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教育聲斐海外、有口皆碑,無論是對本地學生還是國際學生來講都非常有吸引力。
對於留學生來說,想去加拿大留學,繞不過AP、IB、ESL這三大課程項目,今天加吉就來給大家詳細剖析一下這三大課程,深度解讀它們的課程設置如何?難度如何?認可度如何?每種課程適合什麼樣的考生學習?
IB課程全稱為國際預科證書課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
三門核心課程包括:
拓展性論文(Extended Essay);
知識理論(Theory of Knowledge,簡稱TOK);
創造、行動、服務(Creativity, Action and Service,簡稱CAS)。
六類學科課程包括:
第一組:語言A(母語)
第二組:語言B(習得語言)
第三組:個人與社會學(歷史、地理、經濟學、哲學、心理學等)
第四組:實驗科學(物理、化學、生物、環境系統等)
第五組:數學(數學高等級、高等數學標準等級、數學研究、數學法等)
第六組:藝術與選修(美術設計、音樂、戲劇藝術等)
IB課程分配在六個基礎學科領域裡,學生既要學習科學科目,又要學習人文科目。所有參加文憑項目的學生,必須在這六個學科組中每組選一門課程進行學習。
IB國際文憑課程是全世界非常受歡迎的進入大學入學的課程體系,就像中國的高考,美國的SAT ,世界上很多大學承認IB課程,相當於大學一年級的課程。
IB課程分為三種:IB早期課程,IB中期課程,和IB高中課程。一所IB學校可以開設其中一種或數種課程,但只有完成IB高中課程後才能授予IB文憑。大多數IB學校都是高中,家長學生主要關注的也是高中,所以我們就集中在IB高中的介紹上。
不僅是加拿大,IB高中文憑得到世界上大多數著名大學的認可,這種認可包括兩方面:
一是在錄取時的考量:大多數西方大學(如哈佛大學)都把 IB、AP、Abitur 以及 A-levels 等四種考試看作說明學生學術興趣和能力的附加指標。
二是入學後的學分的轉化:如果IB 高級課程 (HL) 成績在6分以上,許多大學(包括耶魯大學)認可將該課程轉化為大學學分,即學生可免修此課。如果免修課程較多,學生進而可能提前畢業。有的大學甚至承認部分IB標準課程(SL)的學分。
IB課程著重培養寫作能力和學生的全面發展。因為想要得到IB文憑就需要滿足成績以外的更多要求,包括長篇論文、研究性論文、課外活動等。IB 學生畢業時會同時收到2份文憑:國際統一的IB文憑和本地區教育局的高中文憑。IB每門課滿分是7分,而加拿大高中課程則是按照百分制來算,所以存在分數轉化問題。
IB每門課滿分是7分,而加拿大高中一般課程的滿分是100分,不同的課程的轉換不一樣,分數如何轉化各省教育廳有相應的標準。以下是IB分數向百分制轉化的大致情況:7(96分), 6 (90分), 5 (86分), 4 (76分), 3 (70分)。
據統計,現有126個國家擁有IB學校。最多的三個國家是美國(580 所),英國(122所),加拿大(118所)。中國現在也有37所。加拿大的IB學校增長很快。安大略省在1997年只有12所,其中有6所公立學校,但迄今總數已經增加到53所,其中大部分是公立學校,另外還有十幾所學校正在申請審批之中。
公立高中的IB文憑課程只有兩年,即11和12年級。但往往從9年級開始上 IB 預備班(Pre-IB),經過9和10兩個年級的強化訓練之後,正式進入11年級的IB 文憑課程。IB 預備班一般在8年級時的年底報名,在教育局所轄區內不受家庭地址的限制。
申請材料包括填寫有關表格,附上最近兩年的成績,老師的推薦信(有的學校不需要信,只要求老師的電話),有的學校還要求學生寫一篇對IB Program的認識的essay。如果自己有特殊的成就(如競賽得獎,音樂體育繪畫有特長),也可用附件來說明。
由於申請人數往往大大超過實際招生人數,不同的學校採用不同的方式來選拔學生。有的學校採用面試,有的學校採用書面考試,有的學校則考試和面試相結合,也有的學校二者都沒有,只看成績單和推薦信。書面考試的形式因學校而異,例如Bayview SS用自己設計的考題(Bayview Assessment Test),範圍涉及英文,法語,數學和科學;而St RobertsCatholic High School採用Canada Achievement Tests,內容主要包括英文和數學。如果尚有名額,許多Pre-IB也接受9年級學生的申請。
那IB program 適合什麼樣的學生呢?
