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媒:四億多中國人不能用普通話交流
英國路透社9月6日報導 原題:教育部:4億中國人不會說國語 在政府再次開展推動語言統一活動之際,國家媒體周四說,中國有4億多人口不能用普通話交流,其餘很大部分人口普通話水平不高。 幾十年來,執政的中國共產黨一直在推廣漢語普通話,以團結一個擁有數千種互相聽不懂的方言和大量少數民族語言的國家。然而,這一行為受到國土面積巨大和缺乏教育投資的阻礙,尤其在貧困農村地區。官員們承認,他們可能永遠也無法讓全體國民都能說普通話。
-
國家語言委員會調查——近半數中國人不會說普通話
據新華社電教育部語用司推廣普通話處處長袁鍾瑞10日在銀川參加國家一類城市(銀川)語言文字工作評估會議時向記者介紹,經國家語言委員會對中國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全國能用普通話進行交流的人口僅佔全部人口的53%。 也就是說,有近一半的中國人在日常交流中不會使用普通話。
-
教育部官員稱近半數中國人日常交流不會普通話
新華網銀川5月10日電 (記者張晨) 教育部語用司推廣普通話處處長袁鍾瑞10日在銀川參加國家一類城市(銀川)語言文字工作評估會議時向記者介紹,經國家語言委員會對中國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全國能用普通話進行交流的人口僅佔全部人口的53%。 也就是說,有近一半的中國人在日常交流中不會使用普通話。
-
那位女同學,你是中國人,請講普通話
易中天教授在大學裡做講座,有一位女學生向易中天提問,這本就是互動交流,但是她卻用英語提問,引發網友熱議。女生:can I ask you a question ?(我能問你個問題嗎?)臺下學生哄堂大笑。易中天一臉無奈的說:English No (英語不行)。又惹的笑聲一片。女生:OK,我就是想問,徵服世界的東西是什麼呢?
-
全國都在推廣使用普通話,至少語文課堂上回答問題請用普通話
今天上語文課,我請學生翻譯《馬說》,結果喊起來的兩名同學都是用「很流暢」的地方話翻譯的,雖然意思理解正確,但我要求他們重新用普通話進行翻譯,結果就出現了一些問題。我想說:孩子,全國都 在推廣使用普通話,世界上許多國家也都開始學習漢語了,我們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難道不應該學會說普通話嗎?至少在語文課上回答問題時請使用普通話!
-
港媒:三分之一中國人不會說普通話需推廣
香港《南華早報》9月23日文章,原題:教育部說有1/3中國人不講普通話教育部在推廣普通話的年度活動中表示,13億中國人中每10個人中就有多達3人不能用普通話交流。教育部在文件中披露,「我國人口中有30%的人不說普通話,而在會說普通話的70%人口中,只有10%能用標準普通話順暢溝通。」這意味著至少有4億中國公民仍不能用普通話——1955年被確定為官方語言——交流。「這表明推廣普通話的任務仍面臨巨大困難」,教育部在紀念推廣普通話17周年的活動上說。
-
姚明遭魯豫質問:為什麼跟中國人交流要用英語?被姚明一句話噎死
姚明在採訪中介紹了自己的語言情況,說自己會上海話普通話和英語,他在美國時由於不知道對方使用什麼語言,因此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先聽對方說什麼話,對方用什麼語言他就用什麼語言。他隨即拿了受訪當天上午剛遇到的事情舉例,他當時和訓練師在訓練房一起訓練,看到有一個中國面孔的大哥也在一邊健身,兩個人就聊了起來,結果發現這位大哥用的是英文,姚明就以為他是韓國人或者日本人,於是就一直用英文和他交流著。
-
全球華語熱 中國人卻不會講普通話
「讓廣東人講普通話,很難;聽廣東人講普通話,也很累。」這是今年在廣東省一次會議上,汪洋兩次提點廣東人要學講普通話。講方言沒有錯,因為這是傳統所致,但問題是,我們一直在講方言,還要講到什麼時候?以往電視上看到一些老人家講方言,看著底下字幕我也能理解,可現在年輕的大學生面對電視觀眾也一口地道純正的方言,我在想他們在北京做志願者工作別人聽得懂嗎?值得思考。
-
西部姑娘:我們是中國人,為什麼不學普通話?說普通話的越來越多
但其中有一個非常尷尬的問題,那就是語言問題,因為新疆不是說的普通話。但其實新疆現在已經開始進行了兩種語言的教育,而這種方式可以說得到了非常多的家長跟老師的支持,可以說這樣做可以惠及很多的人,並且也讓整個的新疆可以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很多人都覺得我們是中國人,為什麼不學普通話?所以說普通話的越來越多了。
-
日本半數以上女性對處理舊內衣表示不安
環球網記者王歡報導,近日,日本有公司針對日本女性就處理舊內衣問題,公布了一份調查結果,結果顯示有半數以上女性對丟棄舊內衣褲感到躊躇或不安。據日本《產經新聞》10月20日消息,日本Triumph International Japan株式會社以3226名10歲以上女性為對象,日前進行了一項關於女性舊內衣褲丟棄的調查,結果顯示,有55.3%的日本女性表示在丟棄舊內衣褲時感到非常躊躇或不安。
-
古代沒有普通話,如何交流?普通話鼻祖原來是這樣產生的!
