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有這3種特質,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2020-07-30 億童父母學院

很多人都說,一個優秀的孩子,肯定離不開一個優秀的媽媽。孩子從出生到長大成人,媽媽陪伴的時間最長,對孩子的影響也最大。優秀媽媽培養出的孩子,更具責任感與好性格,將來也非常孝順。

如果媽媽具備以下這3種特質,孩子想不優秀都難,快來看看你有沒有吧!

1.「好情緒」媽媽,家庭幸福的底色

在生命的早期,父母與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依戀關係是非常重要的,這關係到孩子未來一生的安全感。

如果媽媽經常因為情緒不好,打罵、責備、威脅、抱怨孩子,那麼孩子內在的安全感就遭到了破壞,習慣性看人臉色行事,最終很可能發展為膽小、自卑的性格。

此外,孩子還會模仿媽媽的情緒與行為。如果媽媽的情緒容易焦慮、不安或者失控,孩子自己的情緒也並不會很穩定。

媽媽的情緒,就是一個家庭氣氛的風向標,它決定了一個家庭的溫度和幸福度。

媽媽有這3種特質,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小孩都愛看小豬佩奇,不僅因為佩奇和喬治的可愛,更是因為豬媽媽的溫暖樂觀,佩奇一家的和諧快樂。

無論佩琪和喬治多麼調皮,把房間弄亂,把爸爸的球衣染色,把恐龍種到菜地裡……豬媽媽總是一副春風和煦的模樣,不生氣,反而時常帶著孩子們一起大笑。

好情緒的媽媽,就是幸福家庭的底色。

2.要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

經常碰到很多媽媽,他們特別焦慮,急於想要改變孩子,希望孩子愛看書,想讓孩子喜歡英語,還得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可實際情況卻是孩子一天天長大, 與媽媽的關係越來越疏遠,不但不聽話、不愛學習,還叛逆。

這是許多媽媽正在遭遇的困惑,這種情況導致她們更加急切地想要改變孩子。

可是單方面督促、教導孩子,真的有效嗎?

要想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不是要媽媽來改變孩子,而是需要媽媽從自身做起,改變自己。沒有成熟的家長,何來懂事的孩童?

小編身邊就有這樣的鮮活案例。

侄子小葉今年高考成績出爐,勉強上三本線,媽媽見人就埋怨:「沒成績、沒耐心、沒毅力,以後能成什麼事?」這時,內心倔強的小葉總會怒懟一句:「我是你兒子,不都跟你學的。」

的確,媽媽一有空就刷手機,孩子自然覺得手機內有乾坤、魅力無限;媽媽總是抱怨、愛發牢騷,孩子肯定不懂如何用積極陽光的心態來解決問題。

媽媽有這3種特質,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我們就是孩子的榜樣,孩子的樣子也是我們的影子。

要想家庭幸福、孩子優秀,首先需要我們轉變自己的觀念,並在此基礎上長期堅持正確的行為。

早起早睡,堅持規律的一日生活;多讀書,多思考,不忘給自己的大腦充電;講文明,尊禮儀,和孩子一起做現代的文明公民。

3.向孩子「示弱」,多鼓勵他

那些太能幹、太強勢的媽媽,容易讓孩子找不到自身的價值所在。

她們常說的有「我是為你好」,但話裡隱藏的意思卻是「你必須聽我的」,完全不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長此以往,孩子們就習慣坐享其成,習慣依賴別人,最終只能養成懦弱的性格,逐漸喪失獨立生活的能力。

可怕的是,當這些孩子長大後,那些太強勢的媽媽還會感慨:「我生了一個『廢物』!」

媽媽有這3種特質,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媽媽們,適當隱藏自己的才華,適當裝傻……慢半拍,緩一步,善於示弱,適度寬容,給孩子一個自由發揮、自由成長的空間,他們才能感受到自身的力量,從一點一滴的成長與進步中收穫自信,走向獨立。

生活中不少情境都可以用來「示弱」:超市購物後,向孩子示弱自己搬不動,邀請孩子幫忙拎回家;生病時,請孩子幫忙遞藥和倒水,讓孩子明白自己也有照顧他人的責任和能力。

一個優秀的孩子,離不開媽媽潛移默化的影響。特別在幼兒階段,孩子處在各方面能力與習慣的關鍵養成時期,此時媽媽的教養方式就更為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適當示弱和扮傻,在不忘自身成長的同時,給孩子適宜的教育,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相關焦點

