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發心》C6幼兒的心理發展(3~6、7歲)之一、幼兒的遊戲

2020-12-11 詠卿先生

C6幼兒的心理發展(3~6、7歲)

一、幼兒的遊戲

(一)早期的遊戲理論

1.霍爾的復演說:遊戲是遠古時代祖先的生活特徵在兒童身上的重演。

2.席勒的精力過剩說:遊戲是兒童藉以發洩體內過剩精力的一種方式。

3.彪勒的機能快樂說:遊戲是兒童從行為中獲得機體愉快的手段。

4.格羅斯的生活準備說:遊戲是對生活中所必要的技能的排演和練習。

5.拉扎魯斯—帕特瑞克的娛樂放鬆說:遊戲不是源於精力過剩,而是源於放鬆的需要。

6.博伊千介克的成熟說:遊戲是一般欲望的表現。

7.派屈克的能量匱乏論:遊戲的作用在於兒童在完成新任務而消耗能量的情況下為兒童補充能量。

8.巴特森的遊戲元交際理論:遊戲是信息的交流和操作過程,其特徵就是元交際。

(二)當代遊戲理論

1.精神分析理論 弗洛伊德認為遊戲也有潛意識成分,是補償現實中不能滿足的願望和克服創傷性事件的手段。埃裡克森認為從新精神分析的角度解釋遊戲,認為遊戲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種健康的發洩方式。

2.認知動力說(皮亞傑) 認為遊戲是兒童認識新的複雜客體和事件的方法,是鞏固和擴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維和行動結合起來的方法。兒童在遊戲中並不發展新的認知結構,而是努力使自己的經驗適合於之前存在的結構,即同化。

3.學習理論(桑代克) 認為遊戲也是一種學習行為,遵循效果率和練習率,受社會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響,各種文化和亞文化對不同行為的評價,其中的差別將反映在不同社會背景的兒童的遊戲中。

遊戲理論的啟示:中國心理學家認為,遊戲是適合幼兒特點的一種獨特的活動形式,也是促進幼兒心理發展的一種最好的活動形式。

(1)遊戲具有社會性,是人的社會活動的一種初級模擬形式,反映了兒童周圍的社會生活。

(2)遊戲是想像與現實生活的一種獨特結合,不是社會生活的簡單翻版。

(3)遊戲是兒童主動參與的,伴有愉悅體驗的活動。

(三)遊戲的作用

在遊戲過程中,兒童既可以體驗到開放、自由、寬鬆的心理環境,又可以發展適應生活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兒童在遊戲中學習,在遊戲中成長。

2.遊戲可以使幼兒運動器官得到很好的發展。

3.遊戲使得幼兒認知和社會交往能力能夠更快、更好地發展。

4.遊戲可幫助兒童學會表達和控制情緒,學會處理焦慮和內心衝突。

5.遊戲對培養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同樣有重要作用。

(四)遊戲的種類

按照遊戲的目的性分類,幼兒的遊戲主要有創造性遊戲、教學遊戲和活動性遊戲。

1.創造性遊戲

由兒童自己想出來的遊戲,目的是發展兒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包括角色遊戲、建設性遊戲、表演遊戲等。創造性遊戲通過多種形式,為幼兒提供了激發創造性思維的適宜氛圍,有利於培養幼兒的創造性人格。

