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美】簡•尼爾森《正面管教》
•家中有一幼升小的孩子,因疫情在家呆的都有點不受管教了。而且我想很多家中有上學的孩子都會有這樣的經歷:放學之後,就要為作業、做家務接著打仗,父母的錦囊妙計包括威脅、吼叫和打 ,這些辦法有時候令自己都厭惡,也讓孩子厭惡—而且不管用。
那麼什麼樣的管教才適合,才能讓父母和孩子都快樂呢?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其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終身受益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
書中共12章節包括:1.正面的方法 2.幾個基本概念3.出生順序的重要性 4.重新看待孩子不良行為5.當心邏輯後果6.關注於解決問題 7、有效運用鼓勵等。
首先通過家庭分類來理解:
嚴厲性———你必須去遵守的,違反規則就會懲罰,孩子沒有參與決策過程。
嬌縱型———我們沒有規則,我們相互愛著對方,只有你好、你快樂就好。
正面管教型——我們一起來制定對雙方有利的規則,我們要共同決定在遇到問題對大家都有益的解決方案。
例子:3歲孩子吃早餐的場景
在嚴厲型家庭中,控制型媽媽只需要說:「吃」。如果孩子不聽的話,媽媽會走下面四步:1.媽媽會說為什麼要吃早餐,吃了早餐有什麼好處 但3歲的孩子根本對這些話沒反應。2.媽媽會變著法讓早餐更豐富,增加各種小零食增添早餐的美味,但孩子嘗了,還是說不要吃;3.媽媽試圖給孩子上堂教育課,讓他珍惜生活,講各種貧困地區沒飯吃等,讓他有對比感,但3歲孩子不買帳,還是不吃。4.媽媽被激怒了,大吼:「趕緊吃」甚至會打他。
在嬌縱的家庭中 ,媽媽會問:「寶貝你想吃什麼」,然後3歲孩子會一下子想吃這個 一會又要吃那個,如果這時剛好有電視在播零食廣告,他可能會要求媽媽買,然後讓媽媽圍著他團團轉。
在正面管教家庭中,首先孩子會自己穿好衣服,來到廚房幫著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擺筷子,端早餐等,媽媽會給孩子一個有限的早餐選擇,吃麵包或吃麵,當孩子選擇吃麵包後,嘗了一口發現不是自己喜歡的味口,他說:「我不想吃了」,媽媽說:「好吧,那就不吃了,你去玩,等午飯再見」,這時媽媽並沒有大堆道理逼迫他吃,只是讓他體會自己選擇後的結果。如果午飯前孩子跑來說餓了,媽媽也會以尊重的口吻說:「我想你肯定會餓,但我相信你能挺到中午」,當然3歲孩子懂事的話,這事就解決了,如果他還沒習慣媽媽的新辦法,他會發脾氣,這時媽媽會用「冷靜期」的方法(書中另外章節詳細講)。
同一件事三個家庭的不同處理,效果也是明顯的,但正面管教的長期好處還要做許多工作。任何的教育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父母更用心去堅持。
書中方法很多,相互都是貫穿連接的,有心的父母可以去看看,也歡迎大家看過的或看完了來一起分享你的感受,以及在使用過程中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