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車嫌貴地鐵嫌累 折中的O2O拼車「G點」在哪?

2020-12-22 挖貝網

 

隨著快的完成新一輪6億美元融資,專車市場燒錢大戰又添新柴。當然如我這般普通工薪階層,對於專車的態度,頗有幾分類似朱自清那句名言: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嗯,不如讓我們聊聊一種更有可能惠及大眾的汽車分享模式——拼車。畢竟,每一個華燈初上的晚高峰,有車族們堵在路上,沒車族們陷入糾結——打車嫌貴,地鐵嫌累。於是,拼車成為一個折中解決方案。

這很好理解,在更為本質的意義上,人類自古以來就有社會階層結構,當來到凡事以「我」為中心的體驗經濟時代(而非出行模式非常固定化的工業時代),人們的需求自然會被分割,簡單而言:最頂端是商務租車,中間是計程車出行,低端是公交地鐵出行,而在計程車和公交地鐵方式之間有很大想像空間,拼車正好可以彌補這塊空缺的付費出行方式。

事實上,拼車已成為繼租車、打車、專車之後出行O2O的另一爆發點,國內也已出現包括接我,哈哈,AA,嘀嗒在內不少創業公司,但與快的和滴滴的決一死戰不同,上述公司還處於搶灘登陸階段,率先上位異常重要,畢竟誰都知道在移動端做到行業第一意味著什麼。

痛點:成功率

談及拼車,不少人自會聯想到美國西部片裡,在蠻荒的無人公路上,俊俏的男主或女主伸出拇指,一輛敞篷車停了下來,自此開啟一段甜蜜或混亂的故事。但在鋼筋水泥的城市之中,全無那般畫面感,人們湊在同一臺車中,也許完全是為了上下班別遲到……如果說專車是為了匹配閒置車輛,那麼拼車則試圖更近一步,匹配閒置車輛中的閒置空座。

然而,如今拼車軟體亟待解決的也是匹配度較低的問題。譬如用拼車軟體共享一臺四人座汽車,消費者許多時候和「上帝」沒啥關係——乘客時常要遷就車主或其他拼車者,畢竟,能滿足相同時間,地點,價格等要素,還是需要一定人品。

毫無疑問,提高「撮合率」的核心之一在於算法和線下資源整合能力。如我曾談到的那樣:未來交通行業將主要由技術和數據驅動,將碎片般的需求與碎片般的剩餘運力自由對接,將城市中數量龐大的個體從一個點轉移到另一個點,這是計算機最擅長的事。不久之前,風頭正勁的搭車應用Lyft對拼車平臺Hitch的收購,就是因為後者後者擁有一套能在司機和乘客間實現最優匹配的算法。

而另一方面,提高「撮合率」更為重要的基礎,是資源的成熟度。以美國為例,小客車保有量約為3億臺左右,是其全部人口數量的兩倍,人均擁有超過1臺以上車輛;而在中國,目前小客車不過1.3億左右,車輛擁有率不過10%,即使在如「帝都」這樣的「首堵」,也距美國水準相差甚遠。而在更為主觀的層面,國人對汽車獨有的親密感情,使得相對於需求,願意拼車的私家車並不充足。

那麼,拼車行業的G點在哪裡?李善友在《顛覆式創新》中提到,每一種商業模式都有自己的邊界,找到邊界之下的黑洞,就可實現顛覆式創新,發現邊界中的機會。嗯,拼車匹配條件複雜,那或許正確的做法是由簡入繁,從時間地點相對固定的細分領域入手,巧妙地解決匹配率問題,譬如AA拼車就主打預訂期較長的中長途拼車。

或者是近一步的標準化。在大多數人眼中,同時解決車輛資源匱乏和拼車匹配耦合條件複雜的解決方案,是在上下班通勤領域。譬如在這個細分領域,接我就非常討巧地推出了定時定點定線路的通勤大巴——在類似天通苑、燕郊大型社區和國貿、中關村等熱門商業區之間推出社區到單位的直達社區班車產品,從而解決了產品標準化的問題,大巴的高載客率則打破了車源的瓶頸。

