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2件頂級國寶玉器

2020-12-15 騰訊網

中國古玉器世代單件作品的產出與積累,與日俱進的玉器生產技藝,以及與中國玉器相關的思想、文化、制度,這一切物質的、精神的東西,構成中國獨特的玉文化,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個重要的分支而光照全世界。鑑賞中國古代玉器,我們不但要欣賞它們的工藝價值,更要研究它們深刻的文化內涵。

1、瀆山大玉海

瀆山大玉海

在北京北海團城承光殿前的玉甕亭中,陳列著一件碩大的玉雕,每天向千萬遊人展現著它雄偉壯麗的風姿,這就是舉世聞名的"瀆山大玉海"。

瀆山大玉海

這件瀆山大玉海又稱"玉甕",其實是一件巨型貯酒器,又名玉甕、玉缽,是元世祖忽必烈在1265年令皇家玉工製成,意在反映元初版圖之遼闊,國力之強盛。它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的特大型玉雕,是一件裡程碑式的作品,它代表了元代玉作工藝的最高水平,也預示了明清時代又一個玉作高峰的到來。《國家人文歷史》將瀆山大玉海評為鎮國玉器之首。

瀆山大玉海

它重達3500千克,玉料取自南陽。器體呈橢圓形,口徑1.35-1.82、高0.7米,重達3500公斤。其雕琢裝飾繼承和發展了宋金以來的起凸手法,隨形施藝;俏色處,也頗具匠心。用整塊黑質白章的墨玉雕成,玉質斑駁變幻,墨色中夾雜白紋。製作採用浮雕和線刻相結合的表現手法,繼承和發展了中國琢玉工藝上「量材取料」和「因材施藝」的傳統技巧。玉甕內部掏空,空膛深55釐米,利用玉色的黑白變化來勾勒波浪的起伏,表現動物的眉目花斑。下部以浮雕加陰線勾刻的手法表現旋卷的波浪,上部以陰刻曲線勾畫漩渦作底紋。周身壁上隨玉自然形狀肌理雕飾有海浪以及騰躍出沒其中的魚龍、海馬、海豬、海羊等神奇海獸,底座是一大一小兩件疊置的八角石床,既粗獷豪放,又細緻典雅,兼具寫實氣質和浪漫色彩。這尊大酒甕可貯酒三十餘石,大約相當於三千六百瓶一斤裝的白酒。

瀆山大玉海

元朝人為何把這件玉雕命名為「瀆山大玉海」,特別是「瀆山」一詞表示了何種用意呢?後人對「瀆山」的字意進行了各種猜想,一說是因玉料產於「瀆山」而得名;再一說是因當時放置大玉海的瓊華島四周被水包圍,故稱為「瀆山」;還有一種意見認為玉海上雕刻有山瀆等紋飾,因而稱「瀆山」。現在比較統一的說法,瀆山大玉海的「瀆山」二字,通假「獨山」。獨山在河南南陽的西北,是中國傳統的玉材產地。獨山玉,因產自河南省南陽市北郊的「獨山」而得名,又稱「獨玉」、「南陽玉」,是中國獨有的玉種。獨玉質地堅韌緻密、細膩柔潤,色彩斑駁陸離,常常是由兩種以上的顏色組成的多彩玉。顏色綠、白、紅、黃、紫、藍應有盡有,能分成九大類一百多種,其多彩性是其他玉種所無法比擬的。獨玉不是翡翠,但高檔獨玉接近透明,翠綠色的硬度可與翡翠媲美;獨玉不是羊脂白玉,但玉質凝膩柔嫩,豐腴可人,頗具白玉品質。

2、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主要出土於中國漢代,玉衣也稱"玉匣"、"玉柙",是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穿用的殮服,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它是漢代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大致出現在西漢文景時期。據《西京雜誌》記載,漢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鎧甲,用金絲連接。這種玉匣就是人們日常說的金縷玉衣。當時人們十分迷信玉能夠保持屍骨不朽, 更把玉作為一種高貴的禮器和身份的象徵。

