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外資品牌淨化器深陷「質量危機」難掩頹勢再上黑榜)
在空氣淨化器火爆的今天,有部分品牌卻貼著外資的標籤,在我國相關部門的抽檢中屢屢現形。
日前,質檢總局通報2016年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和2016年目錄外進出口商品監督抽查情況,空氣淨化器不合格率23.2%。按商品進口國別劃分,日本、韓國等國的進口商品數量相對較多,不合格商品檢出率相對較高。而此前,夏普、戴森等外資品牌也屢屢登上有關部門和機構抽檢的黑榜,外資品牌淨化器的質量問題在大規模爆發。
去年,中消協發布空氣淨化器比較試驗結果,發現商家宣傳功能非常多,但並未註明去除甲醛和除菌率具體數據,且個別樣機的標稱與實測不符。而價格較貴的夏普、Blueair布魯雅爾、SAMSUNG三星等外資品牌問題最多。那麼問題究竟在哪?
業內人士認為:「外資品牌近年來在中國市場逐漸衰落,其在中國的品牌和管理團隊也處於散漫狀態,大部分外資在經歷水土不服後難以將不良影響消化並有效轉型。消費者應要理性選購,不要盲目迷信進口產品。」
記者走訪蘇寧門店時發現夏普等外資品牌的淨化器正逐漸被排擠到邊緣。一位店長表示:「前兩年淨化器剛興起的時候,夏普品牌非常受歡迎,消費者對外資品牌很認可,但由於這一品牌產品返修率比較高,銷量大幅下滑。消費者普遍反映夏普產品的售後人員很難聯繫上,產品配件和維修人員上門收費較高。」
夏普等屢屢上黑榜
外資品牌淨化器被指暴利
記者了解到,目前各地相關部門已開始對淨化器等產品的經銷商和廠商行一輪整改和複查,並加大監管力度。
近日,江蘇檢驗檢疫局表示,將責令不合格商品生產經營者進行整改複查,對存在質量問題的商品依法查處,加強對同類商品共性問題的跟蹤抽查。
山東檢驗檢疫局要求相關經銷商退貨、銷毀,同時對涉及標識等不合格的商品,要求相關經銷商採取整改複查。
檢驗檢疫局方面提示稱,消費者應不要盲目迷信進口產品,儘量從正規的渠道購買,避免買到假貨、仿貨;選購時要注意留心產品的標識標籤,從可以獲取產品的有用信息,信息和產品不符的儘量不要購買。
實際,淨化器市場亂象已存在多年。眾多外資品牌都是我國各地相關部門和機構抽檢不合格榜單上的「常客」。
去年,中消協工作人員以消費者身份從北京家電實體店等購買了16個品牌24款空氣淨化器產品,其中有16款宣稱能除甲醛,商家宣傳功能非常多,但並未註明去除甲醛和除菌率具體數據,且個別樣機的標稱與實測不符。而價格較貴的夏普、Blueair布魯雅爾、SAMSUNG三星等外資品牌問題最多。此後,多地機構發布數據稱,夏普、飛利浦等空氣淨化器產品存在大量虛標,無論是甲醛去除率還是PM2.5的去除率都達不到標註和宣稱的水平。
家電行業觀察家劉步塵表示:「淨化器行業亂象叢生,歸結在於兩個管理的不到位。相關部門和機構應加強監管,而涉案企業本身管理散漫,技術研發力度不夠,自我約束力缺失。」
而動輒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的外資品牌淨化器,實際成本被業內人士直指「非常低廉」。
「從淨化器的技術含量和原材料來看,目前市場上較高端淨化器的成本也僅達到千元,不足以支撐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的售價,而外資品牌淨化器的濾芯非常昂貴,這些都是消耗品,成本也僅在幾十元到百元,其產品暴利可見一斑。」一位淨化器經銷商向記者表示。
「夏普淨化器現在我們上架的比較少,前兩年淨化器剛興起的時候,夏普品牌非常受歡迎,消費者對外資品牌很認可,但由於這一品牌產品返修率比較高,這幾年質量和效果好的國產淨化器大規模上市,夏普、飛利浦等外資品牌淨化器銷量大幅下滑。淨化器產品主要靠口碑,如果消費者不認可,那麼品牌就毫無意義。這幾年消費者也越來越理性。」蘇寧門店的一位店長告訴記者:「消費者普遍反映夏普產品的售後人員很難聯繫上,產品配件和維修人員上門收費較高。」
