一木,每一個物什都是一個零件一個零件打磨而成,再將這些物什放在他們應該在的地方。這裡所用的材料,是最簡單的土、木、石、麥稈,他們用自己靈巧的雙手, 創造出巧奪天工的原生態傑作。
朱文博打造出一禾居生態窯洞共計12個房間,將窯洞打通連接並設置客廳、臥室、衛生間,賦予新的使用功能。窯洞內有自然山體景觀,天窗採光,配有鐵梨木茶桌,室溫控制在16°左右;窯洞民宿主題化,不同的窯洞,不同的主題設計風格,也帶給遊客不同的體驗。朱文博打機井引河水,依託核桃林片區,打造溼地公園,使其在丘陵上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多樣化的溼地景觀資源,以溼地的科普宣教、溼地功能利用、弘揚溼地文化等為主題的民俗文化。尋找桃花源般的生活。
朱文博一禾山莊科學規劃出180畝麥黃杏採摘園、120畝春雪桃採摘園、60畝核桃園、以及60畝蘆花雞養殖基地。在這裡,讓遊客暢遊魯南民俗風情別院,夜宿一禾居窯洞,品嘗有機農家菜餚,魯南正宗地鍋蘆花雞,採摘新鮮時令果蔬。在這裡,你還可以覽墨子染山觀染,體驗民俗文化,祈求神禾下凡風調雨順,讓遊客會流連於鄉間小道,聽鳥鳴林濤山幽歌唱,在夜晚數星星、盼月亮,在清晨享受無比舒爽的陽光、雨露、空氣,這裡是遊客休閒的絕佳去處,這裡是親朋相聚的理想樂園。
為了讓老區經濟可持續發展,安排附近的父老鄉親就業,創造出更多的精準扶貧就業崗位,開辦了一禾綜合服務中心、魯南民俗美術館、接待中心、元寶山書屋、老席土餐廳一些就業項目。把一禾農場辦成了集民宿餐飲、鄉村體驗、家庭飼養及果木採摘、旅遊觀光為一體的大型家庭農場。農場民宿餐飲以地鍋蘆花雞為主,農家菜、山野菜、粗糧饅頭等地方特色;農場現栽植杏樹、桃樹、核桃樹等300多畝,山中各類動植物百餘種,春季各類果樹開花,秋季各種水果掛滿枝頭,是踏青遊玩首選;農場餐飲以地鍋蘆花雞為主,農家菜、山野菜、粗糧饅頭等地方特色;是您靜心,養身,商務洽談的理想之地。公共建築是散布在整個桃花塢窯洞部落裡的,具有傳統符號的現代鄉土建築。鳧山山脈,一個桃花塢村詩意般的夢幻。承載著古村落的記憶,無數魯南兒女的鄉愁記憶與美好生活的嚮往。
現代一禾山莊宛如一幅自然山水畫或者田園風光圖:白天可以一邊採摘麥黃杏、核桃,另一邊可以賞花、種菜,兒童可以去遊樂園裡歡天喜地的玩耍,也可以鳥語花香的美麗風情,吃飯都是有機蔬菜,夜間,仰望星空,可以坐在荷花池塘邊的聞花香、聽蛙叫,也可以去啤酒音樂會上盡情嗨起來……
朱文博的一禾居。更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美麗鄉村旅遊場所,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只有就地取材,才能真正的回歸自然,和自然融為一體。染山名勝多、古蹟多、文物多,但資源挖掘有待深化,以滕州縣誌為藍本,用心挖掘,用情搜集整理有關歷史資料和人文記憶,通過深入挖掘,讓人們站在元寶山的源頭,能讓他們穿越歷史,重回春秋戰國時期的烽火歲月。同時,朱文博組織專家學者挖拙池頭集,洪山口古村的歷史故事。文物無言,但歷史有聲。通過深入挖掘,要讓文物真正「動」起來,讓文物講好大塢故事。一禾農場成立於2013年5月,現在是山東省省級示範農場、滕州市十佳農場。擴大面積500餘畝,主要經營果樹採摘、苗木種植及林下家禽養殖、民宿餐飲、民俗文化觀光。一禾農場於2017年被山東省農業廳、山東省財政廳、山東省工商管理局評為「省級示範農場」;2017年被滕州市國家農業改革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評為「滕州市十佳農場」,品牌、信譽及知名度較高。山東省滕州市一禾農場策劃專家朱文博發展民宿經濟擔子更重了,為了讓老區經濟換新顏 ,繼續譜寫一禾農場的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