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孩子的生活環境,會影響他們一生。
這句話雖然聽著誇張,但仔細想想,確實是這樣。小時候總聽媽媽講故事,講「孟母三遷」。
孟母的決定,更好的應正了孩子的發展,往往與自己的生活環境有分不開的影響,而這也是被很多家長所忽視的關鍵點。
如今,絕大多數家長更希望孩子能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掌握的技能越多,好像父母就更有面子一樣。
可最後的結果是怎樣呢?有數據證明,孩子在5歲前所學的大部分技能,是很難記住一輩子的,所以,除非孩子真的有興趣,不然報興趣班的錢可能就浪費了。
其實培養優秀的孩子,家長不一定用「自以為對他好」的方式,你要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麼,要知道哪些技能是真的對孩子好。
我國著名育兒教授李玫瑾曾說過,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生活環境遠比接受什麼教育理念更重要,可這也是大部分家長所忽視的。
有些家長下班接回孩子,就在沙發上刷劇玩手機,這樣對孩子有什麼影響?一定是一樣看電視玩手機,學習是不可能的。
可偏偏有些家長認為,只要自己用時間看著孩子,他們就能學進去,也應該學進去,可事實真的不是這樣,孩子自會和父母越來越像。
而這就是生長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希望各位家長不要忽視這個問題。無論孩子在什麼年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並不是最重要的,家長能為他們提供怎樣的生長環境才更重要。
有些家長認為遊樂園裡人太多,有危險,尤其對小孩子來說,各種遊樂設施對孩子更像一種威脅。
但其實,孩子在童年應該有他們的童真,應該保持樂觀開朗的性格,經常去遊樂園,讓孩子感受這裡愉快的氛圍,對他們的身心發展都是有好處的。
最近熱播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的小尖尖和小凌霄就是很鮮明的對比,尖尖可愛活潑,儘管沒有媽媽的陪伴,她也能樂觀開朗的生活。
而小凌霄卻因為爸爸媽媽的緣故,性格總是很憂鬱,絲毫沒有小朋友應該有的純真和活潑,小朋友不應該是這個狀態。
孩子兒時的童真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家長們不要忽視孩子的心理問題,定期出門放鬆,遠比成績好有意義。
你已經多久沒看過紙質圖書了?上一次看還是孩子的繪本吧?那你多久沒帶孩子去圖書館了呢?也許有些家長從來沒帶孩子去過圖書館。
圖書館好像有一種魔力,它能讓人原本很浮躁的心態,慢慢安靜下來,心情也能很快的放鬆下來。
家長經常帶孩子去圖書館,一定比讓孩子在家死記硬背有意義的多。在圖書館裡,學習知識會變得很輕鬆愉快,它不是撕碎塞入你的腦子裡,而是讓你自己理解著記住。
這種感覺對小孩子也一樣,找一些適合孩子的讀物,安靜的坐上一天,讓孩子從小養成安靜學習的習慣,環境對他們的影響,遠比死板的規矩有效得多。
生活的便利讓我們越來越不願意接受新鮮事物,可養育孩子不能這樣,小孩子需要見到更多自己原來不了解的事物。
如果你住在城市,見慣了高樓大廈,城邊的小溪流和小村莊就是孩子的認知盲區,帶孩子多看看室外環境,去河邊抓小魚小蝦,讓他們感受大自然,是非常有意義的事。
希望孩子茁壯成長,生活中每一項都必不可少,見慣了繁華生活,就帶他們去看看鄉野村莊,讓他們有機會親身感受真實的大自然,遠比在家看書本上的知識有意義的多。
不要再說「我家孩子只知道在家玩手機」這樣的話了,因為孩子是家長最好的縮影,作為父母,如果不能先走出去,單純只是想讓孩子去獨自了解更多,難度太大了。
從孩子出生的那天開始,父母就是他們最崇拜的人,也是行為能力模仿對象,家長是什麼狀態,孩子就是什麼狀態,這一點毋庸置疑。
所以,想培養更優秀的孩子,作為家長的所作所為才是更重要的,當你開始喜歡看書,孩子也會有樣學樣,當你愛上大自然純真的環境,孩子也一樣會愛上。
今日話題:你會經常帶孩子去這3個場所嗎?你的孩子喜歡看手機還是看書呢?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有關孩子心理、教育、性格等方面的困擾,都能為您答疑解惑,希望我的建議可以幫助到大家,讓每一個寶寶都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