金縷玉衣

全國共發現玉衣二十餘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河北滿城一號墓出土的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它用一千多克金絲連綴起2498塊大小不等的玉片,由上百個工匠花了兩年多的時間完成。整件玉衣設計精巧,作工細緻,1968年,這件金縷玉衣出土時,轟動了世界。

3、清大禹治水圖玉山——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清大禹治水圖玉山

大禹治水玉山,是中國十大國寶級玉器之一,中國玉器寶庫中用料最宏,運路最長,花時最久,費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氣魄最大的玉雕工藝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清大禹治水圖玉山局部

玉山置於嵌金絲褐色銅鑄座上,系用呈青白二色的最為名貴彌勒彌勒塔山和田玉雕成,重5350千克,青白玉的晶瑩光澤與雕琢古樸的青褐色銅座相配,更顯得雍容華貴,互映生輝。據maigoo小編所知,玉山制於清乾隆時期,至今已有二百餘年的歷史,現保存於北京故宮。

4、大玉戈

大玉戈,商代前期玉質儀仗器,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中國十大國寶級玉器之一。1974年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李家嘴三號墓出土的大玉戈,出自商代前期,在商代玉器中十分罕見。該器長94釐米、寬14釐米、厚僅1釐米,屬禮儀用玉。戈的援部略呈弧度,尖削銳利,中脊,直內,後端飾以圓形小孔。在使用的時候以繩子穿過圓孔,將玉戈固定在木柄之上。

大玉戈

整件器物用玉石片仿銅戈式樣精心琢磨而成,表面平整光滑,器型體薄而扁,端整大氣,玉質精細溫潤,紋理細緻,線條流暢。通體琢磨精緻,光潤晶瑩,顯示了商人高超的琢玉工藝。作為隨葬的珍貴器物,這也是墓主人身份地位顯貴的一種標誌。主要用於古代高級貴族的儀仗之中,象徵著權力和地位。它是我國迄今發現的玉戈之最大者,堪稱「玉戈之王」,現收藏於湖北博物館。

5、商玉邊璋

商玉邊璋

商玉邊璋是商代玉器,1986年出土於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為我國十大國寶級玉器之一。該器物為長54.5釐米,寬8.8釐米的條形玉璋,其狀頂端一為鈍角,一為銳角,射部和柄部兩面,均陰刻有兩組圖案,圖案分上下兩幅,正反相對呈對稱布局。圖案裡描繪的是古蜀先民在聖壇上舉著牙璋祭祀天地山川的場面。現商玉邊璋收藏於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6、西漢角形玉杯

西漢角形玉杯

西漢角形玉杯是西漢時期製作的玉器,於1983年在廣州市南越王墓出土,現收藏於廣州南越王墓博物館。該器物高18.4釐米,口徑5.8~6.7釐米,壁厚0.2~0.3釐米,重372.7克。杯形如獸角,杯底有細軟彎轉的繩索式尾,纏繞在杯身下部。杯口沿陰刻弦紋一周,杯身以淺浮雕和雙鉤法飾勾連雲紋。器體輕薄,拋光琢制俱佳。口沿上微殘,青玉質,半透明,局部有紅褐色浸斑。它是明代以前唯一一件漢代遺作,在玉器史是佔絕對重要的地位,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 展覽文物目錄》。

7、紅山文化玉龍

紅山文化玉龍

紅山文化玉龍有著「中華第一龍」的美譽,出土地點為翁牛特旗烏丹鎮新地村東拐棒溝紅山文化遺址群中。該器物高26釐米,完整無缺,體蜷曲,呈C字形。吻部前伸,略向上彎曲,嘴緊閉,有對稱的雙鼻孔,雙眼突起呈稜形,有鬣,身體呈墨綠色。龍背有對稱的單孔,經試驗此孔用於懸掛,龍的頭尾恰好處於同一水平線上。紅山玉龍的發現,不僅讓中國人找到了龍的源頭,也充分印證了中國玉文化的源遠流長。

