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定天下 中外品牌爭奪臺灣面板資源

2020-12-19 華夏經緯網

    王先生準備為新房添一大屏幕液晶電視,卻發現市場上同尺寸、同規格的液晶電視價格相差巨大,以主流32英寸液晶電視為例,外資品牌標價即有13000元,也有7000元促銷價,國產品牌大都在5000餘元,康佳一款促銷機型竟然只有3999元,面對五彩繽紛的液晶電視和巨大的價格差,王先生很迷茫,其實陷入迷茫的並不只是王先生,眾多國產電視品牌因為在十月倉促應對外資品牌挑起的價格戰,而面臨整體陷入虧損的局面。

  眾多國內廠商與家電專家表示,中國平板電視市場向數位化、平板化、大屏幕、高畫質化、環保化轉型升級,而外資品牌為應對滿足中國液晶時代的提前到來和彌補自身產能不足,紛紛推出採用臺灣屏的低端產品,壓低價格,國內品牌身受價格戰擠壓和受液晶面板產能匱乏困擾,可能導致國內電視產業面臨又一次嚴重的危機。

  黃金周大賣大虧

  據了解,今年國慶黃金周平板的銷售,外資品牌相對國產品牌表現不俗,增幅明顯。來自國美電器、蘇寧電器等家電連鎖企業傳出消息,洋品牌平板彩電在雙節期間的銷售額迅速趕超國產品牌。從事國內彩電市場調查的中怡康公司發布的數據顯示,「十一」期間,LG、三星的液晶電視銷售額、銷售量排名在國內市場的前兩位。而此前,海信在平板市場佔據了頭名位置。

  國際彩電企業突然降價,縮短了與國產彩電的價格差距。根據蘇寧電器有關人士的統計,雙節期間,包括LG、三星在內的國際品牌液晶電視與國產電視的價格差由20%至30%,下降到10%。

  中怡康公司首席分析師彭煜表示,國際彩電企業這次「突襲」打亂了國內企業的銷售戰略,本希望藉助雙節銷售來完成全年銷售任務的國內企業不得不倉促迎戰,以即時降價來保證市場份額。市場上熱銷的外資32英寸液晶,索尼、東芝、三星等將最低價位調到了7999元,甚至7000元以內。國產品牌也跟進將市場均價從年初的8600元一瀉至目前的4000-5000元左右,個別促銷機型價格更跌破4000元底線。王先生因此身陷賣場一片降價聲中而迷茫。

  但是,「今年9月份,國產品牌的32、37、40英寸液晶電視,銷售淨利潤都是負的。」近日,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聯合北京賽諾市場研究公司發布了2006年中國彩電行業研究第三季度報告。北京賽諾市場研究公司AV部總經理喻亮星報告中的部分數據,捅破了國內液晶電視製造商不願觸及的「窗戶紙」。

  此次報告中,國內液晶電視的銷量依然全線飄紅。今年3季度,國內液晶電視零售市場總銷量88.6萬臺,比今年上季度增長19%,同比去年3季度增長173%;總銷售額83億元,比今年上季度增長9%,同比去年增長163%。今年前3季,國內液晶電視零售市場總銷量227.4萬臺,同比增長208%;總銷售額225億元,同比增長217%。

  而這僅僅是硬幣的一面。喻亮星介紹,今年9月份國產液晶電視的表現讓人很意外。雖然32、37、42英寸液晶電視的毛利(售價減去面板、材料、人工等成本,約佔售價的75%)是正的,但是淨利潤(毛利減去營銷管理費用,約佔售價的25%)卻為負。今年前9個月,雖然有盈利,但是很微小。

  這樣的局面,對於液晶電視行業的新進入者,比如夏新、新科、明基等,無疑是沉重一擊。「如果後續資金支持不夠,很可能迫使他們退出。」喻亮星認為,2006年中國平板電視市場的發展已不能再簡單遵循「降價促銷」原則。

  而將國產品牌拖入即將進入全面虧損的險境,除了外資品牌的競爭,還有國產屏的供應量不足。

  液晶市場繁榮 外資品牌使用臺灣屏彌補產能不足

  降價和掌握大量液晶屏產能成了此次外資品牌的制勝手段。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家電課題組負責人陸刃波認為:液晶屏佔據液晶電視70%左右的成本,使用臺灣屏大幅削減成本,黃金周期間外資產品價格突然下降,部分產品幾乎接近國產品牌,一舉確立了此次銷售大捷。

    外資品牌除了自身液晶屏生產線供應,還有一部分來源於向全球供應的臺灣屏,那麼掌握液晶屏生產技術的外資品牌,為什麼還會使用臺灣屏?
 
