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搞笑諾獎】熟雞蛋變生?只是個比喻

2021-01-15 果殼網

還記得今年一月底那項號稱「將熟雞蛋變生」的研究嗎?這個讓人們的評價徘徊在「三觀盡毀」和「閒得蛋疼」的研究,今天得了2015年搞笑諾貝爾獎的化學獎。

最近,一條科技新聞在社交媒體上廣為傳播,「科學家將被熟雞蛋變生」的傳聞甚囂塵上。一些人大呼被這種逆天技術「刷三觀」,另一邊則有人覺得這是研究人員「閒得蛋疼」在做無意義的事。然而實際上,研究者並沒有真的「將熟雞蛋變回生的」,這其實只是一種概括性的比喻。顯然,這種比喻最終被一些媒體誇大、誤讀了。

新浪微博上的一個相關新聞文案。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其實,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了學術期刊《ChemBioChem》上。通過閱讀原文[1],我們可以發現這一技術的真實意義——讓變性失活、結構亂掉的蛋白質恢復活性,重新摺疊成正常的結構。論文的文末,用一小段用於通俗傳播的總結,使用了讓熟雞蛋變生的比喻,僅此而已。

論文原文的末尾有一小段文字,以讓熟蛋返生(uncooking an egg)的比喻為開頭概括了技術原理。圖片來源:研究論文[1]

蛋白質,重組蛋白的再摺疊,和雞蛋的「蛋白」

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多樣的胺基酸排列組合,靈活的肽鏈摺疊方式,使不同的蛋白質得以行使各種各樣的功能。在生產蛋白質時,細胞內的「工匠」們會將遺傳密碼翻譯成肽鏈——這些肽鏈像色彩斑斕的毛線,會通過一系列摺疊和加工過程被「織」成能發揮作用的蛋白質。

蛋白質摺疊的過程就好比用「毛線」織「毛衣」。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織毛衣需要按照特定的方法纏繞毛線才能成形,要得到具有功能的蛋白質,也需要適當的摺疊過程。當蛋白質周圍的物理、化學環境不理想時,蛋白質便會「變性」,失去原有的功能——就好像織物的編法被打亂,毛線成了雜亂無章的線團。

在科研和技術實踐中,人們通常將各種「紡毛線」的活交給大腸桿菌或者酵母代勞:通過基因重組「布置任務」之後,它們會大量表達目標蛋白質——這些產品被稱為「重組蛋白」,利用大腸桿菌生產的胰島素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由於重組蛋白的生產流程簡單可控,產量大,且在正確構象下和「原生」蛋白幾乎沒有差異,這種技術大大減少了相關研究和應用裡的時間和物力投入。事實上,重組蛋白表達技術每年在工農業、醫藥和環境領域佔據的市場份兒已經達到了160億餘美元[2]。

然而,由於這樣的「毛衣」並不是在它們習慣的細胞環境中生產出來的,所以一些肽鏈在摺疊組裝的過程中難免會出錯,成為沒有功能的「亂線團」,進而聚集為沉澱或者包含體(inclusion body)。這個過程和蛋白質在不理想的環境下變性類似,例如蛋清受熱凝固,失去生物活性。可想而知,「毛衣」變成「亂線團」的現象會造成人力物力的損失。改善重組蛋白的摺疊,也因此成為了研究熱點。

在這個被稱為「熟雞蛋變生」的研究中,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和西澳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的研究者們,實際上是研發出了一套能更快更好地促進聚沉重組蛋白在體外發生再摺疊的技術——換句話說,他們要將淪為「亂線團」的蛋白質重新變回成品「毛衣」。

蛋白質從變性(Denaturation)到復性(Renaturation)的示意圖。圖片來源:2012books.lardbucket.org

研究者以三種不同的蛋白為示例對技術進行了說明,這些蛋白分別是小窩蛋白-1(caveolin-1)、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和雞蛋清溶菌酶(hen egg-white lysozyme,HEWL)——咦,雞蛋清溶菌酶,似乎真的跟「雞蛋」搭上邊了。

熟蛋變生蛋?並沒有

設法讓變性蛋白質重新摺疊的技術並不是沒有,但它們大多費時費力。比如,用高濃度尿素將蛋白質完全變性溶解(解開「線團」)後,再用數升溶液進行數天的透析來慢慢除去尿素,等這些蛋白質一點點折回正確的樣子。而這項研究裡,研究者們利用渦流裝置(vortex fluid device,VFD)對蛋白質包含體懸濁液進行旋轉處理,從而產生剪切力,將「亂線團」快速拆開,輔助蛋白質進行再摺疊。