  • 媽媽有這4種特質,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很多人都說,一個優秀的孩子,肯定離不開一個優秀的媽媽。孩子從出生到長大成人,媽媽陪伴的時間最長,對孩子的影響也最大。優秀媽媽培養出的孩子,更具責任感與好性格,將來也非常孝順。如果媽媽具備以下這4種特質,孩子想不優秀都難,快來看看你有沒有吧!在生命的早期,父母與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依戀關係是非常重要的,這關係到孩子未來一生的安全感。
  • 優秀的媽媽通常有這3種特質,既有責任又被孩子喜歡
    毫無疑問,這位寶媽說的話是有道理的,但兒子不喜歡她,卻也是現實。親子關係一旦受影響,再優秀的育兒方式,那也是白搭,因為孩子壓根就不願意聽你的話了。這樣的矛盾,到底應該如何調和呢?在那篇文章下面,不少網友都在給寶媽出主意,有讓她對兒子溫柔一點,也有說要多開導開導兒子,還有的網友就說不用管他,等兒子長大了自然就懂了。
  • 什麼樣的母親才算負責,孩子喜歡的媽媽,通常都是有這3種特質的
    有句話說得好,當媽的哪有不疼孩子的。別的且不說,單是十月懷胎,就足以讓孩子和媽媽有扯不斷的羈絆了。不過一個好媽媽,卻不僅僅只是疼愛孩子就行的,而要負責任地去疼愛,更要讓孩子主動喜歡上你。在描述中,寶媽也承認對兒子有些苛刻,但辯解稱一切都是為了兒子的前途考慮,還拿「慈母多敗兒」來支撐自己的觀點。毫無疑問,這位寶媽說的話是有道理的,但兒子不喜歡她,卻也是現實。親子關係一旦受影響,再優秀的育兒方式,那也是白搭,因為孩子壓根就不願意聽你的話了。這樣的矛盾,到底應該如何調和呢?
  • 孩子遇到3種媽,再聰明也難成才!遇到這3類媽,娃想不優秀都難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關鍵的一個環節,遠比學校教育更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扮演者極為重要的角色。本期話題:娃遇到3種媽,再聰明也難成才!遇到這3類媽,娃想不優秀都難!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那麼今天,我就來告訴大家:出現這樣的原因,問題不在孩子身上。父母要先做自省,自己是不是下面這3種媽媽?
  • 孩子的成長99%靠媽媽,做到這3點,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孩子的成長99%靠媽媽,做到這3點,孩子想不優秀都難:01 不要貶低孩子,遵循孩子的興趣選擇父母特別是媽媽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最長,應該首先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在某方面有興趣,尊重孩子的興趣選擇,捕捉孩子的身上的閃光點。
  • 娃遇到3種媽,再聰明也難成才!遇到這3類媽,娃想不優秀都難
    important}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關鍵的一個環節,遠比學校教育更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扮演者極為重要的角色。本期話題:娃遇到3種媽,再聰明也難成才!遇到這3類媽,娃想不優秀都難!
  • 養育男孩,父母需要注意培養3點特質,越早重視孩子越優秀
    ​現在很多家長都抱怨「養兒子比養女兒難多了」,這裡的「難」除了難在需要做的經濟準備上,最主要的還是在管教問題上。一般來說,兒子的性格會比女兒跳脫,愛發脾氣愛頂嘴,經常無理取鬧,家長又氣又無奈,完全不知道該如何管教。
  • 想要孩子未來有出息?清華教授提出:媽媽得先具備這幾種特質
    文丨任林(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這個世界上沒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出息,秉著這樣的態度,家長們各出奇招,從小給孩子灌輸各種奮鬥理念、為孩子安排各種培訓班、對孩子威逼利誘來達成目的……其實,家長們做這麼多有時候是多餘的,培養孩子不只是單純的讓他學習好、才藝多,更重要的培養孩子內在的品質,這樣才能保證孩子以後有出息
  • 這三種家庭的孩子,長大想不優秀都難!
    有一天去超市,突然旁邊就來了一位小姑娘,想買果凍和巧克力,她媽媽非常堅決的表示「一樣都不給買」,女孩子抱著零食坐在地上就哇哇大哭,她媽媽站在旁邊依然無動於衷。這讓我想到了近幾年很是流行的教育方法——「延遲滿足法」。這種方法旨在讓孩子有很強的自控力,也就是說更能「忍」,但是這樣極端的做法真的好嗎?今天就來給大家說一說。
  • 孩子剛上幼兒園就被孤立,有這3種習慣的孩子,想不被孤立都難
    容易被孤立的孩子,身上多半會有這3種習慣,但願你家孩子沒有。現在已經開學有一段時間了,幼兒園裡又迎來了很多新的小朋友。很多剛剛入園的小朋友,都會鬧各種的情緒,會哭鬧,不想上學。而其中,不喜歡上學的小朋友,不僅是因為想媽媽,不適應幼兒園的環境,還有部分孩子是因為在幼兒園沒有小朋友一起玩耍