2.教學遊戲

是結合一定的教育目的而編制的遊戲。長遠來看,教學遊戲是兒童對於未來生活所做的準備和適應現實的一種手段。

3.活動性遊戲

是發展兒童體力的一種遊戲。這種遊戲是發展小肌肉動作、手眼協調能力的適應形式。由此可以提高兒童的身體素質並培養勇敢、堅毅、合作等個性品質。

此外,皮亞傑根據兒童認知發展階段,把遊戲分為練習遊戲、象徵性遊戲、有規則遊戲和智力遊戲。

帕藤則按照兒童社會性發展把遊戲分為六種:無所用心的行為、旁觀者行為、單獨一人的遊戲、平行的遊戲、聯合的遊戲和合作的遊戲。

每日書摘

相關焦點

  • 筆記|《發心》C6幼兒的心理發展(3~6、7歲)之三、幼兒認知的發展
    三、幼兒認知的發展(一)幼兒記憶的發展特點1.記憶容量的增加成人短時記憶容量為7士2個信息單位(組塊),而7歲前兒童尚未達到這一標準。一般認為,兒童的記憶容量隨年齡增長而增加。2.無意識記和有意識記的發展幼兒初期的兒童無意識記佔優勢,凡是兒童感興趣的、印象鮮明、強烈的事物就容易記住,讓記憶服從於一定目的還有困難。在教育的影響下,幼兒晚期的兒童有意識記和追憶的能力逐步發展起來。有意識記的出現標誌著兒童記憶發展上的一個質變。3.形象記憶和語詞記憶的發展整個幼兒期,形象記憶佔主要地位。
  • 五、幼兒心理發展
    幼兒期是指3-6,7歲這一時期,也叫學前期。 (一)幼兒神經系統的發展 腦電波的變化:兒童大腦各區成熟的順序是:枕葉—顳葉—頂葉—額葉 皮質抑制機能的發展是大腦皮質機能發展的重要標誌之一 (二)幼兒的遊戲 1、遊戲理論
  • 幼兒自主性區域遊戲,從幼兒的心理特徵出發,利於幼兒思維發展
    作為幼兒園中最常見的一種活動形式,區域遊戲在開展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視幼兒的自主性、自發性,既要能夠滿足幼兒喜歡遊戲的心理,又要讓幼兒在遊戲的過程中能得到發展,產生主動學習的欲望。但是,現階段幼兒園組織的區域遊戲活動中,「假遊戲」的情況十分普遍,甚至於一些區域遊戲只是空有一個名字,實際操作過程中,既無遊戲,也無區域。
  • 3歲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與心理健康標準
    0-3歲的兒童心理發展特徵是怎麼樣的呢?孩子的生長過程中心理髮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我為你們準備的幼兒0-3歲的心理特點自己健康標準,希望對大家有幫助!0-3歲兒童心理發展特徵活潑好動:小孩子生來就是好動的。
  • 幼兒心理發展的基本理論
    一、幼兒心理 發展的動力關於幼兒心理發展的動力,目前有各種不同的理解。-般認為,在幼兒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社會、家庭和學校教育向幼兒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幼兒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間的矛盾,是幼兒心理發展的內因或內部矛盾,也就是其心理發展的動力。幼兒心理的內部矛盾是在幼兒積極活動過程中產生的。心理作為人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只有在人腦與客觀現實相互作用時才能產生。這種相互作用的過程,就是人積極活動的過程。
  • 【課堂筆記】如何在遊戲中開發幼兒智力
    詞語、文化和數學1個西瓜,2個蘋果……這時的孩子開始記錄數字,進而開始理解時間,知道晚上8點要睡覺,早上7點要起床,再進一步理解順序,跑在最前面的人是第一名,跑在最後面的是最後一名。· 如何在遊戲中開發幼兒的智力  如前所述,智力是多因素組成的,不同因素不是整齊劃一的同步發展,而是有快有慢。
  • 3—6歲是幼兒運動素質發展關鍵期
    在幼兒時期開始接觸足球,究竟有何意義?如何開展幼兒足球活動?記者近日就此採訪了兒童心理與兒童體能教育專家殷紅博教授。 記者:幼兒時期開展足球教學,孩子能接受嗎? 殷紅博:30多年來,我們研究了32項適合幼兒的運動項目及其對3至6歲幼兒各方面素質協同發展的價值。
  • 3~4歲幼兒心理的發展特徵
    3~4歲幼兒心理的發展特徵  一、生活範圍擴大  3-4歲的孩子已經到了可以入園的年紀了,上了幼兒園,也就意味著開始接觸社會了。可是到了幼兒園中,情況變得完全不一樣了,作為老師,一定要在幼兒這一關鍵期教會孩子處理好人際關係等問題,這對孩子日後的人際交往是很重要的。
  • 淺析幼兒遊戲活動與幼兒良好個性的培養
    3-4歲的幼兒具有活潑好動、好模仿的,喜稱讚、喜成功、自制力差,認識活動以具體形象為主的年齡,而遊戲能滿足他們這些特點。遊戲中,幼兒以愉快的心情饒有興趣地再現現實生活,對教師的啟發誘導容易自然的接受,遊戲一個方面可以給幼兒充分的機會發展自主的性格和健全的意志,另一方面又受各種規則的限制,使之與德育心理互相聯繫、互相滲透。
  • 【幼兒教師資格證】重點筆記:幼兒語言的發展
    第四節 幼兒語言的發展一、語音的發展★隨著幼兒發音器官的成熟,語音聽覺系統的發展及大腦機能的發展,幼兒發音能力迅速加強
  • 幼兒教師資格證:幼兒想像的發展
