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國外的「超級國寶」鑑賞錄,看看你認識幾件?

2020-12-15 偉洋說歷史

中國在清朝敗亡之後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清朝以前祖先們遺留下來的很多東西,在現在都被當成國寶,祖先們的技藝和智慧是現代人根本模仿不來的。

盛世古董,亂世黃金。在現在這個社會古董真是無價的,只要你喜歡,價格可以無限的開。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由於戰亂,有很多國寶流失國外,這是中國一個很大的遺憾。今天我們就來見識見識中國遺留國外的一些國寶。

明末清初玉筆洗,英國劍橋大學菲茲威廉博物館收藏。

玉筆洗是明代時期一種文房玉製品,是用來盛水洗筆文房用具,既是文人雅士的實用工具,又可作為雅玩和陳設品。

圖中所示這件葫蘆形筆洗,長8.3釐米,最寬6.6釐米,高4釐米,重158克,是用新疆和田籽料琢成的。筆洗玉質細膩光潤,留皮巧雕,通體作葫蘆形,葫蘆枝與葉纏繞器身,外壁攀附一蝙蝠、瓜蒂、枝葉、須藤、須葉下垂,葉脈清晰,自然素雅,婉轉至底,生動逼真。

此器雕琢精湛,構思巧妙,留皮處理也是元明以來玉器製作的常用之法。從整體雕刻技法及風格上看,應該是明代文房用具的精品之作。

清玉香爐,英國劍橋大學菲茲威廉博物館收藏

香爐是「香道」必備的器具,也是華人民俗,宗教,祭祀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供具。其用途有很多種,或燻衣,或陳設,或敬神供佛。形狀上常見為方形或圓形,方形的香爐一般都有四足,圓形的香爐,都有三足,一足在前,兩足在後放置。歷代使用的香器包含博山爐,香鬥,手爐,香筒等不同形制的香爐,以及燻球,香盒,香夾,香插,香盤,及香囊等配套器具,使用的質料主要包括銅,陶瓷,竹木器,金銀,琺瑯及玉石等。中國香爐文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時代的「鼎「。清朝光緒的御用香爐是由玉來做的,非常薄,用手電筒打在裡面,外面可以看到光源。

遼綠釉花卉紋罐,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藏

明代時期,景德鎮成功燒紙哥釉器,明宣德時期御器廠仿燒哥釉瓷器時,底部用青花書寫款識,可謂此品種的創世。哥釉青花於明代晚期較為常見,但燒紙的器皿比較粗糙。萬曆朝的器物,紋片釉面閃米黃或黃色,開片紋路呈現粉紅色,青花呈色多為藍中閃灰或者發黑,一般多用白,褐色等材料推繪出松鼠,花蝶,蟠螭等圖案。

清瑪瑙碗,英國劍橋大學菲茲威廉博物館藏品

該碗距今至少有700年的歷史,為一件宋代生活器皿。其形製作缽狀,形狀規整,曲線流暢,製作典雅。圓形大敞口,深腹微鼓,底部平實。呈橙黃色,局部有暗紅色斑紋,系選用北方優質的火瑪瑙,將它整體掏空製作而成,器壁厚度僅僅為0.2釐米。碗呈橙黃色,局部有暗紅色斑紋,顯現出瑪瑙的自然紋理與柔和嫵媚的光澤,讓人為之驚嘆。

更為珍貴的是,在碗的口沿處鑲嵌了一圈薄薄的窄邊黃金條飾。宋代的官宦階層和富裕之家,往往在瓷器和玉器的口沿上包鑲金邊,也別是碗,盤等瓷器上的芒口,鑲金施彩,甚至流行。這種錦上添花的包鑲技術,更增加了器物的富麗和豪華。

如果流失國外的一些國寶,我們國家用自己的影響力去討要回來了很多,但是有些重器,國寶中的國寶,很多國家都不願意歸還。這是改變不了的事實,但是歷史的教訓我們必須時刻銘記。

