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龍虎山留傳奇,天師府為何被稱為宰相家?張天師並不是一個人

2020-12-22 一路南風

在中國,儒釋道有著廣泛的民間基礎,本土的道教留下的傳說最多,位於江西鷹潭龍虎山風景區內的天師府就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地方。

東漢時期,張道陵在龍虎山煉丹,其子孫在這一帶繁衍了一千九百多年,期間名人輩出,最著名的一位是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據說張繼先道法高深,醫術高明,當年民間瘟疫橫行,是他率先找到醫治之法,很好地控制住瘟疫的流行態勢,受到皇帝的讚賞,並敕建天師府。

元代,皇帝依然非常信任張天師一脈,當時的天師被忽必烈封為一品大員,地位相當於宰相,這也是天師府被稱為「龍虎山中宰相家」的因由。

龍虎山天師府為坐北朝南格局,前面是風景旖旎的瀘溪河。進入天師府之前,首先看到廣場上一個巨大的八卦圖案,八卦圖後面是天師府的大門,大門的中上方懸掛著一塊牌匾,上書「嗣漢天師府」五個大字。

天師府位於龍虎山的中部,佔據絕佳風水位置,現在看到的建築群始建於明洪武年間,後來經歷過多次損毀和重建,現存的木結構建築是明清時期的遺存。

天師府的大門以朱紅色調為主,梁柱等處刻有金色木雕,兩側的立柱有一府對聯,上面寫著「麒麟殿上神仙客,龍虎山中宰相家」字樣。

遊天師府,不得不說張繼先,他只活了36年,本人沉默寡言,因道法和醫術高深而受到兩代帝王的器重,宋徽宗曾經四次下召請他到京城就職,並賜名號「虛靖先生」。

張繼先雖然甚得皇帝恩寵,不過生性淡泊,更喜歡在山中修道。

龍虎山張天師府綠意盎然,即使在相對寒冷的冬天,府內依然生機勃勃。

天師府是龍虎山的主要景觀,秋冬季節遊客相對不多,更加襯託清修之地的幽靜之美。

1319年,天師張嗣成將宋代天師府遷到長慶裡,其後代張正常因為被朱元璋認定為有功,被授予統管天下道教的職務,遂後擴建了天師府。

龍虎山天師府為王府式道教建築群,主要建築沿中軸線有序分布,建築物以紅色間灰黑色為主基調,整體上雄偉大方,古樸典雅。

龍虎山天師府也叫嗣漢天師府,起因是忽必烈封張宗演為「嗣漢天師」。

道教正一派的特點是奉行教主天師世襲制,這也是千百年來天師一直姓「張」的原因。

相關焦點

  • 天師府裡為什麼會有狐仙堂呢?
    這篇文章後,土爺、樟嬸的女婿等善信希望了解天師府狐仙堂的故事,今天咱們就刊登這方面的介紹:北宋崇寧某年的陽春三月,江西龍虎山天師府內百花吐豔,千樹競綠,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三十代天師虛靖公起了個大早,按照日常慣例,每天必在「三省堂」打坐運氣,然後漱洗用膳。這天他剛運氣結束,突然聽到一聲巨雷掠過天空,接著電光閃閃,雷聲陣陣,頓時升起一片烏雲,頗有雷雨來臨之勢。
  • 江西有座山,山上有座府,府裡徐州人,傳承兩千年
    江西有座山,山上有座府,府裡徐州人,傳承兩千年,真有這種事嗎?江西的哪座山?山上的什麼府?竟然會有淮河流域的徐州人來到江西,而且竟然傳承了兩千年?其實,這座山,就是江西的道教名山,鷹潭龍虎山,這個府,就是龍虎山上的天師府。那府裡的徐州人又是誰呢?這還要從道教的創立開始講起。
  • 道教著名聖地「天師府」,南國無雙地,西江第一家
    出於對天師的賞識和器重,宋徽宗除了為張繼先天師賜號「虛靖先生」之外,還為之賜建私宅,原址建於江西鷹潭市上清鎮關門口(具體位置已不可考),今址位於上清鎮中部,南北向,門臨瀘溪,北靠華山,便是我們現在所處的「嗣漢天師府」,佔地4.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殿堂巍峨,規模宏大,依山帶水,氣勢非凡。
  • 至63代後再無"張天師",龍虎山天師府傳承正統真的斷了?