  • 李玫瑾坦言:3個地方經常帶孩子去,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有的家長非常苦惱,為什麼給孩子報了那麼多補習班和興趣班,可孩子的成績還是一塌糊塗。並且一提到學習就會不開心和抗拒,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更別談有何才藝了。見識是一個人非常重要的東西,代表了一個人的眼光、胸懷和格局,這些是花錢都買不到的東西。有見識的孩子,才會有靈活的思維,才懂得堅持自己的想法。著名教授李玫瑾說過,多帶孩子去下面這3個地方走走,孩子就能增長見識,想不優秀都難。
  • 李玫瑾教授:有時間的話多帶孩子去這3個地方,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在數字時代的今日,很多孩子對學習都提不起興趣,尤其是在青春期的小孩子,思想還不是很成熟,經常也會處於叛逆的階段,很多家長對自己的孩子表示很頭疼!但是很多家長非常迫切想要知道,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對學習這樣提不起興趣?
  • 有這3種特徵的媽媽,孩子想不出息都難,媽媽的手造就孩子的未來
    而在中國,推晃搖籃的人一般都是媽媽,飲食起居也都是媽媽,在孩子心裡最親密的人就是媽媽了。有研究表明:孩子頭三歲所學的東西,佔了他生命中整個認知儲備的50%,而3歲前孩子很多方面的認知成型,所受影響又大都來自母親。由此可見,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有多麼重要,也就是說媽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未來的發展方向。
  • 新手爸媽帶孩子,儘量多去「這3個地方」,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這句話雖然聽著誇張,但仔細想想,確實是這樣。小時候總聽媽媽講故事,講「孟母三遷」。孟母的決定,更好的應正了孩子的發展,往往與自己的生活環境有分不開的影響,而這也是被很多家長所忽視的關鍵點。有數據證明,孩子在5歲前所學的大部分技能,是很難記住一輩子的,所以,除非孩子真的有興趣,不然報興趣班的錢可能就浪費了。其實培養優秀的孩子,家長不一定用「自以為對他好」的方式,你要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麼,要知道哪些技能是真的對孩子好。
  • 家裡有這5種爸爸,很難養出優秀的孩子,第一種很多人都中了
    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很大,他們代表著力量和責任,能夠培養孩子自立自強的品性,也能讓孩子變得更堅強,一個優秀的父親,對孩子的人生影響非常大。實際上有一些父親心並不在孩子身上,他們總認為教育孩子是母親的事情。家裡如果有這5種爸爸,恐怕很難培養出更出色的孩子,特別是第一種,你家上榜沒?
  • 家裡有這5種爸爸,很難養出優秀的孩子,第一種很多人都中了
    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很大,他們代表著力量和責任,能夠培養孩子自立自強的品性,也能讓孩子變得更堅強,一個優秀的父親,對孩子的人生影響非常大。實際上有一些父親心並不在孩子身上,他們總認為教育孩子是母親的事情。
  • 這「3種性格」的媽媽,很難養出出色的孩子,看看你是哪種性格?
    從懷胎十月起,在大多數情況下,媽媽都與孩子在一起。甚至在部分家庭中,媽媽承擔起孩子所有的教育,有人把這種形式稱為「喪偶式教育」。對孩子來說,媽媽的地位是獨一無二的,不少孩子都下意識的親近媽媽,這也證明了媽媽的性格對孩子來說十分重要。
  • 抓住這3個時間段教育孩子,孩子想不優秀都難!(轉給家長!)
    在網上看到有位年輕的媽媽說道:「我跟孩子他爸平時工作都很忙,有時候還得加班,實在是沒有時間去陪孩子,孩子在學校學的怎麼樣,就全憑孩子自覺了」。其實在小編生活的周圍,也是經常會聽到類似的話,有的父母說,自己也是儘可能的抽出時間陪孩子學習,但是孩子的成績總是不盡人意,但總不能拋棄工作去陪孩子吧從父母的話語中不難發現,父母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中似乎存在著一個矛盾:沒時間陪孩子,卻還想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今天小編的任務就是要來告訴大家如何解決這個「矛盾」。
  • 勤快媽媽難養優秀娃,有時候媽媽越「懶」,孩子長大越有出息
    媽媽照顧孩子,這是人類的本能,但如果過度幹預,對孩子來說未必是好事,就比如這3種類型的「勤快媽媽」,未必能養出優秀娃。控制欲旺盛的媽媽生活中,總有一類控制欲很強的母親,她們經常用「為你好」的口吻限制孩子的想法。最近熱播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齊明月的媽媽就是這樣控制欲很強的媽媽。
  • 母親有這幾種特質,教育出的孩子不會差,家庭幸福感更高
    其中包含了婆媳關係、夫妻關係以及親子關係,一個有涵養、識大體的妻子,上可以孝敬父母,下可以教育孩子,而且是丈夫背後強有力的「賢內助」,她能使整個家庭都被幸福溫暖包圍,有人說決定孩子未來人生高度的人就是母親,此話真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