相關焦點

  • 中國有多少國寶流失海外?
    八國聯軍把藏書搶掠糟蹋一空直到現在倫敦、巴黎的博物館裡還有《永樂大典》等許多當年被搶掠去的圖書和文史典籍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更是有為數眾多的國寶流失海外甲骨文提到流失海外的國寶不能不提敦煌莫高窟不能不提文化大盜斯坦因
  • 我國近代流失的1000萬件國寶在何方,這6個國家最多
    我國近代流失的1000萬件國寶在何方,這6個國家最多我國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文化古國。從8000年前的石器時代,跨越了數十個朝代,中國在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上長期領跑世界。中國古人創造了輝煌絢爛的中華文明。
  • 中國流失國外的十大國寶,極其珍貴令人心痛,還能回到我國嗎?
    但是中華近代史因為戰亂不斷,導致許多珍貴文物流失海外,我們今天說的這十件都是國寶,極其珍貴令人心痛,還能回到我國嗎?唐金剛經扉頁版畫 這件寶貝是在我國莫高窟發現的,當時正放在莫高窟的藏經閣中,這是現代保存的非常完整的一件印刷品了,算下時間,距今已經差不多有一千多年了,不過這件寶貝被當時英國人和一批佛經一起被帶往國外,現在放在了英國博物館。
  • 洛陽金村國寶流失迷案背後的「真兇」
    美國哈佛大學博物館藏金村戰國龍鳳玉佩發生在上世紀20年代的洛陽金村國寶流失事件,是中國文物考古史揮之不去的陰影,金村國寶流失的嚴重程度,不亞於敦煌莫高窟文物流失事件,是中國近代史上難以磨滅的文物之殤最終這些東周王陵國寶級文物,僅有三件留在了國內,其餘全部流失海外,落入加拿大、美國、日本等國的博物館和私人收藏者手中。
  • 六大稀世古物,最後一件超級文物流失日本,被視為第一國寶
    而這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西周人龍紋環」更是堪稱國寶級玉器。中部有圓孔,背面光素無紋,正面雕刻兩組人、龍合體共身圖案,飾眼目紋、勾雲紋和弧線紋等。足見珍貴。春秋青銅虎形灶1988年太原市金勝村趙卿墓出土,現藏於山西博物院,為國寶級文物。該形制的灶具為國內首次發現,灶體呈虎頭狀,灶門似大張的虎口,灶體內有小凸齒用於搪灶掛泥。
  • 1925年甘肅定西放羊娃,掏兔子洞,意外掏出幾件青銅器,竟是國寶
    直到幾年後,在蘭州城裡當學徒的秦讓(秦恭的哥哥),提出把這幾件東西 拿到蘭州城裡去,說不定能賣上個好價錢。二、國寶幾經輾轉的收藏之路至此,這批新莽權衡由此進入公眾的視野。他們來到了蘭州城內的馬石齋,拿不準這是什麼東西的馬老闆,用60個大洋收下了這幾個老物件。蘭州古董商馬實齋收購後不多久, 又以200塊大洋轉手賣給古董商張壽亭。同年秋天,遠在北京的古玩商朱柏華得知消息後,專程趕到蘭州,以140塊大洋買走了這批國寶中品相較好、銘文比較清晰的銅衡杆和九斤銅權。
  • 中國的國寶都流失到哪裡:大英博物館最多,丹楓白露宮最精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然而,近代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飽受凌辱,帝國主義列強的入侵和掠奪,使得大量珍貴的文物都被流失海外,那麼,這些國寶都流失到哪些國家呢?二法國館藏大量精美文物法國的丹楓白露宮收藏著圓明園最多最好的珍寶,1860年,英法聯軍搶奪焚毀圓明園後,侵華司令將從圓明園搶來的珍寶獻給當時的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而為了存放數量龐大的珍寶,特意建造了丹楓白露宮,這裡藏有中國的歷代名畫,金銀首飾,瓷器,編鐘,寶石等幾萬件,可是說是圓明園的部分再現
  • 中國最珍貴的7件國寶,被「永久禁止」拿到國外巡展,帶你開開眼
    但是我國卻有七件國寶,由於太過珍貴,被「永久禁止」拿到國外巡展。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來開開眼吧。第一件,春秋蓮鶴方壺。它出產於春秋時期,全身青銅打造,是研究西周時期工藝和文化的重要文物。我們可以看到壺頂被製造成了蓮花的形狀,而在此上站立著一隻昂首的鶴。春秋蓮鶴方壺是我國第一批被寫進檔案裡「禁止」拿到國外巡展的文物,足見其珍貴。
  • 圓明園鼠首兔首將回國 盤點流失海外的國寶(全文)
    流失海外的天價國寶又有多少?皮諾先生代表皮諾家族表示,將向中國政府捐贈流失海外的圓明園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銅鼠首和兔首。皮諾稱,將在九、十月份完成兩件圓明園獸首的回歸。而中方希望能提前至七月份,鼠首和兔首可能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 洛陽太子冢被盜,國寶流失海外,警方為何能夠迅速追回?
