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眼睛是如何發育的?
出生時,人的眼睛尚未發育成熟,仍需要後天不斷完善。出生時眼睛處於遠視狀態,隨著生長發育,逐漸由小向大增長,眼屈光度數從遠視逐漸趨向於正視(既不遠視也不近視的狀態),這個過程我們稱為「正視化」。
眼睛的生長發育有兩個主要階段:
1
快速發育的嬰兒期(出生至3歲)
新生兒眼球的前後長度平均為16毫米,出生後第一年生長最快,之後至三歲時的眼軸長度(指眼球從前到後的長度)增加約5毫米,遠視度數明顯降低。
2
緩慢增長的青少年期(3歲至成年)
眼球的緩慢增長階段,正常情況下此期持續約10年或更長。在這一時間段,眼軸長度僅增加了約1毫米,屈光狀態繼續向著正視方向發展。15-16歲時,眼球大小基本如成人:男性為(24.00±0.52)毫米左右,女性為(23.33±1.15)毫米左右,之後增長甚微。
小學時期眼軸長度的增長相對較快,初中時期眼軸長度的增長相對緩慢。如果不考慮眼部的其他結構(角膜和晶狀體)影響,眼軸增長過多過快的直接結果是近視。
如何判斷是真的近視了還是「假性近視」?
最有效的方法是去醫院進行睫狀肌麻痺後的驗光,即散瞳驗光。通過使用睫狀肌麻痺劑(如1%阿託品眼膏或凝膠、1%鹽酸環噴託脂滴眼液和複方託吡卡胺滴眼液),比較用藥前後的屈光度數,可以判斷孩子是真性近視還是「假性近視」。
如果用藥前屈光度數符合近視的判定標準,用藥後近視消失,成為正視或遠視,則為「假性近視」;如果用藥後近視屈光度數不變或者度數降低小於0.50D(50度),則為真性近視,還有一種情況介於上述兩者之間,即用藥後近視屈光度有所降低(降低50度或更多),但仍然殘留有近視度數,則為混合性近視,即「假性近視」和真性近視共同存在,這種情況更為普遍。
散瞳驗光對眼睛有危害嗎?
在醫生指導下散瞳很少引起不良反應。家長會發現散瞳後孩子有怕光的現象,這是由於散瞳藥物會使瞳孔擴大,進入眼內的光線增多了,對眼睛的刺激增強,所以孩子會出現怕光、流淚等反應。當藥效逐漸消失,瞳孔逐漸恢復,這些症狀就會慢慢減輕直至恢復正常。
散瞳只是眼睛局部用藥,所帶來的不良反應也是很少的。少部分兒童使用阿託品散瞳後出現臉發熱或灼熱感、面部潮紅、眼部不適,口乾、頭暈、噁心等症狀,此時可多喝水來緩解。
滴散瞳藥後按壓淚囊位置(眼睛內側與鼻梁交界處)約3分鐘,減少藥物經鼻淚管流到鼻腔中,減少黏膜的吸收,可有效減少這些症狀的出現。快速散瞳藥的全身不良反應極少見,不過有一少部分兒童可能會對散瞳藥有過敏反應,比如起皮疹等,停藥即可消失。
近視後哪些方法可以延緩近視的進展?
1
框架眼鏡
框架眼鏡是最簡單安全的矯正措施,對於近視的兒童來說,應至少每半年到一年進行一次複查,及時調整眼鏡度數。
2
角膜塑形鏡(OK鏡)
是一種可逆性非手術的物理矯形方法。研究發現長期佩戴角膜塑形鏡可有效延緩兒童青少年眼軸的延長。
3
低濃度阿託品
國內外研究均證實阿託品對延緩近視進展有一定的效果。使用阿託品可能產生視近模糊、瞳孔大、畏光、過敏等反應,0.01%低濃度阿託品的反應相對輕且少,在兒童近視發展較快的時期可考慮應用低濃度阿託品。
除了依靠矯正和防控措施,從影響近視發生發展的環境因素出發,較少孩子近距離用眼負擔和增加戶外活動等措施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