    全國教師資格證考試網為考生整理了幼兒想像的發展相關知識點,希望對考生備考有所幫助。比如,在遊戲中,幼兒正在當「醫生」,忽然看見別的小朋友在「包糖果」,他就跑去當「工人」,和小朋友們一起「包糖果」。幼兒正在畫「雨傘」,聽到別人說:「這像雨傘嗎?」他立刻說:「這是大炮。」(3)想像的內容零散,無系統。主題無預定目標,不穩定,內容零散,所想像的形象之間不存在有機聯繫。
  • 如何讓數學遊戲促進幼兒思維發展
    ,發展的速度也不一樣,而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幼兒正處於具體形象思維的發展階段,因此在這個階段如何促使孩子的思維和能力得到較快的發展是個值得探討的話題。著名的教育專家陳鶴琴說:「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是以遊戲為生命的」。遊戲是最能發揮幼兒主動性的活動。我們都知道遊戲的特點是:遊戲是幼兒主動的自願的活動,幼兒的主動性是遊戲的主要特點,遊戲是適應幼兒的內部需要而產生的,使得幼兒樂於參與遊戲並且易於在遊戲中受到教育。遊戲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現實生活;幼兒的遊戲是在假想的情境中發展,進行的是假想的成人實踐活動。
  • 3歲幼兒的心理和行為有什麼特徵
    3歲幼兒的語言和遊戲能力發展極為迅速。他們變得特別愛說話,即使一個人玩的時候也會自言自語地邊說邊玩,跟小朋友或大人在一起時,話就更多。對這個時期的幼兒來講,他們接觸到的任何對象都是有生命的,天上的太陽、月亮,地上的樹木、小河或公園裡的動物、鞦韆等,都可以成為他們交談的對象。例如,他們會對飄走的雲彩招手說: 「請再來玩!」 會對被雨淋溼的童車同情地說:「你在哭嗎?我來幫你打傘好嗎?」
  • 幼兒教師資格證——兒童心理發展的敏感期
    兒童心理發展的敏感期在兒童心理的發展過程中,很多重要的概念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繫十分緊密,而在考試的過程,轉折期、危機期、關鍵期、最佳期以及最近發展期也經常出現。嚴格來講,關鍵期的概念並不是很嚴謹,在幼兒的發展過程中,許多心理能力錯過了特定時期依然能夠有所發展,因此敏感期或最佳期的說法更普遍,接下來我們針對敏感期或最佳期進行學習。
  • 4-5歲中班幼兒心理年齡學習特點
    4—5歲是幼兒園中班的年齡,4歲以後孩子的心理發展出現較大的飛躍。4—5歲的心理發展比3—4歲迅速得多,主要在於認識活動的概括性和行為的有意性明顯地開始發展具體表現如下: 正常兒童都是好動的。幼兒不停地變換姿勢和活動方式。如果要求幼兒安靜地坐著,過不了多久,幼兒就有疲勞表現,不斷地打呵欠,伸懶腰,他們就會動動手,踢踢腳,做各種小動作。
  • 如何觀察幼兒動作發展,上好幼兒體育課?
    ,不只是遊戲,我們說幼兒的一切活動都牽涉動作和學習,所以良好的動作發展對他們的活動和學習至關重要。關於幼兒體育的大量研究都關注其動作發展水平,大量的科學研究和觀察會發現:動作發展好的幼兒參加活動更積極,更加主動、自信,從而在身體成長、自我認知、社會認知及人際交往等方面獲得更好的發展。而動作發展不好會從心理、生理等多方面阻礙幼兒的成長。
  • 在遊戲中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同時善於組織豐富多樣的活動,增長幼兒的知識,幫助幼兒擴大眼界,增加詞彙,加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促進幼兒的思維發展。幼兒的生活豐富了,思路也就開闊了,語言表達能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組織語言教育活動,創設語言交流環境「環境即教育」,創設良好的語言交流環境,可以讓幼兒的表達能力在遊戲中得以提高。
  • 「幼兒自我中心言語」心理現象分析
    因為前額葉是腦種系最新的產生區域,也是發展較晚、成熟最慢的區域。前額葉的發展一直要持續到青少年時期,甚至可能是成年早期。幼兒期前額葉發展緩慢限制了幼兒意識和思維的發展;而語言動作調節功能發展的不足使得幼兒還不能控制發音器官的活動,因而在問題解決中或遊戲中幼兒易出現自我中心言語現象。
  • 福祿貝爾:幼兒需要「自由發展」
    福祿貝爾(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Frobel,1782-1852),德國教育家,被認為是19世紀歐洲最重要的幾位教育家之一,現代學前教育的鼻祖。福祿貝爾生於德國圖林根森林中的一個村莊,母親早逝,10歲開始與舅舅同住,才得到家庭的溫暖。15歲起不再上學,成為林務官學徒,1799年進入耶拿大學哲學科學習數學和植物學,因無力交學費而退學。29歲再次進入大學深造。
  • 幼兒教師資格證|兒童心理發展的敏感期
    在兒童心理的發展過程中,很多重要的概念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繫十分緊密,而在考試的過程,轉折期、危機期、關鍵期、最佳期以及最近發展期也經常出現。嚴格來講,關鍵期的概念並不是很嚴謹,在幼兒的發展過程中,許多心理能力錯過了特定時期依然能夠有所發展,因此敏感期或最佳期的說法更普遍,接下來我們針對敏感期或最佳期進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