數據顯示,目前北京地區擠公交地鐵上下班的2000多萬人,佔據了總通勤人數的60%—70%,畢竟這是除打車和步行外消費者的唯一選擇,而在公交與打車之間溢出的出行需求無疑非常巨大,拿每天往返於「睡城」燕郊與北京之間的數十萬「移民」舉例,據接我數據顯示,班車平臺1月4日正式上線公測,開通了20個班次,到了1月15日其平臺註冊的班車數量就超過了100個班次,每天運送乘客超過4000人次,接我憑此成績宣稱已是全國規模最大拼車公司,這也表明,O2O社區班車是個幾乎沒有人進入的全新垂直細分領域。而另一方面,作為提供服務的Offline部分,看似資源緊缺的大巴其實相比私家車反倒並不稀缺,如你所知,尤其到了淡季,大巴公司原有業務的不穩定使得車輛閒置現象嚴重,自然願與拼車軟體共享大巴,而租賃公司的資質也使共享大巴的商業模式避免了專車在法律層面上的隱患。

 

社交屬性以及背後的信任問題

在電影裡,陌生人同坐一車往往意味著美麗故事的開始——事實上,相比於出租或專車,某種特定身份的聚合,讓拼車這件事本身就有著濃濃的社交屬性(每逢春運,諸如北京—廣州這樣的貼吧裡,求各種拼車的帖子就會此起彼伏)。而在移動互聯時代,社交屬性——尤其在一個相對「強關係」裡, 無疑也會讓各路拼車軟體嗅到未來商機。

最基本的拼車社交應用就是互相添加聯繫人,並通過平臺即時通訊,將拼車這種一次性偶然事件延伸成關係網。

當兩個以上的人同時在車上,情況便完全不同了——這是拼車平臺Hitch對拼車模式最直接的看法。具體而言,由於Hitch綁定了Facebook裡的好友關係,至少在理論上,用戶同處一車時便有了天然的破冰話題,而一旦線上的好友關係通過線下某個具體(還是剛需)的應用場景聯繫起來,這才是拼車未來最大的想像空間。

而接我則選擇了先聚粉再完善平臺。去年10月以來,其推出了每天數趟往來於燕郊國貿兩地的免費大巴,並在大巴上免費提供早餐和文藝演出。可以想見,這一招迅速積累了諸多忠實用戶,大巴也成為一個聚集和發酵粉絲的載體,為接下來更具想像力的社交服務打下了基礎,譬如通過微信群管理這些優質用戶——畢竟,白領群體由於職業的封閉,與陌生人的交友需求其實還蠻強烈的。

也許Lyft的行為可以為國內拼車公司提供一些啟示。舉個例子,在lyft的文化裡,司機應與乘客主動產生互動——譬如在乘客上車時「碰拳頭」以示友善,並希望通過幫乘客遞水,充手機電,放音樂等細微貼心之舉,打破陌生的尷尬,另外,Lyft還會每隔段時間舉行司機與乘客的聚會——嗯,哪怕是在一個相對open和充滿善意的社會環境裡,培養陌生用戶之間的信任感也是拼車模式的重中之重。

但由於一些過於複雜的原因,在中國的大多數地方,陌生人之間的信任難能可貴,堪比黃金。具體到拼車,人們似乎更願與小區門口相熟的「黑車」達成某種默契——畢竟算半個熟人。

「新經濟始於技術,終於信任。」這是凱文·凱利對新經濟時代下的一個經典判斷。魏武揮老師解釋的好:「人與人,企業與企業,人與企業,這三者之間流淌著『信任』關係,信任程度越高,商業運轉得就更有效率。一切商業行為都基於連接,但其本質,是基於信用。」那麼,如何完善信任體系,讓陌生的同車人與陌生的司機之間以最小成本建立信任,也許是一個比拼車成功率同樣重要的問題。

當然,其中一個解決辦法自然是通過網際網路上的「閒置」數據。譬如知名公司Traity的做法就是:優先選擇登錄用戶的Facebook帳號,其最大優勢就是實名制。同時,用戶也可選擇Twitter和Google等社交帳號搭配手機、護照等方式,取得真實身份認證。

