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t let words get in the way
別讓語言阻礙你前行的腳步
英語好的人,活得到底有多賺!
因為會英語,老外客戶從小張那團購了16部手機,一個月業績高出同事6倍,惹來眾人羨慕眼光!聽說王總要內招一名英語翻譯,小李踴躍報了名,沒過2個月從普通文員直接晉升經理特助!小楊畢業後,帶著英語八級證書擠掉了200多名競爭者,成功進入當地有名的外國語學校任教!
這些人自帶一身光芒,總能得到機會的垂愛!這令我想起一位74歲的奶奶,她叫徐秀珍。就是這位皮膚黝黑、個頭瘦小的奶奶,在桂林月亮山景區給外國遊客做了23年的導遊!
每天在景區做導遊的徐奶奶,你能想像嗎?徐奶奶只有小學三年級的文化水平,字都認不全;但就這樣一位年過半百的奶奶,竟然自學了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等11國語言,和老外自如地對起了話。
她說,學習外語是日積月累的結果,都是在跟外國遊客的頻繁接觸交流中學會的。比如,她指著手裡的礦泉水問遊客:「hello,要水嗎?」聽外國人說「water?」她就知道了水的英文是「water」,便記到了腦子裡。
不斷練習,徐奶奶已經能達到與各國遊客交流無障礙。如今,徐奶奶在景區還開辦了自己的民宿、農家樂,小生意做的紅紅火火。這讓我們既佩服又感到羞愧,大多數中國學生花費十幾年時間卻說不出一口流利英語...
想用英語高談闊論:可現實止步於 How are you?I'm fine.留下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
想看原著一目十行:現實是清晨捧一本又老又爛的教材朗讀一整年,和同學比的是誰聲音更大。想聽廣播大開眼界:現實是左耳進右耳出,永遠顧不得下一句,老外說英語都不帶喘息的嗎?
「學什麼外語都一樣,關鍵在於方法,方法用對了,6個月就能學會一門外語,方法錯了,就算學十幾年都不會有長進!」說這話的,就是國際語言學大師龍飛虎。這位龍飛虎先生,花了大半輩子研究心理學和語言學,並將兩者結合,極大發揮人類的潛能,打破了中國人傳統英語學習法的束縛。
▲62歲的龍飛虎,是享譽國際的語言學家、心理學家。他本人就是很好的案例,純靠自己的方法學習,精通英文、漢語、法語、粵語4門語言:
他5歲英語閱讀能力高於同齡小孩,10歲心理學、人類學看得津津有味。他6個月學會了中文,並將《少林寺民間故事》翻譯成英文版;他精通粵語,在《鳳凰衛視》用白話和主持人對答如流;他還會說一口流利的法語,在法語考試上屢屢獲得滿分。美國語言學家簡森 D.帕特森說:「這麼多年,我沒法打破人們固有的框架,而龍飛虎先生真正做到了。」看到這裡,我想你跟我一樣,想知道他那不違背人性、激發興趣、領先國際的英語學習方法到底是什麼?接下來,你能在龍飛虎的經歷裡找到語言修煉的答案。因為這些經歷造就了靈活、創新、有趣、不懼打破規則的他,遠遠甩開那些只會死記硬背、換湯不換藥的傳統英語教師。
他11歲給蘇聯心理學家寫信,22歲拒絕哈佛大學的offer,這個逆天少年,到底在搞什麼?龍飛虎的父親是個地地道道的英國人,50年代移民紐西蘭。1958年,龍飛虎出生在依山傍水的小鎮,出門就是碧草藍天。他深愛大自然、熱衷探險,甚至想學中國功夫,這樣就可以在水上漂 、草上飛。連「龍飛虎」這個中文名字都是他從打鬥的夢境裡揀來的。
或許是大自然規律潛移默化滲透到骨子裡,在他一生中遇到任何事情都會儘量做到符合自然規律。5歲那年,龍飛虎的英文閱讀能力落後於同齡孩子,而經過簡單的Phonics(自然拼讀)訓練,得到大大的提高。這為他以後研究教育學、人類學、語言學和心理學埋下了一顆種子。到了11歲,龍飛虎已經開始寫信給蘇聯當局的心理學家,和他們討論sleep learning (睡覺時學習)的研究成果。
▲11歲的龍飛虎,是個不拘一格的機靈少年。上大學前,他考慮選語言學,但當時的外語教育十分反人性:
在中學,學了三年法語只會死記硬背,一句話說不出口。而靠自己摸索的方法,不到半年成了「法國通」。他在大學時的選修最難的中文課,學習方法枯燥得難以忍受,中途棄掉了。
最後,他主修了心理學。憑藉著研究超前的論文,龍飛虎在大學就拿到了心理學一級碩士學位(同齡人還是本科學位)。1980年,哈佛大學向他發來攻讀博士的offer。但龍飛虎拒絕了,理由是他迫不及待想去大中國探索!理論學夠了,他想做一個實踐家。
