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壓力繁重、飲食不均,加上環境中的重重汙染,不論大人小孩都常見便秘困擾、過敏體質,益生菌因而成為許多家庭的必備保健食品。
常見的益生菌和乳酸菌是不同概念,卻常被混用。益生菌是腸道內有益菌的統稱,凡是有益健康的細菌皆可稱為益生菌;乳酸菌則是能夠代謝糖類、產生乳酸的細菌。大部分的益生菌是乳酸菌,但並非全部的乳酸菌都是益生菌。
益生菌保健6功效
腸腦軸線是近幾年科學界最熱門的研究領域,腸道菌叢的狀態會全然反映在生理及心理,不僅腸道健康,情緒也會穩定,腸道微生物會影響身體基因的表現。
益生菌有以下6大保健功效:
1、調整腸道健康:改善便秘、腹瀉。
2、調整免疫功能:調節免疫系統平衡,減少過敏抗體的益生菌包括LP33、LGG及LJ等。
3、輔助情緒管理:腸道菌藉由內分泌、神經及免疫系統與大腦溝通,與腸躁症、憂鬱症、自閉症、甚至是巴金森氏症皆有相關性。
4、預防感染:益生菌能與壞菌競爭生存空間,分泌抑菌素、抑制壞菌生存。
5、維持口腔健康:腸道壞菌多的人通常易有口氣,攝取益生菌可幫助調整腸道及口腔內的菌落,幫助維持正常口腔健康、口氣清新。
6、調整體脂肪:已知有少部分益生菌能夠調整血脂或體脂肪,如Lr263等。不過目前的資料文獻僅限於小型動物實驗,尚需進一步研究。
勿以保健食品換取健康
使用益生菌仍然要注意飲食均衡與調整生活型態,不要以為平時隨便吃,吃一點益生菌就能維持健康。
有吃益生菌就排便順暢,不吃又便秘,是產生依賴性?營養師們指出, 益生菌非藥物,不會產生依賴性。之所以出現以上的現象是因飲食不均、缺乏蔬果纖維,所以吃益生菌可以迅速改變症狀。
此外,益生菌產品中可能添加纖維,若蔬果吃得極少,只靠產品中的纖維補充,一旦停止服用,腸道自然回復原本狀態。建議有這類困擾的人應著手改善飲食及生活型態。
哪些人特別需要補充益生菌?
並非每個人都需要額外補充益生菌,營養師建議,排便不順、陰道感染、過敏、異位性皮膚炎、長期在外吃飯、蔬果吃很少及接受抗生素治療的人可嘗試使用益生菌。
長期感染接受抗生素治療的人腸胃尤其虛弱,易腹瀉、食欲不振,臨床上在補充高劑量益生菌後,的確有助止瀉、留住營養、增加體力,雖然抗生素會破壞益生菌,但多少有部分進入腸道。同樣,感冒時亦可持續補充,腸道功能也會恢復得較好。
給孩子補充益生菌多是因便秘或過敏問題,若孩子不愛吃青菜,缺乏蔬菜的膳食纖維作為養分,益生菌仍無法在孩子體內養出自己的好菌。至於過敏體質則需至少持續補充6個月,才可觀察是否能改善過敏。
人體會逐漸適應益生菌,可能一開始有效,幾個月後效益便不明顯,因此,可半年換一次品牌或菌種,記得留下益生菌外盒比對菌種,才不會選到相同菌種,以至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