渦流裝置(vortex fluid device,VFD)示意圖。轉速足夠高時,液體會均勻貼壁。根據不同蛋白的性質,通過調整轉速來調節液體內的剪切力大小,便能實現包含體的解構和蛋白再摺疊。圖片來源:研究論文[1]

為了測試這套技術的本領,研究小組確實用了蛋清——不過可不是你想的那樣。他們將蛋清用磷酸緩衝液稀釋後,在90℃下煮了20分鐘,得到了所謂的「熟雞蛋清」。隨後,他們用高濃度的尿素將這份「亂線團」給溶了,再利用VFD技術處理使其中的蛋白再摺疊。對其中雞蛋清溶菌酶(hen egg-white lysozyme,HEWL)活性的測定表明,哪怕只旋轉2.5分鐘,這些溶菌酶也能正確地摺疊回來,恢復大部分活性。對於這些溶菌酶而言,它們的確可以說是從熟雞蛋中的狀態回到了生雞蛋中的狀態——不過,這顯然不是把熟雞蛋整個變回生雞蛋。

並不是所有「亂線團」都能這樣變回「毛衣」。後續實驗中,研究團隊還測試了小窩蛋白-1(caveolin-1)的膜外結構域(這個蛋白在細菌表達時中特別容易疊錯,形成沉澱)以及分子量相對較大的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他們的結果表明,不同的蛋白質確實需要不同的處理參數(轉速、處理時間等),相比之下,分子量大的蛋白質也更難恢復活性。不過,儘管應用面仍有限制,但相比於耗費數天的透析,這項技術的「重織毛衣」速度顯然快得多,而且反應在室溫下就能進行。這對科研圈和生物技術產業而言都是個好消息。

經過渦流裝置(vortex fluid device,VFD)處理的雞蛋清溶菌酶(HEWL)恢復了活性。縱軸為溶菌酶活性,不同組別從左至右依次為變性的重組HEWL蛋白,經固定體積(confined)和連續(continuous)的VFD處理後的HEWL蛋白,以及未經處理和經固定體積的VFD處理後的天然HEWL蛋白。圖片來源:研究論文[1]

技術雖搶眼,解讀需謹慎

讀到這裡,這項進展的原貌和現實意義就比較清楚了:實驗本身並不涉及直接把熟雞蛋變生,「返生熟雞蛋」也只是一種對實驗原理的通俗概括。這項技術可沒辦法讓你餐桌上的熟雞蛋回到烹飪前,但它確實有潛力讓生物公司和實驗室以省時省力省錢的方式,將重組蛋白更快更好地變成正確的樣子。因此,大家大可不必為「三觀被刷」而惶恐,也別急於斥之「無釐頭」。雞蛋還在那,真相也是。(編輯:Calo)

參考文獻: Yuan, T. Z. et al., Shear Stress-mediated Refolding of Proteins from Aggregates and Inclusion Bodies. Chem. BioChem Communications, 2015. doi: 10.1002/cbic.201402427 Meyer, H. P., Schmidhalter, D., Innovations in Biotechnology (Ed.: E. Agbo), 2012, pp. 211–250. InTech, Rijeka.文章題圖:Steve Zylius / UC Irvine

 

 

 

