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過3~6歲(正面管教7)——如何學?何時學?為何學?

2020-09-10 豆妞麻麻

01

到底是什麼讓我們焦慮萬分?

前不久,偶遇一位朋友。得知,她的閨女過了暑假就要升幼兒園大班。

這位朋友還說,每年在即將上大班的孩子中,總會有一大部分(甚至是更多)要離開幼兒園,到外面的培訓機構完成幼小銜接的過渡。

的確,對於很多父母來說,學齡前的末期,總是一段既緊張不安又尷尬困惑的時期。

眼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各個都有了「著落」,如果自己家的孩子還是原地踏步,很可能就會輸在起跑線上。

其實,不僅學齡前的這段日子如此,受當下社會環境的影響,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剛滿3歲,甚至還有諸多不滿3歲的小不點兒就已經在大人的精心安排下,奔波於各種各樣的早教班、興趣班。

誠然,一如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我們是那麼的愛孩子,但同時更希望待其長大成人後能夠擁有一個可以憑自身努力而自由選擇的未來。

於是,作為父母的我們,很早就開始關注這樣一些問題:我們應該教給孩子什麼?應該在什麼時候開始?孩子正式入學前,對於讀寫算該了解多少?孩子應具備怎樣的社會能力?……

可是,無論對於父母還是孩子,這些都不是當務之急就能解決的問題。事實上,在此過程中,甚至自此往後的若干年裡,這也並不總是一種很容易的轉變。

其實,身為媽媽的我真的非常能理解這些父母的心情。也曾一度因為擔心該在怎樣的時間節點、給孩子怎樣恰當的教育和幫助而躊躇過、焦慮過。

但是,無論我的步伐有多麼遲疑,無論社會環境的壓力有多麼緊迫,我始終都會不斷地提醒自己——

相比培養孩子吸收並運用知識和技能的能力,我更希望把他培養成為一個人格健康、思想獨立、身心活躍的人。

02

你是信念足夠堅定的父母嗎?

在我身邊,相比那些有著強烈的緊迫感、焦慮感的父母,也不乏一些似乎內心從來都足夠篤定、信念從來都足夠堅定的父母。

他們往往持有這樣一種觀點:在孩子出生後的頭幾年,尤其是6歲之前這個階段,及早並恰當地給予孩子的大腦以正確的開發和引導,將對孩子之後的一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這樣的觀點自然毋庸置疑。因為孩子在六歲之前,他的大腦處於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而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沒有機會可以推倒重來。

所以,抓住這一關鍵時期,將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於是,我們經常會看到這些父母為了踐行自己的養育理念,在孩子尚且年幼的時候,就著手對孩子的大腦給予各個方面的刺激。

但是,最新的研究卻表明,如果成年人在孩子的理解、接受能力尚未達到某個程度或水平時,就強迫其學很多東西。

或是填鴨式地給孩子的大腦塞入不符合他們年齡段所能完全理解的概念,對孩子的成長發育往往是非常有害的,甚至還會產生不可逆的影響

而且,如果人在大腦在尚未準備好的前提下就不得不接受很多抽象的概念,雖然從表象上看,孩子學得很快、學得很好,大家皆大歡喜。

但是,這很可能只是人腦為了完成某個任務而匆忙拼湊出的一個連接通路,事實上,相比正常形成的通路,這種通路的效率顯然低很多。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這種低效的通路很可能會成為人腦中的固定迴路。

03

大腦是如何開始發育的?

雖然我們不得不承認,孩子在其人生早期存在一些進行重要學習的機會之窗,一旦錯過這些機會,孩子要想掌握這些能力將會變得很吃力。正如俗話所說,「腦子是用則進,不用則廢」。

但是,我更想強調的是,在3~6歲這幾年,相比孩子吸收和運用知識與技能的能力,父母和孩子的其他照料者以怎樣的方式與孩子進行互動,不僅對其大腦的發育和學習會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更會對塑造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產生積極的意義。

另外,儘管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大腦要想改變會變得更加困難,但是即便如此,改變也是有可能的。

