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教育考試院公布,2020年華僑生聯考考試時間確定。將於2020年8月3日至4日舉行,北京、上海、福州、廣州、香港、澳門等地均設有考區。在高考人數逐年增加、錄取率逐減的情況下,被稱為「名校直通車」「低分上清北」的華僑生聯考讓很多家長心動不已。那麼華僑生聯考到底是名副其實?還是誇大其詞?有何常見誤區?四海長舟就從第三方角度客觀解析一下。
什麼是華僑生聯考?
華僑生聯考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華僑生聯考,高等院校聯合招收華僑及港澳臺地區學生考試》。是中國教育部單獨針對海外華僑和港澳臺學生,為滿足這些學生回祖國內地接受高等教育的願望,提供其入讀內地大學的機會而設立的專門考試。華僑港澳臺聯考從1985年開始,存在已有30多年,不過在前網際網路時代,除了真正的港澳臺同胞和華僑子女,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華僑生聯考的主要政策變遷
1,2006年,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關於印發《內地(祖國大陸)普通高等學校聯合招收華僑、港澳臺地區學生簡章》的通知中規定:華僑考生必須是高中學歷,取得外國長期或永久居留權,並且在國外實際居住2年以上(截至報名時間結束止)。報名時考生本人須持我駐外使(領)館出具的取得在外國長期或永久居留權的公證書或認證書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參加報名。
2,2018年,教育部等四部門關於做好普通高校聯合招收華僑港澳臺學生工作的通知中規定華僑生的報考條件如下:
符合下列條件且具有高中畢業文化程度(須為學歷教育)的人員,可以申請報名:
華僑考生,考生本人及其父母一方均須取得住在國長期或者永久居留權,並已在住在國連續居留2年(截至報名結束日),兩年內累計居留不少於18個月,其中考生本人須在報名前2年內在住在國實際累計居留不少於18個月。
若考生本人或其父母一方未取得住在國長期或永久居留權,但已取得住在國連續5年以上(含5年)合法居留資格、5年內在住在國累計居留不少於30個月,且考生本人在報名前5年內在住在國實際累計居留不少於30個月的,也可參加報名。
華僑生聯考與普通高考的客觀對比
1)參加人數及錄取率
2)考試科目
3)考試題型及知識點
圖說:華僑生考題題型
(數據來源:上海華僑生考試報名點《歷屆華僑生考試真題分析》)
對比:
關於華僑生聯考的常見誤區
1,400分就能上清華北大?
有些關於華僑生聯考的宣傳中提及400分上清華北大,這基本上是不太可能實現的,清華北大等一流熱門高校錄取分數線依舊比較高。400分只是最低錄取分數線,高校都要擇優錄取,最終讀哪所學校仍需具體學校具體分析。以北大為例,2018年針對華僑生的錄取分數為:文科673分,理科689分;2019年針對華僑生的錄取分數為:文科669分,理科680分。
2,參加華僑生聯考,只是在國外就讀國際高中學習國際課程就能考取好成績?
根據最新華僑生資格認定及居住要求,高中階段考生本人需要在住在國讀書,因而也需考慮到國內外高中課程設置不同,學習內容也不同,如果參與華僑生聯考需要提前做一些相應的準備,在讀國際高中的同時學習國內聯考課程。
3,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計劃不能參加華僑生聯考?
根據華僑生報名條件,需要具備「長期或永久居留權」和「合法居留資格」。一般情況下,具有長期或者永久居留權者,在遵守當地法律前提下,無須每年籤證,可以憑權證多次自由出入居住國,也沒有時間限制,不用去移民局更新或者延長手續。而合法居留資格,則是有有效期的,有效期滿後必須到移民局辦理延長手續才可以繼續居留。而「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計劃」籤證是10年有效期籤證,屬於合法居留資格。
4,華僑生的競爭對象只是華僑生?
如上文提到的華僑生聯考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華僑生聯考,高等院校聯合招收華僑及港澳臺地區學生考試》,因而華僑生聯考是針對華僑、港、澳、臺學生的考試。因而錄取名額也是華僑、港、澳、臺四類學生共享的。
5,華僑生聯考和高考統招學生進入大學後學費不一樣?
華僑生聯考雖然獨立命題,單獨招生,但也是統一錄取,且錄取不佔全國高考的招生名額。國家規定,華僑生聯考進入大學和內地高考的正常全日制本科生繳納一樣的學費,住宿費等相關費用。畢業證也是一樣的,沒有任何區別。
不僅如此,很多大學的獎學金對華僑生設有獨立的名額。依據國內高校招生政策,每年的招生名額也都是有限的。
總體來說,華僑生聯考對比高考從競爭激烈程度、題目難度、錄取分數等方面有一定優勢。但是隨著華僑生聯考越來越受關注,參與人數也在逐年攀升,相關政策也愈加完善,「撿漏」的機會越來越難。而且從政策角度來說,也有不斷收緊的趨勢,比如增加了對考生父母身份及海外居住時間的限制以及華僑大學和暨南大學不再接受菲律賓特別退休居住籤證和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計劃的學生報考。不可忽視的是華僑生聯考有一定的政策變動風險,因而可將之作為子女教育規劃的備選之一,而不是唯一的目標。比如孩子移民海外後對學習、生活環境不太適應還是想回國發展,算是一個不錯的保底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