相關焦點

  • 搞笑諾獎2020:搞笑背後,發人深省
    文丨科研公路社美國當地時間 9 月 17 日晚 6 點,第 30 次 「首屆搞笑諾貝爾獎典禮」 結果出爐。和往屆一樣,今年的搞笑諾獎,讓人捧腹大笑,又發人深省。比如,川普等九個國家的領導人,因在過去的半年多時間裡,給奮戰在一線的科學家和醫生們頻頻 「上課」,而榮獲醫學教育獎。再比如,5 位廣西人因在 「僱兇殺人」 過程中層層外包,導致酬金從 200 萬降至 10 萬,最終執行人反水,向暗殺對象傳遞信息,而這五位已經入獄的團夥,獲得今年的管理學獎。
  • 「雞屁股插棍走路像恐龍」獲搞笑諾獎(圖)
    2 物理學搞笑獎哺乳動物排尿時長差不多  來自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生物物理學教授胡立德的研究「幾乎所有哺乳動物的尿尿時間一樣」,使他獲得了物理學搞笑獎。  5 化學搞笑獎熟雞蛋部分還能變回生雞蛋  據外媒報導,2015年的搞笑諾貝爾獎在化學獎方面,來自西澳大學的研究團隊因能使熟雞蛋部分變回生雞蛋而獲獎,其實本質就是對蛋白質的變性進行的研究。6  經濟學搞笑獎  該獎頒給了曼谷警方,因為他們會向警察發獎金,如果警察不受賄的話。
  • 熟雞蛋是如何變成生雞蛋的你zao嗎?
    最近科學家宣布成功把熟雞蛋變成了生雞蛋,引來了大家的圍觀和熱議。熟雞蛋到底是如何變成生雞蛋的你造嗎?生雞蛋在研究原理之前,看看生雞蛋的組成。一個雞蛋大約重50克,其中蛋白質佔據了7克左右。按組成來分含水分87%,固形物13%;固形物中大約90%是蛋白質。
  • 【2016搞笑諾獎】捕蠅人的自傳,還是三部曲!
    2016年搞笑諾貝爾獎的文學獎頒給了舍貝裡,因為他樂於收藏已經死透和還沒有死透的蒼蠅,並為此寫了自傳體三部曲。圖片來源:搞笑諾獎頒獎視頻截圖昆蟲學家的繁殖期舍貝裡的父親和祖父喜歡收藏郵票,然而幼年的舍貝裡則收藏蝴蝶和甲蟲標本。 後來到了該交女朋友的時期,他發現女生對於擺弄昆蟲屍體的男生很難留下好的印象,於是這個愛好就暫時終止了。舍貝裡稱這段時期為「昆蟲學家的繁殖期」。舍貝裡本來學的是生物學。25歲時,他決定棄理從文,要去當一個作家,把他父母嚇壞了。
  • 【2015搞笑諾獎】為啥全世界人民都說「啥」?
    編者按:這項研究獲得了2015年搞笑諾貝爾獎文學獎。本屆搞笑諾獎的其他獎項和頒獎現場,請見直播貼。(文/賴光儀)在巴別塔的傳說中,亞伯拉罕諸教的至高神似乎很威猛地把地上的人所講的語言一瞬間搞得七零八落。雖然現在我們對語言學略有了解,知道各種語言不是一夕之間變化出來的,而是慢慢分化獨立後形成的。
  • 熟雞蛋「還原」成生雞蛋 該技術可以用來抗癌
    在90攝氏度的溫度下煮了20分鐘,蛋清從透明的粘液狀變成白色有彈性的固體,只要短短幾分鐘,用一種化學物質液化熟雞蛋的蛋白,然後切斷分子鏈,使它們重構「復原」成生雞蛋。熟雞蛋變生雞蛋還原過程只要幾分鐘  做法:用一種化學物質液化熟雞蛋的蛋白,然後切斷緊密纏結的蛋白質分子鏈,使它們重構「復原」成生雞蛋  熟雞蛋是怎麼又「還原」成了生雞蛋呢?
  • 怎樣才能得諾獎?諾獎評選的學術與非學術因素
    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有可能出現這樣一種情況:正因為一篇論文難度更大、創新性更高,其引用率反而更低  一年一度的諾獎競猜,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即便只是連陪跑資格都沒有的看客,但倘若能猜中諾獎花落誰家,似乎也可以向同行展示自己慧眼獨具的超凡能力。但筆者估計,大概極少能有人成功預測,今年經濟學諾獎會授予阿比吉特·巴納吉、埃絲特·迪弗洛和麥可·克雷默。
  • 諾獎和日本人的不解之緣
    吉野彰是現代鋰離子電池的發明者,曾獲得工程學界最高榮譽全球能源獎與查爾斯·斯塔克·德雷珀獎。今天我們故事的主角就是這位吉野彰教授以及眾多日本的諾獎獲得者。進入21世界以來,日本平均每年都會有1名諾獎獲得者,今年獲獎的吉野教授是日本第27位諾獎獲得者,也是第8位諾獎化學獎的獲得者。
  •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如何成功探測到中微子?
    小柴昌俊在自傳序言中說,據說宣布之前,1973年諾獎得主江崎告訴記者,1988年諾獎可能授予中微子的研究,結果從當年開始,直到2002年,每年都有記者到小柴家蹲守[6]。 06 2015年的諾獎 2015年,因為「發現了中微子振蕩,從而說明中微子有質量」,小柴昌俊的學生、領導超級神岡實驗的梶田隆章和領導薩德伯裡中微子觀測臺(SNO)實驗的麥克唐納(Arthur B. McDonald)分享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諾獎不是中醫發展的「雞血」
    10月8日,《人民日報》刊登王君平的文章指出,中醫和西醫不是對手,需要的是聯手,共同為呵護人類健康做出獨特的貢獻,諾獎不是中醫發展的「雞血」。下文是《人民日報》全文: 但喜悅之餘,也出現了各種不同聲音,爭論最多的是諾獎該不該給中醫記功。 獲得諾獎,「中醫與西醫誰該加冕」的背後,折射出由來已久的中西醫之爭。近百年來,西醫東漸,佔據國內醫學的主流地位,與之相對應的是中醫邊緣化。諾獎論功行賞,反對中醫的人自然不願給獲獎成果貼上中醫的標籤,而力挺中醫的人則認為當之無愧。 中西醫的撕裂發展到這種程度,不能不說是一種諷刺。
