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新聞刷到一個「宇宙最強舅舅」。
重慶一位舅舅邀請8個放暑假的外甥和外甥女們到他家來過暑假,說是人多熱鬧,可以增強感情。
本來確實是一件比較溫馨、溫情的事情。可是視頻裡的鏡頭一轉,卻看到這些外甥們東倒西歪在床上,每人抱著一個手機,頭也不抬的玩著手機。
這個畫面與舅舅所說的增強感情,一點都不搭邊。
而在視頻末尾,當記者採訪這些外甥們,問他們為什麼喜歡在舅舅家,孩子們回答道,「因為在舅舅家可以玩遊戲,可以熬夜看電視。」
孩子們喜歡玩手機,長時間看電視,這可能是所有家庭都存在的問題。而當寒暑假來臨時,由此產生的親子矛盾可能會更加激化。
這也是大部分父母比較頭疼的問題。說輕了,孩子不聽。說重了,孩子有可能負氣離家出走,甚至做出跳樓自殺的極端行為。
我們都知道,長時間的玩手機,看電腦會影響孩子的視覺和聽覺,並且幹擾大腦的自然防禦機制,降低孩子的專注力。
而且有些電視節目和電子遊戲可能會通過改變大腦的電脈衝頻率,阻礙正常的心理過程,從而造成孩子對電子產品的神經性上癮。
那麼如何解決孩子看電視玩手機的問題呢?
《3~6歲孩子的正面管教》一書中就這個問題提出了詳細的解決方案。
第一,父母要注意自己的習慣。
說白了,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非常重要。
之前看到過一個有意思的小視頻。一個寶媽讓寶爸帶了幾天11個月大的孩子。之後就發現孩子有了搖頭晃腦的習慣。
寶媽覺得奇怪,就仔細觀察了一番,最終發現,是寶爸經常帶著孩子一起玩遊戲。寶寶跟著爸爸學會了搖頭晃腦。
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在家時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玩遊戲。有工作需要用電腦的時候,儘量趁孩子不在家的時候做。
第二,只在家裡的公共區域擺放電視和電腦。
這裡所說的,就是不要在孩子的房間單獨裝電視機,不要給8歲以下的孩子配手機或者平板電腦。因為他們還不具備能力去選擇自己要看的內容,另一方面,這樣也便於父母的監督和管理。
第三,限制孩子待在屏幕前的時間。
提前跟孩子制定好規則。把小範圍的選擇權限交給孩子,比如一天看一集還是兩集,早上看還是下午看。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孩子一開始都沉迷於看電視玩手機的。因為相較於看電視,孩子更多的需求表現在能夠活動身體的遊戲,戶外活動的時間,與父母的交談,以及能擺弄和探索的東西。
父母一定要多花心思和時間,高效的陪伴孩子。
第四,和孩子一起看電視或玩遊戲。
陪孩子看電視的時候,父母可以問一些啟發式的問題,鍛鍊孩子的思考能力。
還可以通過溝通,了解孩子對哪些東西比較著迷,從而及時調整節目內容。
第五,將你的價值觀積極的教給孩子。
父母要抓住一切機會教給孩子尊重、同情、合作和友善。
兒童早期的經歷影響著大腦的信息接收度。
所以遇到電視上的不良行為和畫面。父母要多問多溝通,當作是教給孩子學習更好的機會的方式。
第六,花時間與你的孩子建立真正的關係。
現在的父母都太忙太累,沒有過多的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孩子只能從電視和電子產品上尋找陪伴和刺激。
作為父母,我們要反思。
要抽出時間來和孩子一起做他喜歡的事情。可以是讀書,做遊戲,做運動等。只有真正完成這種與孩子之間的情感聯結,孩子才會遠離電視和電子產品的誘惑。
3~6歲是你教給孩子未來所需技能的好機會。別因為你的一時疏忽和所謂的忙碌,而讓手機和電視代替父母陪伴孩子,讓孩子陷入到高科技的「陷阱」當中。
要想讓孩子的智力、情感和身體都能健康成長,父母就需要多參與到孩子的活動和實踐當中,與孩子建立情感聯結,同孩子一同抵制電子產品的「腐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