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市廣播電視臺官方微信(歡迎訂閱)
主流 ▎權威 ▎責任給你不一樣的新聞資訊
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經常在河邊、路邊或者山林裡
看到有蝸牛在爬行。
近段時間,
就有小朋友觸碰到一種巨型蝸牛後引起發燒。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請看報導:
這種「大蝸牛」叫褐雲瑪瑙螺,也叫非洲大蝸牛,不是我國本土物種,是我國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對蔬菜等農作物危害極大,也是中國國家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
肇慶市中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譚穎介紹,這種非洲大蝸牛是雜食性生物,會對農業、醫學兩方面產生危害,而且它體內含有大量寄生蟲、細菌,會傳播結核、嗜酸性腦膜炎、傷寒等疾病,非洲大蝸牛死後,屍體還會吸引很多蒼蠅。
除了會傳播疾病外,譚醫生提醒,蝸牛本身會產生粘液,如果不小心觸碰到這種「大蝸牛」的粘液,就容易出現接觸性皮炎,一定要記得洗手,不能食用。
由於非洲大蝸牛生長在野外,是許多人畜寄生蟲和病原菌的中間宿主,並且和福壽螺一樣,都帶有廣州管圓線蟲,一旦通過觸摸或者食用「大蝸牛」而染上病症,會產生很大的危害。
肇慶市中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 譚穎:
如果患上嗜酸性腦膜炎,會出現發燒、頭疼、意識迷糊等症狀,如果感染了結核,會不斷咳嗽。
各位街坊注意啦!
在路邊看見這種巨型蝸牛,
趕緊躲開,千萬不要亂碰。
記者:梁靖文 梁宇暉
編輯:徐穎瑤
監製:陳穆仰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