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上午,石景山區「凝鍊教育思想 提升育人智慧」—2019年石景山區首席班主任、石景山區紫禁杯優秀班主任工作站帶班育人方略展示與研討活動在北京教育學院石景山分院舉行。區教委副主任於秀雲、區教育分院院長周玉華、副院長劉紅,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中心副調研員趙瀾波老師、秦廷國老師,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班主任研究中心、《班主任雜誌社》副主編楊丙濤,以及區教委德育科相關負責人、各校德育主管領導和骨幹班主任參加了活動。
本次活動,以優秀班主任「帶班育人方略」展示為主要內容,在專家的引領下,領導的關懷下就有效開展班級工作,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行了專題研討。活動旨在發揮優秀班主任的示範引領作用,帶動全區更多的班主任老師從實踐層面探索落實立德樹人跟本任務的有效途徑,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來自紅旗小學的楊瑩、炮廠小學的劉崢、愛樂實驗小學的孫琨、古城第二小學的丁琪、實驗中學分校的王蕊、景山遠洋學校的張娜代表工作坊進行了展示。六位教師,從老中青不同年齡視角,小學中學不同的學段特點,分別以《七彩生活 打造「太陽花」幸福班集體》《讓每一名學生揚起自信的笑臉》《「蠶寶寶」成長記》 《「小松樹」班 讓孩子們擁有一個富有的童年》《和而不同——在集體中成長為最優秀的自己》《豆包星球創城記》 為主題,闡述了每個人在帶班育人過程中,結合時代要求和學生發展規律,通過實踐探索立德樹人的有效策略。
六位班主任展示的特色育人方略、系統的育人體系得到了與會專家高度認可。同時,他們就班主任如何有效開展班級工作,科學系統的帶班育人提出了更高要求。
趙瀾波老師說我們的教育是因材施教,將教育落到了實處,智慧和策略的背後是恰當的理論基礎做支撐,方略運用得當,效果顯著,師生同樂。如何從帶班育人方略發展到師生的成長共同體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最後引用宋代朱熹的哲理詩「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指明了我們不僅應思考班主任工作,更重要的是思考班主任工作的源頭在哪裡?
秦廷國老師認為大家的育人方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目標明確,班主任育人理念有理論依據,老師們具有深厚的教育情懷。
楊丙濤老師對本次活動用了八個「有」字來總結:有理論有研究,即形成自己獨特的帶班理念並基於學情特點的研究;有藍圖有路徑,即從整體高度去規劃班級,並有具體的路徑去實施;有特色有成效,即有對教育獨特的理念,並能夠根據班情和學情讓學生成長為最好的自己。此外,楊老師還建議各位老師應「取其精華」,思考學習背後的理念、思路以及原因;其次要「為我所用」,要把其他老師的做法與自己的相結合,並根據班級實際情況找到合適的做法。
最後,區教委副主任於秀雲對全區班主任提出了要求:一是要加強理論學習,築牢理論家園,提升理論高度;二是弘揚高尚師德,爭做「四有好教師」,做好「四個引路人」;三是增強德育研究能力和水平,創新工作方式。此外指出班主任應堅持問題導向,注重規律是科學工作的前提,突出針對性,強調系統性,注重渠道的多元性。最後希望全區班主任能站的更高,立得更穩,思得更深,行得更實。
據悉,石景山區首席班主任工作坊自成立以來,已組建三期。石景山區第三屆首席班主任工作坊、石景山區紫禁杯班主任工作站成立於2018年。是根據市區相關精神,在選拔優秀班資深主任成立第三屆首席班主任工作坊的同時,選拔年內榮獲「紫禁杯」優秀班主任稱號的部分教師加入工作坊。工作坊(站)是區域內優秀班主任組成的學習、研究、協作共同體,通過示範、引領、輻射,帶動全區班主任共同發展。在領導的關懷下,工作坊成員通過不懈的努力積累了豐碩的成果,並在區域內廣泛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接下來,工作坊將會繼續砥礪前行,做四有好老師,當好學生的引路人,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為他們扣好人生第一粒紐扣,為石景山區教育貢獻智慧與力量。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