8、西漢皇后之璽

西漢皇后之璽

西漢皇后之璽是西漢玉器,1968年在陝西省鹹陽市韓家灣公社出土,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西漢皇后之璽是漢代皇后玉璽的唯一實物資料,對研究秦漢帝後璽印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

西漢皇后之璽

該器物為正方形,2.8釐米見方,通高2釐米,重33克,以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玉色純淨無瑕,晶瑩潤澤,璽鈕為高浮雕的匍匐螭虎形,形象兇猛,體態矯健,璽面陰刻篆書「皇后之璽」4字。

9、夏七孔玉刀

夏七孔玉刀

夏七孔玉刀是夏朝玉器,1975年出土於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四角樓附近,收藏於洛陽博物館。夏七孔玉刀的出土豐富了二里頭文化的內涵,為進一步探索夏文化提供了可靠的實物例證。該器物長65釐米,最厚0.4釐米。玉料呈墨綠色,局部有黃色沁。體扁平,呈肩窄刃寬的寬長梯形,兩側有對稱的凸齒,近肩處有等距且排成一直線的七個圓穿。玉刀兩面飾紋相似,皆以交叉的直線陰紋組成網狀和幾何紋圖。

10、神人獸面紋玉鉞

神人獸面紋玉鉞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神人獸面紋玉鉞,是新石器時代的玉器,於1986年出土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反山良渚文化墓地第12號墓,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該器物鉞冠飾為白玉,一側有紫褐色瑕斑,鉞端飾亦為白玉,一側同樣有紫褐色瑕斑。鉞身通長17.9釐米,上寬14.4釐米,刃寬16.8釐米,厚0.8釐米,為青玉製成,有少量褐斑,玉材優良,具有透光性,拋磨精良,光潔閃亮。神人獸面紋玉鉞製作精緻,有紋飾的玉鉞目前僅此一件,對了解此類器物的用途和定名等問題有重要價值。

11、西周晉侯夫人組玉佩

西周晉侯夫人組玉佩

西周晉侯夫人組玉佩是西周時期的玉器,1992年出土於山西臨汾曲沃縣曲村M63墓,收藏於山西博物院。該器物復原長度約158釐米。由玉璜、玉珩、衝牙、玉管、綠松石珠、瑪瑙管等組成,共有204件。大致有三列,中列有玉璜19件、玉珩3件、玉雁2件,左右兩列各有玉璜13件,衝牙1件,上部由玉管、玉珠、瑪瑙串聯。組玉佩的下端是兩件玉雁。

西周晉侯夫人組玉佩

它的做工極盡巧思,華麗無比,代表了當時晉國的最高治玉水平。

12、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是臺北故宮的三大鎮館之寶之一,中國十大國寶級玉器之一。翠玉白菜的原料來自緬甸,翠色晶潤淡雅,通透無暇。由於原料的珍貴,且琢磨玉料成為器物相當的費工、費時,順應玉料自然天成的外形或色澤,設計玉器形制,其創意構思之巧妙,令人嘆為觀止。臺北故宮總共有三件翠玉白菜,除了鎮館的翠玉白菜外,第二棵是綠黃相間的翠玉白菜,臺北故宮人士稱它為「翠玉小白菜」。

