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彩電競逐巨屏衝擊外資品牌「暴利」市場

2020-12-19 手機鳳凰網

外資彩電稱王稱霸的時代已經結束,如今國內彩電廠商開始向外資利潤最大的堡壘——高端大屏市場發起最後的衝擊。4月7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繼上月推出了Redmi智能電視MAX 98英寸後,小米即將在本月10日推出小米全面屏電視Pro 75英寸,此前,TCL與創維等品牌也推出了大屏新品。趁著5G到來的風口,國內廠商將有望實現彎道超車,改變彩電市場格局。

巨屏需求

根據小米發布的消息,將推出小米電視4A 60英寸和小米全面屏電視Pro 75英寸。而在上個月,小米正式推出了Redmi智能電視MAX 98英寸,定價19999元,直接從10萬元+價位拉到了平民級。

在小米中國區總裁盧偉冰看來,是因為用戶對電視屏幕尺寸的感知要遠遠高於其他電子設備,導致整個市場對大屏的需求非常強。「比如家裡放個70英寸的電視,聽起來蠻大的,實際上看著並不違和。所以消費者對大屏的需求是普遍存在的。」

除了小米外,TCL和海信在巨屏電視方面也都推出了新品。TCL日前推出了大屏音畫專家的電視。TCL電子副總裁張少勇預測,未來75英寸、85英寸電視將成為普通家庭的標配,而海信依然堅持自己的雷射電視策略,一場圍剿外資品牌高端大屏的戰役已全面展開。

與普通智能電視不同的是,98英寸巨屏電視直接面向的是高端用戶,雖然擁有極高的利潤,但在銷量方面卻十分慘澹。據奧維雲網數據顯示,在2020年1月,98英寸巨屏電視在全國範圍內的總體銷量僅僅為82臺。

盧偉冰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巨屏電視目前最大的問題是規模太小,導致成本居高不下,成本因素一方面是面板,另一方面是送裝等服務項目。

5倍溢價

根據奧維雲網2月的最新統計數據,中國電視品牌的銷量市場份額超過92%,銷售額份額接近85%,對外資品牌呈現出壓倒性優勢。外資品牌中基本只有日韓品牌還在堅守,尤其是在高端電視市場,還有不小的粉絲群。

從產品均價來看,日韓品牌比中國本土品牌的均價高出不少。例如,2020年1-2月,三星電視在線下市場的均價為8593元,索尼電視的均價高達10265元;同期,中國本土品牌在線下市場沒有一家的產品均價超過4000元。

近年來,隨著智能化、網際網路化轉型的開啟,以及京東方、華星光電等國內面板廠商的崛起,國內彩電企業已完成了技術追趕甚至在家庭影像領域完成了超越,如何打破高端市場由外資品牌壟斷的格局,正成為新課題。

「外資平板彩電與國產目前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一個娘生的,只是名字不同罷了。外資彩電只是披上洋裝賺取了巨額利潤。」一位彩電業的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產業觀察家洪仕斌也指出,外資品牌主要利用了中國消費者對外資品牌的成本、技術、品質、定價「不知道」的「品牌錯位」,將價格定得很高,營造一個「高價一定等於高質」的高端品牌假象,來賺取大錢。

在大屏乃至巨屏市場,國產品牌與外資品牌產品定價有更大的差異。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市場上同為98英寸的飛利浦98PUF7683/T398電視售價高達9.99萬元,而飛利浦的這款產品仍然是同類中價格比較低的,索尼98英寸的產品售價甚至達到了52.99萬元。

有分析指出,這些巨屏電視的品牌溢價佔據了更多的成分。與Redmi智能電視MAX 98英寸對比,動輒10萬+的售價帶來的暴利可以想像。

5G機遇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根據統計機構Omdia預計,2020年全球彩電銷量將比去年減少2200萬臺,降幅達10%-11%左右。但與此同時,一場由5G帶來的市場大機遇也在悄悄到來。

進入5G時代,智能+大屏+AIoT設備互聯成為電視技術發展的新趨勢,5G時代的智能電視已經成為全屋智能的交互、控制中心。只依靠單一產品打天下的外資品牌,很難在高端大尺寸化上獲得紅利。

隨著智能電視「第二春」的降臨,國內彩電市場也在暗流湧動。目前以小米為代表的新勢力,重新定義智能家庭中控中心,布局智能硬體,目前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智能家庭體驗場景。像此次推出的Redmi智能電視MAX 98英寸,擁有海量影音資源,通過語音就可以控制電視,也是智能家庭控制中心,可以與家中的智能設備聯動。

有關專家指出,中國彩電的崛起並非偶然,而是中國彩電企業集體舞起「技術突圍」與「價格制勝」的結果。面對中國彩電的強勢突圍以及「成本趨同論」與「技術趨同論」的現實,價格和服務已成為市場上最敏感最關鍵的因素,外資品牌在大屏市場暴利的日子也即將結束。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也認為,洋彩電的價格只有真正做到「價值的理性回歸」,才有可能重拾昔日的輝煌。北京商報記者 石飛月

