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孩子之間的差距有多大,看看北京的父母就知道了

2020-12-04 豌豆媽媽育兒

今天的社會養孩子越來越費錢,家裡的孩子被稱為四腳吞金獸。我們總以為有錢就能養好孩子,卻不知道真正的教育拼的不止是錢。

孩子和孩子之間的差距有多大

孩子和孩子之間的差距究竟來自於哪裡?

是孩子本身的天賦,還是家長的認知?

最近看了紀錄片《中國少年故事》,我發現孩子和孩子之間真正的差距可能不在孩子本身。

紀錄片中講述了四個來自於北京的10-11歲的少年,每個孩子都足夠優秀,都被稱為別人家的孩子。

印象最深的是11歲的女孩陳思凝。和10歲的男孩嚴若愚。

陳思凝11歲,考入了北京市八中的少年班。

北京市八中的少兒班,據說每年會有1500名學生報名,經過初試、複試、試讀三輪篩選後,會選出30名學生,因為秉承寧缺毋濫,所以有時候甚至選不夠。


鏡頭面前,11歲的思凝說話邏輯特別清晰,有著同齡人沒有的成熟感,對自己的安排非常的清楚,每天下午自己需要幹哪些事情,自己有哪些弱點,哪些需要加強,這些都是自己安排。

當記者問給媽媽打多少分時,她說自己給媽媽打8分,這是因為媽媽平時不太管自己,給自己的自由太多了。

當別的孩子都嫌棄家長管的太多的時候,這個11歲的女孩反而覺得媽媽管得太少,因為媽媽管得太少,孩子竟然還如此優秀,這究竟是什麼樣的神仙家庭。

談到教育經驗,思凝的媽媽說到兩點讓人印象特別深刻。

第一點, 孩子學習父母應該更加關注的是孩子的內驅力,讓孩子自己發現學習的內在驅動力。

第二點, 從小她就對女兒說,你們這代人一定會去火星的。

所以看了思凝媽媽的育兒法之後,就不難理解這個孩子為什麼如此的優秀。而這位媽媽之所以如此不同可能和她的身份有關,她是北京一所985高校的副教授,碩導。


嚴若愚10歲,小時候和父母一起生活在天津,父母為了孩子的教育全家一起搬到了海澱區。

這個孩子同樣非常的優秀。在他的升學簡歷上,光獎項幾乎寫了一頁還多,數學、英語、語文每一科均有涉及。


但是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孩子媽媽說的孩子給他們上的情緒管理課。

孩子對父母說,每個人都有一個小瓶,你們下班後進門前把你們的瓶子倒空了,要不然回到家裝不下,就要發脾氣了。

父母兩人感受特別深,孩子小小年紀,情緒管理比父母還要厲害。

看完了這幾個孩子的故事,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今天的教育已經不僅僅是拼錢了,更多的是拼父母。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一定有一個優秀的父母。

正像嚴若愚媽媽說的,孩子的智商其實都差不多,更多的時候,是我們做父母的沒有那個認知,我們沒有把孩子帶到那個地方。

我們與別人家的父母差距有多遠

所以今天我們在說起別人家的孩子的時候,更多的是自己要反思,我們做父母的能夠給孩子提供什麼。

很多父母可能會說,北京的教育資源是不能比的,北京的父母收入和文化水平是不能比的。

這些說法都對,但是在教育這件事上,金錢和學歷只是教育的一部分,並不是所有。對於普通家長來說,我們更應該學習的是這些父母教育孩子的理念和對孩子的支持。

思凝的媽媽更注重培養孩子的自驅力,所以11歲的女孩所有的學習都是自己安排的,作為大學老師媽媽對女兒的學習和生活並沒有過多參與。她從小對女兒說,你們這代人一定是會去火星的。

很多網友說,這位媽媽的格局很大,在培養孩子這件事情上,媽媽也是更注重培養孩子的能力而不是方法。

10歲的男孩椒椒,同時學習了七八個興趣班,媽媽的要求是孩子不一定非要學習知識,這是一個多元的社會,努力幫助孩子發現興趣,也許孩子的興趣就可以足夠養活自己。


作為普通的父母,我們沒有那麼多的財力,也沒有那麼多的資源,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我們要如何去幫助孩子。

每個人都有成為優秀父母的潛質

不斷的去學習,讓你的思想跟得上時代的腳步

時代在變,我們育兒的理念也在改變,作為父母我們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

思凝的媽媽說要去培養孩子的自驅力,聰明的父母了解後可能會去學習,大部分父母可能只是聽一聽。

當我們想要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支持的時候,一定是建立自身具備的能力之上,沒有人天生就會做父母,只有不斷的努力、學習,提高自己,我們才能提供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

養育孩子不是彌補短板,而是發揮長處

很多人養育孩子,會像心理學上的「木桶效應」,頻頻去補充孩子的短板,但是這樣做會非常的累。相反,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多去發揮孩子的長處和優勢,這種愉悅的心理過程,會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然後樂於嘗試短板,從而更有機會把短板彌補上來。

