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款吸氧器送達高原一線!邊防戰士如虎添翼,隨時吸氧隨時戰鬥

2020-12-23 電波論劍

據軍媒報導,近日後勤保障部門專門為駐守在高原邊防官兵研製的4款吸氧器已經配發到高海拔地區一線部隊手中進行試用,在觀察使用效果後,下一步將在全軍大規模推廣。這也標誌著戍守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邊防哨所即將實現吸氧裝備100%覆蓋。

長期以來,我們都知道當兵苦、當邊防兵更苦、當高原邊防兵最苦。因為和駐守在內陸地區交通便利、環境相對優越的部隊的相比,地處青藏高原一線的邊防官兵面臨著更多困難:首先是交通不便。很多地方受地勢影響,往往山路十八彎,公路不通,僅僅依靠羊腸小道勉強通行;其次是飲食困難。因為路途遙遠,往往難以將新鮮食材及時送至邊防官兵手中,特別是冬季來臨之前一般都要將半年的過冬物資一次性送往部隊手中,以防止因為大雪封山導致部隊斷糧;最後就是呼吸困難。筆者認為呼吸困難對於青藏高原邊防官兵來說是首要困難,因為這個困難是內地其他任何部隊都沒有的,也是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因此,氧氣一度被邊防官兵們戲稱為僅次於大米的「第二糧食」。

近年來,得益於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後勤保障部門把吸氧保障作為了一項重要工程來抓。但是受技術水平和客觀條件限制,只能實現在哨所內部設置固定吸氧裝備,雖然基本緩解了青藏高原邊防官兵吸氧難的問題,但是對於執行巡邏戰備的官兵仍存在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無法全地域覆蓋氧氣。因為在執行作戰訓練任務過程中,不可能攜帶笨重的吸氧裝備到戰地一線,既浪費體力,也沒有充足的電力供應制氧器工作。一線官兵還是得在返回後方之後依靠哨所才能享受到吸氧器帶來的便利條件,仍然存在提升空間。

二是無法全天候實現吸氧。以往受客觀條件限制,邊防官兵無法隨時隨地享用吸氧裝置,只有在出現高原反應或身體有疾病需要治療的時候才能呼吸上氧氣,只能起到「救命氧」的用途。在日常訓練中,還是得呼吸氧氣含量不足內地一半的高原空氣,對官兵的身體健康仍然存在損害之處。

經過各方通力合作、持續發力,不斷加強制氧供氧工程建設,現如今青藏高原的邊防官兵徹底告別「吸氧難」的老大難問題。與過去相比,現在的吸氧裝備有了以下新的提高。

首先就是除了固定式吸氧裝備外,還增加了機動式制氧吸氧設備。此次配發一線的可攜式小型制氧機、可攜式碳纖維氧氣瓶、固態氧發生器、可攜式單兵加壓氧艙等4型單兵制供氧保障器材在高原邊防部隊收到熱烈歡迎,改變了以往只能回到哨所固定場地進行吸氧而無法在戰地一線移動吸氧的難題。氧氣保障「從平時到戰時、從營區到野外、從固定到機動、從分隊向單兵」拓展,氧氣通到床頭、隨時吸氧已成為高原官兵的一個「標配」。

然後是由應急式吸氧變成保養式吸氧。過去受條件限制,官兵只有在出現高原反應等不良症狀時才能呼吸氧氣,但現在海拔4000米以上哨所,官兵每天吸氧1小時已成常態,成為日常作息制度的一部分。海拔3000米以上哨所吸氧全覆蓋,吸氧需求已經得到完全滿足,極大保證了邊防官兵的身體健康。有數據顯示,青藏高原邊防官兵每天吸氧1小時,能夠升高血氧飽和度9%,緩解官兵勞累。此外,近5年來邊防官兵的急性高原病發病率顯著下降,為鞏固提升部隊戰鬥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相關焦點