相關焦點

  • 夏普等外資品牌空氣淨化器被指暴利 屢上質量黑榜
    而動輒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的外資品牌淨化器,實際成本被業內人士直指「非常低廉」。「從淨化器的技術含量和原材料來看,目前市場上較高端淨化器的成本也僅達到千元,不足以支撐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的售價,而外資品牌淨化器的濾芯非常昂貴,這些都是消耗品,成本也僅在幾十元到百元,其產品暴利可見一斑。」一位淨化器經銷商向記者表示。
  • 國內彩電市場前三季出貨排名:國產頭部品牌一家可比四大外資總和
    國內前三季度彩電市場 國產五強銷量佔據7成以上在品牌格局銷量上看,各品牌間的競爭趨於白熱化,品牌集中度在全面提升,小米、創維、海信、TCL、長虹等前五強在前三季度銷量佔據7成以上,形成對三星、索尼、LG等外資品牌的「碾壓之勢」。
  • 國產牙膏「逐漸消失」?兩大外資「霸佔」市場,它終於奪回第一
    就是曾經我們熟知的國產品牌,為何到了現在越加難看見了?不少人不禁發出疑問,難道是競爭不過外資品牌嗎? 要知道,兩面針和田七都曾是,我國國民品牌的驕傲。在牙膏行業中,它們也曾有過屬於自己的輝煌。為何國產牙膏品牌,會在激烈的競爭中逐一「落敗」呢? 兩大外資牙膏品牌,佔領市場? 我們熟知的國產牙膏品牌,逐漸退出市場後,那麼又是誰搶佔了市場呢?答案就是高露潔和佳潔士,這兩個外資品牌。
  • 國產洗衣機遭遇外資低價圍剿 市場即將全面失守
    個別品牌幾乎每月都有特價機。特價機對消費者的心理暗示作用很大,使他們覺得洋品牌不再是高不可攀。  佔據市場一改傲慢  在以往國內洗衣機市場,國產品牌和外資品牌在競爭上呈現出一道涇渭分明的分水嶺:由於追求市場份額,國產洗衣機往往圍著低端產品打轉轉;而為追求利潤,外資洗衣機則牢牢盤踞高端市場,傲慢得對中低端市場不屑一顧。
  • 海外疫情衝擊進口奶粉市場 國產奶粉搶佔市場份額或迎來新商機
    寶媽林可(化名)告訴記者,由於疫情期間國外奶粉漲價太多且購買受限,她後來給孩子購買的都是國產奶粉。  未來網健康記者查找相關資料後發現,疫情期間國外奶粉產品出現漲價、購買受限等問題,外資奶粉品牌的整體銷售情況下滑,寶媽們紛紛投身國產奶粉大軍行列,國產奶粉市場份額穩步提升。
  • 十佳LED顯示屏戶外廣告及場館應用屏品牌 耕耘廣闊市場
    而據《中國LED戶外電子屏廣告市場研究報告2012》透露,到2015年,中國戶外LED顯示屏廣告市場規模將超過27億元。從以上數據可見LED戶外廣告及場館應用屏的市場規模非常廣闊,在這篇廣闊的市場上有這樣一群人在積極耕耘,為打造出更多更好的戶外廣告及場館屏而不懈奮鬥。
  • 外資牙膏品牌狼奔虎突,外資佔比近6成,國產牙膏如何實現突圍?
    文 | 華商韜略 吳蘇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國人的物質生活極大豐富,但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品牌,你以為它是國產,其實已經是外資。比如啤酒領域,重慶啤酒、烏蘇啤酒等都被國際巨頭嘉士伯收入囊中,而每天都要用的牙膏,也是外資的「主陣地」。
  • 國產吸塵器不如外資品牌?萊克定義高端國產
    一切的源頭都源自外資品牌「暗嘲」國產吸塵器品牌,引發了一系列國產清潔品牌的「反抗」。而萊克電氣作為國貨之光在此為我們重新定義高端國產吸塵器。    與外資品牌吸塵器正面抗衡,萊克立式吸塵器M12MAX從「吸塵器大戰」中由幕後走到臺前發光發亮。
  • 「屏」定天下 中外品牌爭奪臺灣面板資源
    王先生準備為新房添一大屏幕液晶電視,卻發現市場上同尺寸、同規格的液晶電視價格相差巨大,以主流32英寸液晶電視為例,外資品牌標價即有13000元,也有7000元促銷價,國產品牌大都在5000餘元,康佳一款促銷機型竟然只有3999元,面對五彩繽紛的液晶電視和巨大的價格差,王先生很迷茫,其實陷入迷茫的並不只是王先生,眾多國產電視品牌因為在十月倉促應對外資品牌挑起的價格戰
  • 國產牙膏終於「逆襲」,擊敗兩大「藏華」外資,奪回幾十億市場!
    一直以來,中國的消費市場巨大,因此也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外資品牌的關注,這些品牌紛紛將目光轉向中國市場。他們都想"瓜分"中國市場的紅利,所以很多外資也都紛紛來中國建廠。據悉,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有大量外資品牌湧入中國市場,甚至有很多外資品牌由於駐紮在中國時間久遠,一度被大家認為是"國貨"!
