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下半句才是精華,非常現實!

2020-12-17 夏說

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下半句才是精華,非常現實!

文丨夏說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身邊也流傳下來了許多俗語。雖然有一些俗語看起來並沒有什麼道理,但深入理解卻發現其中的奧秘,暗含著很多的哲理和教育意義,常常讓人非常信服。為什麼俗語這麼廣泛呢?俗語大多是一些老農通過觀察和經驗所總結出來的,更貼近農民的生活,就這樣口耳相傳,這些俗語便流傳了下來。其實很多俗語,都有他要講解的內涵,但是隨著流傳,有些俗語,我們能隨口說出來,但是卻並不理解,這些俗語的意思到底是什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其中的一個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

相信這句話大家都經常能夠聽到吧,但是具體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從字面上來看的話,就是家中如果有長期生病的父母的話,即使剛開始子女是一個非常孝順的人,隨著時間慢慢的積累,到了後來也是逐漸變得不再孝順。其實小編剛聽到這句話,也感覺很疑惑,這樣說不是前後矛盾嗎?到後來,慢慢的,小編就理解這個意思了,按照我們真實情況來說,父母長期的生病不僅需要花費很多的醫藥費,更讓人崩潰的是自己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不僅要照顧父母,還要照顧自己的家庭,這樣長此以往,很多人是吃不消的,所以就算是非常孝順的人,也會感到很疲憊,甚至會發點牢騷。

也是,家庭條件好的,還可以為自己的父母親請一些保姆,專門來照顧父母,這樣也可以減輕一點自己的負擔。但是家庭條件不好的,什麼事都要親力親為,長期時間,金錢,精力的投入,肯定會使人慢慢懈怠照顧父母這件事,所以也正是這句俗語的由來。所以,現在很多老人,為了不給子女添麻煩,往往就不願子女長期照顧,如果真的有疾病,往往會要求住養老院什麼的,可見,父母還是心疼子女的。

其實這句俗語還有下半句,但是大家卻很少知道,這才是真正的精華,下半句便是「久貧家中無賢妻」,是描寫夫妻關係的,也就是說,兩個人結婚後,如果長期過的精打細算,天天飯吃不飽,衣穿不暖的生活,即使是之前很賢惠的女人,長時間的這樣生活下去也忍受不了,肯定會變得非常的尖酸刻薄,最後甚至還會選擇離婚。也是,現在的社會,女孩大多都愛攀比,要是同齡的小夥伴都過得比自己好,長期以往,肯定會忍受不了,這也會導致夫妻會經常吵架。

不得不說,這後半句包含的道理在真正是精闢的經典!真的是非常的現實,描述的就是實實在在身邊所發生的事情。一個女人無論是多麼賢惠,都無法忍受家庭長期的一貧如洗吧,若是想讓自己的妻子一直賢惠下去,肯定是要滿足她的一些日常需求,這樣她才會開心,你們的家庭才會更和睦!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下半句才是精華,非常現實!