    據了解,目前液晶屏的技術主要由韓日電視品牌和臺灣面板廠商掌控。除了眾所周知的韓日的夏普、三星、LG.Philips,還有友達、奇美兩大液晶面板生產廠,這五家生產的液晶電視面板約佔全球總供應量的9成。

  正是五大面板生產企業的液晶屏的產量直接決定液晶電視終端賣場的銷售尺寸。

  早在幾年前,32英寸及以上尺寸液晶電視價格還在數萬元,在市場上銷量最多的當屬15英寸、17英寸液晶電視,液晶電視更多的是走入「單身貴族」而非「家庭客廳」。夏普、索尼、LG、三星等通過大膽投資第7代、第8代液晶屏生產線,在液晶電視的普及化中佔據了領先的地位。正因為有了第7代線提供的40寸和46寸,以及第8代線提供的46寸和52寸的大屏幕液晶屏,所以消費者可以用最合理的價位購買到更大尺寸的液晶電視。

  然而,今年全球大屏幕液晶顯示器面板需求總量將達2.65億塊,使液晶屏產能全球供應不足,在國內也有資料統計,2005年,中國平板電視全年銷量達到190萬臺,比2004年的65萬臺增長了192%,2006年國內平板電視市場仍將繼續保持這種旺盛的需求,全年銷量有望達到500萬臺,這種增長速度將會延續到2008年。

  「即使兩條7代線完全開工,也不能滿足三星電視的強勢品牌」,在三星06年新品體驗會上,三星白學明常務透露,06年三星電視全球銷售額將突破100億美元,尤其是今年4月份上市的R7系列液晶電視,風靡全世界,截止到11月份將實現累計銷售200萬臺以上。

  除了三星,有業內人士透露,包括索尼、東芝、LG、飛利浦等韓日品牌都從紛紛訂製臺灣屏,以滿足全球市場對液晶電視的需求。

  國內外品牌競相發展液晶屏產業

  外資品牌使用臺灣屏在業內並不是秘密,包括眾多國產品牌也都在積極同臺灣廠商合作,甚至有企業投資或合資生產自己的液晶屏。液晶屏之所以成為香餑餑,在於掌握液晶屏等於掐住了產業鏈的上遊。

  目前液晶電視成為全球尤其是亞洲消費者的首選產品,只有提供更低價格的產品才能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因此,整機生產成本的控制,對於電視廠商之間的競爭尤為重要,即上遊關鍵零組件供貨來源的穩定性、低廉的採購成本以及下遊堅實的客戶基礎,成為競爭力的關鍵,而佔整機七成成本的液晶面板更是重中之重。

  三星、索尼、LG、夏普等外資品牌在平板市場取得領先優勢,除了更早進入市場,更主要原因是在品牌的累積和產品核心技術的掌握,尤其是液晶屏製造技術。正是由於外資品牌壟斷著電視上下遊製造的核心技術,引領電視行業的發展。

  只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掌握市場的主動權,掌握上遊產業資源成為眾多電視品牌的當務之急。但是建設一條第六代液晶板生產線需要190億元,國內沒一家彩電企業能獨自承擔,為此,創維、TCL、康佳、長虹四巨頭已經宣布聯手共建液晶面板生產線。

  另外,廈華電子通過出售股權獲得了中華映管穩定的面板供應;康佳則決定自己投資建設液晶模組工廠,購買CELL回來組裝,這樣投資8億元就可以獲得300萬套模組的產能,可以保證供應。TCL依靠節前從奇美採購的1.4萬臺47英寸屏,在大屏幕上取得了近5000臺的銷量,這給國產品牌一個很好的提示,那就是與臺灣企業結盟,通過提升銷量攤薄利潤向外資品牌發起反擊。

