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一個優秀的孩子,肯定離不開一個優秀的媽媽。孩子從出生到長大成人,媽媽陪伴的時間最長,對孩子的影響也最大。優秀媽媽培養出的孩子,更具責任感與好性格,將來也非常孝順。
如果媽媽具備以下這3種特質,孩子想不優秀都難,快來看看你有沒有吧!
1.「好情緒」媽媽,家庭幸福的底色
在生命的早期,父母與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依戀關係是非常重要的,這關係到孩子未來一生的安全感。
如果媽媽經常因為情緒不好,打罵、責備、威脅、抱怨孩子,那麼孩子內在的安全感就遭到了破壞,習慣性看人臉色行事,最終很可能發展為膽小、自卑的性格。
此外,孩子還會模仿媽媽的情緒與行為。如果媽媽的情緒容易焦慮、不安或者失控,孩子自己的情緒也並不會很穩定。
媽媽的情緒,就是一個家庭氣氛的風向標,它決定了一個家庭的溫度和幸福度。
小孩都愛看小豬佩奇,不僅因為佩奇和喬治的可愛,更是因為豬媽媽的溫暖樂觀,佩奇一家的和諧快樂。
無論佩琪和喬治多麼調皮,把房間弄亂,把爸爸的球衣染色,把恐龍種到菜地裡……豬媽媽總是一副春風和煦的模樣,不生氣,反而時常帶著孩子們一起大笑。
好情緒的媽媽,就是幸福家庭的底色。
2.要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
經常碰到很多媽媽,他們特別焦慮,急於想要改變孩子,希望孩子愛看書,想讓孩子喜歡英語,還得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可實際情況卻是孩子一天天長大, 與媽媽的關係越來越疏遠,不但不聽話、不愛學習,還叛逆。
這是許多媽媽正在遭遇的困惑,這種情況導致她們更加急切地想要改變孩子。
可是單方面督促、教導孩子,真的有效嗎?
要想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不是要媽媽來改變孩子,而是需要媽媽從自身做起,改變自己。沒有成熟的家長,何來懂事的孩童?
小編身邊就有這樣的鮮活案例。
侄子小葉今年高考成績出爐,勉強上三本線,媽媽見人就埋怨:「沒成績、沒耐心、沒毅力,以後能成什麼事?」這時,內心倔強的小葉總會怒懟一句:「我是你兒子,不都跟你學的。」
的確,媽媽一有空就刷手機,孩子自然覺得手機內有乾坤、魅力無限;媽媽總是抱怨、愛發牢騷,孩子肯定不懂如何用積極陽光的心態來解決問題。
我們就是孩子的榜樣,孩子的樣子也是我們的影子。
要想家庭幸福、孩子優秀,首先需要我們轉變自己的觀念,並在此基礎上長期堅持正確的行為。
早起早睡,堅持規律的一日生活;多讀書,多思考,不忘給自己的大腦充電;講文明,尊禮儀,和孩子一起做現代的文明公民。
3.向孩子「示弱」,多鼓勵他
那些太能幹、太強勢的媽媽,容易讓孩子找不到自身的價值所在。
她們常說的有「我是為你好」,但話裡隱藏的意思卻是「你必須聽我的」,完全不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長此以往,孩子們就習慣坐享其成,習慣依賴別人,最終只能養成懦弱的性格,逐漸喪失獨立生活的能力。
可怕的是,當這些孩子長大後,那些太強勢的媽媽還會感慨:「我生了一個『廢物』!」
媽媽們,適當隱藏自己的才華,適當裝傻……慢半拍,緩一步,善於示弱,適度寬容,給孩子一個自由發揮、自由成長的空間,他們才能感受到自身的力量,從一點一滴的成長與進步中收穫自信,走向獨立。
生活中不少情境都可以用來「示弱」:超市購物後,向孩子示弱自己搬不動,邀請孩子幫忙拎回家;生病時,請孩子幫忙遞藥和倒水,讓孩子明白自己也有照顧他人的責任和能力。
一個優秀的孩子,離不開媽媽潛移默化的影響。特別在幼兒階段,孩子處在各方面能力與習慣的關鍵養成時期,此時媽媽的教養方式就更為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適當示弱和扮傻,在不忘自身成長的同時,給孩子適宜的教育,孩子想不優秀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