智能出行生態鏈

全球知名諮詢公司Frost&Sullivan預計,僅在北美地區,汽車共享市場到2016年就將達到33億美元。而在剛剛結束的某大會上,王興則提供了一組更為有趣的數據:在美國一輛車生產出來後95%的時間被放在那裡,只有5%在行駛,這5%裡只有2.5%是正常速度駕駛,另外0.8%是在找停車位,還有0.5%堵在路上——毫無疑問,這些空閒的汽車和裡面的座位,將在所謂「後打車時代」發揮本應該有的作用。

但正如王興所說:「改進汽車行業關鍵可能不在製造技術……資源重組可能更有效。以堵車為例,如果能夠將每輛汽車連接在一起,控制每輛車的行駛速度、路線,調度紅綠燈,一定可以極大地緩解堵車問題。」

好吧,在一個言必稱生態系統的時代轉折點,交通行業自也無法免俗。幾乎可以肯定,未來人類交通勢必是一個智能出行生態鏈。譬如,如接我這樣的順風車大巴市場,是否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完(dian)善(fu)如今基本沒什麼用戶體驗可言的公交系統?或者與小客車市場的資源互相打通,建立路網。記得滴滴就曾表示:「未來滴滴將構建移動網際網路出行平臺,我們現在所做的也屬於構建出行生態鏈的一部分。滴滴將不局限於計程車叫車公司,我們希望成為一家覆蓋計程車、專車、智能公交、物流、零售等多種服務的平臺型公司。」另外,除了各種用車軟體本身,一些提供交通數據的APP,如公交、加油站、違章等信息的查詢,也將在細微之處如小衛星般完善這個生態鏈。總之,如果工業社會的邏輯是將一切出行需求變成產品,那麼在新經濟時代,人們最終得到的只有出行解決方案——這也將是各種軟體,甚至汽車製造商最需要做的。

當然,優質服務的背後,仰仗的其實是更多維的數據,企業和政府是否擁有相對開放的心態,也許是未來智能出行生態鏈是否「智能」的關鍵點(舉個小例子,倘若航班信息不透明,那麼諸如「飛常準」之類的APP將變得頗為艱難)。

除此之外,現在看來,未來人類分享經濟已是大勢所趨,如上文所述,信任機制的完善是分享模式的關鍵。但至少在現階段,分享經濟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分享問題——譬如用戶在不同平臺的「聲譽數據」,你知道,在Airbnb的評價還無法直接帶到Uber上。