相關焦點

  • 「久病床前無孝子」讓人心酸,下半句更經典,古人說透人性太現實
    一個好漢三個幫,三個臭皮匠頂過諸葛亮等等,這些俗語我們經常可以聽到,而且家裡老人知道的俗語也非常多,但這些俗語不像詩詞歌賦有具體的作者,俗語並非出自某一特定的人,而是古代勞動人民對於生活中經驗的總結。把人生經歷匯總成一句句膾炙人口,通俗但又充滿大智慧的語言。
  • 「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還有下半句,更現實
    「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還有下半句,更現實!中國的語言文化博大精深,在數千年的歷史傳承中積累了許多璀璨的精華,有折枝楊柳歌三百的依依惜別,有盛唐氣象溫養出來的錦口繡心,還有天淨沙下蘇幕遮的婉約宋詞。除卻這些陽春白雪的詩詞文化,民間流傳的許多俗語也深具智慧,在勞動人民的口口相傳中積累了為人處世的箴言。
  • 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還有下半句,反映了社會的現實
    既有詩詞歌賦類的高雅文化,又有貼切世間冷暖的民間俗語,可謂是雅俗共賞。其中有一句俗語被民間廣泛流傳,它揭露了現實社會中的人情冷暖,那麼這句話是什麼呢?那便是:"久病床前無孝子",在古代社會的思想中多子多福,養兒防老的思想深入人心。
  • 常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下句話也很現實,說透生活,令人深思
    文/八十二 人們常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下句也很現實,說透生活,令人深思俗語作為非常親切簡單的一種表達方式,聽起來非常明了易懂而且很接地氣,沒有像那些古文成語那樣,讓人想半天也不明白還要查查字典翻翻書才弄得明白
  • 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下一句是什麼?7個字道明人性,字字戳心
    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下一句是什麼?7個字道明人性,字字戳心中華上下五千年,泱泱大國,留下了無數的文化,在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出現文化斷層的國家,就是中國!中國到底有哪些奇妙之處呢?經常聽到的就是「久病床前無孝子」,聽了前一句,很少有人知道下一句,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聊一聊這個事情。
  • 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是什麼意思?其實下半句更揭露人心!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俗語文化就是一條源遠流長的支流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經久不衰。俗語文化屬於一種民間文化,其中包含著地都是老百姓實實在在的生活經驗與智慧。其中反映社會現實的俗語數不勝數,像今天要提到的這句「久病床前無孝子」就是一句揭露人性的深刻俗語。
  • 「久病床前無孝子」是啥意思?下一句更是點明了夫妻關係,太真實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從字面上理解這句話說的就是家裡的長輩們如果長時間患病乃至臥床不起,就算平時再孝順的孩子也會很難做到孝順。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這句俗語還有下一句,這下一句可謂是點明了現實生活中的夫妻關係,那就是「久窮家中無賢妻」。俗話說得好,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意思是如果家中總是一貧如洗。那麼即便是好不容易走到一起的妻子也可能因此心生間隙,變得不賢惠了。
  • 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那些被父母拖垮的人,真的覺得值得嗎?
    自古以來,我國便一直將孝道,作為一種美德傳承於後人,人們能背出許多類似於「百善孝為先」此類的俗語,然而真正能做到孝順的人並不多。特別是在父母生病時,平時總愛將孝順兩字掛在嘴邊的孩子們,此時跑的一個比一個快,生怕給自己惹上麻煩,這就是所謂的「久病床前無孝子」。目前,人們對養老院的接受程度還不高,我國的主要養老模式依然是家庭養老。
  • 「久病床前無孝子」的下半句更可悲,知道的並不多,你知道嗎?
    「久病床前無孝子」的下半句更可悲,知道的並不多,你知道嗎?中華文化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傳承,並將詩詞歌賦等燦爛文化留給了世界。而在古代,人們將生活中的經驗總結成一句句朗朗上口的俗語,不僅在當時被廣為傳播,即便到了現代,依然有著不可取代的生命力,而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通過文字,走進五千年華夏文明,感受著燦爛文明的獨特魅力。有一句俗語想必大家都聽過,那邊是「久病床前無孝子」。