而一上來就抓住短板去猛攻,常常非常累還沒有效果。

正確的教育方式是,揚長避短,發掘孩子的優點、長處,並加以鼓勵,讓孩子在某一方面更加的優秀,從而獲得更多的自信。

孩子和孩子之間的差距,就是父母認知的差距。雖然北京的孩子天然具備優越的物質條件,但是對於父母來說,經濟條件不同,我們對孩子付出的愛是相同的,只是我們需要用正確的方法去引導孩子,真正去激發孩子的潛能。因為做合格的父母,有金錢還真的不夠。

相關焦點

  • 真正的教育拼的不僅僅是錢,看看北京的孩子,就知道父母的重要性
    今天的社會養孩子越來越費錢,家裡的孩子被稱為四腳吞金獸。我們總以為有錢就能養好孩子,卻不知道真正的教育拼的不是錢。孩子和孩子之間的差距有多大孩子和孩子之間的差距究竟來自於哪裡?是孩子本身的天賦,還是家長的認知?
  • 自己睡覺和父母哄著睡的孩子差距有多大?不知道會耽誤孩子一生!
    如果自己一個人可以睡覺的話,二者之間的差距又在哪裡呢?可能小的時候老人們都會給一些建議,就是必要的時候讓孩子們自己一個人去睡覺,可是當父母的又怎麼可能忍心呢,總是覺得那是老人之間到一個比較頑固的思想,可是到了現在我姐才深深的明白了,可能這其中確實是有一些東西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 中國和泰國之間有多大差距,看看泰國的農村,你就知道差在哪了
    那泰國現在跟中國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呢?其實看看泰國的農村,你就知道差在哪裡了。泰國的首都曼谷,還是一個非常繁華的城市,在當地生活的人們,都還是相對富裕的。然而到了泰國的農村,你就會發現城鄉之間的明顯差距。泰國的農村現在居住的仍舊是茅草屋,就算是稍微好一點的茅草屋也就只是多一些花紋而已。
  • 重點本科、專科、高中畢業,收入差距有多大?轉給孩子看看!
    重點本科、專科、高中畢業,收入差距有多大?轉給孩子看看!一年一度的升學考試又要到來了, 不管是中考還是高考,都是十分重要的。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績就會決定孩子是否能夠就讀一所好的高中還是職業技校,高考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高考會決定孩子是否能夠進入重點大學,二本院校還是專科學校。
  • 讀書和早婚早育的孩子,十年後差距有多大?
    有數據表示,我國青少年中未婚先孕的比例每年都在以10%到13%的速度遞增,且有低齡化趨勢。 這些少男少女尚未經歷過人生的風雨,心智還未成熟就當上了爸媽。他們自己都還是孩子,又怎麼能教育出優秀的後代呢? 要知道,結婚並非簡單粗暴地扯個證。
  • 「雙子戶」和「雙女戶」有啥區別?步入晚年之後,才懂得差距有多大
    "雙子戶"和"雙女戶"有啥區別?步入晚年之後,才懂得差距有多大在生兒育女這件事上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的觀念也在改變。比如老一輩人就希望兒子越多越好,家裡有幾個兄弟不怕被人欺負,而且那個時候重男輕女的現象也很嚴重。
  • 孩子之間的差距,就是父母思維方式的差距,「神童」就是典型例子
    孩子的教育問題,幾乎是所有家庭的最大難題。相當部分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付出的心力,遠超其在職業上付出的心血。無論是超前教育模式,陪讀模式或者各種雞娃模式,其本質都是一樣,都是家長運用自己的能力和資源,盡心盡力的培養孩子,希望孩子能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 孩子之間的差別是怎麼產生的?拼孩子就是拼父母,這話一點也沒錯
    文|秘籍君我們總討厭父母說這樣的話「你怎麼這麼粗心,你看看你們班誰誰誰......」,但我們當了父母之後,也總愛說這樣的話,甚至從寶寶一出生就開始了,「我家寶寶怎麼沒你家胖,你給孩子吃的啥?」養兒多比較。
  • 大學畢業五年,農村孩子和城裡孩子差距有多大?
    可是,這樣的女人,卻有底氣說離婚就離婚,因為她知道她有一對愛她的父母做堅強的後盾,因為她現在所擁有的已經足夠別人拼上一輩子了,所以她可以去任性。或許,她所擁有的,是王曼妮用一輩子都不一定能夠企及的。並不是農村的孩子就不配在城市紮根過上好日子。謀事在人,也有許多寒門貴子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變成豪門,只是這種例子比較少罷了。那麼,畢業五年後,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到底有沒有差距?差距又在哪呢?以下是我對兩個同樣畢業五年的女士的採訪。
  • 中國與英國的差距有多大?看看英國的農村就知道了,驢友:很扎心
    導語:中國與英國的差距有多大?看看英國的農村就知道了,驢友:很扎心 英國的旅遊資源十分的豐富,所以吸引很多遊客到英國去旅遊,看看英國的文化。在現在這樣的世界裡,很多人都會把別的國家與中國進行比較,那麼中國與英國的差距有多大?
  • 自主入睡的孩子,和被父母哄睡的孩子有啥不同?差距不僅在智商上
