餛飩、雲吞、包面、抄手、扁食、清湯、肉燕一樣嗎?家鄉味最好吃。
我們國家地大物博,物產豐富,有56個民族,人口眾多。都說「眾口難調」,這麼多人吃飯,即使是同一種食物,地域不同,做法和叫法也不相同。所以美食也在以人為本,根據當地的風俗和生活習慣,慢慢的在演化轉變中。
比如餛飩,一種比餃子皮薄,和餃子一樣的包餡食物。北方人愛吃餃子,南方人卻偏愛餛飩。有人說餛飩是由餃子演變而來的,當然這也無從考究,不知道真假。
餛飩在各個他方,由於生活習慣和飲食的不同,所以叫法也大不一樣,當然各個地方的做法也不太一樣。有叫餛飩、雲吞、包面、抄手、扁食、清湯、肉燕,那麼這幾種食物是一樣的嗎?你的家鄉叫什麼?
一,餛飩
餛飩是一種書面語,我個人覺得雲吞、包面、抄手、扁食、清湯、肉燕都可以稱做餛飩,只是做法上稍有不同罷了。
最典型的代表是上海餛飩和福建千裡香餛飩。雖然叫法一樣,但做法卻大不相同。各個地方的餛飩做法,大值都和它們相似。
1,上海餛飩
上海餛飩個大飽滿,有的甚至比餃子還要大,餡料主要以菜肉餡為主,薺菜豬肉是上海餛飩最普遍的一種餡料。
上海餛飩皮比餃子皮稍微薄一點,呈正方形或長方形。大多包成元寶狀。
上海餛飩區別與其他地方的餛飩,是個頭大,而且還可以象餃子一樣幹撈著吃,除了可以蘸料外,芝麻醬拌餛飩也非常好吃。
2,福建千裡香餛飩
福建千裡香餛飩非常出名,福建莆田人把店鋪開到了全國各地,以經濟實惠,香味誘人而受到大家的喜愛。
千裡香餛飩以肉餡為主,餛飩皮薄而透明,特別是配上它的黑蔥油,香味獨特,味道鮮美。
雖然都叫餛飩,但上海餛飩和千裡香餛飩卻完全不一樣。餡料不一樣;餛飩皮不一樣;包法當然也不一樣;味道更是各有特色。
上海餛飩在江浙一帶盛行,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是大餛飩的代表。福建千裡香餛飩從莆田走向了全國各地,也演變出了各種不同的做法。
二,雲吞
雲吞是廣東、廣西人的叫法,由於粵語發音的特殊,從而由「餛飩」被叫成了「雲吞」。
雲吞吃法有兩種:淨雲吞和搭配竹升面一起煮的雲吞麵。
雲吞餡大多以鮮蝦為主,湯底也是由魚骨熬製而成,這跟它的地理環境和生活習慣密不可分。
最為特別的是雲吞皮,顏色微黃,有鹼味。因為雲吞皮是由鴨蛋和面製作而成,而且製作時還要加入食用鹼,所以雲吞皮和其他地方的餛飩皮不太一樣,顏色黃而勁道。
雲吞還是香港的特色美食之一。在外地的兩廣和香港人,以一碗雲吞麵來解思鄉之愁。
三,包面
包面是湖北人的叫法,因為湖北地處中原,所以湖北人的飲食就兼顧了南方和北方。
南方的小餛飩和大餛飩,在湖北都很受歡迎,也都可以叫做「包面」。
包面的叫法非常形象,麵皮包著餡料。在湖北除了熱乾麵外,包面是排名老二的過早美食。
四,抄手
抄手是四川和重慶人的叫法,最大的特點就是辣,也叫「紅油抄手」。
四川人喜麻辣,所以餛飩到了這裡也被做成了紅湯。餡料以豬肉為主,包法如兩隻手抄在一起,所以得名「抄手」。
五,扁食
扁食在我的家鄉河南是餃子的叫法,做法和上海大餛飩相似,也是用方形的餛飩皮包成元寶形,餡料可葷可素。吃法也和餃子一樣,可以幹撈蘸料吃,也可以連湯吃。
另外福建一個地區,把餛飩也叫做「扁食」。只是福建人的扁食,應該和福建千裡香餛飩的做法類似,薄薄的餛飩皮包上少許肉餡,湯鮮味美。
同一種「扁食」,地域不同,吃法和做法也不相同。
六,清湯
清湯是江西人對餛飩的叫法,以餛飩湯的清澈醇香而得名「清湯」,這也突出了餛飩湯的重要性。
江西清湯和福建千裡香餛飩做法相似,都是薄皮包肉餡,再配上美味的餛飩湯底。
七,肉燕
肉燕是福建省福州的地方名吃,當地婚喪嫁娶,必須要吃肉燕,「無燕不成席,無燕不成年」。
肉燕皮是它的主要特色,是由豬瘦肉和蕃薯粉製作而成,皮薄如紙,顏色如玉,勁道韌滑。餡料以豬肉糜為主。
肉燕是少有的以豬肉做成麵皮的,其他的餛飩皮都是以麵粉加澱粉製作而成。
以上是餛飩在全國各個地方的不同叫法,當然還有其他的叫法,比如新疆把餛飩叫做「曲曲」,這裡就不一一列舉。
雖然餛飩的做法和叫法不一樣,但在每個地方,每個當地人而言,在外地時最思念的還是當地的餛飩,不管離開家鄉有多久,思鄉之情永遠割捨不下,回到家鄉,一碗餛飩就能一解鄉愁,家鄉味是最好吃的。您的家鄉把餛飩叫什麼?評論出來吧!
我是做手工餃子餛飩的三姐,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所幫助和啟發,請點讚、評論和分享,「關注」我可以了解更多餃子餛飩的做法,非常感謝您的閱讀。
本文為本人原創,盜文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