  「隨著近期臺灣地區友達、奇美七代線的投產,40英寸以上屏的資源將會更加豐富,這將使得國產品牌的大尺寸平板更加具有優勢,」 康佳多媒體營銷事業部副總經理劉丹向記者透露,國產品牌將從臺灣獲得充足的「彈藥」供應,據此預測,在新一輪大屏幕的平板競爭中,國產平板將風光無限。

    平板電視走向品質競爭

  然而,中國家電市場聯合調研課題組的調研結果表明,隨著平板市場的快速擴容,激烈競爭帶來的價格趨於消費者心理價位,消費行為逐漸成熟,未來平板市場的競爭已經從單純的價格敏感轉變到技術與品質上的較量。

  在製造上,外資品牌基本上都秉承了精心設計、精心製造的理念。韓資品牌,如三星在外觀上一直是領導著潮流,新穎的外觀一直是很多品牌效仿的榜樣。

  精心研發、精心製造,外資品牌從進入市場開始就奠定了高品質、高價位的形象,恰好滿足了一部分對高品質產品需求的消費者,並且把這種定位很好的保持下來。為此,外資品牌在國內市場的強勢洗牌中就保持了良好的穩定性,生存下來的機會就比國內同等規模的企業大得多。

  最近,三星召開06年全高清液晶電視新品體驗會,推出F7和N7系列,並宣布將堅持「頂級產品戰略」,集中力量發展以液晶、等離子為代表的平板電視領跑業界。07年,三星又將投產第8代生產線,推動52英寸成為市場主流。三星品牌之路也許正是中國企業應該努力學習的目標。