嗯,也許這才是汽車共享領域的真正G點。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拼車軟體不如打車軟體火?
    當打車軟體、專車軟體的叫好或者批判佔據各大科技媒體頭條時,另一種出行軟體——拼車軟體,自2014年6、7月份火了一陣後,似乎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拼車模式,為什麼會淪落到如此地位?拼車軟體的未來在哪兒?我們可以從拼車軟體固有的弊端說起。
  • 嫌拼車空調不涼被司機扔服務區!城際拼車打著「順風車」幌子營運...
    「車找人,下午××點左右,從××到鄭州,付費電話……」一個微信群中簡短的一條信息近日,鄭州市民趙女士在從平頂山返回鄭州時,因嫌滿載乘客的拼車空調不涼,與司機拌了兩句嘴,結果被司機扔在了服務區。對此,記者調查發現,多數城際拼車實際上打著「順風車」的幌子從事營運。
  • 打車軟體沒走遠拼車軟體又來了 接單的人不多
    原標題:打車軟體沒走遠拼車軟體又來了 接單的人不多   天津北方網訊:伴隨著打車軟體的燒錢大戰逐漸進入尾聲,拼車軟體「接棒」現身津城市場。日前,部分拼車軟體在應用商城中突破了10萬次的下載量。儘管不少用戶開始關注拼車軟體,但與打車軟體上線後的火爆不同,拼車軟體的市場還是有些冷。
  • 早高峰打車難?首汽約車推出學生拼車業務 讓出行更容易
    早高峰打車難? 隨著氣溫驟降,打車出行的人越來越多。為緩解早高峰運力不足,給廣大學生及家長提供更多出行便利,首汽約車近日在學生專車基礎上推出了學生拼車業務。據悉,家長通過首汽約車APP可以邀請身邊順路的家長一起拼車或加入路線相同的其他用戶行程進行拼車,拼車成功後車費可低至六折,學生上下學省錢更省心。
  • 滴滴出行APP切換為英文打車首單7折
    滴滴出行APP切換為英文打車首單7折2019-12-14 15:44出處/作者:快科技整合編輯:黑目責任編輯:廖俊輝> 據報導,滴滴在曾開啟了全民拼車活動,26個城市可以以1折的價格進行拼車,最高減免100元,讓不少小夥伴薅到了羊毛。
  • 銷售技巧:客戶一開口就問價,問完價就嫌貴怎麼辦?
    客戶一開口就問價,問完價就嫌貴怎麼辦?前兩天有網友留言問我,說他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就是客戶一開口就問價,完全不了解產品,然後,問完就嫌貴,我感覺他好像已經看好產品了,過來就是比價的,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尤其是一些有深刻內涵的產品,如果還沒了解產品的內容,直接就先說了價格,客戶就會在心裡先為這件產品定好位,一旦跟自己的心理預期不相符,就會毫不客氣地嫌貴。舉個例子,你是賣車的,你跟客戶說這輛新車賣5萬,客戶一聽,哦,是5萬這個檔次的,完了你再說這是寶馬,客戶會怎麼想?寶馬哪有5萬的,肯定是騙人的。所以說,銷售一定要養成先介紹,後報價的習慣。
  • 新入口戰火升級 拼車拼個啥
    他坦言,自己曾經因為「跑得慢」而在團購大戰中落敗,讓他對速度和規模倍加重視,創立嘀嗒拼車一年,業務範圍迅速擴張至全國13個城市,同時不斷加快融資的步伐。  然而,競爭對手不只同為初創的拼車同行,現在滴滴快的也要蠶食拼車,李華兵認為,這裡頭有很多變量:一是滴滴快的在專車市場的仗還沒打完,將在拼車上投入多少精力是個問題。二是百度在拼車市場的投入決心有多大是個重要因素。
  • 快捷酒店,你嫌髒;星級酒店,你又嫌貴!留學生回國也不是大爺
    住快捷酒店,你嫌髒,住五星級酒店隔離要580塊1天你又嫌貴!特殊時期大家除了防疫外,能否少點要求呢?近日山西太原進行隔離的留學生發視頻表示,自己隔離的酒店收費580元一天,飯菜太貴也吃不飽。
  • 醫生拔根小魚刺收費45元 大學生吐槽嫌貴,結果……
    @C小調的悲愴:是啊,買個ysl大幾百也不嫌貴,買個醫療小手術35塊錢都覺得貴@小安:命不值錢啊,這位小姐姐,魚刺刺破主動脈的案例想要了解下嗎@列維九號:下次不要去醫院,用筷子捅捅就下去了,還免費呢!@萬能的王小姐:就是,那麼貴,去什麼醫院,自己摳出來啊,45塊留著買高仿YSL不好嗎@飛翔的小胖胖:是嫌取骨頭的時間太快了吧,下次應該再給多折騰折騰。
  • 滴滴的青菜拼車,到底便宜了誰?
    7月20日上午,滴滴官方表示,滴滴出行App內的「滴滴拼車」宣布更名為「青菜拼車」,採用全新的品牌標識,並邀請朱正廷、黃明昊擔任品牌大使。據介紹,此次的「青菜拼車」主要有三大優勢:首先就是便宜,全程一口價,打車五折起。
