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小步在家早教雲寶媽媽原創,歡迎個人關注、轉發、分享
父親對孩子的成長有多重要?
有資料顯示,父親影響了孩子的智力、體格、情感、性格、品性等方方面面,而缺乏父愛的孩子,可能會患上「缺乏父愛綜合症」。
還有資料顯示,患上「缺乏父愛症候群」的孩子與那些充分獲得父愛的孩子相比,中學輟學率及成年後犯罪率均高出2倍;假如是女孩,長大後成為單身母親的機率則高出3倍;缺乏父愛的孩子年齡愈小,患綜合症的危險愈大。
其實,成為一個好爸爸的條件並不苛刻,只要做到了以下3點,就有很大可能養出優秀的孩子:
分擔家務勞動的爸爸
因為疫情宅在家,身邊有不少媽媽,陷入了宅家辦公+帶娃+繁重家務的生活中。有一位媽媽卻被老公孩子寵上了天:
為什麼這位媽媽這麼幸福,孩子這麼懂事?網友一句話暴露了真相:
「爸爸勤,勤一窩,媽媽勤,懶一窩」,足以說明爸爸做家務對養成孩子的好習慣更有利。在東方封建觀念中,家務理所當然是媽媽的事情,而那些以一己之力做家務的媽媽,也慣出了獨立性差的孩子和責任心差的老公。
哥倫比亞大學還做過一個觀察實驗,發現爸爸承擔家務量多的家庭,女兒將來的職業潛力更大,兒子更懂得尊重女性。
此外,爸爸做家務,也表現出他對妻子的疼愛,這有利於營造溫馨的家庭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更有自信和安全感。有個朋友跟我說,她的父親就是那種從來不幫母親分擔家務、不體諒母親辛苦的丈夫,她的成長過程中充滿了母親的抱怨、父母的爭吵,導致她現在性格比較悲觀,在社交和親密關係上都缺乏勇氣。
所以,爸爸做家務,對養成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家庭的穩定都有促進作用,愛家,愛孩子,請從幫老婆做家務這件小事做起。
陪孩子玩鬧的爸爸
我們都知道,爸爸對孩子的陪伴非常重要。從嬰兒早期,爸爸就要多抱一抱、逗一逗孩子,滿足孩子的父愛需求。孩子再大一點,一個願意陪孩子玩玩鬧鬧的父親,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爸爸和媽媽與孩子玩的方式不同,媽媽更偏溫柔式的影響,父親更偏重行動力的促進,兩者缺一不可。
比如,在給孩子讀繪本的時候,媽媽可以讀《灰姑娘》《白雪公主》這類故事,爸爸可以讀《大鬧天宮》《哪吒鬧海》這類故事,發揮各自不同的特色和優勢;爸爸可以帶孩子參與很多團隊式、強度高的運動,給孩子強烈的動作和身體刺激,促進孩子體能和感知運動能力的發展;爸爸還可以帶孩子到戶外去探險,到各種各樣的社會環境中去做遊戲,讓孩子獲取更多的抗挫能力和應變能力。
會玩會鬧的爸爸也更幽默有趣,比起嚴肅內斂一本正經的爸爸,會玩鬧的爸爸在家庭的參與度更高,和孩子的親密度也更高。之前因為模仿李佳琦刷爆網絡的天天小朋友,就有一個老頑童式的爸爸,經常自導自演帶著全家創作逗趣視頻,比如,疫情期間又模仿李佳琦扮演網課老師:
帶著全家玩歡樂的變臉遊戲:
有一個這樣愛玩愛鬧的老爸,不僅家庭氛圍輕鬆有趣,給了孩子絕佳的成長環境,還能開闊孩子的視野,養出性格更陽光、創造力更強的孩子。
這裡給大家推薦幾個適合爸爸和孩子一起玩的親子遊戲:
①開汽車
爸爸坐在沙發上,讓孩子背靠你的雙腿跨坐在你的腿上,手裡拿個小盤子假裝方向盤(也可以不用實物)。爸爸雙腿上下有節奏地顛,假裝帶著孩子上路,一會兒遇到紅燈要等待,一會兒遇到行人要減速,腿動的節奏就代表車速。你們可以假裝經過學校、醫院,甚至去全世界旅行,帶入百科知識和社會規則的講解,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習到了很多。
