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激勵:青蒿素向上生長的力量

2020-12-19 搜狐網

  新南方集團總裁朱拉伊:

  「以醫帶藥」搶食公立市場份額

  「523」項目參與者、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李國橋:

  正研發第五代複方青蒿素

  「諾獎」概念股集體漲停 中醫藥國際化有望提速

business.sohu.com false 21世紀經濟報導 http://epaper.21jingji.com/html/2015-10/09/content_140175.htm?div=-1 report 233 新南方集團總裁朱拉伊:「以醫帶藥」搶食公立市場份額「523」項目參與者、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李國橋:正研發第五代複方青蒿素「諾獎」概念股集體漲停中醫藥國際化有

");}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諾獎不是中醫發展的「雞血」
    10月8日,《人民日報》刊登王君平的文章指出,中醫和西醫不是對手,需要的是聯手,共同為呵護人類健康做出獨特的貢獻,諾獎不是中醫發展的「雞血」。下文是《人民日報》全文: 但喜悅之餘,也出現了各種不同聲音,爭論最多的是諾獎該不該給中醫記功。 獲得諾獎,「中醫與西醫誰該加冕」的背後,折射出由來已久的中西醫之爭。近百年來,西醫東漸,佔據國內醫學的主流地位,與之相對應的是中醫邊緣化。諾獎論功行賞,反對中醫的人自然不願給獲獎成果貼上中醫的標籤,而力挺中醫的人則認為當之無愧。 中西醫的撕裂發展到這種程度,不能不說是一種諷刺。
  • 屠呦呦:「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的禮物」
    「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的禮物」  屠呦呦接受專訪稱獲諾獎是中國科學家集體榮譽,表示中醫藥是個偉大寶庫,但也不是撿來就可以用  據央視等媒體報導 沒有預告,沒有通知,北京時間5日晚間,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研究員屠呦呦在家中通過電視得知自己摘取諾獎的消息。
  • 屠呦呦獲諾獎一年:專注青蒿素研究 獲500萬經費
    而屠呦呦獲諾獎以後,由其帶領的中國青蒿素研究團隊受到了更多關注和支持,其團隊成員坦言:「諾貝爾獎讓中國中醫藥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中國中醫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研究員廖福龍是屠呦呦研究團隊中的一員。在過去的一年中他深刻感受到了諾獎給青蒿素研究中心帶來的變化:「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中醫是一個偉大寶庫這個觀點得到了更多的認同。
  •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陪跑諾獎 32 年,為啥就那麼難拿
    作為每次諾貝爾獎的首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歷年頒發給青黴素、試管嬰兒、生物鐘、青蒿素等等生理學或醫學領域的重大研究成果。每年諾獎都要經過層層篩選,在結果出爐後,獲獎者將在12月份的頒獎禮上得到一枚金質獎章、一份證書以及一筆獎金。不過生理學或醫學獎也不是那麼好拿的,去年獲獎者傑佛裡·霍爾等三人在發現人體生物鐘原理33年後才得獎,在1945年的諾獎頒獎上,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青黴素後17年才獲獎,而知名的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已經陪跑諾獎32年了(曾經有一次被提名文學獎),但到去世也沒有獲得諾獎。
  • 青蒿素結構論文刊發始末,中國科技界差點與諾獎失之交臂
    以下,擬基於原始文獻資料,從科學社會史視角對《科學通報》1977年刊發這篇論文的經緯及其對屠呦呦榮獲諾貝爾科學獎的重要意義展開更進一步的考察。1 論文投稿背景1976 年2 月5 日,中醫研究院給衛生部錢信忠副部長寫了一封公函。
  • 青蒿素抗瘧功效臨床驗證人:對青蒿素抗癌有信心
    青蒿素抗瘧功效臨床驗證人:對青蒿素抗癌有信心 2015-10-10 15:00:07  李國橋是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國際知名瘧疾防治專家,也是臨床驗證青蒿素有效的第一人。  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突出貢獻是創製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屠呦呦第一個發現了青蒿提取物有效;羅澤淵第一個從菊科黃花蒿裡頭拿到了抗瘧單體;雖然我第一個臨床驗證了青蒿素有效,但如果沒有屠呦呦和羅澤淵的發現,我什麼都不是。」
  • 中國最牛的三所大學,清華北大出諾獎,中科大出諾獎女婿,都厲害
    那麼中國大學培養出多少諾獎獲得者呢?目前對於諾獎,國內大學只有清華北大培養出了諾獎,其他高校目前都沒有培養出,不過中科大有一個離科學諾獎最近的中國人:潘建偉,而且中科大培養出了兩個諾獎女婿,所以中科大也是非常牛啊。
  • 比起19年狂攬19次諾獎,這才是日本可怕之處|諾獎|柴昌俊|諾貝爾獎|...