  • 廠老闆吐槽:每天8小時,工資5千還嫌累,難伺候,網友回復亮了
    導語:廠老闆吐槽:每天8小時,工資5千還嫌累,難伺候,網友回復亮了工廠做為一個工人基數龐大的群體,一直吸引著許多外來務工人員前來打工,說起工廠的招工,許多工廠也面臨招工難的問題,有廠老闆就吐槽:每天做8小時,工資5千還嫌累,難伺候,網友回復亮了。在工廠打工的小王說:現在的工廠,想要高工資就必須加班,不想加班,就拿不到高工資,哪有8小時,還能拿5000的工作?誰敢說聲嫌棄。
  • 曝鍾南山掛號費1200元一位有人嫌貴?廣州人來告訴你,真的不貴!
    據說網上炸開了鍋,說鍾南山院士掛號費1200元,有人說貴,有人說不貴,網友們爭論不休。作為廣州人,我跟你說,一點都不貴。有人說1200元在南方不貴,在北方很貴。我想,假如鍾南山院士是北方人的話,這個定價估計會按照北方的標準來定了,可是畢竟他在南方,在廣州,看的病人大部分都是廣州人。其實,1200元的掛號費真的貴嗎?鍾南山院士的技術水平算頂尖了吧。
  • 大叔路邊賣「烤羊頭」,一個30元,路人嫌貴不買,顧客:這還貴?
    大叔路邊賣「烤羊頭」,一個30元,路人嫌貴不買,顧客:這還貴?現在想說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一直都是非常受歡迎的,我們也都知道很多人其實都是非常喜歡吃小吃的,這邊總是會有幾個小時,他一直非常吸引顧客,因為我們會覺得,常見的小吃我們已經吃膩了,那麼就想要嘗試一些不一樣的,而我們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也是一種小吃,而這種小吃其實就是在路邊上很少見到的,它是一位大叔在路邊賣的烤羊頭,一個賣30塊錢,很多路人嫌貴都不願意買,可是吃過的顧客都表示這樣還貴嗎?
  • 女生的G點在哪裡?
    01  yin道口深4-5釐米  上面,硬起來硬幣大小  好像是Yd裡面往上扣一點  反正用手指一扣就馬上尿意十足想尿尿  手指伸進去第二關節的位置不用謝  yin蒂中間有個小豆豆,就是g點02  中指第二個指節  摸到一塊硬幣大小  比別的地方粗糙的手感,就是那了  進去向上3-5公分  皺皺的地方就是了  要先揉g點
  • 嫌水果貴,批發市場便宜些為什麼不去?水果店老闆:去了會後悔!
    這些水果和往年比起來,那簡直貴的可怕,翻了兩三倍,著實讓人買不起,我們都是普通老百姓,錢掙的都不容易,所以誰會天天花這個錢。有的人會說:嫌水果貴,批發市場水果便宜些為什麼不去?先不說去水果批發市場,記得有一次我想吃包裝包的小袋魚那種零食,正好哥哥也喜歡吃,我就想著去零食批發市場買上三盒帶回來,這樣又省事又划算,哪知道到了那裡,批發市場的老闆都說,買的太少,要五袋以上才賣,想想跑了這麼遠,不能空手而歸吧,所以就買了五袋回家,就那以後再也不去批發市場了。
  • 夢幻西遊:888嫌貴?2年后土豪為拿到這個限量祥瑞花費5000RMB
    夢幻西遊:888嫌貴?不過還可以通過給其他玩家代購獲得積分,目前染色道具大約是7.5-8折,該玩家已經獲得16萬仙玉積分,差不多花費3200-4000人民幣了。
  • 星巴克「龍蝦粽子」300元5個,卻沒人嫌貴,網友:吃過就知道了
    星巴克「龍蝦粽子」300元5個,卻沒人嫌貴,網友:吃過就知道了。對於星巴克的粽子讓很多人都想像不到,因為我們都知道星巴克畢竟是國外的一家店,而這個粽子是中國的傳統主食,可見星巴克為了融入中國也是下了很多的功夫,那麼星巴克推出的這種粽子被稱之為龍蝦,粽子,而且價格賣得一點也不便宜,300塊錢只能買到5個,可是卻沒有人嫌貴,網友們也表示只要你吃過這種粽子,就知道為什麼沒人嫌貴了。
  • 扁高市看屋嫌貴 業界:殺價太兇交代不過去吧?(圖)
    扁高市看屋嫌貴     陳水扁17日到高雄市,參觀「人文首璽」大廈,對內部格局及周遭環境表示滿意,但嫌價格貴了點。
  • 北京大興機場停車神招,徹底告別地鐵擠、大巴累、打車貴
    旅客的吐槽   軌道交通:   可從西站京雄城際鐵路到大興機場,或者地鐵10號線草橋站轉機場快線,優勢是便宜。缺點也顯而易見,對於並非在西站轉站和不在10號線出發的人來說,需要先乘坐10-20站地鐵到達乘坐點,再進行轉乘。本人親測後發現,在出行高峰期乘地鐵去大興機場,漫長的換乘再加上繁瑣的行李,真的非常折磨人,到機場的時候已經精疲力盡,無論是出差還是旅行,這個出行方式都不推薦。就更不必說和家人一起多人出遊的體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