    "天下貴族只有兩家半"在中國歷史長河中綿延至今的兩大家族,一家是北方山東曲阜孔聖人衍聖公,另一家就是南方江西龍虎山張天師世家,當朝皇帝如流水,唯有這兩大世家屹立不倒,發展不絕。在道教所分脈創立的五大門派中,龍虎山張天師譜系是道教正一派的領袖,唯有這一脈一直堅守傳授職位給宗親子嗣的作法,張天師的傳承除了需要一定的鑑定天師世代的信物,並謹遵非吾家宗親不傳的原則。
  • 龍虎山詳細旅遊攻略,有這一篇就夠了!
    在江西有兩座道教名山一座是江西鷹潭的龍虎山,另一座是江西上饒的三清山。這兩座山在中國都是很有名的每年都能吸引非常多的遊客前來觀賞。上次我給大家寫了一篇關於三清山的旅遊攻略,現在我就給大家講講去龍虎山旅遊要做什麼樣的準備,希望可以幫上大家。
  • 為何嗣漢天師府內會供奉一對狐妖,難道龍虎山是藏汙納垢之地?
    龍虎山天師府,這個門派在《一人之下》中可著實是露了把臉,據說這一人之下的一人,指的就是龍虎山老天師,多牛對吧。同時這龍虎山在現實中的地位也超凡脫俗,「北孔南張」兩大世家的張家指的就是這龍虎山,同時龍虎山也是正一派的祖庭,和終南山全真教一起執掌天下道門牛耳。
  • 不妨參照天師府
    先來看天師府正門第一聯:麒麟閣乃是漢高祖劉邦所設立的軍事會議大廳,神仙客說的是在這裡輔佐劉邦建立漢王朝的張良。龍虎山即天師府所在地,正一道創始人張道陵天師便是在此地煉丹,丹成而龍虎現,所以名之龍虎山。歷代天師皆為張良的後裔,其中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在元朝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 被封為留國公,所以下聯「宰相家」乃是意指天師府在歷史上的顯赫地位。說完了背後的典故,現在來說對聯本身:「麒麟殿」對「龍虎山」,「上」對「中;仄聲結尾的「神仙客」對平聲結尾的「宰相家」,——可謂是十分工整了。
  • 江西省資訊|江西有座山被稱為天上草原,更是戶外徒步的天堂,沒去過...
    江西省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江西有座山被稱為天上草原,更是戶外徒步的天堂,沒去過的太可惜不知不覺已經進入寒冷的冬季,難得明媚的日子裡,就該出去走走了2、江西龍虎山懸棺,真的是張天師弟子修建的嗎?有可能,畢竟龍虎山是張天師的家。由他弟子修建。專家考證認為,龍虎山懸棺,距今有2600餘年的歷史,是古越人所葬。龍虎山懸棺數以百計,全部鑲嵌在仙水巖一帶的懸崖峭壁之上。民間則常俗稱張天師。
  • 龍虎山天師道祖師爺張道陵的生平簡介,張道陵人物事跡!
    正一派稱祖天師、泰玄上相、大聖降魔護道天尊。因嗣第四代天師張盛將天師法裔由陝西漢中遷居江西省龍虎山中。從張盛以後道陵祖師歷代子孫皆住在龍虎山中,一直到63代天師張恩溥。1949年,張恩溥隨蔣介石退往臺灣,攜帶長子張允賢和祖傳「玉印」及「法劍」一口。現貴溪縣上清鎮天師府即其遺脈。
  • 電影立意深刻,情節具有教育意義,《龍虎山張天師》被嚴重低估
    作為2020年網大中的一員,電影《龍虎山張天師》被嚴重低估。4.8的評分有一部分偏見在裡面。雖然電影名字圍繞「天師」講述,但本質上這並不是一部奇門遁甲、飛天遁地的奇幻電影,而是一部武俠片,講述張天師如何在巴蜀地區鬥巫蠱,解救被愚昧的百姓。
  • 龍虎山張天師:以佛教視角看道教電影,給出高考心態建議
    電影《龍虎山張天師》,顧名思義,無論是道教發源地龍虎山,還是道教正一道創始人張道陵張天師,都讓觀眾一看即知這是一部弘揚「道教文化」的影片。而在將整部影片觀看完畢之後,道教當年的神秘傳說和重要歷史,或者刷新、或者加深了人們原本對「道教」二字的認知。
  • 江西此鎮被譽為「中國第一道教鎮」,名氣不大但商業氛圍濃厚,值得...
