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過3~6歲(正面管教8)——還給孩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自由

2020-09-10 豆妞麻麻

01

「我能做」——主動性帶來的快樂和挑戰

你有沒有發現,你的孩子到了3歲以後,他們能想做的事情簡直是越來越多。與此同時,相比那些做成的事情,他們也要面對很多意想不到的挑戰。

但是即便如此,眼前這個剛滿一米的小人兒也總是樂此不彼,越挫越勇。

你有沒有記得孩子第一次騎自行車的情景。

也許他們的小屁股還未能完全坐穩,也許他們的小手還未能緊緊地握住車把,也許他們的小腳還不能踏實地踩住踏板……

但是不管怎樣,他們還是會堅持自己的想法——那就是,我能行。

3~6歲這幾年,似乎是稚嫩的孩子們最愛說「我能做」「讓我來」的一段日子。

當那句「我的兒子真棒」「我的閨女真厲害」從你的嘴裡冒出來的時候,也正是你的孩子試圖挑戰自我、挑戰父母的一刻。

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而言, 他們無比希望自己能搞定一切事情,他們無比希望你能看到他們的能力。

相比大人脫口而出的一句「哇,你真厲害」「你真棒」,他們似乎更願意看到你從心底裡發出的對他們能力上的認可和欣賞。

當然,實際效果更是遠非這麼簡單。當你對孩子的行為表現給予及時恰當的回應後,他們往往會表現得比你想像的更有能力和力量。

的確,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年齡的孩子總想嘗試每一件事情,他們完全就是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大人。

02

是培養孩子的主動性,還是操縱?

然而,與這些挑戰隨之而來的除了令人興奮而愉悅的成就感,那就是一個接一個的難題,有時甚至還有可能是傷痛,當然,你的生活節奏、你的心情也會因此搞得一團糟。

這種情況下,作為父母的你,應該以怎樣的態度、怎樣的心情、怎樣的方式處理眼前的情景,就成了一個尤為重要的事情。

也許,很多書籍、很多節目、很多資訊都在提醒甚至是叮嚀我們,你該學會理解孩子,接納孩子,和孩子試著溝通,引導孩子做出一些改變……

可事實往往是,越是在緊要的關頭,我們越似乎容易忘記我們的初衷,做出違背初衷的事情

更遺憾的是,很多時候,當事態發展到超出我們所能控制的範圍時,我們似乎才頓覺到事情的嚴重性。

這時,你的內心是多麼希望另一個善良溫柔寬容的自己能夠趕快跳出來。

可是,在那一剎那間,你的控制欲、你的說教習慣、你的糟糕脾氣、你處理問題的方式,還是說來就來。

而你眼前的那個孩子,似乎瞬間變成了一個壞孩子,而你自己,更似乎變成了一個壞媽媽、壞爸爸。

其實,在問題發生的時候,如果父母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教育孩子上,比如,「你該如何如何」,「你可以那樣或這樣」……

甚至是直接在言語上奚落孩子,比如,「看你做得好事」「你怎麼這麼不長記性」「這下知道不聽大人話的下場了吧」……

只會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不僅你的情緒更差勁,孩子的問題也更加難以解決。

相反,你有沒有想過孩子的感受,花瓶打碎了、玩具弄丟了、被小朋友欺負了……這些其實並非孩子的本意。而你不停歇的說教、口無遮攔的數落,只會愈發傷了孩子的心

03

問對問題,說對話

天底下,沒有不犯錯的孩子,也沒有不會成長的孩子。

作為孩子,哪一個不是一次又一次的犯錯,而哪一個又不是一次又一次地從犯錯中成長起來。

但是為何多年以後,有的孩子會成長為一個有獨立思想、判斷能力、解決問題、善於溝通的人,而有的孩子卻成長為一個唯唯諾諾、戰戰兢兢、心胸狹隘、自我封閉的人。

這其中的原因當然有很多,但是在孩子每一次成長的關鍵節點上,父母是以怎樣的態度和方式與孩子相處、陪伴孩子成長,卻是一個值得談論的事情。

那些總喜歡在孩子面前灌輸大道理的家長,也許認為自己是在教孩子,告訴孩子一些道理,這樣才不會犯錯,才不會惹你生氣,但是這樣的「教」,無異於一種管束與灌輸。

試想,如果你天天被你的父母提溜著耳朵,講一堆大道理,時間長了,你會不會覺得自己真沒有,怎麼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一旦這種叮嚀變了味,很可能就會讓一個人變得內疚、不自信,因為它所傳達的信息就是你這個孩子沒有達到大人的期望。

其實,作為父母,我們只需告訴孩子,如果你那樣做的話,很可能會發生什麼,再就是要學會引導孩子,如果事情一旦發生的話,你該怎麼應對,你需要做些什麼。

我們只需要引導孩子要思考些什麼,而不是怎樣思考。這樣才能逐漸激發孩子的自我思考能力、判斷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主動性。