本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媲美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玉器珍品名錄
    臺北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近70萬件冊的藝術品和文物(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105萬件),大部分是原先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機構所藏來自紫禁城、盛京行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皇家舊藏;另有部分是編列預算購置,接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歸還文物,以及透過各界捐贈和徵集而來
  • 中國「永久禁止」出國巡展的7件國寶,最後一個確定不是穿越的?
    中國「永久禁止」出國巡展的7件國寶,最後一個確定不是穿越的?1.鴨形玻璃注,北燕文物, 長20.5釐米、腹徑5.2釐米,重70克。中國「永久禁止」出國巡展的7件國寶:2.春秋蓮鶴方壺,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 中國歷史上有四件頂級國寶,第一件最具考古價值,最後一件最珍貴
    我國可以追溯的歷史大約有5000年,在這5000年的歲月裡,中華民族的祖先靠著他們的聰明才智,創造了數以億計的歷史文物,稱得上是國寶的文物也是數不勝數。下面,筆者就列出在筆者心中可以稱得上頂級國寶的四件歷史文物,這四件文物都是中華民族的瑰寶。
  • 馬未都新作《國寶100》:講述100件國寶的100個故事
    中新網北京9月4日電 (記者 高凱)觀復博物館創辦人、著名收藏家馬未都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新書《國寶100》3日晚在線上首發。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
  • 中國這五件國寶,被永久禁止出國展出,看到第二件以為穿越了時空
    中國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中國,有著諸多享譽世界的文物瑰寶,這些文物都是中國的國寶。都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們既是技術的代表,也是藝術的代表!下面說說中國這五件國寶,被永久禁止出國展出,看到第二件以為穿越了時空。
  • 湖南省博物館有11件頂級國寶,可惜《國家寶藏》只提到1件|圖集
    在我們國家上億件文物裡,只有極少數由於太過珍貴,或者太容易損壞,被評為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永遠不得出國巡展。進入「禁出國」名單的文物都是國寶中的超級國寶,總共只有195件/套。,還有哪一件不屬於頂級文物?
  • 中國最珍貴的7件國寶,被「永久禁止」拿到國外巡展,帶你開開眼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存在的文明古國,歷史悠久。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流傳下來許許多多珍貴的文物,是世界文明的精髓,值得每個人的敬仰和守護。但是我國卻有七件國寶,由於太過珍貴,被「永久禁止」拿到國外巡展。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來開開眼吧。
  • 我國近代流失的1000萬件國寶在何方,這6個國家最多
    我國近代流失的1000萬件國寶在何方,這6個國家最多我國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文化古國。從8000年前的石器時代,跨越了數十個朝代,中國在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上長期領跑世界。中國古人創造了輝煌絢爛的中華文明。
  • 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中國的頂級國寶之一:敦煌壁畫
    在大英博物館收藏了一件我們中國的頂級國寶,就是敦煌壁畫了。今天就說一說敦煌壁畫。雖然說敦煌壁畫上面還有很多的割痕,但是卻難掩期歷久彌新的鮮豔色彩和三位菩薩雍容華貴的面容。大英博物館所珍藏的我國國寶級敦煌畫卷及經卷數都數不清。而敦煌藏經洞中所有經書經卷裡,大英博物館就獨佔了一萬三千件。而現今整個中國也不過只有三分之一。
  • 流失國外的「超級國寶」鑑賞錄,看看你認識幾件?
    中國在清朝敗亡之後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清朝以前祖先們遺留下來的很多東西,在現在都被當成國寶,祖先們的技藝和智慧是現代人根本模仿不來的。盛世古董,亂世黃金。在現在這個社會古董真是無價的,只要你喜歡,價格可以無限的開。
  • 中國頂級國寶——北京人頭蓋骨失蹤之謎
