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歲的吳桂花終於不用再背朝黃土面朝天了。6月12日一早,記者來到中石油鄉村旅遊經濟示範項目——「豫北荷鄉」時,民宿管家吳桂花正戴著口罩麻利收拾著客房,腰間別著對講機,精氣神十足,「在這麼漂亮的地方工作,還不耽誤照顧娃,一個月能拿1800多元。周末來玩的人多了,還能賣一些小玩意,能有額外收入。」吳桂花擦著窗臺,窗外四萬畝荷塘環繞,民宿似被層層碧浪包裹。
很難想像,4年前的她是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和吳桂花一樣,今天的「網紅」民宿村——河南範縣陳莊韓徐莊村,多年前也頂著「國家級深度貧困村」的帽子。
吳桂花的丈夫在天津打工,家裡常年臥床的79歲老太太患有嚴重的風溼性關節炎,三個孩子也都在鎮裡上學,她是家裡不折不扣的頂梁柱,也是全村41戶貧困戶的其中一員。「三個娃的學費都是東拼西湊借來的,去年老大考到縣高中,正是錢吃緊的時候。」吳桂花回憶到,「要是我也出門打工,三個娃咋帶?家裡的老太太誰照顧?」
精準扶貧改變了改變吳桂花的命運。自打2016年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三個孩子每年都能享受到教育補助,吳桂花本人也在前年被聘為中石油鄉村旅遊扶貧項目管家,從此再也不用在暑氣燻蒸的時節下地勞作了。 「多虧了中石油這個民宿,才能有咱今天的生活。」說起當下日子,她內心掩飾不住的喜悅。
民宿「豫北荷鄉」坐落在距河南省濮陽市範縣縣城20公裡處的陳莊韓徐村內,隱於街巷的是9間安靜的農舍,與農家錯落融合,裡面私享靜謐,儼然一座世外桃源。
2017年,中石油攜手中國扶貧基金會開展旅遊經濟示範項目,三年間累計投入1500萬元,吸引政府配套資金1000萬元,通過打造精品民宿帶動鄉村旅遊經濟發展,讓當地貧困戶通過閒置房屋流轉、在合作社勞動取酬、配股分紅等方式致富,2018年底實現全村的脫貧摘帽。項目還配套推出「荷鄉能工計劃」,專門聘請來自上海的工藝師對村裡多名婦女進行專項產業技能培訓,實現家門口就業。吳桂花等管家通過「荷葉染」等技能培訓,用荷葉蓮蓬熬煮燃料進行布藝加工,並逐步開發成為民宿體驗類項目,受到顧客一致好評。
今日的明星扶貧項目,建設之初卻是阻力重重。
「甚至連一些合作夥伴也不看好,覺得不如把資金投去修路、直接分發給貧困戶來的簡單直接。」 中石油扶貧幹部、範縣副縣長趙貴軍介紹。
「咱這兒只能從土裡刨食,城裡人還會來俺這兒住?」同樣是貧困戶的村民汪道梅說,「一開始我們都不相信,咱這個窮的地方,讓城裡人來看咱什麼呀?」但隨著項目落成,如今她也成為民宿管家,天天琢磨著怎麼把房間「捯飭」的更漂亮。
對汪道梅來說,4年前的車禍給她家庭幾乎致命一擊——痛失獨子。
兒媳在兒子去世後不久改嫁,把兩個孫子留給了年過五旬的老兩口,家庭的貧困狀態可想而知。「村裡知道我家的情況,前年民宿開始蓋的時候就把我家老漢僱回來了,在家門口一幹就是四個多月,給的錢不比在外面少。」說起過去這段歲月,她幾次流淚,「我們一家都要感謝這個民宿,一定要把日子過好,讓兩個孫子都考上大學。」
通過項目幫扶,沉睡的古村終於被喚醒,村民的生活也因此發生巨大變化。包括吳桂花、汪道梅在內的七位農家婦女被選聘為民宿管家;村東頭的農家老漢韓寶聚當起了電工和保安員,在獲得一份工資的同時也為家鄉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微薄之力;韓洪振則在家門口開起了小賣部推銷自釀的蓮藕白酒;村民韓洪海的閨女看好家鄉發展,準備來年結束背井離鄉的打工生涯,回到家鄉共享發展紅利……村莊的環境變好了,就業機會增加了,村莊人口上升,貧困人口持續下降。項目以合作社形式帶動155戶當地群眾,2019年平均每戶增收3500元。
「以前天天在地裡幹活,哪會化妝呀。「13日清晨,吳桂花上班前對著鏡子收拾妝容,捋捋頭髮邊說道,」現在咱們當了管家,就得漂漂亮亮上崗。」大家都發現,吳桂花變了,走路昂首挺胸,逢人就說「這日子越過越有滋味。」
變的還有韓徐莊村的風貌。清乾隆七年春天,鄭板橋來範縣做官,給這裡深深烙下「板橋故裡」的文化底蘊。昔日板橋故裡舊貌換新顏,二百四十多年後的今天,中石油定點扶貧正讓這坐古村在脫貧致富的藍圖下大踏步前進。(記者 陳東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