事實上,對於大多數成年人來說,負責調節情緒、控制衝動、形成健全的社會能力以及更加完善的推理分析能力的形成,至少要到25歲以後才能發育充分。

而這些又與一個人的事業成功與否、家庭幸福與否、人際關係和諧與否都密切相關。

事實證明,孩子只有在與真實存在的健康之人的互動中才能學得更好,而這些是無論教給他們多少詞彙和多少能力都無法比擬的。

而要想實現這一切,最純粹的「玩」就能全部滿足。不僅如此,孩子在此過程中,還會形成自己對世界的理解,並進一步培養出自己相應的品行和價值觀。

可以這麼說,對於3~6歲的孩子,「玩」才是他們當下最重要的「任務」。

而父母的「任務」則是學會在遵從生命的本能與成長規律的前提下,從容不迫地與你的孩子共度這段美好的時光。


放低期許,放慢腳步

用愛與智慧陪孩子走過3~6歲

用正面管教的理念看見孩子,看見自己

相關焦點

  • 陪孩子走過3~6歲——如何正面管教你的3~6歲孩子(2)
    01正面管教 VS 懲罰相信很多父母對「正面管教」這個詞都非常熟悉,但未必所有父母都能理解究竟什麼是正面管教。在談正面管教之前,先聊一聊——懲罰。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就相信,孩子必須接受懲罰,甚至是遭受痛苦,否則他們永遠也學不會長大,永遠也學不到東西。
  • 陪孩子走過3~6歲——如何正面管教你的3~6歲孩子(1)
    3~6歲的孩子,可愛迷人、精力充沛;3~6歲的孩子,經常被貼上各種「不良行為」的標籤。3~6歲這幾年,是孩子們最美妙、最興奮的幾年,同時,也是大人們最驚喜、最頭痛的幾年。作為父母,只有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
  • 陪孩子走過3~6歲(正面管教6)——理解與年齡相應的行為
    隨著3~6歲孩子自我獨立意識的增強,你可能經常會聽到這樣一些詞:「我自己來」「我能行」「讓我自己做」。而受過高等教育的你,一直以來又非常認同當下的家庭教育觀念。所以,當你看到孩子獨立自我的一面時,自然是喜笑顏開。
  • 陪孩子走過3~6歲——如何正面管教你的3~6歲孩子(3)
    02理解孩子的真實需求每個孩子生來都有自己的需求,在開始正面管教之前,我們需要就孩子的這些需求有一個清楚的了解。當你明白了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之後,才能愛孩子如他所是,給孩子如他所願。在3~6歲這幾年,你的孩子會從一個幾乎什麼也不會做的小小人兒,逐漸長成一個能做很多事的小大人兒。在這個過程中,作為父母,你的職責之一就是學會放手。
  • 陪孩子走過3~6歲(正面管教5)——如何運用「積極的暫停」?
    在與孩子相處的日子裡,並非每時每刻都是喜笑顏開,反而更多時候,無論是你的孩子,還是你自己,往往會被一些問題或是麻煩困擾住。特別是當你急於處理一些事情的時候,如何處理眼前的矛盾,如何讓自己的情緒平復下來,如何引導孩子的情緒, 都是一些迫在眉睫的問題。
  • 陪孩子走過3~6歲(正面管教4)——讓孩子參與其中
    01你是在用心養育孩子,還是在管束孩子?不久前,我看過這樣一個短視頻——話題是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視頻中,記者與一個被採訪的外國年輕人(自信的正面示範)有過這樣一些對話。記者:「你認為是什麼讓人無法積極行動?」
  • 陪孩子走過3~6歲(正面管教8)——還給孩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自由
    01「我能做」——主動性帶來的快樂和挑戰你有沒有發現,你的孩子到了3歲以後,他們能想做的事情簡直是越來越多。與此同時,相比那些做成的事情,他們也要面對很多意想不到的挑戰。但是即便如此,眼前這個剛滿一米的小人兒也總是樂此不彼,越挫越勇。
  • 陪孩子走過3~6歲(正面管教8)——該為上學做準備了嗎?
    我是豆妞麻麻,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孩子到了數字、文字敏感期,如何學?怎樣學?在孩子的成長階段,與其捉摸怎樣讓孩子早早認字,與其讓孩子在不適合的年齡搶跑,倒不如多去觀察孩子的每一個行為和感覺。理性地富足孩子的外在環境,才能更好地激活生命內在的覺醒。生命有其自然的成長法則,千萬不要讓孩子在不適合的年齡做不適合的事。
  • 孩子要不要學鋼琴,如何才能堅持學下去?(一)(二)
    我女兒四歲半的時候開始學琴,斷斷續續學到高一,考級過了業餘八級。她現在已經大學畢業,步入社會工作。在業餘時間,開心也好,傷感也好,可以通過彈鋼琴來表達自己的快樂,疏解自己的煩惱。朋友在一起娛樂時也可以小試牛刀,彈上一曲,調節一下氣氛。在這裡, 我願意與媽媽爸爸們分享一下我與孩子一同走過的學琴之路,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 為何學了那麼多育兒經,卻依然沒用?心理學家沒說的3個秘密(1)