    拿諾獎仿佛開了掛的日本人,危機感還是很重。1得諾獎的,都有點「不正常」斬獲諾獎的每位得主,都不簡單。人到中年,他卻從電氣轉到化學領域,研究出對生物大分子的質譜分析法,拿下了諾獎。低學歷、跨專業,從來不是科研者自暴自棄的藉口。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得主中村修二,身份背景同樣平淡無奇。
  • 屠呦呦:不是兩院院士的諾獎得主,被評為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之一
    其實,早在2011年9月12日,81歲的屠呦呦就已經獲得美國「拉斯克醫學獎」臨床醫學獎,獲獎理由是「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生命。」如果不是因為獲得了諾貝爾獎,也許就算是在中國,也沒有幾個人知道她。
  • 雲無心:青蒿素保健品抗癌?風險比好處大
    青蒿素的發現者屠呦呦得了諾貝爾獎,各種青蒿素保健品也上了貨架。 除了頗具搞笑意味的「諾貝爾獎青蒿餅」,美國原產的青蒿素膠囊也粉墨登場。賣家們宣稱它具有「抗腫瘤、抗菌、抗寄生蟲、解熱、提高免疫力、改善心血管功能、可治矽肺病、緩解腰酸背痛」等功能。 然而,沾上了諾獎的名聲,一切就會很神奇嗎?
  • 青蒿素與屠呦呦,讓人們想到些什麼?
    當前,屠呦呦的事跡已經進入中小學教材,今年秋季學期將開始推廣的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又確定將屠呦呦2011年獲拉斯卡獎的獲獎感言及同年發表的論文改編成課文《青蒿素:人類徵服疾病的一小步》。同時,利用青蒿素治療「紅斑狼瘡」也取得了新進展。「青蒿素對治療紅斑狼瘡存在有效性趨勢,我們對試驗成功持謹慎的樂觀。」屠呦呦說,「希望青蒿素能夠發揮更大作用,造福全人類。」屠呦呦的名字又一次引起國內外關注,佔據了各大網站熱搜榜。但是,屠呦呦的精神中,有一種更令人佩服、值得人學習的就是在科研工作中甘於奉獻、默默無聞的工作態度。
  • ...諾獎得主發表在Cell Press各個期刊上的論文集錦限時免費閱讀
    Steve CranfordMatter 主編「CRISPR-Cas9改變了生命科學領域的遊戲規則,它也滲透到了材料研究的空間中,模糊了生長材料與合成材料之間的傳統界限,使具備自然功能的真實片段可以融入工程設計體系中。」
  • 青蒿素產業之王 昆藥集團國際化戰略「三部曲」
    6月17日,新華社一則有關諾獎得主屠呦呦及其團隊有關青蒿素研究最新進展的消息,點燃了資本市場對青蒿素概念的極大熱情,也讓全球青蒿素產業化領頭羊昆藥集團(600422)受到廣泛關注。截至6月19日,昆藥集團股票已連續三個交易日實現漲停。
  • 北大教授:每年1個諾獎,日本靠的是「票子」「帽子」嗎?
    今年,日本諾獎得主俱樂部再添一員,名城大學教授吉野彰與兩位美國科學家共享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至此,日本諾貝爾獎獲獎人數已攀升至24人。自2000年以來,日本更是以平均每年1人獲得諾獎的速度,引發廣泛關注。日本諾獎「井噴」的背後是什麼在支撐?靠的是「帽子」「票子」和「位子」嗎?
  • 怎樣才能得諾獎?諾獎評選的學術與非學術因素
    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有可能出現這樣一種情況:正因為一篇論文難度更大、創新性更高,其引用率反而更低  一年一度的諾獎競猜,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即便只是連陪跑資格都沒有的看客,但倘若能猜中諾獎花落誰家,似乎也可以向同行展示自己慧眼獨具的超凡能力。但筆者估計,大概極少能有人成功預測,今年經濟學諾獎會授予阿比吉特·巴納吉、埃絲特·迪弗洛和麥可·克雷默。
  • 從諾獎看「中國被卡脖子的科技」
    2020年10月5日~12日,諾獎陸續揭曉。 頂層設計不重視,中堅力量很受傷,青年才俊不跟進。 從實際收入到價值觀上都被鄙薄,拿不到諾獎很正常。 一個缺乏諾獎的國度,那麼技術被卡脖子同樣也很正常。
  • 屠呦呦在解決的「青蒿素耐藥」是什麼?
    文|記者 任悠悠6月17日,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如何解決現在青蒿素耐藥的問題,文章發表在全球頂級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雜誌》上。
  • 青蒿素,有很多新作用!
    最近國內外學者陸續發現,除了抗 瘧疾,青蒿素還有其他很多作用。 1.對抗肺結核。美國密西根州立 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青蒿素能夠幫助 治療肺結核,減緩結核菌耐藥性的進 化。 研究人員發現,青蒿素可以通過 擾亂結核分歧桿菌將其關閉,使細菌死 於缺氧環境,達到對抗肺結核的效果。
  • 遲到20年的諾獎: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思想評介
    我拿了諾獎?」 「是的,保羅,恭喜你!你拿了!」敲門老人肯定地回答。 聽到老人的確認,這位鄰居頓時欣喜若狂。片刻之後,他突然想起來問了一句老人:「只有我嗎?沒有您?」 聽罷此言,敲門老人嘿嘿一笑,因為他確實也剛剛被授予了諾獎,和他的這位鄰居一道。
  • 諾獎和日本人的不解之緣
    吉野彰是現代鋰離子電池的發明者,曾獲得工程學界最高榮譽全球能源獎與查爾斯·斯塔克·德雷珀獎。今天我們故事的主角就是這位吉野彰教授以及眾多日本的諾獎獲得者。進入21世界以來,日本平均每年都會有1名諾獎獲得者,今年獲獎的吉野教授是日本第27位諾獎獲得者,也是第8位諾獎化學獎的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