  • 他的諾獎,是一根膠帶紙撕出來的
    聽聽他昨天講的三個故事,你就明白了。            故事一:讓青蛙「飛」起來    ===================================================================================        海姆教授是至今所有的諾獎得主中,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同時獲得過搞笑諾獎和真正諾獎的雙料諾獎獲獎者
  • 年度搞笑諾貝爾獎出爐 蜜蜂叮咬、大象排尿等獲獎
    原標題:年度搞笑諾貝爾獎出爐   蜜蜂叮咬、大象排尿、闌尾炎診斷紛紛獲獎 然而隨著美國康奈爾大學昆蟲學博士生Michael Smith日前贏得了在哈佛大學桑德斯劇院頒發的搞笑諾貝爾獎的一個獎項,這些疼痛在那一晚似乎都變得物有所值。   今年的頒獎典禮一如既往地由Marc Abrahams主持。搞笑諾貝爾獎是模仿諾貝爾獎的一個幽默科學獎項,又稱另類諾貝爾獎。
  •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如何成功探測到中微子
    小柴昌俊在自傳序言中說,據說宣布之前,1973年諾獎得主江崎告訴記者,1988年諾獎可能授予中微子的研究,結果從當年開始,直到2002年,每年都有記者到小柴家蹲守 [6]。62015年的諾獎2015年,因為「發現了中微子振蕩,從而說明中微子有質量」,小柴昌俊的學生、領導超級神岡實驗的梶田隆章和領導薩德伯裡中微子觀測臺(SNO)實驗的麥克唐納(Arthur B. McDonald)分享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 比起19年狂攬19次諾獎,這才是日本可怕之處|諾獎|柴昌俊|諾貝爾獎|...
    但其實2000年前拿到的諾獎,只佔了三分之一。2001年,日本出臺了「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明確提出「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的目標。可從2001到2019年,日本平均一年拿下一個,計劃進行時間尚未過半,就已經狂攬19個諾獎。也有數據表明,日本近些年的科研發表數量呈下降趨勢,被引用的數量也沒有以前多。
  • 【2016搞笑諾獎】混進羊群的男人:當只山羊啥感覺?
    北京時間9月23日,2016年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在美國哈佛大學的桑德斯劇場舉行。為自己裝上假肢以便混進羊群中過日子的奇男子,英國概念設計師託馬斯·司懷特斯(Thomas Thwaites)分享了今年搞笑諾貝爾獎的生物學獎。在頒獎禮現場,他本人還裝扮成了山羊的模樣,可惜接納了他並且陪伴了他整整3天的羊群,沒能跟他一起前去領獎。
  • 諾獎激勵:青蒿素向上生長的力量
    新南方集團總裁朱拉伊:  「以醫帶藥」搶食公立市場份額  「523」項目參與者、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李國橋:  正研發第五代複方青蒿素  「諾獎」概念股集體漲停 中醫藥國際化有望提速 http://epaper.21jingji.com/html/2015
  • 諾獎成果離我們太遙遠?—— 身邊的諾獎成果轉化:巨磁阻效應及其應用
    該文於1988年11月發表於PHYSICAL REVIEW LETTERS(2015影響因子=7.645),該文出自何人之手?正是前面介紹的諾獎大牛,法國巴黎第十一大學艾爾伯.費爾教授的研究成果。施引文獻包含了後續科學家在原始文獻之上的更進一步研究成果,而施引文獻中《ENHANCED MAGNETORESISTANCE IN LAYERED MAGNETIC-STRUCTURES WITH ANTIFERROMAGNETIC INTERLAYER EXCHANGE》這篇文獻也獲得了2117的高被引用次數,這是哪位在諾獎大牛的基礎之上又做出了如此受人關注的論文呢?
  • 17年拿17個諾獎,日本獲獎者及名古屋大學校長卻開始反思
    圖片來源:名古屋大學網站17位諾獎獲得者,15人為日本本土博士2016年10月3日,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名譽教授大隅良典因發現細胞自噬機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也是自湯川秀樹1949年首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以來第25位獲獎的日本人(含2名日裔)。
  • 物理諾獎?天文諾獎
    這次瑞典皇家科學院的頒獎決定可謂又一次「打臉」了物理諾獎在凝聚態-天體物理-粒子物理-光學中循環的不成文的規定,也同時使得之前的大量預測紛紛翻車。掐指一算,近四年內物理諾獎有三次都頒給了天文領域的發現,也難怪大家紛紛高呼物理諾獎改名天文諾獎。接下來就跟著牧夫一起揭開今年天文諾獎的真面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