    能自主入睡的孩子,和需要被父母哄睡的孩子究竟有啥不同?可等到兩個孩子開始上學的時候,小李卻意外的發現兩個孩子在學習習慣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學習成績也是天差地別。兩者之間的差距不僅體現在智商上其實,小李媽媽的說法並不正確,而造成兩個孩子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兩者睡眠質量的不同,所以生長激素的分泌也有明顯差異,生長激素是影響智力發育和身高的關鍵因素,生長激素分泌慢智商發育就慢,生長激素分泌快智商發育就快,也會更聰明。
  • 學霸與學渣之間的差距,從一二年級就開始了,父母要重視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學霸與學渣的差距究竟是怎麼拉開的呢?父母又該如何幫助學習不好的孩子?希望讀完這篇文章,能給父母們帶來一些啟迪和解決的方法,從此讓孩子踏上學霸的階梯......
  • 開學後,孩子之間的差距會有多大?這3點特質決定孩子一生!
    觀察劍橋課線上課堂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後,我們發現,其實決定孩子與他人差距大小的主要是以下三種特質:主動學習意識、自律性、自我規劃能力。主動學習意識有的人,縱使身處逆境,也不會懈怠學習。自律的人,能抵得住外界的誘惑,能戰勝自身的懶惰和貪婪。在家上網課的兩個月,孩子每天要面對大量誘惑。好玩的遊戲、舒適的被窩、美味的零食,每一樣都比課堂有趣。不夠自律的孩子,容易被這些有趣的事情吸引,沒有老師的監督,45分鐘的課可能只聽了10分鐘。
  • 孩子補課與不補課的差距有多大?
    一、如果題主的「差別」指的是語數英等文化課的話,補課和不補課的差別不會特別大,甚至一些學習習慣好的孩子即便不補課也會名列前茅。因為語數英等文化類課程學校裡可是已經很多,並且經過了系統講解訓練,對於大多數學習習慣好的孩子來說已經可以做到掌握了,剩下的回家自己做題練習鞏固一下就足夠了。當然對於一些本來課堂吸收能力差的孩子,可能補課再重複一遍,加深理解的情況也有。對於一些不愛學習的孩子來說,即使補再多課也不會做到全對。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發現身邊的學霸一般不是補課補出來的。
  • 父母如何做是孩子高度的起點,孩子之間的差距是父母的高下對比
    當孩子了解了父母為什麼這樣做,這樣做的意義和價值之後,他們才更加願意心甘情願地執行命令。很多家長自我管理就存在問題,但卻試圖教導孩子學會如何更加聽話更加明白道理,這其實是與現實相違背的,能力並非天生,更多的是需要後天的訓練和堅持才行。這些訓練的基礎是父母是不是做好了自身的管理,如果家長自己沒有很好地管理自我,那麼又如何要求孩子能夠有很好的自我約束呢?
  • 父母應該注意,孩子「睡枕頭」和「不睡枕頭」有很大的差距
    特別是對於一胎的父母來說,沒有什麼照顧孩子的經驗,關於育兒方面你更是知道的,很少為了能夠更好的照顧孩子。年輕人往往會從老家或者是把自己的父母以及公婆接到自己的身邊,讓他們和自己一起照顧孩子。由於兩代人之間觀念不同,所以在育兒方面,也會有很大的衝突。
  • 早教知識:你知道父母吵架會給孩子帶來多大危害嗎?
    早教對寶寶的智力和身體發育都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好的早教更是讓寶寶一生受益!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早教知識:你知道父母吵架會給孩子帶來多大危害嗎?」這篇文章,家長們一起來看看吧!解更多個更全的早教注意事項以及相關信息,請點擊醫學教育網!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對孩子的傷害,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 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的舞臺就有多大
    原生家庭中父母的言行舉止足以影響孩子的一生。因為父母是孩子們的第一任導師。對此,你要知道,孩子的模仿能力有多強。是的,孩子一個有思想有想法的人,父母不要固定他,而是加以正確引導他,培育他,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 「餵母乳」與「喝奶粉」差距有多大?看看章子怡與趙薇,全明白了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還小的時候,脆弱,容易受到周遭環境的影響和傷害,所以父母對於孩子的照顧很容易影響孩子的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孩子的顏值、身體素質和安全健康。
  • 時常挨揍和從不挨揍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之大,值得父母深思
    本期話題:時常挨揍和從不挨揍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之大,值得父母深思!但是你可知道,孩子真的從心裡認可,真正的改正了嗎?事實情況,可能和很多父母所想像的是有偏差的。如今,越來越多的教育專家和知名學者們在提倡素質教育的同時,告知父母不要對孩子進行打罵。經常挨打的孩子和從不挨打的孩子,在幾十年之後差距,尤其是情商真的不止差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