  • 保溫方艙亮相我軍高原邊防,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零下55℃照常作業
    眾所周知,邊防部隊是指專門駐守邊境的一支特殊的國防力量,其設立的主要責任便是守衛國界,保衛領土主權不受侵犯,並同一切可能進行侵略、挑釁行為的國家作鬥爭,邊防部隊的歷史可以延續到中國歷代,其設立的意義不言而喻。
  • 高原戰士再添新福利!新型野戰食品頂餓抗寒抗缺氧,還自帶加熱
    東方網·演兵場10月25日報導:隨著新型防寒被裝陸續配送到一線官兵手中,解放軍高原邊防戰士又迎來好消息!我軍高原寒區專用單兵戰鬥口糧、自熱食品以及脫水蔬菜、凍幹湯料等新型野戰食品成功研製,並已緊急籌措供應部分邊防部隊。
  • 紅其拉甫邊防連紮根雪域高原半個多世紀,被譽為雲端國門衛士
    祖國最西端,帕米爾高原,千裡冰封、終年積雪。新疆軍區紅其拉甫邊防連長年駐守風雪邊關,用忠誠和信仰築起一道道堅不可摧的安全屏障,被譽為雲端國門衛士。仰望紅其拉甫,這是一個什麼樣的連隊?這是一群什麼樣的官兵?是什麼信仰讓他們紮根雪域高原半個多世紀?是什麼力量支撐他們在生命禁區創造了一個個衛國戍邊的奇蹟?
  • 最好的保障,給邊防戰士安排上!
    在海拔5000米以上高原高寒地域邊防部隊的後裝保障越來越給力貼心舉措陸續安排讓戰士們吃好穿好住得溫暖穿上了新式防寒被裝輕便!西藏阿里,被稱為「生命的禁區」。這裡山高坡陡,道路難行,空氣中氧氣含量更是不足內地的一半。
  • 【高原一線官兵配發新型邊防巡邏被裝】日前,多個品種的新型邊防...
    【高原一線官兵配發新型邊防巡邏被裝】日前,多個品種的新型邊防巡邏被裝全面列裝我軍一線邊防部隊。從防寒頭套到多功能水壺,從叢林迷彩皮膚衣到可拆分穿著的派克式保暖作訓服,種類豐富、科技感強,極大滿足了任務需要。
  • 最好的保障,給邊防戰士安排上
    在海拔5000米以上高原高寒地域邊防部隊的後裝保障越來越給力貼心舉措陸續安排>讓戰士們吃好穿好住得溫暖近期,專門為駐高原寒區部隊研發的新式防寒被裝配發到邊防一線、山脊哨所。與老式被裝相比,新式防寒被裝輕便、耐磨,給官兵帶來了更好的穿著體驗。這也是10年來,駐防這裡的官兵們經歷的第3次換裝。◎住進了保溫方艙,溫暖!
  • 作文素材庫-戍邊戰士篇(人物+語段;衛國戍邊;邊防戰士;英雄;烈士)
    本已通過公安特警招錄考試的他聽說要徵兵,就臨時「變卦」,奔赴軍營,選擇去環境惡劣的邊疆高原戍邊。面對著無法擺脫的高寒缺氧、滿目的荒漠冰川、漫長的冬季封山,陳紅軍和戰友們時刻警惕,隨時準備挺身而出,挫敗一切侵犯中國領土的圖謀。去年6月的中印加勒萬河谷邊境衝突中,看到團長祁發寶受到攻擊重傷倒地,身為營長的陳紅軍當即帶著官兵突入重圍營救,不幸英勇犧牲。犧牲時,他的妻子正懷孕五個多月。
  • 高原邊防官兵配發一體化防寒被裝,防風又保暖
    高原嚴寒向來是邊防官兵需要面對的客觀現實,高海撥意味著風大、雪大還有雷暴和冰雹等惡劣氣候,以前邊防補給完全靠人馱馬拉。現在條件好了公路前伸,直升機、無人機等也可以及時支援,不過對於單兵來說最重要的防寒才是核心。
  • 中國邊防戰士的臉怎麼曬成這樣?為何不抹防曬霜?真相來了
    近日西藏軍區青藏兵站還引入了一款新型全自動主食加工車。這款新型主食加工車可以全域機動、全地形展開,能自備可供7日用量的麵粉、水和油,僅一人操作,每小時就能生產麵包1200個。有了它,野外駐訓的官兵們也能吃上現烤的小麵包!一位了解情況的專家還向刀妹介紹了現在部隊的野戰食品套餐。
  • 解放軍高原後勤花樣多,大批外骨骼交付邊境士兵,氧氣管夠隨便吸
    文/行人 根據相關媒體的報導,我軍在高原展開了適應性部署,在報導中,我們可以看見,目前我軍高原一線戰士的日常巡邏戰備和生活條件相較於之前有了明顯的提高,在生活中方面,甚至可以在邊防一線上吃上自熱火鍋等美食,在宿舍內部,每名戰士的床頭旁邊還有專用的制氧機。
  • 新型保溫方艙亮相高原邊防,為戰而研需要跨越幾道坎
    一旁的戰士張世傑笑著說,室內溫度完全夠用。果然,一夜溫暖如春,記者和官兵們酣然入夢。翌日早上,起床號響起,看著連隊官兵精神抖擻的樣子,記者不禁感嘆:隨著新型保溫方艙投入使用,過去官兵住帳篷經常被凍醒的歷史已一去不復返。新型拆裝式自供能保溫方艙亮相高原邊防。
