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過3~6歲(正面管教4)——讓孩子參與其中

2020-09-10 豆妞麻麻

在養育孩子的日子裡,你是否仍然做著大吼大叫的無用功?

你是否急於尋求一種溫潤而有力,能夠平靜地讓孩子與你合作的方法?

如果懲罰不管用,有沒有什麼樣的工具或是理念可以幫助你與孩子共同成長呢?

這裡就有一些讓孩子合作的方法與建議。

01

你是在用心養育孩子,還是在管束孩子?

不久前,我看過這樣一個短視頻——話題是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視頻中,記者與一個被採訪的外國年輕人(自信的正面示範)有過這樣一些對話。

記者:「你認為是什麼讓人無法積極行動?」

外國年輕人:「其他人的眼光。」

記者:「那要如何克服呢?」

外國年輕人:「叫你媽媽別再囉哩吧嗦的。」

……

很多時候,我們的孩子並不是不知道怎麼做,也不是不知道怎麼才能做好。

而是他們早已習慣了大人已經幫他們把所有的一切都打理的妥妥噹噹。甚至覺得大人這麼做完全就是理所應當,自己自然也接受得很坦然。

其實,天底下沒有一個笨孩子,也沒有一個懶孩子,更沒有一個壞孩子。壞就壞在,父母不能擔當地太多,不能干涉地太多,不能阻礙地太多,不能限制地太多。

孩子到點還沒起床,你一發飆,就趕緊給孩子穿戴整齊;

孩子一吃飯就挑食,你一邊嘮嘮叨叨,一邊軟硬兼施地往孩子的嘴裡強塞幾口;

孩子動不動就耍小孩兒脾氣,你一心軟,就答應了孩子不理應的要求……

生活中,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但是如果每一次,你都以或妥協、或逼迫、或強勢、或寵溺的方式來應對,那麼只會養出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無能兒。

02

你是啟發式的父母,還是「填塞」式的父母?

養育,是一個被很多父母經常掛在嘴邊的詞,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養育的真義呢?

在英語中,養育可以理解為Education,這個詞來自於拉丁語——educare ,翻譯成中文的意思就是「引出」。

可是,當我們的父母不厭其煩對孩子提出你所期望的各種要求,或是壓根就直接無視孩子的感受,不管孩子的需求就直接給他「填塞」各種說教時,你沒有想過,孩子能真正聽懂多少?又能做到多少呢?

其實,你根本無須告訴孩子應該做什麼,或是怎麼去做。你只需要幫助孩子找到方法,引導並鼓勵TA自己做決定,並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感受。

03

和善而堅定的執行

比如,眼看上學時間不早了,孩子還沒有起床。這時,你要平靜地來到孩子跟前,先輕撫一下TA的腦門,然而和善而堅定地跟他講。

「起床時間到了,你該睜眼了。」孩子眯了一下,挺了挺,但最終還是睜眼了。(畢竟每個孩子都不想遲到)

「你得坐起來,把睡衣脫掉,把外出衣服穿好。」

在這個過程中,也許你的孩子還是一幅懶洋洋的樣子,也許你的孩子會煩躁地哼哼唧唧,等著你給他「服務」,但是無論如何,請你從現在起,立即停下以前的哪套程序。

繼續用溫和而堅定的語氣告訴他,「接下來,你應該……」

每當你這麼講的時候,語氣裡一定不要流露出任何的埋怨、指責和命令,而是刻意用一些行動式的詞語提醒你的孩子。像穿衣服、穿衣服、提褲子等等。

當然,你也可以在適時的時候提供出一些有限制的選擇,比如,你是想穿黃色的上衣,還是想穿綠色的上衣?若是能加上一句,「你來決定」就更能達到效果。

當孩子有了選擇的機會,當你經常為孩子創造一些可以任其自由選擇的可能性時,孩子就會從內心裡滋生出一種力量感。

這種力量感不僅可以讓孩子體驗到來自個人的力量和自主的權利,而且還能增強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引導孩子主動參與,給孩子提供參與的機會,不僅可以削弱你與孩子之間的權力之爭,而且還能讓親子關係變得親密而歡愉。


