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街現狀
876年前,也就是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34歲的史浩一葉扁舟途經此地,作歌道:「四明山水天下異,東湖景物尤佳致。中有村墟號韓嶺,漁歌樵斧聲相參。」
近日,記者走進這個首批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探尋歷史的脈絡,了解當前的變化———
商鋪林立韓嶺市客貨運輸中轉地
韓嶺村坐落於福泉山與金峨山兩條餘脈所形成的峽谷喇叭口之間,兩條清溪一明一暗穿村而過,一條老街縱貫其中。
韓嶺村舊時連接塘溪、梅山、赤堇、金峨和鹹祥、大嵩、瞻岐、松岙等沿海村鎮與東錢湖至寧波的必經之地,是人、貨水路中轉樞紐,商旅雲集,街市興旺。
「過去,民眾和物資都是用航船從中塘河至莫枝村,船行過東錢湖至韓嶺的下步灘上岸,換乘騾馬走古道翻山,進入鹹祥等濱海地區。」村中老人說。
特定的交通位置,造成韓嶺商貿大興。一條600米的老街,全用鵝卵石砌成,兩邊的商鋪多是木結構二層樓房。鼎盛時期,商業、手工業、作坊等大小店鋪達120多家。
當地人習慣將老街分為上街、中街和下街。上街,多是小本經營,為附近居民提供菸酒火柴等零雜用品。中街多是老字號商店,如金長順、施乾泰南北貨號、養生堂國藥鋪,合利、萬順鹹貨店,元成肉店等。下街,店鋪多而雜,有南北貨店、洋布百貨、染坊、理髮、貰器店、醬坊、打鐵、飯店、客棧。
水街設計圖
逢農曆五、十為韓嶺集市,山民們背著竹木田作等前來趕集,成群結隊,連綿數裡。「農曆廿五是過大年前的最後一個集市,天沒亮,人聲已鼎沸,集市上擺滿了山貨果品、海產蔬菜、豬牛羊肉等各種年貨,人潮至黃昏才散去。」村黨支部書記陸平國說。
由此,韓嶺村以「市」著稱,不但老寧波都叫「韓嶺市」,至上世紀五十年代時的郵戳仍為韓嶺市,臺灣、香港、新加坡等國家(地區)的華人華僑來信中,也大都稱作「韓嶺市」。
韓嶺,還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地方。最珍稀的是廟後溝石牌坊,仿木石結構,形態獨特、古樸優美,工藝精湛,2001年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獅子巖下,有供奉名醫花桐娘娘的花桐殿,有氣勢宏偉的明清建築金氏宗祠,還有規模龐大的鄭氏崇德堂大夫第,百步山麓的金忠墓,古道上的廣濟亭,后街三岔路口的小沙井等等。
這裡的自然風光也十分迷人。錢湖十景,佔了「百步聳翠」「上林曉鍾」二景,舊時還有「韓嶺十景」:獅巖夕照、柴場曉市、上庵晚鐘、龍門溪聲、大溪觀魚、花桐古蹟、鑑湖秋色、嶺南殘雪、象峰清泉、古井流芳。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韓嶺村名人輩出。鄭氏先祖鄭清之,是南宋丞相。明代有直言正直、不慕名利的金忠、金華兄弟。清代有布政司鄭忠坤。清末民初中國第一位赴美國的女留學生金雅妹,也是韓嶺人,她曾任北洋女子醫院院長,並創辦附屬護士學校,主持過天津醫科學校。
這裡還有抱著實業救國理想、創辦韓嶺捲菸廠、帶動寧波捲菸業發展的金吟笙。一代書壇泰鬥沙孟海,曾執教於韓嶺小學;被譽為「中國梵谷」的沙耆,曾在韓嶺一村民家中居住了16年,留下了一批繪畫韓嶺和東錢湖的油畫作品。
老街(朱軍備攝)
恢復明清街市舊風情增添行舟休閒新景觀
韓嶺古村保護開發自2006年啟動,至今歷時近十載。期間進行了多輪規劃和建設方案的修改和完善,經歷了艱苦卓絕的徵遷、作物處理等前期工作,終於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於去年正式動工建設。
「將古村打造成一個宜居、宜遊的湖濱古村,使韓嶺成為山鄉水村與歷史文化交融,民俗風情與旅遊休閒相結合的浙東名村,成為東錢湖南區的旅遊集散地和接待中心。」韓嶺古村保護開發項目現場負責人錢晉明說,將重現「浙東第一古街」當年的輝煌。
據介紹,韓嶺開發工程由老街和水街兩部分組成:韓嶺老街將打造成以文化展示、民俗風情、美食養生、特色集市、探幽訪古等為特色的古村老街;韓嶺水街將打造成以精品商業、特色餐廳、休閒會所等為主的特色區塊。整個項目總投資約10億元,計劃於2018年完工。
老街修復工程由政府投資和主導,水街建設由均勝集團出資。古村開發的總體思路,採用綜合旅遊開發模式,即古建文脈保護+體驗式旅遊+文化+歷史+生態+商業。對主軸老街、水街修舊如舊,保留歷史原貌精髓。目前,防洪工程、汙水處理工程等已基本完成。在村莊與東錢湖交界處,「花間堂」精品民宿酒店正在緊張施工。
不久的將來,煙波浩渺的錢湖風光,古樸滄桑的百年老街,九曲如練的街巷裡弄,綠意盎然的農家田頭,人們陶醉於古村的旖旎風光,將感到時光倒流。
據寧波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