「去年中國出臺空氣淨化器新國標,新國標在潔淨空氣量、累計淨化量、噪音指數能效等方面的標準比原來嚴格很多,很多研發能力不強的廠商不重視消費者或者直接移植海外其他國家的標準,不能生產出符合我國淨化標準的淨化器,所以被有關部門和機構屢次檢查出不合格。」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認為。
新國標正式實施後,淨化器市場出現分化,市場格局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外資品牌淨化器獨大的局面已被打破,國產品牌快速崛起搶佔市場,部分國產品牌也開始收復失地。
2016年3月1日,空氣淨化器產品的新國標正式實施(GB/T 18801-2015《空氣淨化器》),以及2017年年初首個空氣淨化器中國環境標誌標準,標誌著我國對空氣淨化器產品的評價體系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新標準對消費者廣泛關注的技術參數提出了要求,對產品的適用面積、淨化壽命的計算都給出明確說明。
然而從記者在市場的調查情況來看,目前實體店銷售的大部分空氣淨化器產品標明是採用新國標生產,但對潔淨空氣量(CADR)、顆粒物的累積淨化量的標示較為模糊,部分知名的國產品牌對相關技術參數都有標示,但這些指標在大部分外資品牌的機器和說明書上卻很難看到。市場上仍然存在產品虛標、亂標等現象。
「新國標的實施,讓很多後起的國產淨化器品牌看到了彎道超車的機會,以質量和口碑取勝,反而受到消費者青睞。而外資品牌更多在推新品時都標榜自己的產品遠高於現有的 新國標 ,在價格上保持高位,卻不實用,對PM2.5這些顆粒的淨化要求降低,難以接地氣,不符合中國消費者需求。在目前的市場上,一批國產品牌正在快速崛起,而前幾年在市場上獨大的飛利浦、夏普等外資品牌淨化器卻被排擠到市場邊緣。」業內觀察人士如是說。
核心技術團隊大規模離職
在過去幾年,以夏普、飛利浦為代表的外資品牌,佔據淨化器市場大半江山,而如今卻走下神壇。為何外資品牌開始由興轉衰?
外資企業本身的沒落成為其產品質量不能穩定的主因。以夏普為例,近年來,夏普遭遇了大規模財務危機,深陷經營困境,最終未逃離被出售的命運。在夏普深陷泥潭之際,去年8月份,富士康宣布正式完成對夏普的收購,根據雙方籤署的協議,富士康出資約38億美元獲得夏普66%股權,鴻海集團副總裁戴正吳將出任夏普新CEO。
而在這一次收購後,富士康開始了對夏普的全面整合。去年夏普高層經歷了一次大震蕩,目前夏普業務完全由富士康方面的團隊接管。
「富士康進來以後,夏普的整個品牌團隊全部換人,高層也經歷了一次大換血,現在夏普的中國團隊很難聯繫上。」一位夏普前管理層人士向記者透露。
梁振鵬透露:「夏普被富士康收購後,目前富士康正對其進行整合,這影響了夏普生產的穩定。同時,其技術管理團隊不穩定,此前夏普很多日方人員,因整合而被辭退或自行離職,夏普產品品質也受到影響。作為消費電子代工巨頭,富士康收購夏普是看中其黑電生產能力和資源,未來富士康將主導夏普重點發力液晶電子和液晶電視,其對白電並不重視。」
「夏普應儘快重視國家標準,同時加大研發力度。此前夏普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整體陷入財務困境,公司整體被出售,很多財務和技術人員大規模離職,產品質量嚴重不穩定,對夏普的品牌也造成很大的影響和衝擊。夏普空氣淨化器賣得很暴利,如果夏普不加快研發,生產出符合中國標準的淨化器,其將很快被市場拋棄。」業內人士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