  • 「久病床前無孝子」——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久病床前無孝子。」——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家子四世同堂,年齡最大的老太太身體本來一直康健,但是一次重感冒導致老太太就此不能自理,兒女們起初還能分工照顧老人,後來老人拖的時間越來越長,漸漸的兒女們都沒有耐性了,老人幾次三番從鬼門關闖過,拖了幾年,兒女們沒有耐性了,最後老人走的時候不忍直視,因為躺在床上沒有人管,拉屎拉尿沒有人清理,吃喝也是沒有人顧,硬是生生的受了幾日折磨才離開了人世,死前受盡了飢餓、孤獨、不潔、恐懼…
  • 老話說家寒出孝子,又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各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這些老話中,有一句說家寒出孝子,還有一句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有些人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黑嫂一直生活在農村,對於農村老話和俗話是有興趣的,對於農村的人情世故也算是了解一些,今天就說一下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
  • 人情世故的核心,就是一定要記住,久病床前無孝子
    只有如此,才不會顯得吃相太難看,大家也就更願意接受。這也是為啥,人情世故很重要的原因!1、久病床前無孝子。對任何人,都不要抱太大的期望。久病床前無孝子,久貧家中無賢妻。他們認為,自己付出了天大的努力,才把你得到。那你就應該,加倍補償回來。不能和陌生人聊天,不能交異性朋友,晚上8點前必須回家!你,受得了嗎?3、不要攀附權貴。
  • 久病床前無孝子,更何況是兒媳婦呢?
    前幾天,阿菊的老公阿東回家,看到自己的媽一副皮包骨頭的樣子,心裡很是難受。阿東問阿菊是怎麼回事?阿菊吞吞吐吐,告訴他,母親挑三揀四,她侍候不了。阿菊老公一下就明白是怎麼回事,操起家裡的笤帚,就打起媳婦來。
  • 皆知俗語「萬惡淫為首」,卻不知下半句才是精華,還少有人能做到
    作者:微微皆知俗語「萬惡淫為首」,卻不知下半句才是精華,還少有人能做到在中國的發展中,俗語對歷史進程有著很重要的影響,這是古代人們生活和智慧的結晶,也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財富。不管這些俗語是否能夠運用到我們的生活裡,也不管這些俗語有沒有什麼智慧大道理,這些都是我們在生活中需要總結的一些東西,就像我們的古代先人根據當時時代對女子的約束,從而衍生出了我們大家都知道的「萬惡淫為首」。大家都知道,男女大防一直是古代人重視的問題,女子和男子之間交往都是有一定的約束和限制,尤其是對待魚子來說,這種約束和限制更加嚴格。
  • 農村俗語: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是什麼意思?下半句非常現實
    下半句非常現實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有很多人都是非常重視血緣關係的,他們認為只有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才是自己最親的人,但是不管怎麼樣,對於這些有著血緣關係的人,他們也是分親疏的,比如說有些老人就認為外孫是沒有家孫子親的,可是不管是家孫子還是外孫子他們的父母都有著同一個媽,所以小編認為他們之間其實並沒有什麼區別。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才是精華,可惜十人九不知
    原來,我們都認為「好馬不吃回頭草」只有一句,後來,才知道它的下半句才是真正的精闢。那麼「好馬不吃回頭草」的下半句是什麼?為什麼很多人不知道呢?卻被稱為精華部分呢?首先,讓我們對「好馬不吃回頭草」的出處進行探索研究。
  • 俗語「兔子不吃窩邊草」,下半句才是精華所在,可惜很少有人知道
    看似簡單的俗語,實際上暗含了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我們在學習俗語的時候,能夠將其中的道理運用的生活中去,對於我們的生活有著莫大的好處。許多俗語因為趣味盎然而被人們熟知,但是人們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很多被人們熟知的俗語,它的下半句才是精華所在,可惜很少有人能夠知道,比如這句「兔子不吃窩邊草」。
  • 久病床前無孝子,男子活埋癱瘓母親?
    生而為人,應守住最基本的底線,對自己的親生母親都下如此狠手,真的不是人來著。從情理上說,不僅有違親情、人倫道德。從法理上講,人和人都無權剝奪他人的生命,特別是生養自己的母親。該男子的行為,明顯是違法了。或許他有不得已的苦衷,但這都不是他傷害母親生命的理由。如此活埋自己的母親,冷酷無情,性質惡劣,是殺人狂魔般的存在。
  • 俗語「溫飽思淫慾」,下半句才是精華所在,但只有小部分人知道
    俗語「溫飽思淫慾」,下半句才是精華所在,但只有小部分人知道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詩詞歌賦就是一種表現形式,但隨著時間分流逝,在生活中常用的諺語,俗語,已經是少之又少了,在加上節奏十分快的今天,能夠靜下心來看出的人是越來越少了,所以,很多人對有些諺語
  • 俗語:「久病孝子離,家興出惡狗」,啥意思?
    筆者認為從一句句俗語中,其實就可以看到一個的故事。俗語雖然無法登上大雅之堂,但卻像一扇關注古人智慧的大門,只要打開這扇大門,就會了解古代老百姓的生活智慧。俗語「久病孝子離,家興出惡狗,家敗有邪人」,總結得很經典,其實說的就是人生中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