大家都知道,普通話是近代漢語發展所衍生的產物,古代人並不會說普通話。古代交通不發達,人口流動性非常小,幾乎是百裡一音,有的地方只隔了一座山或者一條河,其語言就大不相同。但似乎古代人的各地交易也並不少見,那就奇怪了,古代沒有普通話,他們是如何進行交流的呢?
-
為什麼我們會用中英文混合交流?
調查顯示,對於那些人來講,英語通常代表著官方、正式和嚴肅的場合;西班牙語則代表著親情、愛情等等的溫馨場景。所以,他們在不同場合會選擇使用不同的語言。簡單搜索後不難發現,方言,在大多中國人的眼裡,代表著家鄉的溫暖。於是很多人在與自己的父母、自幼熟悉的朋友們交談的時候,會使用方言。
-
現代的人交流講普通話,古代的人交流說的是什麼話?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交流時普遍使用的時普通話,這樣以來可以免除各地方言不通的問題,而普通話也是作為大眾語言在全國普及。那麼在古代,人們交流時說的是什麼話?難道真的和古裝影視劇中一樣滿口說的是文言文?事實古人平時交流用的並不是文言文,而說的是大白話,什麼是大白話呢?大白話並不像今天我們所說的普通話這樣簡單明了,實際上大白話是接近於普通話但是又和普通話不一樣。相信讀過《水滸抓》和《紅樓夢》的朋友們應該是很熟悉的,這兩本名著的寫作方式採用的白話,而古人所說的大白話就是和白話文差不多。而大白話與普通話的不同支持就是語言的文字含義表達不同。
-
數據 教育部副部長:中國4億多人不能用普通話交流
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重點活動21日在河北省灤平縣舉行。
-
海外華埠成「粵語大本營」 老華僑開始學普通話
在北美一家電臺的中文組,有兩位華人員工,一個只會說國語,一個只懂廣東話,溝通時,居然需要一名同時會粵語和普通話的本地西人從中翻譯。 海外中國人大多通曉中文,而究竟什麼是中文,卻有不同的理解。記者前幾年到北美採訪華人社會,接觸很多從珠三角出去的僑胞,包括同鄉會會長等僑領、經營有方的小商人等。問他們會講中文嗎?回答是會,結果開口都是粵語。
-
一項針對1000名中老年人的用藥調查顯示半數以上不清楚藥該怎麼吃
但記者昨日從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獲悉,該院藥劑科一項針對近1000名45歲以上中老年人的用藥調查顯示,半數以上的人不太清楚藥該怎麼科學服用。 一天3次藥,怎麼服用? 「一天吃3次藥,該怎麼吃?」這個問題有5個答案可供選擇,分別是:A,隨餐服用;B,每隔8小時服用;C,看情況;D,都可以;E,不清楚。
-
違法出售「真證」調查:3500元辦好普通話等級證書
交錢可辦部分職業資格證書可通過全國聯網系統查詢違法出售「真證」現象調查調查動機通過非正規渠道辦理各種資格證的需求似乎未見減少,這從江蘇省南通市警方破獲的一起特大仿冒國家機關網站製售假證詐騙案中可見端倪。
-
吳宗憲「入主」央視新節目 規定只能講普通話
央視只限定普通話 事實上,吳宗憲並非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秘密殺入央視。去年年底,《中華情》策劃推出子欄目———《情藝在線》,僅兩三個月,節目定位與主持人選就已確定,因為吳宗憲一直是該欄目《中華情》的臺柱主持人,欄目順理成章地邀請他擔綱主持。而吳宗憲也相當給央視面子。
-
普通話——高效溝通的「萬能鑰匙」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立了普通話是「國家通用語言」的法定地位,它是我國不同民族進行溝通交流的通用語言,也是聯合國六種官方工作語言之一。普通話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能。說好普通話意義重大普通話是目前在中國大陸使用頻率最高、範圍最廣的語言。
-
目不識丁的美國人,為什麼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
美國人馬丁來中國北方做小學老師已經兩年了,如今他已經能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但是他卻不會認漢字,更不會寫漢字,那他的普通話是怎麼學的呢?他說,他只學拼音,不學漢字,大量地聽,聽多了,再嘗試說。來中國半年,他用普通話進行日常交流已經沒有障礙了。問他為什麼不學習漢字,他說:「漢字太難學了,懶得學。」作為一個中文文盲,馬丁是如何練就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