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口和附,混為一談」就是指把不同的事物混在起,當成同一件事物高談闊論,引起別人評論、點讚、關注。今天,我就要揭穿那些天天發美食的高談闊論者!啊,請上我們今天的三大主角登場!
爬開我是抄手,你龜兒佔強,我是包面,吾是餛飩!
爬開,我是抄年。一聽就是川渝兩地的口音,在川渝兩地有一種美食小吃,叫紅油抄手,大家沒吃過也聽過,那它為什麼叫抄手好多吃貨都曉不得吧!因為它皮薄易熟,抄手之間,就已煮熟上桌。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下江人在重慶觀音巖閒逛至一小吃店,問老闆為什麼「餛飩」到這裡變成了「抄手」。老闆也不解釋,將手中餛飩往湯鍋裡一扔,而後雙手在胸前一抄,身體望門框上一靠。一分鐘後,那玩意好了,盛在碗裡,端給食客,口中大叫「抄手二兩」。
還有一種說法是取至它的形狀,製作抄手的最後程序是將麵皮兩頭抄到中間粘緊,有的還用筷子沾點水,這個樣子頗似人們在冬季為避寒將兩手抄在懷中的形象,所以叫「抄手」。我認為第二種說話更為靠普,因為我在瀘州地方志上看到過,當時雲南討袁軍在納溪以少勝多,以弱勝強,蔡鍔將軍請將士吃的就是抄手。
抄手在川渝兩地一般有三種吃法。紅油抄手,清湯抄手、蒜蓉抄手。紅油抄手又分老麻、中麻、微麻的口味,由於喜歡麻辣味的人多嘛,所以清湯跟蒜蓉就邊邊站了,但我是愛吃清湯抄手的,不喜太多調料。
龜兒佔強,我是包面。在川東地區和湖北西部,也有一種好吃的小吃,叫包面。包面一般用前胛豬肉,鮮蔥做餡,包面首先麵皮比抄肉厚實,麵皮也是四方的,由於要採用包的方式所以是餡大皮厚,吃起來一口都包不下,所以叫包面。包面在口味上與抄手類似,川渝鄂自古就是唇亡齒寒,唇此相依的!
餛飩是下江人愛吃的一種小吃,餛飩有大小餛飩之分,麵皮是圓的,相比抄手、包麵皮要更薄一些,常見有鮮肉餡,也有蝦肉餡,魚肉餡的。
最後我想說的是抄手,包面,餛飩的本質區別,那就是抄手,包面都是堆頭大,餛飩就是在清湯裡浮浮沉沉。從飲食習慣上看得出下江人比較精緻,川渝兩地比較粗廣,怎麼好吃怎麼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