  • 一艘駛向精神高地的「諾亞方舟」——讀孫曉青長篇報告文學《高原...
    即使像我這樣一位未曾有過西部軍營生活戰鬥經歷的人,也能很快踩上作者的節奏、融入作者的思維,坐上《高原長歌》這艘駛向人類精神高地的「諾亞方舟」,來一場刻骨銘心的高原之旅!2018年3月,作者以一位退役老兵的身份,回到17年前與西部官兵共同生活戰鬥過的地方,重走邊關路,重思邊關情,尋訪當年的足跡。
  • 邊防官兵試穿試用10餘種新型邊防巡邏被裝
    「官兵守防高原一線特別辛苦,必須儘快升級被裝保障能力。」多年來,各級保障部門著眼邊防官兵面臨的地理條件、氣候特點,先後多次配發新型被裝,基本形成了「從裡到外多層次搭配,從頭到腳全面防護」的配套體系,極大改善了守防條件,增強了官兵對抗惡劣環境的能力。前不久,在中央軍委有關部門組織協調下,該邊防團結合任務實際,對10餘種新式防寒被裝進行試用試穿。
  • 可攜式制氧機、床頭供氧、解決吃菜難,新疆邊防一線生活條件顯著...
    新疆邊防部隊大多駐守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這裡高寒缺氧、終年大風,自然環境十分惡劣。近年來,新疆軍區切實關心關愛邊防一線,不斷改善官兵訓練生活條件,全方位升級邊防哨所,邊關面貌煥然一新。「這款新型可攜式制氧機,體積小、重量輕、便於攜帶,充一次電,能夠持續供氧5到6小時。」在新疆軍區6800多公裡邊境線上,既有高寒缺氧的河尾灘,又有被稱為蚊蟲王國北灣,還有終年刮著8級以上大風的鐵列克提。
  • 西藏阿里邊防戰士穿外骨骼背20公斤爬高山
    來源:蔣蔣的兵工廠12月9日,央視一則視頻顯示,海拔5000米的西藏阿里邊防戰士已經裝備了新型單兵外骨骼,並且背負了20公斤補給物資向山上哨所輸送。這也是第一次確認該型無源外骨骼裝備一線邊防部隊,極大的減輕了邊防官兵的身體負擔,提高了運送效率。
  • 加大採購美俄武器,印度中巴邊防軍團換將,下指令隨時準備好戰鬥
    加上所指揮的第14軍和第16軍,均是印度陸軍最為精銳的高原山地部隊,這也讓兩人非常傲氣。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據印度媒體報導,兩位"鷹派"長官已經向其所指揮的部隊下達了第一道命令,要求全員做好隨時戰鬥的準備。
  • 探訪紅其拉甫邊防哨:半年冰天雪地 一日四季
    紅其拉甫24小時   司曉峰  一群穿綠軍裝、距離我4300多公裡的小夥子,他們常年駐守在海拔4700米的中巴邊境,他們有一個光榮的集體,叫做「紅其拉甫邊防連前哨班」。  「紅其拉甫」據說是血染的通道的意思。紅其拉甫邊防口岸是帕米爾高原上的一條重要通道,被稱為「高原國門」。
  • 新疆軍區某邊防團高原環境創新訓練方法
    新疆軍區某邊防團高原環境創新訓練方法 發布時間:2017-04-12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劉慎 範軍 孔祥萌 字體:
  • 高原戰士的後勤保障,太棒了
    以至於戰士們不得不在一把炒麵一把雪的艱難環境下戰鬥。請大家注意,我們現在說一把炒麵一把雪是強調當時的志願軍戰士們在極度艱難的情況下依然奮戰的精神,可不代表我們就希望讓戰士們這樣吃喝,這也是迫不得已啊!要是有條件,我們不僅要讓戰士們吃上熱食,還要吃得上各種肉,吃上水果蔬菜,只有吃飽喝好了,才能有更好的體力,才能更好地打擊敵人。而在和平年代,我們自然不缺吃喝了,但是在高原地區等惡劣的環境下,如何給戰士們提供良好的後勤保障同樣是大難題。
  • 今日中、高考熱點新聞:除了感動,我們能為邊防戰士做什麼?丨中學版
    官兵們組成戰鬥隊形,與數倍於己的外軍對峙。對方用鋼管、棍棒、石塊發起攻擊。祁發寶成為重點攻擊目標,頭部遭到重創。見此情景,戰士陳紅軍帶人立即突入重圍營救團長,陳祥榕作為盾牌手戰鬥在最前面,攝像取證的肖思遠也衝到前沿投入戰鬥。增援隊伍及時趕到,一舉將來犯者擊潰驅離,取得重大勝利,外軍潰不成軍、抱頭逃竄,丟下大量越線和傷亡人員,付出了慘重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