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愈《師說》
老師是為我們傳授知識的人。古往今來,老師一直都是學生們敬重的對象,老師也總是會對學生們盡心盡力的付出。當發生災難時,老師更是會挺身而出,保護自己的學生。可不曾想,在汶川大地震時,卻有一位丟下學生自己先跑的老師,這位老師被人們笑稱為「範跑跑」,他後來的結局又如何呢?
2008年是所有中國人無法忘記的一年。這一年,發生了汶川大地震,造成了數以萬計的人失去生命,一時間舉國悲痛。可是這場天災並沒有擊垮中國人,反而讓全國人民緊緊團結在一起,共克時艱。
大家的堅強不屈,在這場災難中創造了一次次的奇蹟,而這場災難中有數不清的英雄事跡,感動了眾人。有人為了保護孩子,甘願付出生命的代價;也有老師用自己的身軀,護住小朋友;更有從四面八方趕來的志願者,爭分奪秒的搶救受難者。這一幕幕的故事,感動著中國,然而就在那時,卻出現了一個令人憤怒的老師。
在那場地震來臨時,僅僅十幾秒的時間就導致房屋坍塌,無數人死在了這場災難中。不過災難無情,人有情,很多人在災難中,表現出高尚的情操,不考慮個人安危,護住了更多的人,而範美忠卻做了一個反面教材。範美忠當時正在給國際文憑一年級的學生上課,卻突然發生了晃動。
範美忠低估這場災難,安慰學生們說,這只是輕微的地震,希望大家不要亂動,可隨後震動越來越大,範美忠也意識到這是一場大災難,於是他拔腿跑了出去,而沒有第一時間疏散學生們。看著老師已經跑了,班級的幾位高中生才發現這是一場大地震,於是他們陸陸續續跑到操場中。
事後,範美忠逃跑一事展現在人們面前。原來,範美忠是四川的一位語文教師,他曾受到過高等教育,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在平時的工作中,範美忠與學生們的關係融洽,在學校中也獲得了一致的好評,可沒想到在災難發生時,他卻丟下了學生。
在汶川地震發生後,總理在廢墟中一聲聲呼喊著受難人,救援人員不考慮個人安危,趕到現場,第一時間進行搶救。而作為老師的範美忠,卻刷新了人們對為人師表典範的認知。
2008年5月22日,範美忠在天涯論壇發表一則文章,描述了自己在地震中的感受,以及他逃跑的原因。範美忠認為,自己是一個追求公正的人,而並非是敢於犧牲自己的人。言外之意,人性是自私的。
與此同時,範美忠還表示,他的學生們都已經十、七八歲了,早已經有識別危險的能力,不需要他來告知。範美忠表示他想起了自己的女兒,自己逃跑只是本能行為,無可厚非,他並不認為自己有義務挽救他人的生命,從而犧牲自我。從範美忠的文章中,我們看不出任何的悔改之意,反而看到的是他自以為是的理所當然。這篇文章更是將範美忠推到了風口浪尖,讓他成為了當年的新聞人物,人們還給他起了個外號叫「範跑跑」。
在5年之前,範美忠也因為此事被免去職務,他便回到家中當起了全職的奶爸,如今一晃已10年過去了,範美忠現在已就職在一家教育培訓機構,還時常會舉辦一些網絡小型學習班。
人在生死攸關的時候,會本能地選擇自救,並非是錯,但範美忠作為一個老師,他比普通人應該負起更多的責任感。「為人師表」,人民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拋棄這個身份應有的道德底線。「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學生們非常敬重老師,而老師更應該承擔自己的責任,履行這份義務,才能夠配得上「老師」二字。
「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一直是大家討論的話題。有人認為,人性就是自私的。可人之所以不同於動物,源於我們身上有責任感,有道德底線。即便在災難面前,我們會本能地選擇保護自己,但我們身上還承擔許多責任,因此很多人在大災大難面前,往往是犧牲了自己,而挽救了他人。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老師就像蠟燭一樣,燃盡了自己,也要照亮學生。在汶川地震時,有很多老師都犧牲了自我,保護了孩子。例如,曾有一位年輕貌美的老師,為了保護學生。犧牲了自己,最終高位截癱,但這位老師卻從來沒有怨恨過,範美忠卻截然相反。在人性和道德的博弈當中,範美忠輸得很難看。
參考資料:
韓愈《師說》
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