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遊戲玩好了,能解決孩子90%以上的成長問題

2020-08-28 變色龍AI課堂


有這樣一種遊戲,根本不用父母教,幾乎每個孩子都能「自學成才」並且樂在其中。

沒錯,它就是「過家家」

這種遊戲,是育兒路上無往不利的法寶,不誇張地說,過家家玩好了,90%以上的寶寶成長問題都可以很輕鬆解決。

比如:

內向不愛說話;

專注力差,玩什麼都是碰幾下就跑開了;

膽子小,一到陌生環境就焦慮、面對挑戰總是猶豫不前退縮逃避;

性子急,容易因為小事而發脾氣或者不高興;

愛搗蛋,經常弄壞東西,怎麼說都不聽;

.......

孩子為什麼會沉迷於過家家?

這個遊戲在我們看來很無聊,但孩子往往樂此不疲,是為什麼呢?

過家家,在兒童心理學中,被稱作象徵性遊戲

對孩子們而言,過家家有著超越一切的神奇魔力。

因為在遊戲裡,他們可以是公主,是王子,是醫生,是老師,還可以是怪獸,是超人......是他們想體驗的任何一種角色。

他們還會把自己的洋娃娃玩具當成一個真實存在的生命體,並與小夥伴一起玩「過家家

玩過家家有什麼好處?


「過家家」遊戲的實質就是「角色扮演」,這個遊戲對孩子的成長和教育意義非凡,它不僅僅是娛樂和遊戲,更有益於孩子的發展。

孩子在進行角色扮演時,他們能夠豐富自己的想像世界,更能激發孩子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望。

心理專家認為孩子在4到6歲這個階段會經歷」身份認同敏感期」,他們會非常迫切的想要成為某個「理想中的角色」,可能是動畫中的超人、公主,也可能是現實生活中的醫生、科學家。

雖然現在在我們看來,孩子喜歡的「過家家」遊戲好像有點「幼稚」,但其實這些角色扮演遊戲對孩子心理、社交等各方面的能力發展有非常大的幫助:

  • 激發想像力和創造力

愛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叫做「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想像力比知識更加重要)」。

小孩子天生就是想像力非常豐富的,而「角色扮演」遊戲就是讓他們發揮想像力的絕佳機會。

在進行角色扮演的時候,孩子要接受自己的「設定」,然後來說相應的話、做出相應的行為。

尤其是當孩子想要扮演一些生活中「不常見」的角色時,比如恐龍、怪獸、童話故事裡面的人物,這給孩子提供了很大的自由想像的空間,他們可以完全自由的在這個角色裡表達自己。

  • 鍛鍊溝通表達能力

孩子獨自玩角色扮演遊戲時,常常會自言自語地表達

而當孩子和別的孩子玩的時候,他們必須要不斷的思考自己的行為以及語言,怎樣說才能讓別人更清楚自己的意思,怎樣理解別人傳遞的信息。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在遊戲的時候,經常蹦出來幾個從來都沒有聽過他們說過的詞語,有可能是他們從動畫片、繪本或者是生活中的觀察學來的。

然後孩子在玩角色扮演的過程中,他們也能夠聽到爸爸媽媽或者其他小朋友的「臺詞」,別人講的話也能刺激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

所以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溝通能力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鍛鍊

  • 提高認知能力和觀察力

寶寶進行幻想、想像的前提是他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日常知識。

只有先觀察並了解超市的營業員是怎麼收款、醫生怎麼給病人看診之後,寶寶才可以才有可能進行模仿實踐,然後通過模仿把這些自己觀察到的日常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和技能

而新知識的不斷構建又能使他們創造出更好的遊戲方案,衍生出更多的技能、更多的知識。

在這樣一個良性的自我增強的循環過程中,寶寶將更深刻地獲得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

  • 建立同理心

通過角色扮演這樣一種想像力遊戲,孩子們通過模擬不同的角色,從不同的視角來感受周圍的世界,從不同角色中傾聽小夥伴們的想法。

在這個過程中,寶寶很輕鬆就能做到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並學會換位思考建立同理心、更能體驗到人際交往的微妙,這是兒童心理發展的一大裡程碑!

