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給寶寶洗澡,如何洗,怎麼洗得乾淨?怎麼洗得安全?就是一門學問了。因為寶寶的身體狀況和發育情況和成年人是不一樣的,稍有不當,就會影響寶寶的健康。
前段時間,小區裡有個寶寶,因為洗澡的事情,突發高燒,被送進醫院急救。原因是在洗澡的時候,媽媽發現寶寶的腦袋上有好幾塊黃色的汙垢,一邊扣一邊拿搓澡巾揉擦,結果汙垢沒消失,腦袋上方越來越紅。
直到晚上,寶寶開始高燒不退,送到醫院經過診斷,原來是在洗澡的時候受涼了,而且,寶寶的囟門還沒有完全閉合,媽媽使勁揉搓寶寶的囟門,造成了他的腦袋感染,腦部受損。
囟門是指嬰幼兒的顱骨結合不緊,形成了顱骨的間隙。囟門分前囟和後囟兩個部分。位於頭頂前部,呈菱形,由兩側頂骨前上角與額骨相接的部分組合而成;而後囟門,則是位於頭頂後部,呈三角形,由頂骨和枕骨交接組合而成。
所以,囟門是寶寶的頭顱沒有完全發育而遺留的間隙,缺乏堅硬的骨骼保護,如果用力去揉搓、或者用硬物來碰它們,就很容易導致腦部感染。
如何清潔:那麼會有寶媽提出,不清洗囟門,是不是就會萬無一失?
事實上,囟門如果長期缺乏清洗和護理,一旦汙垢積累成堆,很容易形成脂溢性溼疹,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奶蘚。同時,囟門缺乏清理,還容易引起寶寶的頭皮感染,甚至引發腦膜炎。
1.清洗前,可以為寶寶準備專門的洗髮液,切忌用強鹼性的肥皂,不但會刺激寶寶柔嫩的肌膚,誘發溼疹,還會使囟門受到損傷。
2.清洗時,手指要平放在囟門處,輕輕地按摩清洗,千萬不要像給自己洗頭的時候用力撓抓,更不要用幹毛巾或者或者搓澡巾在寶寶的囟門處亂刮。
3.如果仍然洗不掉,可以植物油加熱,在汙垢處塗一層,浸透一段時間,等汙垢軟化後,用無菌棉球按照從前往後的順序慢慢擦掉,如果一次無法清潔乾淨,也不要著急,可分多次清潔處理。
寶寶的私處也是需要保護的部位之一,不能過度清洗。尤其是女寶寶,他們會分泌一些東西,但都是天然的保護膜。如果過度清洗,反而不利於寶寶的健康。
如何清潔:平常清洗可以不用肥皂,用清水即可。
寶寶的肚臍眼和囟門類似,如果清洗不當很容易受到病菌感染。肚臍眼裡面如果長期藏汙納垢,很容易引起肚臍炎。
如何清潔:隔段時間清潔一下即可,如果肚臍眼中有汙垢,有結痂,可以用醫用棉籤蘸水、或者碘伏,輕輕清潔,分多次擦掉。
寶寶較成年人新陳代謝較快,所以耳朵裡面也很容易分泌耳塞,有些家長擔心寶寶耳朵裡面汙垢太多,影響聽力,所以經常給他們掏耳朵。其實寶寶的耳垢是會對耳道起保護作用的,頻繁掏耳朵,反而會損傷他們的耳道,一旦感染就會造成中耳炎。
如何清潔:用棉籤在外耳道處旋轉即可,不要深入到肉眼看不到的位置。
除了四個部位洗澡要注意,以下五種情況最好不要給寶寶洗澡。
寶寶吃飽喝足後,如果立馬洗澡,表皮血管會被熱水刺激擴張,較多的血液會流向表皮血管,導致腹腔血液供血量減少,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影響寶寶的消化功能;
其次,吃飽後,寶寶的胃部呈擴張的狀態,馬上洗澡會引起嘔吐,所以吃飽喝足後最好間隔2個小時左右在洗澡。
如果寶寶發生病毒性感染,退燒前後,48小時內不要給寶寶洗澡,因為洗澡的時候毛孔處於張開的狀態,雖然可以物理降溫,但是冷空氣也會隨著寶寶張開的毛孔進入,也會讓病情加重。
如果寶寶出現嘔吐、腹瀉的時候,也不要洗澡。反而會導致寶寶嘔吐嚴重,如果不舒服導致大哭大鬧,還會引發嘔吐物誤吸。
打完預防針後,也不建議立即洗澡,容易引起傷口感染。
如果寶寶出現燙傷、外傷、起膿瘡等情況,也不要洗澡,會導致局部創面,引發感染。
給寶寶洗澡也要注意周邊的環境,防止他們在洗澡的時候偶發意外。
給寶寶洗澡的時候,不要直接用花灑接觸寶寶的身體。因為熱水器很容易出現水溫忽冷忽熱的情況,水溫的變化很容易燙傷寶寶,可以直接洗澡盆裡調整好溫度,把寶寶放進去。
如果水溫變涼,千萬不要讓寶寶躺在澡盆裡,直接倒熱水,如果寶寶看到,很容易用水去抓,造成燙傷。在加熱水的時候,建議把寶寶抱開,在加熱水。
浴霸可以提高浴室的溫度,但是浴霸的藍光很容易刺激寶寶嬌嫩的眼角膜和結膜表層,導致寶寶眼睛受損,影響視力發育。
如果是放在成人用的浴缸裡洗澡,也不要套遊泳圈或者項圈,很容易卡在寶寶的氣管。
【1】馬建榮,《兒科醫生媽媽的寶寶日常護理全攻略》,電子工業出版社,2017
【2】珍妮特·岡薩雷斯—米納,黛安娜·溫德爾·埃爾,《嬰幼兒及其照料者》,商務印書館,2016
【3】松本道雄,《定本·育兒百科》,華夏出版社,2019
QQ:347764118/19507750/443317765
微信:schoolmum008/caicait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