  來源:eNet矽谷動力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買臺灣屏值不值?臺灣液晶屏消費全攻略
    但站在消費者角度,拋開新聞事件,對於普通人來說,臺灣屏品質是否有保障?臺灣屏的液晶電視到底是否值得購買呢?記者為此進行了調查。    現狀    臺灣屏佔全球六成份額    其實臺灣面板早已用於千家萬戶,小到手機屏、PDA,大到顯示器、液晶電視,遍布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由於不熟悉、不了解,所以對臺灣屏液晶電視的品質產生懷疑。
  • 一線品牌中臺灣屏將過半
    尤其是國慶黃金周期間國際品牌大尺寸液晶電視的集體跳水,更激發了一向喜歡「刨根究底」的中國消費者對於夏普、索尼、三星、東芝等高端電視品牌的主打產品到底有沒有採用「臺灣屏」以降低成本的討論。● 2300萬片 一線國際品牌臺灣屏比例過半    根據泡泡網數位電視頻道昨天的報導《銷量破千萬!3S巨頭瓜分液晶電視天下》,2007年全球前5大液晶電視品牌三星、夏普、索尼、飛利浦和LG將銷售總計4600萬臺液晶電視,其中三星、夏普和索尼都將成長為年銷量千萬臺的領導品牌,而飛利浦和LG則預計分別以900萬臺和700萬臺緊隨其後。
  • 「中國屏」:從彩色顯像管國產化到液晶顯示面板崛起
    從改革開放初期實現彩電顯像管國產化的輝煌,到近年來中國企業在液晶顯示面板領域的重新崛起,一部「中國屏」的辛酸史,就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追求自主技術創新的奮鬥史。2007年4月,時任信產部副部長婁勤儉痛心疾首地說,「目前國產品牌平板電視的情況令人擔憂,不亞於中國彩電業產業化之前」。風暴中的「諾亞方舟」京東方「意外」崛起仿佛冥冥中有定數,2003年成了中國顯示產業決定命運的關鍵年份。
  • 國產彩電競逐巨屏衝擊外資品牌「暴利」市場
    盧偉冰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巨屏電視目前最大的問題是規模太小,導致成本居高不下,成本因素一方面是面板,另一方面是送裝等服務項目。5倍溢價根據奧維雲網2月的最新統計數據,中國電視品牌的銷量市場份額超過92%,銷售額份額接近85%,對外資品牌呈現出壓倒性優勢。外資品牌中基本只有日韓品牌還在堅守,尤其是在高端電視市場,還有不小的粉絲群。
  • 友達VS奇美 兩款臺灣屏液晶上演PK之戰
    液晶屏這方面由於臺灣面板有更好的成本控制,產能很大、更低人力資源價格以及通過整合下遊廠商縮短供應鏈以節約成本等,令臺灣面板擁有很高的價格優勢。而日韓液晶屏雖然質量不錯,但成本相對較高,為了降低成本,目前日系液晶電視廠商也都開始選擇從中國臺灣液晶電視面板廠採購液晶面板。包括東芝、索尼、LG等洋品牌也多有使用臺灣奇美、友達等廠家提供的液晶面板。國產廠商也有很大一部分比例使用臺灣屏。
  • 面板廠商的目標是將自己在顯示器面板市場的份額同比增長8%
    三星顯示將在2021年第一季度退出液晶顯示器面板業務。因此,其他面板廠商正在爭奪三星退出而空出的份額。2021年液晶電視面板的出貨量可能會同比下降5%(YoY)。由於在液晶電視市場的地位已經固定,中國一線面板廠商更加注重IT面板業務的發展。
  • 國產力量:OPPO 捲軸屏 OLED 面板來自京東方
    OPPO X 2021 搭載最小 6.7 寸、展開可達 7.4 寸的無級 OLED 柔性捲軸屏。用戶可根據實際需求調整屏幕的尺寸,獲得更合適的信息操控界面。得益於 OPPO 自研 Roll Motor 動力總成、雙矩陣嵌入式離合結構和屏幕動態區骨架疊層,OPPO X 2021 捲軸屏概念機在大小屏切換的過程中可實現近乎「零摺痕」、如畫卷般自由伸縮的屏幕效果。
  • 夏普液晶電視採用「臺灣屏」 涉嫌欺騙消費者
    本報記者 胡雪柏 攝  本報記者 胡雪柏 攝  夏普液晶電視成為行業排頭兵,主要憑藉的是其自行研發的獨特液晶面板。消費者不惜高價購置一臺夏普液晶電視,往往是衝著夏普「只用自家ASV面板」。不過,要提醒消費者的是,有的夏普液晶電視,其實用的不是貨真價實的夏普原裝面板,而是臺灣生產的面板!
  • 霸屏天下是什麼平臺軟體 霸屏天下是哪家公司的介紹
    最近一個霸屏天下軟體進入了很多用戶的眼帘,很多人都在問這個到底是什麼軟體呢?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吧,下面小編就告訴你答案。  霸屏天下是山東天下物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打造的朋友圈廣告租賃投放APP。
  • 全球智慧型手機屏幕面板出貨量大曝光!國產廠商成最大贏家:勇奪第一