IB課程畢業生對於此課程總結的優點:
好老師比例高和學校提供的設施好
學習風氣好
課程難度接近大學,為進大學提前做好準備
IB班上學生除了學習在其他方面也很優秀,大家互相促進,良性影響。
但缺點也是很明顯的:IBProgram佔用學生時間很多,課程缺少靈活性。從因材施教的原則出發,IB只適合一部分學生。
1) IB適合學習能力強,做事有條理,善於安排時間的學生。IB的課程量大,進度快,學生每天需要投入大量時間才能完成作業和projects。學生再聰明,如果不善於安排時間,會覺得窮於應付。
2) IB適合全面均衡發展的學生。IB program在科學,人文,外語,藝術,社會工作等各方面注重平衡發展,不偏科,不側重某一方面。如果學生在某學科上有特別的興趣和天份,進入IB Program會感覺自己的特長沒有時間得到充分發揮。舉例說一個學生在數學上很有天賦,他會很失望沒有充分的時間準備和參加大型數學競賽。如果一個學生很優秀,但某一方面較弱(如法語),會覺得自己強項不能充分發揮,而弱點被放大,進而失去自信心。又如在藝術體育方面有天賦的學生,會因為這些活動佔用很多時間,很難在IB program中取得更好的成績。這類有特殊天賦的學生,最好留在普通班或課程壓力尚合理的gifted program。
3) IB適合將來從事社會性的工作的學生。IB重視培養國際視野和社會責任感。IB文憑所要求的社會服務(CAS),畢業論文,和跨學科綜合能力(TOK)都遠遠超過普通中學文憑的要求。理論上它培養的學生責任感較強,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較強,寫作和交流能力較強,學生最適合將來從事社會性的工作。如果學生對學術的興趣很大,將來只想做純技術性的工作,IB對他們的意義就不大。
4) IB不太適合法語或英文基礎差的新移民學生。IB課程寫作量很大,外語(這裡指法語)要求也較高,新移民學生會感到壓力很大。
另外一般學校IB課程沒有太多的選修課。如果學生的專業興趣已經確定,希望在這方面多修些課,在IB Program中很難實現。舉例說如果某個學校的普通高中課程中開設有微積分,統計學,高等代數等選修課。這些課程不是IB課程。該校的IB學生即使對數學很感興趣,因為時間衝突而很難被允許修這些課。
AP課程全稱為大學先修課程(Advanced Placement)。
AP課程是美國與加拿大大學課程中可提前放在高中學習的部分,旨在為學有餘力的高中生提供大學程度的課程,所以在通過考試之後,發放的不是文憑證書,而是單科成績證書。
AP共有22個科目,共34門課程,學生們可以根據興趣和發展方向選修這些課程,在完成課業後參加AP考試,得到一定的成績後就可以替換為大學學分。
AP考試採取5分制,「1分」表示不合格,「5分」表示非常優秀,以此類推,不過一般3分以上的成績就可以被大多數學校所接受,但少數頂尖大學,比如哈佛等,要4分 or 5分才可以抵扣大學學分。
評分標準一樣,不代表大學的認可標準也一樣。例如,5分的AP成績相當於部分高校的「A」,但在其他一些學校裡,卻會被換算成「B」。
AP日常學習課程是在加拿大私立高中以及一些公立高中比較常見的課程,由具有AP授課資質的學校開班授課,為了成績優異的學生帶來更多挑戰性(相當於你進入了實驗班的感覺)。
AP課程一般會在高中的最後一年提供給學生,大家十一年級學到的AP課程屬於Pre-AP。AP課程普遍會比正常高中課程要難度大很多。學校給出的AP成績一樣是由小測,大考和作業等來評判。得到的分數和正常學分一樣可以用來大學申請,也是用來衡量高中學生的學習能力的一項課程。
值得關注的是,越來越多的加拿大名校開始視AP課程成績為升學審核標準,是考察學生綜合能力和學習能力的標準之一。具有優秀AP考試成績的學生可以得到大學的學分認可並有機會獲得高額獎學金。
要留意的是,不管AP課的成績有多優秀都不能夠轉化為大學的學分。只有通過了AP考試,才能夠用作大學學分的轉換。
根據美國大學理事會公布的分析結果,在加拿大,收到AP考試成績最多的前三名是: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
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
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
如下大學也接受AP成績:
阿爾伯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
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
西蒙菲莎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
薩斯喀徹溫大學(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
皇后大學(Queen’s University)
曼尼託巴大學(University of Manitoba)
維多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ctoria)