  • 鍛鍊手眼協調

有很多角色扮演遊戲會需要用到一些小工具,比如寶寶給其他小朋友當「化妝師」,用一些工具來「假裝做飯」,其實就可以鍛鍊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和手指的精細運動能力

並且在模仿的過程中他從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簡單生命狀態過渡到了一個有專業技能的更高階狀態,他對身體的控制能力、專注力都將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除此以外,我們還可通過玩過家家遊戲去了解孩子的真實感受和想法,幫助其發現、認識問題,並一起尋找解決辦法等。

家長如何陪孩子玩?


美國心理學家託馬斯•戈登在《PET父母效能訓練》中寫道:

心理學家很早以前就發現,通過觀察一個孩子怎樣和洋娃娃一起玩,他們就可以知道父母是怎樣對待這個孩子的。

如果孩子在扮演母親的角色時,對娃娃操縱、專橫和懲罰,幾乎可以肯定她的母親就是這樣對待他的。

因此,看似虛假的遊戲,實則可以反映出親子關係中很多隱藏的問題

其實,無論是玩過家家還是玩其它遊戲,爸爸媽媽都應該將主導權留給孩子。

不要覺得孩子的想法太幼稚了,更不要去否定孩子的想法,遊戲怎麼玩、該怎麼進行、輸贏如何界定等,這些都交給孩子去思考解決吧,爸爸媽媽只需耐心配合就好。

我們常常都說,教育的好壞不是光靠時間消耗的多少來衡量,它更取決於父母的用心程度。

如果你家孩子也喜歡玩過家家,不妨打消所有的顧慮,耐心的陪他玩起來吧,把你想說的話、想做的事都放在遊戲裡,相信他一定會感知到的!