    ,韓國三星,中國天馬微電子,來自中國的屏幕廠商京東方以全球接近23%的出貨量成為手機面板廠商的第一名,要知道,早些年在屏幕面板供應商中,幾乎都是日韓企業的天下。從具體的數據可以看出,京東方已經成功超越了日韓面板企業,成為了全球第一手機屏幕面板供應商,上半年出貨了1.9億片智慧型手機面板,同比增長了23.1%,而排名第二的三星以微弱的差距落後於京東方,上半年智慧型手機面板出貨量約為1.9億片,同比增長9.6%,市場份額都在23%左右,而排名第三的這是中國的天馬微電子,上半年全球共出貨了超過1億片智慧型手機面板,同樣也佔到了12%
  • 彩電七品牌佔六成市場!華為智慧屏還能好好玩嗎?
    來自市場統計數據顯示,彩電市場在進一步集中,七大品牌市場份額佔六成,未來彩電業的競爭將會更加慘烈。智慧屏上市多日,為何還是自娛自樂?據了解,華為這次發布的是智慧屏S系列,擁有55、65、75英寸三種屏幕尺寸共6款機型。
  • 2018年柔性AMOLED手機面板趨勢分析
    在2018 臺灣顯示產業研討會上,IHS Markit研究總監謝勤益分析今年柔性AMOLED手機面板趨勢指出,已下修OLED手機面板滲透率到3成以下,除了蘋果重新檢視採用OLED及LCD的新iPhone手機佔比外,中國僅兩家手機品牌採用,包括華為、OPPO、Vivo、小米今年新機繼續採用LTPS面板,因此下修原本的滲透率。
  • 顯示面板的國產化,又會帶動上遊的原材料國產化_行業新聞_液晶面板...
    第十四位是上海和輝光電 Everdisplay (EDO)   ,是國內出貨量最大的AMOLED手機屏供應商,2016年出貨量350萬片,市場份額0.2%。其AMOLED手機屏目前主力出貨皆為FHD解析度,已打入多個國內及國際品牌。但2017年AMOLED手機面板出貨量上看600萬片。
  • 奇美宣布與群創合併組臺灣最大面板廠
    據報導,臺灣第二大液晶面板廠奇美近日宣布,他們將與富士康子公司群創以互換股份的方式進行合併,不過群創依舊可以獨立存在成為存續公司。具體來說,奇美以2.05普通股換群創普通股1股的方式進行合併,整個合併計劃將在2010年5月1日完成,合併後的新公司將成為臺灣最大的液晶面板製造商。
  • ...環繞屏VS摺疊屏,手機行業的未來誰主沉浮;顯示面板廠商龍騰光電...
    1.環繞屏VS摺疊屏,手機行業的未來誰主沉浮?2.2020年液晶監視器面板供給過剩,價格走勢恐步入2019年電視面板後塵3.小米獲得雙面屏智能機設計新專利4.液晶面板市場回暖對彩電業影響幾何5.顯示面板廠商龍騰光電闖關科創板 毛利率超京東方
  • 千家品牌爭奪桂冠 2018智能安防年度盛典投票衝刺中!
    以「芯」行動,為安防產業賦能得以「安」定天下,由慧聰安防網、慧聰電子網聯合主辦的2018智能安防產業鏈峰會暨年度盛典投票時間已於10月24日正式開啟,目前投票時間已過去了一半。>十大智能家居優秀品牌」榜首;雙金格以1013票暫奪「監控優秀品牌」頭籌;艾特達以8910票暫奪「
  • 3年後京東方、華星光電、鴻海、惠科都投產後液晶面板如何消化?
    緊接著,三星、LGD、夏普、友達、奇美(現群創)等紛紛到大陸申請建設高世代液晶面板產線,至此,京東方的鯰魚效應一舉打破了日韓及臺灣地區的面板企業對大陸高世代液晶面板產線的壟斷和封鎖,解決了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缺芯少屏」中的屏的問題。  京東方的突破,對中國大尺寸液晶顯示產業來說自然是好事,京東方從中摸索出適合自身發展的模式也無可厚非,但從近年中國整體的液晶面板產業發展看,有點失控。
  • 液晶面板使用情況解密:13款高中低檔LCD拆解
    圖:市場液晶顯示器面板主要供應廠商一覽  下面,我們PConline評測室就為大家拆解市面13部有代表性的液晶顯示器,產品從19寸覆蓋至24寸,從一線知名品牌到知名度一般小品牌,目的是讓大家對當今市面的液晶顯示器面板以及其液晶電路控制晶片使用情況有一個認識和了解
  • 設計師為何偏愛IPS屏?顯示器面板類型TN、IPS、VA哪種好?
    設計師為何偏愛IPS屏?顯示器面板類型TN、IPS、VA哪種好?IPS屏:廣視角、色彩好IPS屏面板較硬,用手指輕觸屏幕,畫面不會變形。IPS屏在色彩顯示、可視角度等方面比TN面板好上不少,對於色彩的呈現範圍與準確性也都有亮眼的表現,廣視角是IPS面板的原生優勢,不論哪個角度觀看都不會產生色偏。目前跟影像處理有關的專業屏幕大多採用IPS面板。蘋果也一直與IPS屏捆綁宣傳,對於偏愛Mac的用戶,IPS屏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彩電企業加快轉型爭奪「客廳」經濟
    日前,創維發布了「新硬體」戰略,利用創維硬體和酷開系統生態融合,爭奪「大屏」經濟,而康佳則積極開拓境外市場。業內表示,隨著消費升級的到來,以電視為主要入口的「客廳經濟」正迎來新機遇,有數據顯示,到2020年,中國客廳經濟的整體商業價值總量將超過6000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