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過敏,不少人或許僅對花粉、酒精、海鮮、藥物等一類生活中最為常見過敏源相對熟悉,但其實從理論上講,對不同體質的人群,任何物質都可能引起過敏反應。
3天前,從韓國仁川返回成都的航班上,成都市民謝女士就因為一顆蠶豆而過敏,其面部、頸部、身體很快出現了發癢、紅腫等不良症狀。
而據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陸茂博士介紹,蠶豆過敏是因其體內缺乏某種酶所致,具有一定的遺傳關係。「算比較少見的,且也很危險,嚴重的還可能危及生命。」
一顆蠶豆引發過敏
2018年12月29日,成都的謝女士於當晚8時55分許從韓國仁川乘坐川航3U8904次航班飛往成都,飛行時間為3個小時。途中,因為太餓,對蠶豆過敏的謝女士卻不巧正好食入了飛機上的袋裝蠶豆零食。「其實包裝上寫的很清楚是蠶豆,但自己沒有看就吃了。」
「打開的時候沒有注意看,大概就一顆的量就遭了。」謝女士介紹,誤食蠶豆後,自己隨即不停的喝水,希望讓自己靜下來,但很快,面部就感覺到了腫脹和發癢,蔓延到脖子和身上。而更不巧的是,原本謝女士曾帶著的抗過敏藥物也在過安檢時連同攜帶的化妝液一起丟在了安檢處。
「大概過了10多分鐘,我感覺估計控制不住情況了,就趕緊走到了機艙尾部想機組人員求助。」謝女士介紹,此前自己就曾因過敏暈倒過一次,對於過敏謝女士心存擔慮。
↑紅星新聞記者與當事人謝女士獲得聯繫
機組人員緊急幫忙
在將情況反應給幾名空乘之後,對方跟著便停下了手上的工作,「一邊幫我聯繫她們前艙的同事看有沒有止癢的藥品,一邊幫我找毛巾和冰塊敷在面部,後面又有無比滴(藥物)給我擦拭止癢。」
「她們還很著急的問我除了癢會不會呼吸不暢,詢問我之前過敏的症狀是如何處理的。」謝女士說,經過處理,回到座位後又持續的用冰塊擦拭外露位置,慢慢的症狀才有所緩解,「沒有那麼腫了,但感覺還是癢。」
當晚12時許,飛機抵達成都。下飛機後,症狀才逐漸好起來,「吹吹冷風,回到家就感覺不嚴重了,就沒有再去醫院。」
「總之非常感謝機組人員。」謝女士說,「感謝機組的空乘們幫我想辦法,冷敷,擦無比滴。不然我估計要暈過去。真的非常感謝。」
蠶豆過敏少見而危險
據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陸茂博士介紹:
蠶豆過敏是因其體內缺乏某種酶所致,具有一定的遺傳關係。過敏體質的人吃了會產生不同程度的過敏、急性溶血等中毒症狀,就是俗稱的「蠶豆病」。「算比較少見,且也很危險,嚴重的還可能危及生命。」
相比於生活中常見的花粉、塵蟎、油漆、羽絨,以及海鮮、酒精等過敏外,蠶豆過敏要少見得多。而實際上,對於不同體質的人來講,理論上任何物質都可能引起過敏反應。「比如還有人對辣椒、胡椒過敏,還有雞蛋、牛奶、花生、雞肉、羊肉等高蛋白食物過敏的。」
陸茂介紹,除了上述的過敏種類外,還有一種生活中常見但又容易忽略的過敏源——食品添加劑。「食品添加劑不同於常見的食品,但又很常見的存在於很多食物中,屬於小分子物質容易被忽略。」
陸茂介紹,一般食物過敏症狀表現比較明顯,症狀反應也很快,而另一種與過敏症狀類似但症狀來的較慢「過敏反應」為食物不耐受,一般會在24小時後出現,這同樣容易被忽略且很多人沒有足夠的認識。「建議民眾可以到醫院進行檢測,了解自己是否可能對某種物質過敏。」
紅星新聞記者 杜玉全
編輯 陳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