相關焦點

  • 這個遊戲玩好了,解決孩子90%以上的成長問題
    有這樣一種遊戲,根本不用父母教,幾乎每個孩子都能「自學成才」並且樂在其中。沒錯,它就是「過家家」。這種遊戲,是育兒路上無往不利的法寶,不誇張地說,過家家玩好了,90%以上的寶寶成長問題都可以很輕鬆解決。
  • 孩子總是玩遊戲,怎麼說都不聽,跟一級專業教師輕鬆解決遊戲問題
    給孩子每天規定玩遊戲的時間,讓孩子每天都能玩遊戲,但是每天也玩不了多長時間。6歲之前,規定每天只能玩10分鐘遊戲。12歲之前,規定每天只能玩15分鐘的遊戲。但是孩子依然有不小的機率會爆發式玩遊戲以及自我放縱。以上三種方法都是治標不治本。那怎麼能解決這個問題呢?今天的重點來嘍!敲黑板拉~探尋最核心原因要想解決一個問題,就一定要深入的研究這個問題,知道了最核心的原因,才能夠制定出最佳的解決方案。
  • 怎樣才能解決孩子沉迷遊戲這個問題
    玩遊戲有害,這一點,在社會上已經形成了廣泛的共識。然而,對於怎麼理解這些問題, 和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卻還沒用形成共識。所以本篇文章我們要著重的分析一下,孩子們沉迷於遊戲這個社會焦點問題。古人眼裡的玩物喪志就像治病一樣,不診斷出病因,就無法對症下藥,祛除疾病。孩子們為什麼會玩遊戲成癮呢?
  • 解決孩子厭學玩手機遊戲:不先去解決問題,而是好奇傾聽後講規則
    作者丨壹心大哥編輯丨笨拙的老狼在面對孩子青春期叛逆厭學等各類問題,我一直主張不先去解決問題,先從關懷孩子人本身感受入手,很多父母是非常認同的,也願意為了孩子,去改變自己原有的聽話家庭教育模式,願意每天認真學習,覺察自我,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後再與孩子溝通對話。
  • 遊戲能促進孩子的身心成長,但父母不應幹涉孩子的遊戲規則和目的
    遊戲增加親子之間的情感,同時也能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但很多時候家長和孩子做遊戲,通常是家長來制定遊戲規則,跟遊戲的目的。然而根據父母對遊戲所採取目的,可能會使遊戲失去它原本的意義。孩子在玩遊戲的時候,只需要告訴孩子這是什麼遊戲,應該怎麼玩,之後就不需要去過分幹涉孩子玩遊戲,這樣有助於鍛鍊孩子的散發性思維,因為孩子的想法是無邊際的,有時候家長永遠無法想像孩子在思考什麼,他們可以用自己天馬行空的想法,創造出很多有趣的事情,包括玩遊戲的時候也能有很多奇思妙想的想法。
  • 在線解決90%以上PDF問題
    前幾天有粉絲私聊我,問如何壓縮PDF文件,還有其他人問一些其他的PDF問題。每次我都是甩了一個網站給他們,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今天打算甩三個網站給你們,能解決90%以上的PDF問題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個網站,可以在線解決很多PDF問題如圖所示缺點就是一天只能免費使用兩次網址:https://smallpdf.com/cn
  • 孩子總玩手機遊戲,一味阻止根本沒用,90後寶媽教你一招解決
    在遊戲方面,可以玩,但要注意種類很多家長自己都管不住自己去玩電子產品,一玩就是好幾個小時,又怎麼可能會阻止孩子去接觸電子產品呢。與其讓孩子背著自己不如讓他們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讓孩子玩一些比較益智的遊戲,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 孩子愛玩手機怎麼辦?怎么正確解決這個問題
    大部分家長的都有這樣的苦惱,孩子喜歡玩手機,吃飯,睡覺,走路甚至上廁所都要玩,部分家長為此經常和孩子吵架,給親子關係造成不好的影響,再者也會一定程度影響孩子的學業。有些家長為此會把手機和孩子強制隔離,不讓孩子在接觸手機,認為這樣就可以解決問題,但是這樣只會給孩子帶來更加強烈的逆反心理,效果不好不說而且很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
  • 網傳「不阻止孩子玩遊戲也能讓孩子厭倦遊戲的方法」,千萬別試
    於是,家長很苦惱,沒辦法解決,就出現了即便家長打罵孩子也無法杜絕孩子玩遊戲的社會現象。說到底,還是陪孩子時間太少,他們的行為沒有得到及時糾正。孩子如果從小是看手機長大的,那他們肯定對手機上癮。我們來仔細分析下這個所謂的方法,就是「讓孩子不停地玩,玩到吐他自然就不玩了」。關於1讓孩子認認真真玩遊戲。不用你說,哪個孩子玩遊戲的時候都是認認真真的,根本不會玩一會兒遊戲然後去寫會兒作業再接著玩兒。關於2制定遊戲進度目標,要非常具體的目標。
