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們可能會發現自己的孩子不熱愛學習,無論是怎麼勸說,或者是如何教育,孩子寧願將時間花在遊戲上面,也不願意將時間放在讀書學習上。出現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就是孩子在一個環境裡面呆太久了,整個人的學習積極性都被消磨掉了。
李玫瑾是非常有名的心理學教授,教授總是在熒幕前與家長們分享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有的孩子就是因為沒有被父母管教好,從而走上了歧途,李玫瑾教授的講座,讓很多父母學習到應當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教授曾經在一次講座中,利用自己兒子的例子,來向大家講明如何讓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更高。
教授談到他對於自己的孩子其實是十分的心疼的,因為在十幾年的時光當中,他的孩子都要經歷強度非常高的學習壓力,生活是比較枯燥的,而且知識又比較的難懂。所以父母們要注意,不要讓孩子生活中只有學習這樣一件事情。家長可以帶孩子去新的環境,帶孩子領略不同的風景,這樣才能夠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當中,否則一直沉浸在一件事情當中,可能會產生疲勞感與厭倦感。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就應該帶著孩子去一些不同的環境,讓孩子感受在其他環境的別樣之處。那麼家長應該帶孩子去哪一些環境,讓孩子能夠減輕壓力,同時還能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呢?
1、圖書館
平時除了讓孩子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外,家長還應該帶孩子去圖書館,去學習與平時不一樣的知識,比如說圖書館裡面有一些科學漫畫,可以讓孩子對這個世界有更好的了解,也可以讓孩子自行去尋找自己喜歡的圖書,這樣也能夠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圖書館有學習的氛圍,當孩子呆在那裡的時候,可以讓自己更加專注於學習。
2、遊樂場
當孩子與家長傾訴學習很累的時候,家長可以帶孩子去遊樂場。遊樂場裡面有一些比較刺激的機動遊戲,當孩子沉浸於其中時,就可以暫時忘記學習的煩惱。同時經常帶孩子去遊樂場,還可以鍛鍊孩子的冒險精神,因為遊樂場裡面的設備是針對孩子的特點來設計的,讓孩子在玩樂的過程中,挖掘自己的潛能以及挑戰身體的極限,這樣對孩子的學習也是有好處的。
3、戶外
但孩子放假的時候家長可以帶孩子去戶外活動。比如說可以帶孩子騎自行車,穿梭在空氣清新的公園,也可以在戶外野餐,增進與孩子之間的感情。當孩子坐在草坪上,感受著清新的空氣,周圍綠意盎然,可以讓孩子的心情變得更好。當孩子回到校園中的時候,也可以將心思更好的放在學習上面。家長應該定期地帶孩子出去戶外,而不是間隔很長時間,這樣是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的。
孩子表現出不喜歡新的環境時,家長不應該武斷地放棄,可以先引導孩子,讓孩子了解新環境的有趣之處,如果孩子實在是不喜歡的話,家長也沒有必要強迫自己的孩子。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自主性,讓他們發揮主動性去探索新的環境,這樣他們才能夠更好地參與到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