卡爾加裡大學(University of Calgary)
西安大略大學(Western University)
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
相比較IB課程而言,AP考試成績更能容易地使學生獲得成績上、時間上、學費上的利益。很多大學在招生錄取過程中會將AP考試成績作為錄取標準和評判獎學金的標準之一。折抵部分大一課程的學分,使得學生少交學費,節省時間,甚至可能提前畢業。
但是,對於加拿大大學的申請來說,不要做本末倒置的事情——看著AP有這麼多好處,就把主要學習精力放在AP上了。高中成績,尤其是12年級成績是申請加拿大大學的硬指標。
1) 本質上AP和IB是不同的概念。AP是一門一門單獨的考試,而IB是一個強化高中文憑的兩年的完整學習計劃。通常IB課程比複習相應的AP要花更多的時間。美國和加拿大各個大學招生時通常對AP和IB一視同仁,但一般認為IB難度大一些,含金量高一些。
2) AP可以通過學校學習,on-line學習或自學,進而參加這類考試。IB只能通過學校學習。學生選擇考什麼AP科目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和學校條件自行決定。IB學生課程的選擇餘地相對很小。
3) IB課程成績經轉換為百分制後列入安省高中的成績單。在安省AP一般不列入高中成績單,也不計入高中平均成績(GPA)的計算,這點與美國高中不一樣。
4) IB學生最多只能選四門高級課程(HL),實際上大多數學校只允許三門。所以大學所承認的學分的IB課程最多為四門。AP沒有這種限制。近年由於名牌大學入學競爭很激烈,許多學生都用多修AP來證明自己的學習能力。一位學生通過十門以上AP的情況很多見。由於IB Program這種限制,美國許多IB學生不得不自學AP以求參加更多的考試。但加拿大大多數公立高中開設的AP課程不多,即使開設一般只有很少幾門。如果學生自學能力不強,選擇IB學校至少能有三門大學認可的課程。
總的來說,AP和IB很重要的區別:
1、IB單獨是一種高中課程,單獨可以作為文憑,證明你高中學歷,申請大學。
2、AP單獨不是一種高中課程,他需要配上你原有高中文憑,才能作為申請大學的條件。
即使你是IB的學生,你也是自學可以去考個AP課程,而如果你是AP的學生,你是不可以自己一個人課外報名去考IB的。
在加拿大教育體系中,讓許多留學生與新移民子女最為憂心的就是ESL課程。
ESL全稱為以英語為第二語言/外語(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是針對母語非英語的並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語言學習者的專業英文課程。但近年來,不少中小學將ESL改稱為ELL(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英文語言學習者),或者EAL (English As An Additional Language, 英文作為額外語言)。
中國學生作為國際學生在加拿大讀中學,ESL課程是必修課程,ESL英語課程以加拿大公立學校教學大綱為藍本,使母語為非英語的學生在英語聽說讀寫等方面達到加拿大本地高中學生同等水平,使非英語國家學生迅速與北美大學課程接軌。
ESL課程分等級教學,一般有A~E級。其中A級為最低級,E級為最高級。招收國際生的學校基本都開設有完整的ESL課程,並且不額外收費,為國際生提供強有力的語言課程支持。入讀加拿大公立中學的小國際生們在入學之前都會先到教育局測試中心進行測試,內容為英語和數學,英語測試形式為聽說讀寫,即為衡定學生的ESL的具體級別,學生該學期的課程也會根據其ESL級別進行安排。
以安省高中課程為例,ESL課程分為AO,BO,CO,DO和EO共五個等級。ESL-EO完成之後,學生可以進入11年級英語(ENG3U)和12年級英語(ENG4U)學習。所以,其實ESL-EO相當於10年級英語,ESL-DO相當於9年級英語。
那為什麼說,ESL是不少人的「噩夢」呢?
學習ESL期間,學生不能修任何主修課程(包括英語10及以上、一部分科學學科,如化學物理等)。如果入學分級過低,長期停留在ESL學習,則後期沒有足夠時間修完英語10、11、12等課程,甚至需要轉入成人高中,從此與好大學無緣。
學校定期組織ESL跳級考試,不同學校周期不同,一般為半年一次或一年一次考試機會。也就是說,如果能夠在考試中考得較好的成績,則可以「跳級」成功,即跳過中間某級,儘快修完ESL,不必耗費幾年時間和學費學習ESL。相反的,如果沒有在跳級考試中通過,那等待你的,就是原地踏步地學習語言。
如果你兩三年都深陷在ESL學習中,想要讀上學分課程之後順利按時畢業,真的是遙遙無期。所以,不要缺課,在上課的過程中有任何不懂的地方要及時和老師溝通,另外,不要因為上面的說法就對ESL產生排斥心理,ESL本身對留學生快速適應國外校園課堂和生活是有很大的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