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馬術節上
我們有幸遇見新一代的馬術「後浪」
他們是90後,甚至是00後的馬術騎手
從兒童、少年時期接觸馬術
不畏困難,不曾放棄
只憑對馬術運動的熱愛
把與馬相伴的日子過成生活
談到馬,他們的眼裡有光
話語裡流露出的態度
是屬於年輕一代的堅持、勇敢、自信、拼搏
前進吧,馬術「後浪」們
因為你們,代表著中國馬術的明天
場地障礙騎手 高曉坤
「你認為高水平的騎手是什麼樣子的?」、「我不太了解,我水平不高。」謙虛而略帶幽默地回答完問題,他向《馬術》雜誌記者咧嘴笑了笑,整個人給人一種很多90後年輕人直爽、活躍、又帶著點衝勁兒的感覺。
雖然高曉坤是90後,但是在馬術這個領域,他已經工作了8年多。他是內蒙人,從小時候起,就經常去參加那達慕的比賽。因為在騎馬上有點兒「天賦」,他開始在草原做速度賽馬的工作。在做速度賽馬的過程中,他逐漸明白接受「正統」學習的重要性,急需進步的他來到北京學習馬場馬術。
「像我們差不多年紀的年輕騎手,都是90後,我們經驗沒有這些老騎手們經驗這麼豐富,但是也有很多人去看我們,去關注我們的成長。所以我們可能前面的路還很長,我們要學習,要進步。」其實作為年輕的後浪騎手,高曉坤的表現已經「可圈可點」,2019年11月24日在東莞金伯樂馬術學府舉行的160CM挑戰賽中,共有13對人馬組合參加,他和他的馬匹「艾莫瑞」,在13對選手中脫穎而出,成為了當之無愧的「黑馬」。而在2020中國年青馬安平大賽上,他與「爆炸頭」配合,又拿到了7歲馬障礙賽冠軍,成最大贏家。
高曉坤對待馬與馬術的心態和他給人的印象一樣,追求的是一种放松、愉快的心態。「我覺得跳障礙一定是人和馬一塊配合,要有信心去做這個事兒。覺得就是以一個愉快的心情去做這個事兒,能做到事半功倍。人一樣,馬也一樣。所以就是讓馬開心一點,讓馬放鬆一點。我們的馬匹福利五項金字塔中最高的一項就是保證馬的心裡福利,減少它們恐懼和焦慮的心情。」
盛裝舞步騎手 林梓濠
「我覺得馬術已經成為了我生活當中的一部分了,真的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一天少見到我的馬,都會感覺不舒服。已經真的是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接受我們的採訪時,林梓濠反覆強調著「馬術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回顧進入廣東省青少年競技體育學院的這五年,林梓濠的生活確實已經和馬術密不可分了。一周休息半天,每天馬房實踐8個小時。這種高強度和高密度的工作,哪怕一個成年人也未必吃得消,殊不知年僅19歲的林梓濠已經將這個工作重複了5個春秋。
和顧兵教練談及廣東省盛裝舞步隊的馬房工作時,他坦言道:「我們的年輕隊員承擔著半個馬工的工作」。林梓濠一天的工作從刷拭教練的馬匹開始。按摩刷、橡膠刷、體刷、鬃梳輪番上場後,再細緻地給馬摳蹄。做完這一切,他又取了一塊乾濕度適宜的抹布,仔仔細細的擦拭完馬的全身。他雙手叉腰,微微喘著氣,見馬的體毛泛著光澤,嘴角泛起不易察覺的弧線。「馬術,有馬才有人,馬匹的護理非常重要」。在採訪中,他堅定地說出這句話,感染了現場的每一個人。
「其實我基本上一整天都花在馬術上面。我在那邊(馬場)的話,一早起來,首先要給我們的教練去準備馬匹,要去給他先把馬匹準備好,備上鞍子,先保證教練還有師兄他們的訓練能夠正常進行,其次他們訓練完之後呢,再把馬匹護理好,要馬匹得到充分的休息,吃好。其次,再進行自己的訓練。」林梓濠在接受舞步訓練的這幾年,勤勤勉勉地完成著馬房工作。在工作之餘,利用有效的時間去訓練。即使訓練時間有限,他依然取得了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盛裝舞步體校甲組團體冠軍的好成績。
西部繞桶騎手 陳若溪
18歲的青島姑娘陳若溪剛剛步入大學。雖然年紀輕,但在本屆中國馬術繞桶巡迴賽的「榮耀榜」上,她位居其中,成為賽事方邀請的三名重磅西部繞桶騎手之一。
2014年,陳若溪第一次接觸到了西部繞桶的項目,便喜歡上了這個項目。「我感覺與馬相處的過程,是令我最舒服最自在最愜意的一個過程。並且我們彼此互相交流能放鬆身心,是一個非常好的陪伴。」她說道。