  • 2017年中國消費者對外資品牌和國產品牌的好感度調查報告(全文)
    越來越多的外資品牌不斷湧入國內市場,不僅增大了國人的消費空間和範圍,同時實現了消費商品的多樣性。近年來,外資品牌已佔領國內市場不小的份額,更多國人因為口碑、質量安全、優質服務以及潮流跟風等原因購買外資品牌。
  • 6英寸以下靠邊站 熱門國產巨屏手機推薦
    有的人喜歡小屏手機,有的人則喜歡大屏手機,不過如今的發展趨勢的向大屏發展,經過幾年的發展,手機屏幕越來越大,大到可以和平板電腦媲美。在發展過程中,不少人認為過大的屏幕帶來了很多的不便,比如便攜性,確實一款6英寸以上的手機很難放到口袋裡,只能放到隨身攜帶的包裡,對於那些不帶包的人來說很麻煩。
  • 國產吸塵器就真的打不過外資品牌?萊克重新定義高端國產
    一切的源頭都源自外資品牌「暗嘲」國產吸塵器品牌,引發了一系列國產清潔品牌的「反抗」。而萊克電氣作為國貨之光在此為我們重新定義高端國產吸塵器。  與外資品牌吸塵器正面抗衡,萊克立式吸塵器M12 MAX從「吸塵器大戰」中由幕後走到臺前發光發亮。
  • 國產吸塵器就真的打不過外資品牌 萊克重新定義高端國產
    一切的源頭都源自外資品牌「暗嘲」國產吸塵器品牌,引發了一系列國產清潔品牌的「反抗」。而萊克電氣作為國貨之光在此為我們重新定義高端國產吸塵器。   與外資品牌吸塵器正面抗衡,萊克立式吸塵器M12 MAX從「吸塵器大戰」中由幕後走到臺前發光發亮。
  • 國產牙膏品牌的崛起,比外資品牌的實力強,贏回市場更多份額
    牙膏可以說是我們在生活當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相信對生活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現在的牙膏品牌在超市中最常賣的應該就是雲南白藥,黑人牙膏,佳潔士,高露潔等等,還有舒克這個國產品牌在現在也是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 據說早期的牙膏是由古埃及發明的,而最早生產牙膏的公司則是美國人所創立的。
  • 藏身國內市場多年,靠名字「偽裝」成國產,26年前就已被外資收購
    事實上國內市場一直都是外資眼中「香餑餑」般的存在,由於國內市場人口眾多,因此在消費潛力上也一直排在前列。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不少外資願意在國內建廠,這樣一來產品也可以直接在市場消化掉。當然也有些外資並不是直接在國內建廠,而是將一些國產品牌悄悄收購,然後「偽裝」成國貨,繼續在市場售賣。說起「偽國貨」的產品,很多人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金龍魚、養樂多、高露潔等。這些品牌由於在國內多年,因此很多人想當然地會認為是國產品牌。事實上還有一些品牌,偽裝得更加厲害。
  • 國產洗髮水因名字被當外資,一年賣出15億,成國內業界第一品牌
    雖然這類產品價格不高,看似利潤也不高,但是因為是生活必需品,市場需求量極大,所以整體來說,日化用品還是一個很大的市值,尤其是我國人口眾多,對日化產品的需求量遠高於其他國家的市場。所以國內的日化市場擁有很多品牌,超市貨架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品牌,但是其中很多都是外資品牌。
  • 彩超領域迎來攪局者,外資品牌壟斷局面即將被打破,國產廠商來襲
    CT診斷儀、超聲影像、血管造影以及磁共振是全球公認的四大高端醫療設備,在中國市場的醫療機構中,國產的相關設備市場佔有率不足15%,跨國的外資品牌設備佔據了75%的市場份額,幾乎呈現壟斷局面。
  • 國產洗髮水品牌業績不佳,市場遭外資「瓜分」,真實原因為何?
    由於寶潔和聯合利華根深蒂固,許多品牌被誤認為是國產產品。如果你問飄柔和海飛絲是不是國產品牌,很多人可能會說是,這增加了國產洗髮水的難度。雖然在2019年,有多達4000個洗髮水品牌在中國市場上,真正的"常客",佔據市場主導地位的品牌,如飄柔、潘婷、海飛絲、沙宣,其中很難看到國內品牌的存在。
  • 東芝發力冰箱高端市場,外資、合資品牌仍有難題待解
    需要注意的是,在國內冰箱市場,多數外資、合資品牌的處境並不理想。根據奧維雲網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冰箱市場零售額458億元,同比降2.0%。西門子、三星、博世等品牌在零售額份額上均處於下滑狀態,其中三星的市場佔比僅為2.7%,是TOP10中的最後一位。不難看出,在國內冰箱市場中外資、合資品牌聲量在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