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郭
洗髮水是我們生活中的日用品之一。而許多我們熟悉的國產洗髮水品牌,如拉芳、霸王這樣的品牌經常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在此之前,這些國產品牌一直受到大眾的歡迎,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寶潔等大型集團紛紛湧現,海外品牌也紛紛進入。國產品牌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破壞,面臨業績下滑,不再輝煌,是否有機會扭轉這一趨勢?
隨著9月的到來,從國內洗髮水的表現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的營收數據。今年上半年,國內洗髮水企業的表現很差。首先,拉芳的收入只有4億元,低於去年同期;除營業虧損460萬元外,淨虧損達到530萬元。此外,許多知名洗髮水品牌已經消失,包括蒂花之秀,該公司甚至試圖收購遊戲公司來"自救"。
中國的洗髮水怎麼了?
在一些超市的洗髮水貨架上,我們看到一些品牌的洗髮水,其中很多只是同一品牌的不同系列(大多數是海外品牌)。不僅如此,細心的人會發現,很多國產洗髮水品牌已經被海外品牌所取代,如樸柔等海外品牌"在最顯眼的位置"。一些國產品牌,比如蜂王洗髮水,總是放在不顯眼的地方,大多是在底層貨架上。一些超市貨架上甚至找不到國產品牌的洗髮水。據超市負責人說,蒂花之秀和其他品牌的洗髮水賣得不好。消費者更願意選擇寶潔系列產品。考慮到銷量,自然不進貨或直接少進貨。
疫情期間,與國外同類洗髮水產品相比,國內洗髮水產品的網上銷售情況並不理想。截至9月2日,拉芳的在線旗艦店銷售了25900件商品,而蒂花之秀的在線旗艦店僅銷售了2300件。寶潔旗下的飄柔、沙宣洗髮水等產品銷量高達10萬。
由於寶潔和聯合利華根深蒂固,許多品牌被誤認為是國產產品。如果你問飄柔和海飛絲是不是國產品牌,很多人可能會說是,這增加了國產洗髮水的難度。雖然在2019年,有多達4000個洗髮水品牌在中國市場上,真正的"常客",佔據市場主導地位的品牌,如飄柔、潘婷、海飛絲、沙宣,其中很難看到國內品牌的存在。
為什麼國內洗髮水品牌低迷?
據分析,我國主要消費群體已基本實現迭代。1995年後一代人的主要消費群體是"土著人"。他們的消費態度更加個性化,注重體驗和理性消費,黏性最高,渠道偏好強烈。對新一代消費者的刻畫主要集中在個性化、流行款式、新品、折扣等標籤上。隨著網絡零售業務的不斷崛起,拉芳、霸王等國產品牌給人的印象明顯落後。
同時,它也給人們一種利用年長家庭成員的感覺。這也與品牌沒有與時俱進有關。我們會發現,與國外知名清潔護理產品相比,國內品牌的宣傳力度也"較弱",品牌營銷模式有待改進。很多中小型日化企業和品牌經理一直認為,要創新產品理念,花錢聘請代言人,砸電視廣告,可以開拓市場,但他們忽視了產品創新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不能完善產品本身。
當然,市場的飽和也在降低國產品牌的吸引力,而品牌壁壘已成為制約國產品牌發展的主要因素。日本資生堂一直瞄準中國高端市場。漢高旗下的施華蔻也在中國贏得了粉絲,而歐萊雅則降價以獲得寶潔的優質產品。國產品牌在高端市場幾乎沒有優勢。在洗髮水市場完全飽和的情況下,要想重新進入洗髮水市場,需要雄厚的綜合條件,如資金支持、產品質量好、品牌個性化、銷售渠道完善等,但具備這種實力的國內企業屈指可數。
事實上,據用戶調查,國產洗髮水的使用體驗並不比國外品牌差。不少常年脫髮的消費者反映,使用"霸王"後,頭髮變得比以前硬了,有人說頭皮屑是洋品牌洗的;但中國洗髮水市場的主力軍還是外資企業,包括寶潔、聯合利華,其次是歐萊雅、資生堂等國際品牌。未來,洗髮水市場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國內洗髮水品牌也將面臨更加殘酷的圍攻。
綜上所述,國產洗髮水要在眾多海外品牌中脫穎而出,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除了急需打破消費者的"老土"印象外,國內洗髮水產品也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有專家表示,國產洗髮水應該"逆風而上",長此以往,儘量注重功能,而作為消費者,我們也應該儘可能支持這些國產品牌。你覺得這個怎麼樣?
本文由爾東商業觀察原創出品,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百家號爾東商業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