②擊劍遊戲
把報紙捲成紙棒,做成兩把劍。爸爸的劍要比孩子的短一些,然後可以各自拿著紙劍互相對打,不打臉部,規定碰到不同的身體部位可以得多少分,最後比得分的高低。這個遊戲可以很好地鍛鍊孩子的反應能力和身體協調能力。
③兩人三腿遊戲
這個經典遊戲的玩法相信不需要我多說了,在幼兒園運動會的時候也經常會有爸爸和孩子一起合作比賽,用一根小繩子綁住孩子和爸爸的兩條腿,互相配合著走路,還可以設置一些障礙。這個遊戲不僅可以增進親子關係,還能鍛鍊孩子的平衡感、團隊合作能力等。
自律的爸爸
BBC有部紀錄片《人生七年》,記錄了14個不同階級的孩子從7歲到56歲的人生變化,最後發現精英傳遞給下一代的,多是自由、野心、從容、自律。窮人遺傳給下一代的,多是拘謹、短淺、暴戾、散漫。
比如,生活在貧民窟的孩子愛打架,不知道大學的概念是什麼,而精英的孩子早早有了規劃,有的7歲就跟隨父母閱讀報刊。
孩子的自律程度,決定了他們未來的高度和廣度。
在這一點上,吳尊可以說做得非常棒了。吳尊出身於汶萊貴族家庭,無論是身家還是外表都無可挑剔,又是娛樂圈的當紅偶像,遇到的誘惑肯定比常人多。但是他從不奢侈放縱,工作上,他不怕吃苦,還獨自打過工創過業;在感情上,他也非常專一,早早和初戀女友結婚生下一對兒女;生活上,他一刻也沒放鬆過管理,保持著早睡早起的習慣,40歲的狀態說是20歲都不過分:
他不僅對自己要求嚴格,對孩子也是一樣,會有意識地控制孩子的行為習慣。比如,雖然疼愛女兒,他還是會告訴Neinei不要亂花錢,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欲望:
看到Neinei挑食,他也會溫柔地提醒孩子要珍惜糧食,不要隨便浪費:
吳尊也格外注重培養孩子學習的自律性,捨得讓孩子吃學習的苦。在帶著兩個孩子錄《爸爸去哪兒》期間,Neinei和Max經常要向學校請假,但他們也沒有因此放下功課,自覺保持學習的習慣,努力趕上進度。吳尊曾經在微博上自豪地曬出女兒的成績單,Neinei在學期末的測評上依然拿著門門高分:包括英語的閱讀寫作成績Good(好),數學、美術也拿到Good(好),計算得到Satisfy(滿意),音樂、體育、語言都Excellent(優秀),話題是Good(好)。
吳尊曾說,他要給孩子們樹立好榜樣。有一個自律的爸爸,孩子自然也會有樣學樣,成為自律的人。
身邊也有一些爸爸,下班回家的時候,就沉迷玩手機,或是呼朋喚友打麻將,一邊自己散漫懶惰,一面要求孩子好好學習,這對孩子心理是一種打擊,也會引起孩子的反抗。
所以,身為爸爸,首先要做到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機,也不要在孩子面前抽菸喝酒,給孩子樹立負面榜樣;然後,也可以為孩子制定計劃,陪著孩子一起完成計劃,比如規定孩子每天要做多少家務,每天要讀多少書,每天一起去散步或者鍛鍊,督促孩子在規定的時間要完成作業等,在養成孩子自律習慣和規矩的過程中,爸爸的參與和榜樣力量非常重要。
美國心理學家史蒂芬·波爾特《父親的因素》一書中說:「父親的影響力超越死亡、性別和親近程度,影響孩子現在的生活和將來的成就。」一個好爸爸,不會輕易缺席孩子的人生,會給孩子足夠的愛和責任。
要想孩子更優秀,不妨成為以上這3種爸爸,快轉給家裡那位「豬隊友」,好好學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