不管你信不信,孩子似乎未必能全然接受你所謂的好意,但是有些時候,試著做一個「懶」父母,把思考和選擇的權利與機會還給孩子,他們很可能會成長為更出色的自己。


放低期許,放慢腳步

用愛與智慧陪孩子走過3~6歲

用正面管教的理念看見孩子,看見自己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優質原創文章,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豆妞麻麻。希望我的一點幫助,能讓身為家長的你豁然開朗,在養育的路上不再焦慮。

相關焦點

  • 陪孩子走過3~6歲——如何正面管教你的3~6歲孩子(2)
    01正面管教 VS 懲罰相信很多父母對「正面管教」這個詞都非常熟悉,但未必所有父母都能理解究竟什麼是正面管教。在談正面管教之前,先聊一聊——懲罰。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就相信,孩子必須接受懲罰,甚至是遭受痛苦,否則他們永遠也學不會長大,永遠也學不到東西。
  • 陪孩子走過3~6歲——如何正面管教你的3~6歲孩子(3)
    ,有主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在3~6歲這幾年,你的孩子會從一個幾乎什麼也不會做的小小人兒,逐漸長成一個能做很多事的小大人兒。在這個過程中,作為父母,你的職責之一就是學會放手。當你一次又一次地把鍛鍊的機會還給孩子,當你盡己所能地為孩子提供練習的空間,他自然能學會自己做決定,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說,在孩子正式入學前的這幾年,養育的很多問題都涉及到放手。
  • 陪孩子走過3~6歲——如何正面管教你的3~6歲孩子(1)
    3~6歲的孩子,可愛迷人、精力充沛;3~6歲的孩子,經常被貼上各種「不良行為」的標籤。3~6歲這幾年,是孩子們最美妙、最興奮的幾年,同時,也是大人們最驚喜、最頭痛的幾年。作為父母,只有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
  • 陪孩子走過3~6歲(正面管教4)——讓孩子參與其中
    01你是在用心養育孩子,還是在管束孩子?不久前,我看過這樣一個短視頻——話題是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視頻中,記者與一個被採訪的外國年輕人(自信的正面示範)有過這樣一些對話。記者:「你認為是什麼讓人無法積極行動?」
  • 陪孩子走過3~6歲(正面管教6)——理解與年齡相應的行為
    隨著3~6歲孩子自我獨立意識的增強,你可能經常會聽到這樣一些詞:「我自己來」「我能行」「讓我自己做」。而受過高等教育的你,一直以來又非常認同當下的家庭教育觀念。所以,當你看到孩子獨立自我的一面時,自然是喜笑顏開。
  • 陪孩子走過3~6歲(正面管教5)——如何運用「積極的暫停」?
    遇到這些情況,有沒有一種實用見效的管教方式或是溝通模式可以幫得到你,又幫得到你的孩子呢?積極的暫停就是一個不錯的方法。01在公共場合,如果孩子的情緒突然不好 ,你會怎麼辦?上個周末,幾位大朋友和各自的幾位小朋友又聚在了一起。
  • 陪孩子走過3~6歲(正面管教7)——如何學?何時學?為何學?
    這位朋友還說,每年在即將上大班的孩子中,總會有一大部分(甚至是更多)要離開幼兒園,到外面的培訓機構完成幼小銜接的過渡。的確,對於很多父母來說,學齡前的末期,總是一段既緊張不安又尷尬困惑的時期。眼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各個都有了「著落」,如果自己家的孩子還是原地踏步,很可能就會輸在起跑線上。
  • 《3~6歲孩子的正面管教》:如何解決孩子看電視玩手機的問題?
    孩子們喜歡玩手機,長時間看電視,這可能是所有家庭都存在的問題。而當寒暑假來臨時,由此產生的親子矛盾可能會更加激化。這也是大部分父母比較頭疼的問題。說輕了,孩子不聽。說重了,孩子有可能負氣離家出走,甚至做出跳樓自殺的極端行為。我們都知道,長時間的玩手機,看電腦會影響孩子的視覺和聽覺,並且幹擾大腦的自然防禦機制,降低孩子的專注力。
  • 陪孩子走過3~6歲(正面管教9)--養育孩子,就是要學會放手
    6歲的孩子是迷人的、可愛的小人兒。但是,3-6歲的孩子也是特立獨行、渴求長大的大人兒。他們走路已經不再東倒西歪,他們能熟練地穿戴整齊(如果他們心情不錯的話),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意見和觀點。對於很多3-6歲孩子的父母來說,這個轉變似乎並沒有那麼明顯。但是如果有一天,當你看到自己的孩子顯示出強烈的好奇心、嶄露頭角的幽默感、稚嫩的人際關係時,你肯定會感覺到一種震驚。
  • 《陪孩子走過每個叛逆期》:叛逆期,是孩子成長的機會
    你看,孩子2、3歲時,大家都說這是「可怕的2歲、糟糕的3歲」;到了小學,為了功課問題,家裡是雞飛狗跳,家長總要感嘆一句:這孩子,真不聽話,太叛逆了!上了高中,正是孩子的青春期,此時,又到了家長們格外頭疼的叛逆高峰期。