  • 父母逼孩子戒掉遊戲,卻毀了孩子一輩子!遊戲問題父母須謹慎解決
    在這一階段,孩子會出現這個成長期特有的問題,沉迷遊戲就是一個最普遍的現象。但是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下,家長們不會探索孩子的心理發展,也不會去研究孩子的情感需求。他們最為直接的方式就是打、罵。他們想要的只是一個不玩遊戲的好孩子,完全不管這種方式會對孩子今後的社會功能有怎樣的影響
  • 擔心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經常問孩子這個問題,玩這個遊戲
    ,擔心孩子哭鬧,擔心孩子被人欺負。父母擔心是正常的,但是不能經常問孩子:在幼兒園有人欺負你嗎?你經常這樣問,容易加重孩子的焦慮,尤其是剛上小班的孩子,他會認為,幼兒園是危險的,大家可能會欺負我。孩子就會更加抗拒上幼兒園。我們可以換一個問題:「今天在幼兒園好玩嗎?有沒有什麼需要爸爸媽媽幫忙的?」
  • 《3~6歲孩子的正面管教》:如何解決孩子看電視玩手機的問題?
    這個畫面與舅舅所說的增強感情,一點都不搭邊。而在視頻末尾,當記者採訪這些外甥們,問他們為什麼喜歡在舅舅家,孩子們回答道,「因為在舅舅家可以玩遊戲,可以熬夜看電視。」孩子們喜歡玩手機,長時間看電視,這可能是所有家庭都存在的問題。而當寒暑假來臨時,由此產生的親子矛盾可能會更加激化。這也是大部分父母比較頭疼的問題。
  • 說實話,「過家家」這個遊戲對孩子真的好!
    說實話,「過家家」這個遊戲對孩子真的好! 最近學校開學,相信不少爸爸媽媽都非常擔心孩子會出現各種狀況,比如:過於內向,不敢和別人交流;專注力欠佳,上課沒法認真聽講;應變能力差,在陌生環境會畏畏縮縮,遇到事情也會迴避;性子太急,遇到事情會發脾氣……
  • 玩對這幾款遊戲,90後阿姨依舊保持滿滿少女心
    時光荏苒,轉眼曾是長江一浪的90後少女們已經成為了被後浪拍在了沙灘上的一代。 有的已經成為打拼職場多年的女強人,有的已經嫁為人婦成為賢妻良母,還有的已經有了自己的寶寶,完成了自己從孩子到大人的角色轉換。
  • 2歲以上孩子在家就能玩的遊戲,不用再買玩具了
    家裡玩具一大堆,貌似孩子對它們的新鮮感過去的很快…… 反倒是平常不太讓孩子玩的刀叉勺更能引起孩子的興趣。 這就是孩子旺盛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呀,與其「堵」不如「疏」,今天就來介紹一些利用家裡日常用品能和孩子的玩的親子遊戲。
  • 遊戲本無錯,關鍵在於如何看待,教孩子正確玩遊戲也能走成功捷徑
    導讀:遊戲本無錯,關鍵在於如何看待,教孩子正確玩遊戲也能走成功捷徑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遊戲本無錯,關鍵在於如何看待,教孩子正確玩遊戲也能走成功捷徑!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心思你猜不到,不懂讀心的父母,怎樣能獲知孩子的成長水平?
    不止能幫助家長探知孩子的「小小心事」,呵護ta的自尊心;還能一起找到成長問題的解決方案,守護身心健康。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並不鼓勵孩子一口氣讀完這套書。更適合作為「心靈成長指導手冊」,陪伴孩子床頭或者書架上。
  • 陪孩子玩感統遊戲的好處,從感統遊戲中的收穫
    當孩子從一個感統遊戲中建立了自信後, 在面對其他的感統玩具時,他同樣能有信心去挑戰,隨著孩子長大,他將來在成長過程中遇到各種困難和挑戰時,曾在玩感統遊戲中建立的自信就會自動湧出。當孩子有了自信,他學習任何東西都會變得容易。
  • 在遊戲中與孩子一起成長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4日訊 由深圳市寶安區婦女兒童服務中心主辦,深圳市福田區身心悅心理諮詢服務中心承辦的幸福家庭角之親子互動與家長賦能項目中親子互動半小時活動從10月至今持續在寶安區婦兒大廈舉行。
  • 孩子愛玩遊戲︱ 如何讓遊戲服務於孩子的學習和成長
    不可否認,有些孩子沉迷於遊戲中,確實給自己和家庭造成了很多困擾。但是只要家長能夠正確、客觀地看待遊戲和孩子玩遊戲這件事情,或許我們還可以非常智慧地用好「遊戲」這個工具,服務於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先來看一個我和女兒玩遊戲的小案例:我女兒八歲,今年上二年級,是在疫情期間開始喜歡上玩遊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