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朋友都經歷過「討債」的尷尬時刻,明明借錢的時候大家都說好啥時候還錢,結果本該拿回自己錢的時候,對方卻有一萬個理由拒絕你,真是「借錢的是大爺要帳的是孫子」,讓人十分無奈。
那麼遇到別人欠自己錢不還怎麼辦呢?今天筆者就給大家說說當年青幫大佬杜月笙是如何解決這件事的,他的做法非常高明,但還真不是大家都能學的,他究竟做了什麼?
杜月笙,出生於1888年,他是當年上海青幫的老大,是上海工商界呼風喚雨的人物,可以說當年有頭有臉的人都以結交杜月笙為榮。
其實杜月笙的童年時期很慘,4歲以前父母相繼去世,他被繼母和舅父商慶國養育,雖然繼母對他很好,但是家裡太窮了,只讀了5個月的學堂就沒錢繼續念了,於是他開始當小混混,親戚們一怒之下將他趕出家門。
外婆心疼他,偷偷託人把他送到上海十六鋪張恆大水果行當學徒,成了個買水果的小學徒,但他時刻沒有忘記外婆對他的恩情,發誓要光鮮亮麗地回老家!於是他輾轉來到青幫,拜青幫陳世昌為老頭子,後來進入了黃金榮公館。
你還真別說,杜月笙雖然沒讀過什麼書,但是非常有遠見,加上他靈活的頭腦、勤快的雙手,杜月笙迅速取得黃金榮的信任,被委以重任,負責經營法租界的賭場「公興俱樂部」,賺得盆滿缽滿。
1931年,有錢有地位的杜月笙回到了老家高橋鎮參加杜家祠堂落成儀式,當地有錢的、當官的紛紛趕來祝賀,對著杜月笙點頭哈腰,可見當時杜月笙地位之高。
杜月笙很清楚自己發的是不義之財,所以他對慈善事業等方面特別關注,比如當年杜月笙親自籌措中國紅十字會的經費,設立總辦事處,不久後還籌建了重慶醫院,是當年最先進的戰時後方醫院,得到了百姓一致好評。
另一方面,杜月笙熱愛幫助他人,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只要有問題都能來找他,杜月笙有空就會馬上處理,比如老家人對他說過很多孩子沒書讀,他立馬拿出10萬元,修起了「浦東杜氏藏書樓」,附設學塾,讓家鄉的孩子們有書讀。
「有事找杜先生」成了上海老百姓最喜歡說的話,結果到後來,誰家東西被偷了都要找杜先生,畢竟杜先生「眼線」多,真能立馬幫他們找回,有的人遇到了經濟困難,也會找杜先生借錢,只要打個欠條,杜先生就會給錢。
長此以往,到杜月笙晚年時期,別人欠他的錢都數不太清了,欠條是滿滿一箱子,從幾千元到十幾萬元不等,欠最多的就是王亞樵,足足欠了杜月笙500根金條。要知道,晚年時期的杜家早就落敗了,這些錢足以讓他們衣食無憂。
但杜月笙阻止了家人去要帳,甚至在自己死前把所有欠條都一把火燒了,攔都攔不住,杜月笙解釋道:「當年向我借錢的人,一定都有難處,如今他們生死未卜、漂泊天涯,你們去哪裡找?千萬別成了一個追債人。」
看著欠條都燒完了,杜月笙接著說:「當年借錢的人會記住我的好,如果你們將來有困難,不用欠條他們也會幫助你;而那些忘恩負義的人,拿著欠條也不會還錢,甚至對你們痛下殺手,你們要記住這個道理!」
家人們一聽,明白了杜月笙的良苦用心。我們現在來看杜月笙的這番話,可以看出他深遠的考慮,比如當年那個欠他500金條的王亞樵可是斧頭幫的創始人,綽號「暗殺大王」,上門叫他還錢,後果可就難說。
當然了,杜月笙這樣做是對後輩生命安全的考慮,但是放在如今的法治社會,我們就不需要擔心被報復了,對方實在欠債不還,我們可以直接走法律途徑保護自己,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