    中國頂級國寶——北京人頭蓋骨失蹤之謎1929年,發生了一件足以記載到古人類研究史冊的大事,幾個年輕的中國古生物考古學者,在中國的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發現了一個圓圓的東西,等到這個東西大部分顯露出來的時候,才發現,這是一顆完整的頭骨化石。
  • 哪件國寶最能代表中國?上海博物館選了這三件出鏡……你猜對了嗎?
    001號講解員是張國立在故宮能偶遇國寶守護人王凱那英深夜在為這檔節目錄製新歌……12月3日起,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將登陸CCTV-3,在周日19:30黃金檔首播。在節目中,央視與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等9家博物館聯手,邀請每家博物館拿出三件鎮館之寶,了解它們的「前世今生」。
  • 我國的4件頂級國寶,至今還未找到,其中一件也在日本
    古人曾經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稀世珍寶,但有很大一部分都流向了國外,甚至還有一些至今杳無音信,直到現在仍有四件頂級國寶不知身在何處,它們都擁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其中有一個或許輾轉來到了日本,但另外三個卻沒有一點消息。
  •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20大國寶 每一件都價值連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歷史上最 的20大國寶 每一件都價值連城 中國是一個歷史非常久遠的國家,地大物博的,那麼今天小編就與大家說說全國各地博物館中的珍藏品。因為每個博物館都有著自己的鎮館之寶,那麼這些博物館視為珍寶的究竟是何等寶物呢?
  • 無法回家的十大中國頂級國寶,大英博物館獨佔其三,件件讓人心痛
    中國是世界上文物外流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據統計僅入藏各國博物館的中國文物就有大約164萬件之多,而在私人藏家手中的則更是不計其數。這些國寶絕大部分都是清末至近代,西方列強利用各種手段從中國各地掠奪或洗劫的,並且至今歸還寥寥。 下面就為大家盤點一下,無法回家的十大中國頂級國寶。
  • 2件日本國寶13件重要文化財產,這家美術館珍藏的中國陶瓷厲害了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日語: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おおさかしりつとうようとうじびじゅつかん),日本著名陶瓷博物館,以來自中國與朝鮮的珍貴陶瓷收藏著稱。其中最重要的,當屬包括中國及韓國千餘件藏品的「安宅收藏」,由住友集團協力捐贈給大阪市,大阪市政府因此動議新建美術館,專項展出。而博物館也不斷擴充藏品,逐漸躋身世界同類博物館的前列。在日本文化廳公布的14件陶瓷類別日本國寶中,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是唯一一家擁有兩件藏品的機構,均屬安宅舊藏。
  • 中國玉器最高拍賣記錄成交20強
    中國上古尚玉,綿延至今,已經八千餘年。玉器,以其特殊的物理構成、高超的雕琢手法,在下至庶民上至皇帝均獲得了崇高的地位。國家大典,奉之示以貴重;皇帝賞玩,用之具以燿德;君子馭生,戴之顯以高潔。
  • 藤田美術館修繕前大特展 多件頂級文物來自中國
    因此在修繕之前,藤田美術館舉辦了最後一次大特展(截至2017年6月11日),分兩批展出九件被譽為日本「國寶」的文物,不僅有來自中國的曜變天目茶碗等頂級文物,還有一些文物與中國文化有著深厚的淵源。但是誰也無法否認的是,這次拍賣極大提高了中國文物在國際拍賣市場上的地位,中國的頂級文物已經可以和西方文物在價格上相提並論了。在拍賣結束之後,很多人都想知道,這家藤田美術館是何方神聖,怎麼能一次性的拿出這麼多稀世珍寶?抱著這個疑問,筆者來到了位於日本大阪京橋的藤田美術館,做了一次現場的採訪。
  • 揭秘中國十大頂級國寶之一,禁止出境展覽,背後故事讓人淚流滿面
    如獲珍寶的三兄弟,不停地打量著這件寶貝,並用工具敲敲打打,不小心竟將器物的口沿敲掉了手掌心大小的一塊碎片。姜景舒把它抱回家後,以為挖到了「烏金」,倍加珍惜。(圖片來自東方IC)姜景舒挖到寶貝的消息很快在鎮上傳開了,黃材鎮萬利山貨號的老闆當即開出了四百大洋的價錢要購買這件後來被稱為「四羊方尊」的稀世珍寶。
  • 中國十大國寶級文物 中國頂級傳世國寶有哪些
    導語:中國有著十分悠久的文明,這幾千年的傳承不只是文化的傳承,更是各類珍貴的寶物的傳承。記得之前為大家介紹過日本十大傳世國寶,下面和探秘志小編一起看看咱們中國的各大寶貝吧。中國十大國寶級文物1、司母戊大方鼎司母戊大方鼎也被稱之為后母戊大方鼎,它是在商後期被鑄造出來的。這個龐大的青銅器高度為133釐米,重量更是達到了832.84公斤,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財富,進入中國十大國寶級文物行列也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