    眾所周知,江西龍虎山是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自然文化雙遺產地,更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有著中國道教仙山之稱。 但卻很少有人知道,在美麗的龍虎山腳下、瀘溪河畔,還臥著一座千年古鎮--上清古鎮。這裡道教文化源遠流長,民風淳樸、名勝古蹟眾多,被譽為"中國第一道教鎮"。
  • 廣州高鐵到江西旅行,看升棺尋夢坐竹筏,交通住宿美食詳細攻略
    而道教的發祥地在江西龍虎山,因此龍虎山被稱為道教祖庭。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是世界地質公園,是國家五A景區。這裡不同於廣東丹霞山、福建武夷山等丹霞地貌的地方,在於這裡是歷代張天師居住的地方,是道教祖庭。據說龍虎山原名雲錦山,第一代天師張道陵在此煉丹,丹成龍虎見,因此改名叫龍虎山。
  • 訪仙境,探古窯,奇妙江西之旅
    懸崖墓葬為靈秀的龍虎山增添了神秘色彩,這個世界遺產地,值得遊覽的還有很多。龍虎山天師府在中國,儒釋道有著廣泛的民間基礎,本土的道教留下的傳說最多,位於江西鷹潭龍虎山風景區內的天師府就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地方。
  • 道教神仙:道教的四大天師是哪幾位?一般人很少知道
    小說畢竟是文學作品,本期就來聊聊正統道教體系裡的四位天師。正一派祖師:張道陵在風景秀麗的龍虎山有一座天師府,自明朝開始歷代張天師居住於此,同時它也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這裡的歷代張天師都是第一代天師張道陵的後世子孫,傳承至今約有六十多代。
  • 道教四大天師:張道陵被稱為祖天師,另外三位也都是一派祖師
    佛教有四大菩薩、四大天王,與之相應道教裡也有護法四元帥(馬趙溫關)、四大天師,那麼這四大天師指的都是誰呢?張道陵天師估計大家知道的多,另外三個可能就不是那麼清楚了。張天師:張道陵,原名張陵,東漢時期沛郡豐縣人,《列仙傳》說他是漢留候張良的八世孫,他於東漢末年創立了正一盟威道,簡稱正一道,也就是天師道,後世尊他為「祖天師」。實際上,在他之前只有道家,沒有道教,可以說他是道教的創始人。葛天師:葛玄,道教靈寶派祖師,三國時期吳國人。
  • 道教神仙:農曆正月十五,恭賀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天師聖誕!
    很多人認為農曆五月十八才是張道陵天師的聖誕,甚至各地的許多道教宮觀也在五月十八舉行各種法會來慶賀天師的聖誕,根據《龍虎山志》等古籍記載,祖天師張道陵的聖誕之日是漢建武十年正月十五。張道陵為東漢沛國豐邑人,乃是漢代留侯張良的八世孫,東漢建武十年正月十五夜,生於天目山。
  • 道教法器劍和印:龍虎山張天師的傳家之寶
    據說在漢朝的時候,太上老君授予張天師雌雄寶劍兩口。其一早已亡佚,別一把劍為玉靶。靶上寫了兩行篆書文字。劍長四尺左右,劍身布滿了符籙圖像。其中一面有法書,畫有兔子、春夏秋冬示意圖、三臺北鬥等。《道教靈驗記》記載,每一代張天師升天之前,都會將劍和都功印傳給子孫。
  • 中國四大天師,你知道幾個?
    張道陵與葛玄、許遜、薩守堅合稱四大天師,在道教發展的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今天我們就先來分享一下被人熟知的張天師——張道陵。張道陵,字輔漢,原名陵,漢人,漢國沛郡豐縣(今江蘇豐縣)人。天師道創始人,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為三天法師正一真人」,後世尊稱為「老祖天師」,張道陵創建天師道的背景:當時在巴蜀一帶,原有巴人信奉原始巫教,大規模的淫祀而害民。而這些祀奉鬼妖(學名為:妖邪)的法教巫師聚眾斂財,無惡不作。張天師攜王長、趙升二位弟子和黃帝九鼎丹經,來到北邙山修行,平定了那些禍害百姓的巫妖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