80年代正值中國改革開放,新事物如雨後春筍般湧出,龍飛虎不僅能在新領域大顯身手,還能實現念念不忘的功夫夢。他6個月分別學會了中文和粵語龍飛虎拒絕反人性的外語學習法。龍飛虎來到中國以後,一邊跟人學武術,一邊學中文。而漢語,被公認為世界上高難度的語言,據說一個西方人學10年甚至以上,也未必能學好。
雖然一點中文基礎也沒有,但憑著以往在心理學和語言學上的心得,龍飛虎扔掉所有漢語教學課本。他徹徹底底把漢語當成工具,每天用「塑料」普通話陪人嘮嗑、看武俠小說、學唱鄧麗君的歌、沉浸在評書廣播.半年過後,他已經能說出一口帶有北京腔的中國話了。
提到他最喜愛的、幫他紮實漢語水平的、迅速了解中國文化的,是一本叫《少林寺民間故事》的書。書裡的「江湖道德觀」,在其他國家的文化裡聞所未聞,這讓他在大開眼界。龍飛虎按捺不住想推薦給其他國家的衝動,試圖把全書翻譯成英文。1996年,龍飛虎先生翻譯的英文版《少林寺民間故事》在香港正式出版。
龍飛虎深刻意識到:深入了解一本感興趣的著作對外語學習的效果,遠超枯燥的教科書。不要像傳統學習一樣先學後用,邊用邊學才能事半功倍。因為多年從事學術研究,龍飛虎對提煉規律極其敏感,他推斷:我自己掌握英語、法語、漢語,平均時間為6個月。或許掌握一門外語,6個月就足夠了?為了驗證可行性,龍飛虎打算從零開始學粵語。借鑑以往有趣高效、沉浸式的語言學習經驗學廣東話。在第6個月,他毫無懸念成功了。
6個月聽起來不靠譜吧?因為我們英語學了十幾年還是半桶水。其實很多人不知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英語實際上是非常容易的語言。所以從基礎到順暢溝通,美國FSI給出的學習指導時間僅為575-600小時(約半年)。這和龍飛虎的「習得一門外語只需6個月」,不謀而合。然而,以往反人性的方法、糟糕的學習心態,不僅讓我們愈加討厭、害怕英語,還白白浪費掉了十多年的青春,實在是可惜。我想,現在你需要做的是丟掉單詞書、丟掉語法書.給自己一次重新來過的機會!
遵循人性設計,激發人的潛能。可口可樂中國分部請他授教。龍飛虎發現,中國英語學習者不僅方法糟糕,心態也是一大問題。從小被灌輸「標準答案」的觀念,導致我們一說英語就害怕出錯,產生一系列不良情緒。這大大影響學習的樂趣和效率!
所以龍飛虎的學習方法宗旨是人性化、合理化。在調動人們積極情緒的同時也能激發人的潛能:比如,我們學新單詞的發音,一般是盯著單詞表念念念。這其實是錯的!因為我們小時候牙牙學語看的是媽媽的臉。龍飛虎的「肌肉記憶法」也正是如此,在學發音時,你需要找到母語發音者(或視頻),仔細觀察她面部肌肉和嘴型的變化,調動聽覺、視覺記憶並模仿,不僅能提高發音準確度,還訓練了聽力。
龍飛虎先生獨特的方法不勝枚舉:
聽不懂?泡腦子法幫你沉浸聽力,積累「原音素材庫」,培養英語DNA。反應慢?一個盒子兩條路幫你把英語發音和畫面建立聯繫,讓速度加倍。練口語沒環境?條件反射法幫你建構自己的英語世界,讓它不自覺說出來。.
正是有趣又人性化,可口可樂中國分部引進了龍飛虎的課程,勢要提升中國員工的英語水平。
被CCTV、鳳凰衛視邀約。他影響上百萬人把英語玩起來。為什麼在一個知識伸手可得的時代,學不好英語依然是我們的心病?因為我們缺少一個像龍飛虎這樣的大師,用符合人性和自然規律的方法,激起我們對英語的興趣,糾正錯誤的學習思路。正因如此,CCTV、鳳凰衛視、北京衛視等多家主流電視臺,邀請龍飛虎前往分享科學的外語學習方法。
風靡全球的演講機構TEDx,兩次邀請龍飛虎分享《如何在6個月學會任何一種外語》。2014年,龍飛虎的演講打破語言教育類的播放紀錄,並一舉拿下倍受歡迎獎,TED平臺主委會負責人Marc先生為龍飛虎頒獎↓
龍飛虎說:「有英語真本事的人,考試一定不會差。但是只會考試的人,基本上沒有英語真實力。」中國英語學生,學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正因英語真本事的習得過程更容易、更有趣,所以龍飛虎的學生不僅覆蓋了普通學生、白衣天使...保安小哥,他們不僅成績優異,更有英語真本事。今年龍飛虎先生已經62歲,他在心理學界和語言學界貢獻大半輩子,並加以親身實踐,而他前進的步伐依然不斷.
或許是這樣出於本能的選擇,才是大師精神。
他家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