    因為:如果最重要的親密關係都是如此,為何親子關係必須要完美呢?(不管你同不同意,我都要強調,在家庭中,夫妻的親密關係一定比親子關係更重要!有機會再和大家談這件事情)顯然,這是不合理的期待。就拿非常火的《正面管教》為例。這個書籍、培訓在國內非常的火。
  • 時間餅學英語使用指南與正面管教雙篇(英語中國天之篇)
    英語中國的三寶是北鬥時間餅(配合正面管教雙篇,天),4s(411與潛意識學英語,地)與日冠軍(天天日冠軍、美滿提分本,人)!此視頻為天之篇,如何用時間餅學英語:對於孩子,先抓習慣,再談成績。許多老師和家長朋友都把順序弄反了。如何學比學什麼更重要。那如何學?就要學會時間!各位,時間每天24小時,需要我們管嗎?時間管理的實質是自我管理、生命管理、當下管理!
  • 學一學正面管教
    上一篇文章《3條簡單的兒童心理學》提到,兒童心理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孩子。那麼,了解孩子之後,我們又該如何與他們相處?碰到問題或矛盾該怎麼辦?由美國教育學家簡·尼爾森博士提出的"正面管教",是一個科學且行之有效的教育理念,其中的許多方法簡單實用,值得推廣。
  • 陪孩子走過3~6歲(正面管教9)--養育孩子,就是要學會放手
    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如何更好地養育孩子,學會放手,才能讓他們生活得更快樂、更幸福。6歲的孩子是迷人的、可愛的小人兒。但是,3-6歲的孩子也是特立獨行、渴求長大的大人兒。他們走路已經不再東倒西歪,他們能熟練地穿戴整齊(如果他們心情不錯的話),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意見和觀點。對於很多3-6歲孩子的父母來說,這個轉變似乎並沒有那麼明顯。但是如果有一天,當你看到自己的孩子顯示出強烈的好奇心、嶄露頭角的幽默感、稚嫩的人際關係時,你肯定會感覺到一種震驚。
  • 兒童教育工作者必備的正面管教(PD)素養
    本認證班基於個體心理和行為科學研究成果、通過體互動式教學,帶領學員循序漸進地學習如何開辦及帶導體驗式家長工作坊。 認證課程基於正面管教基本理念,分別帶領學員通過對親子關係、社會情緒(SEL)的探索和認知,了解如何從孩子的不當行為中找到其背後真正的原因。從而找到幫助孩子建立生活責任感和主動有效學習的方法。
  • 【齊之正面管教·3-12歲實例分享】陳綺——我和正面管教
  • 新手父母為什麼一定要學《正面管教》?
    書中關鍵詞:和善而堅定(文中附共讀第1天音頻)▼為什麼要共讀?花時間與孩子身心靈相處,花時間與一群寶爸寶媽共讀《正面管教》一書。正面管教體系是美國簡•尼爾森教育學博士根據阿德勒心理學教育法,結合自身的實踐總結出的有效管教理念和方法。幫助新手父母在互相尊重,互相欣賞的氣氛中培養孩子自律、合作、負責任等社會和生活技能。
  • 《正面管教》:如何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管教孩子?
    」,用和善的語氣和用責備的語氣說出來,效果會大相逕庭; 通過學習正面管教,你將會更客觀地看待孩子犯的錯誤,比如,孩子打翻了牛奶,正是學習如何處理這種情況的好機會; …… 有了正面管教,你完全可以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自律、有責任感、合作、自己解決問題、喜歡學習的孩子。
  • 鄭淑麗導師·泉州12月|正面管教家長講師認證班——教是最好的學
    隨著國家對「家庭教育」政策的推行,「家長接受教育、與孩子一起成長」勢在必行,推行正面管教、傳播愛、讓更多的家長接受國際先進的教育理念知識任到重遠。獲得由正面管教創始人簡·尼爾森和琳·洛特共同籤發的『正面管教家長講師』資格證書!獲得在全球教授正面管教家長課堂的資質。
  • 《正面管教》一本父母管教孩子的黃金準則
    《正面管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作者簡·尼爾森太太是七個孩子的母親和18個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心理學博士、正面管教方法發起人,十年小學、中學、大學的心理輔導老師。這本書出版25年來受到數百萬人的喜愛,《正面管教》已經成為管教孩子的黃金準則。
  • 育兒不是媽媽的專屬,這位寶爸比媽媽還有招,只因學了正面管教
    其他很多也被奉為「經典」的育兒書籍,比如《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孩子:挑戰》、《讓孩子做主》、《家長的革命》等等等等,都能在《正面管教》裡找到思想出處。二、成果:做到正面管教,孩子能收穫哪7個能力。三、惡果:做不到正面管教(嚴厲管教&嬌縱)會產生哪4個惡果。四、工具:有哪些工具幫助我們做到正面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