最初是練習普通的平地訓練,之後慢慢地接觸桶上訓練。「從一開始有成熟馬、成熟的教練指導我學習西部馬術,到後來我的技術逐漸掌握以後,我開始接觸陌生的小馬,和它一起訓練成長,最後打上比賽也取得了成績。就感覺這個過程自己付出了以後也能得到收穫。」她這樣評價自己的成長。
2018年,由世界馬術繞桶協會主辦的WBHA世界青少年馬術繞桶世界盃上,她與另一位女孩魏慧瑛遠赴巴西,代表中國隊參賽合力獲得了團體季軍,陳若溪更是以17秒238的佳績獲得個人冠軍,實現了中國選手在這項國際頂級賽事中金牌「零」的突破。
在2020中國馬術節上,她向《馬術》雜誌分享了自己關於馬術學習的經驗和看法:「我覺得作為一名年輕騎手,應該注意三個關鍵詞,一個是初心,一個是練習,還有一個是交流。保持初心——我覺得是堅持馬術練習最大的動力,並且我們的初心就是熱愛馬術,所以我們才會聚到一起。練習——我們提高騎術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在日常訓練中,我們必須學會向教練不恥下問,而且騎馬的過程中不能過於著急、急於求成,必須慢慢來,逐漸和馬匹適應以後再進行下一步更深的練習。交流——我覺得應該與同年齡段的騎手和前輩們互相學習交流,交流他們的騎馬經驗,或者是感想感受等等。」
場地障礙騎手 巴方匯
障礙騎手巴方匯今年15歲,和很多優秀的年輕小騎手一樣,他也有著諸多榮譽加身——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年齡最小的場地障礙雙金王、2019年中國馬術場地障礙冠軍杯賽(長春站)140CM冠軍、2019上海馬協年度最有價值騎手……2019年,巴方匯憑藉積累的成績,從眾多小騎手中脫穎而出,和張芊圉、李佳璥一起組隊,出戰國際馬聯(FEI)青少年馬術場地障礙賽,代表中國與來自全球多個國家的優秀青少年騎手同場競技,最終拿下團體冠軍。
與馬相伴多年的巴方匯說,人馬的默契配合源自平日裡的訓練和陪伴。「我覺得馬就像朋友一樣,在賽場上它多幫助你一些,生活裡我會多照顧它一些。我覺得一個好的騎手應該多陪伴馬,多在乎馬匹福利。然後刻苦訓練和馬配合。要多與馬陪伴和訓練、在乎馬的感受。」
作為學生,他正努力在學業與馬術之間尋找平衡。「我平常周一到周五上學,就是周六日騎馬,平常也會抽出一些時間比賽和訓練。可能和馬陪伴訓練的時候多了,玩的時間和學習的時間就變少了。但我覺得馬術確實是沒有捷徑的,只有刻苦訓練,多和馬配合,熟悉馬匹的習慣,才能取得好成績。」
場地障礙騎手 陳雨辰
「我認為沒有人是(一開始就)真正會騎馬的,都是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無論我們現在參加什麼級別的比賽,是處於什麼樣的水平階段,我們在馬術這個行業裡面,都需要和我們的馬一起不斷探索。」陳雨辰說道。
陳雨辰從小就很喜歡各種動物,一次偶然的機會在父親的帶領下接觸到了馬術這項運動,便一發不可收拾了。一年後,他便進入了安徽震龍小學青少年馬術隊接受專業訓練。
12歲是陳雨辰馬術學習的轉折點。在這一年,他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匹馬「震龍之星」,遇到了最重要的教練Vajk。經過一個月的訓練、磨合後,他在北京參加了第一場比賽,並幸運地獲得了第二名的成績。也是從那一刻起,他真正愛上了馬術。在13歲那年,他在全國馬術場地障礙青少年錦標賽上奪取少年組冠軍,此後,他決心以馬術作為自己的職業方向。
陳雨辰所理解的馬術人,第一就是得對自己的馬好。「我的教練他已經在參加1.55米級別的障礙賽了,但是他每天依舊重複做著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每天和我們一樣打理馬、訓練馬。騎馬最重要的是用心,我對待每匹馬就像自己的兄弟姐妹,只要時間允許,備馬、洗馬、遛馬這些工作我都會自己解決,因為我很享受和馬在一起的時間,馬也能感受到我對它們的好。我的馬只要見到我就會不停的踢門,只要看到我摸別的馬就會生氣,雖然這都是一些特別小的事兒,但也足夠我開心一整天。只要你用心去愛馬,它一定會用自己的方式來幫助你。」(《馬術》雜誌編輯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