放低期許,放慢腳步

用愛與智慧陪孩子走過3~6歲

用正面管教的理念看見孩子,看見自己

相關焦點

  • 陪孩子走過3~6歲——如何正面管教你的3~6歲孩子(2)
    01正面管教 VS 懲罰相信很多父母對「正面管教」這個詞都非常熟悉,但未必所有父母都能理解究竟什麼是正面管教。在談正面管教之前,先聊一聊——懲罰。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就相信,孩子必須接受懲罰,甚至是遭受痛苦,否則他們永遠也學不會長大,永遠也學不到東西。
  • 陪孩子走過3~6歲——如何正面管教你的3~6歲孩子(1)
    3~6歲的孩子,可愛迷人、精力充沛;3~6歲的孩子,經常被貼上各種「不良行為」的標籤。3~6歲這幾年,是孩子們最美妙、最興奮的幾年,同時,也是大人們最驚喜、最頭痛的幾年。作為父母,只有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
  • 陪孩子走過3~6歲(正面管教6)——理解與年齡相應的行為
    隨著3~6歲孩子自我獨立意識的增強,你可能經常會聽到這樣一些詞:「我自己來」「我能行」「讓我自己做」。而受過高等教育的你,一直以來又非常認同當下的家庭教育觀念。所以,當你看到孩子獨立自我的一面時,自然是喜笑顏開。
  • 陪孩子走過3~6歲——如何正面管教你的3~6歲孩子(3)
    02理解孩子的真實需求每個孩子生來都有自己的需求,在開始正面管教之前,我們需要就孩子的這些需求有一個清楚的了解。當你明白了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之後,才能愛孩子如他所是,給孩子如他所願。在3~6歲這幾年,你的孩子會從一個幾乎什麼也不會做的小小人兒,逐漸長成一個能做很多事的小大人兒。在這個過程中,作為父母,你的職責之一就是學會放手。
  • 陪孩子走過3~6歲(正面管教5)——如何運用「積極的暫停」?
    遇到這些情況,有沒有一種實用見效的管教方式或是溝通模式可以幫得到你,又幫得到你的孩子呢?積極的暫停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01在公共場合,如果孩子的情緒突然不好 ,你會怎麼辦?上個周末,幾位大朋友和各自的幾位小朋友又聚在了一起。
  • 陪孩子走過3~6歲(正面管教7)——如何學?何時學?為何學?
    這位朋友還說,每年在即將上大班的孩子中,總會有一大部分(甚至是更多)要離開幼兒園,到外面的培訓機構完成幼小銜接的過渡。的確,對於很多父母來說,學齡前的末期,總是一段既緊張不安又尷尬困惑的時期。眼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各個都有了「著落」,如果自己家的孩子還是原地踏步,很可能就會輸在起跑線上。
  • 陪孩子走過3~6歲(正面管教8)——還給孩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自由
    01「我能做」——主動性帶來的快樂和挑戰你有沒有發現,你的孩子到了3歲以後,他們能想做的事情簡直是越來越多。與此同時,相比那些做成的事情,他們也要面對很多意想不到的挑戰。但是即便如此,眼前這個剛滿一米的小人兒也總是樂此不彼,越挫越勇。
  • 陪孩子走過3~6歲(正面管教9)--養育孩子,就是要學會放手
    6歲的孩子是迷人的、可愛的小人兒。但是,3-6歲的孩子也是特立獨行、渴求長大的大人兒。他們走路已經不再東倒西歪,他們能熟練地穿戴整齊(如果他們心情不錯的話),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意見和觀點。對於很多3-6歲孩子的父母來說,這個轉變似乎並沒有那麼明顯。但是如果有一天,當你看到自己的孩子顯示出強烈的好奇心、嶄露頭角的幽默感、稚嫩的人際關係時,你肯定會感覺到一種震驚。
  • 兒童教育工作者必備的正面管教(PD)素養
    月3、4、5日認證導師:美國正面管教協會註冊認證導師,貝媽 Phoebe地方助教:凱文媽 梁慶(Cherry)資質性質:國際資質 美國正面管教協會(PDA–www.positivedisciplne.org)「註冊正面管教家長講師」(CPDPE)
  • 陪孩子走過3~6歲(正面管教10)--打破性別偏見,讓孩子做自己
    在3-6歲的後半段,很多孩子在性別、男孩女孩這個領域,會發生很大的改變。愛娃的媽媽是個不喜修飾的人,平時她幾乎不化妝,經常穿一身休閒的衣褲。而她的5歲女兒愛娃,卻是個閃爍著星光的小人兒。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在以後的生活中,她也會始終如此(雖然在她很小的時候,逢人總說我是個男孩)。但現在,毫無疑問,她每天無時無刻都在探索「做一個女孩意味著什麼」。
  • 陪孩子走過3~6歲(正面管教8)——該為上學做準備了嗎?