  • 【齊之正面管教·3-12歲實例分享】陳綺——我和正面管教
    正面課堂教給我了一雙「慧眼」,讓我知道看見不僅僅是在眼裡,更是在心裡,去了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有同理心才是真正的看見。有了這雙「慧眼」,我的世界變了。我知道哭鬧的孩子,她想尋求自己的歸屬感和價值感,這個時候她需要我更多的愛,我知道孩子她爸雖然忙碌但他和我同樣努力用他最好方式愛護著我們娘仨,多了理解,少了抱怨,生活變得美好起來。
  • 《陪孩子走過每個叛逆期》:叛逆期,是孩子成長的好機會
    我聽完她的抱怨之後,心中也是感慨萬千: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和叛逆這個詞變得這樣緊密了呢?你看,孩子2、3歲時,大家都說這是「可怕的2歲、糟糕的3歲」;到了小學,為了功課問題,家裡是雞飛狗跳,家長總要感嘆一句:這孩子,真不聽話,太叛逆了!上了高中,正是孩子的青春期,此時,又到了家長們格外頭疼的叛逆高峰期。
  • 陪孩子走過3~6歲(正面管教8)——該為上學做準備了嗎?
    自從去年冬天,也就是豆豆5歲前的幾個月,每天臨睡前,經常是剛一熄燈,小傢伙就會跟你聊一些奇奇怪怪的詞或是話。眼看著孩子長到五六歲,越來越大,接受正規教育的問題就變得迫在眉睫了。在我們家似乎也不例外。然而,在這個階段,很多父母又經常會對這樣一些問題感到困惑和擔憂——我們應該教給孩子什麼?在什麼時候開始教?孩子正式入學之前,對於讀、寫、算究竟要了解多少呢?
  • 兒童教育工作者必備的正面管教(PD)素養
    ☀ 你想不想真正的在學校,讓孩子家長都認可正面管教?讓更多孩子受益?讓家長有歸屬感,價值感?☀ 你想不想就此輕鬆教學,實現既尊重學生,又尊重自己的愛和自由?月3、4、5日認證導師:美國正面管教協會註冊認證導師,貝媽 Phoebe地方助教:凱文媽 梁慶(Cherry)資質性質:國際資質 美國正面管教協會(PDA–www.positivedisciplne.org)「註冊正面管教家長講師」(CPDPE)
  • 陪孩子走過3~6歲(正面管教10)--打破性別偏見,讓孩子做自己
    我是豆妞麻麻,家有小女一枚,關注兒童心理和家庭教育研究。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性別教育的話題。01我是誰?在3-6歲的後半段,很多孩子在性別、男孩女孩這個領域,會發生很大的改變。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在以後的生活中,她也會始終如此(雖然在她很小的時候,逢人總說我是個男孩)。但現在,毫無疑問,她每天無時無刻都在探索「做一個女孩意味著什麼」。
  • 正面管教親子答疑:家中兩個孩子打起來怎麼辦?
    5.讓大寶和小寶道歉,並撫摸擁抱小寶。6.如果我們大人用打小手的方式懲罰孩子,孩子就會模仿我們的懲罰方式,遇到事情,不知道如何表達處理的時候,就會用打的方式解決。擁抱好兄弟當我們用愛的方式養育管教孩子(比如正面管教)
  • 《正面管教》:如何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管教孩子?
    也許你會說,一個美國人寫的書,怎麼會適合中國的孩子呢?事實是,它不僅適合中國,英國、法國、加拿大、荷蘭、匈牙利、墨西哥等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正面管教協會,全世界數以萬計的正面管教講師在教授這個理論。
  • 如何長期有效的管教孩子 10分鐘解讀《正面管教》
    懲罰的長期效果是,孩子通常以四個「R」來回敬我們:憤恨(resentment)、報復(revenge)、反叛(rebellion)、退縮(retreat)。而正面管教則不同,它既有規矩,也有自由。它是為孩子提供有限制的選擇,即在尊重別人的前提下,你可以選擇。而且,其質保期要比懲罰長的多。
  • 8月讀書文章1--《家庭中的52個正面管教工具》
    8月讀書文章1--《家庭中的52個正面管教工具》 這本書主要圍繞作者的真實生活和養育孩子的經歷講述了家庭管教中的正面管教方法,主要在控制家長情緒、和孩子相處方式、引導孩子內在評價體系等方面給予解決方法。1、情緒管理:教育孩子,家長首先應該學會管控自己的情緒,接納不完美,掌控情緒,特別是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學會讓自己的情緒冷靜下來,不要被情緒主宰自己。
  • 《正面管教》一本父母管教孩子的黃金準則
    《正面管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作者簡·尼爾森太太是七個孩子的母親和18個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心理學博士、正面管教方法發起人,十年小學、中學、大學的心理輔導老師。這本書出版25年來受到數百萬人的喜愛,《正面管教》已經成為管教孩子的黃金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