    例如國寶藍釉燈,便深藏於這處大墓之中。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從外地了一批盜墓賊,他們一夥六人,以張少俠為首。這六個盜墓賊來到洛陽偃師之後,經過洛陽鏟的勘察,發現這座「太子冢」堅如磐石,盜洞根本就打不進去。
  • 《如果國寶會說話》裡的100件國寶,這個博物館有30件展品
    如果你對《如果國寶會說話》裡的文物念念不忘,不妨親身前往中國國家博物館(以下簡稱:國博),一睹文物們在現實世界裡的「音容笑貌」。若想探訪老北京文化,首都博物館是首選。但想要看到國內的「重量級」國寶,還得是國博。國博位於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東側,與人民大會堂東西相對稱。入口在天安門斜對面,出口則正對人民大會堂。
  • 中國歷史上的六件無價之寶,去向成謎,這些國寶你了解嗎?
    中國歷史上的六件無價之寶,失蹤成謎,這些國寶你都知道嗎?文|老馬談收藏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文物多如牛毛,數不勝數。我們都知道中國近代有一段悲慘的歷史,被列強搶走了不少文物。但是同樣也有非常多的文物被保存下來了。
  • 中國文物流失至日本360萬件 部分為絕世孤品
    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多年來,文物流失一直是國人心中的痛。那麼,文物外流的原因有哪些?外流文物現存何處?又有哪些追回的方式呢?
  • 圓明園文物將在英拍賣,文物局強烈譴責,流失的國寶超千萬
    導讀:3月29號英國某拍賣行將在4月11日拍賣青銅文物「虎鎣」等疑似圓明園流失文物。這消息一處,譁然全國,各界反對聲音高呼。那這青銅文物「虎鎣」到底是何物呢?原來,這是距今3000年前稀有的西周青銅器,因其器蓋和出水口的老虎造型而得名。
  • 馬未都新作《國寶100》:講述100件國寶的100個故事
    中新網北京9月4日電 (記者 高凱)觀復博物館創辦人、著名收藏家馬未都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新書《國寶100》3日晚在線上首發。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
  • 國寶中的極品漢鐵劍,被英國博物館收藏,太可惜
    如果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很多抗戰電視劇都會出現一個特殊的情節,那就是日本鬼子會派出一些能力超強的特工去尋找中國的國寶文物,而主角們卻總是為保護國寶文物不流失國外而奮戰不息。其實,根據資料,我們可以得知,到目前為止,我國流失海外的國寶文物不下幾百萬件,八國聯軍侵華一戰,圓明園那把火更是讓中國文物大量的落入到外國鬼子的手裡。
  • 博物館講解員③柳寧:「國寶」的標準是什麼
    「讓國寶活起來」的口號深入人心,對於非專業人士,走進博物館如果沒有講解員那靈動的講解,恐怕看到的都是冷冰冰的文物。因為有了博物館講解員,我們在參觀博物館的時候了解到了文物的前世今生故事。澎湃新聞特邀數位博物館講解員,講述他們對國寶的認識和理解,以及他們工作中遇到的那些與國寶有關的故事。今天大家看到的第三位博物館講解員是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講解員柳寧。
  • 流失日本的300萬件文物中,這10件最珍貴,可惜歸國之路遙遙無期
    流失日本的300萬件文物中,這10件最珍貴,可惜歸國之路遙遙無期日本是近代以來給中國造成傷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二戰期間,日本入侵我國長達14年,佔領了大半個中國,造成中國軍民3500萬人傷亡。這期間,很多文物遭到了日軍搶劫。目前為止,在日本的中國國寶有360萬件,居於世界第一。
  • 我國歷史上下落不明的四大國寶,每個價值超過10億,究竟在哪裡?
    而在中國歷史上,就曾出現過四件國寶級中國國寶,件件都是無價之寶,只不過現在我們只能在古書中窺視它們昔目的風採,根本不知它真容。史上無價之寶數不勝數,除了從幾千年前一直一代傳一代到現在,更有一些是從古墓挖出來的寶貝!
  • 600件流失文物講述「回家故事」:蘇聯三次返還64冊《永樂大典》
    圓明園六件獸首銅像背後,是一幅海晏堂復原的場景圖;清漪園(頤和園前身)的清代銅鶴在燈光的映襯下,散發出悠悠微光;彩繪浮雕武士石刻栩栩如生,透著威嚴的氣勢……國家博物館展廳裡,600餘件海外流失文物講述「回家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