    我是豆妞麻麻,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孩子到了數字、文字敏感期,如何學?怎樣學?在孩子的成長階段,與其捉摸怎樣讓孩子早早認字,與其讓孩子在不適合的年齡搶跑,倒不如多去觀察孩子的每一個行為和感覺。理性地富足孩子的外在環境,才能更好地激活生命內在的覺醒。生命有其自然的成長法則,千萬不要讓孩子在不適合的年齡做不適合的事。
  • 【齊之正面管教·3-12歲實例分享】陳綺——我和正面管教
  • 《正面管教》:如何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管教孩子?
    通過學習正面管教,你將學會分析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訴求,比如,你會發現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其實是無辜的,是你錯怪了孩子; 通過學習正面管教,你將獲得許多實用的小技巧、小工具,比如,應對孩子發脾氣時的工具——憤怒選擇輪; 通過學習正面管教,你將能更有效地與孩子溝通,比如,同樣是「你做了些什麼
  • 《陪孩子走過每個叛逆期》:叛逆期,是孩子成長的機會
    你看,孩子2、3歲時,大家都說這是「可怕的2歲、糟糕的3歲」;到了小學,為了功課問題,家裡是雞飛狗跳,家長總要感嘆一句:這孩子,真不聽話,太叛逆了!上了高中,正是孩子的青春期,此時,又到了家長們格外頭疼的叛逆高峰期。
  • 一本正經地教你:如何用正面管教工具哄孩子(媳婦兒)
    即便一個成人感到自己的負面情緒被忽視,內心都是傷感的,更何況是孩子。所以,面對孩子的哭鬧,我們不僅不能漠視,還要積極去處理,讓孩子感覺到溫暖。​好的,下面步入正題,要怎麼哄呢?我總結出四個步驟:1)建立連接;2)共情;3)接納情緒,克制說教;4)轉移注意力。
  • 《正面管教》|兩方面來有效做到和善而堅定的管教
    ,印象最深是通過四件事和七項感知能力和技能來判斷自己是否處於正面管教當中。和善而堅定,能夠給予孩子尊重和鼓勵。2、孩子是否能夠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3、對孩子的教育是否長期有效?4、是否教會孩子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是否能夠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七項感知能力和技能:1、對個人能力的感知力2、自己在重要關係中的價值感知力。3、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響感知力。
  • 《陪孩子走過每個叛逆期》:叛逆期,是孩子成長的好機會
    我聽完她的抱怨之後,心中也是感慨萬千: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和叛逆這個詞變得這樣緊密了呢?你看,孩子2、3歲時,大家都說這是「可怕的2歲、糟糕的3歲」;到了小學,為了功課問題,家裡是雞飛狗跳,家長總要感嘆一句:這孩子,真不聽話,太叛逆了!上了高中,正是孩子的青春期,此時,又到了家長們格外頭疼的叛逆高峰期。
  • 《正面管教》一本父母管教孩子的黃金準則
    《正面管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作者簡·尼爾森太太是七個孩子的母親和18個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心理學博士、正面管教方法發起人,十年小學、中學、大學的心理輔導老師。這本書出版25年來受到數百萬人的喜愛,《正面管教》已經成為管教孩子的黃金準則。
  • 《3~6歲孩子的正面管教》:如何解決孩子看電視玩手機的問題?
    說輕了,孩子不聽。說重了,孩子有可能負氣離家出走,甚至做出跳樓自殺的極端行為。我們都知道,長時間的玩手機,看電腦會影響孩子的視覺和聽覺,並且幹擾大腦的自然防禦機制,降低孩子的專注力。而且有些電視節目和電子遊戲可能會通過改變大腦的電脈衝頻率,阻礙正常的心理過程,從而造成孩子對電子產品的神經性上癮。那麼如何解決孩子看電視玩手機的問題呢?
  • 正面管教介紹
    一、什麼是正面管教正面管教(PD)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的養育孩子的方法,它以尊重與合作為基礎,倡導父母通過營造和善而堅定的溝通氛圍,培養孩子自信,自律,合作,有責任感,有自主感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是一個根植於阿德勒心理學,以科學研究為基礎的兒童指導模型的家庭教育體系;更是一套專業的父母培訓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