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孩子2隻雞腿,怎樣「合理」的分配,考驗的是父母的育兒智慧

2020-08-17 若蘭媽咪的育兒日誌

前幾天在某平臺看到這樣一個問題:一隻雞隻有兩條腿,那麼家裡有三個小孩的家庭是不是最大的小孩總是吃不到?

說真的,剛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還覺得挺好笑的。現在都什麼年代了,一個雞腿的事情,還用得著拿到網上來問?沒想到的是,這個問題下面竟然有高達4231個回答!看來,大家對這件事很感興趣啊,或者說對這件事,大家都「有話要說」。

一隻雞兩條腿,三個孩子怎麼分?

一隻雞隻有兩條腿,那麼家裡有三個小孩的家庭,應該怎麼去分配呢?我翻看了底下的評論,大致歸了一下類,一共有以下6種不同的分配方案:

◆分配方案1:老二老三一人一隻,老大沒份

剛看到那個問題的時候,我還在心中暗想「哪裡有這樣的父母呢?一次兩次也就罷了,每次都這樣,對老大也太不公平了吧」,沒想到在那些回覆中,這樣的情況還不少。

其中一位網友說:

家裡剛好有三個孩子,我和弟弟是龍鳳胎,相差十分鐘,下面還有一個妹妹。記憶中家裡養三個孩子實在是窮,只有逢年過節時才會殺家裡養了一年的雞,每一次就是弟弟妹妹的,我的性格是懦弱包子型,每次都裝作若無其事不在意,實際小時候的自己總是會在心底默默的問一句:為什麼我沒有雞腿?為什麼雞腿總是給弟弟妹妹?

直到長大以後,家裡的生活條件好了,雞腿也不是什麼稀罕物了,每次上整隻雞,雞腿不再分配,任人取用,我每次都避開不吃,到現在還是下意識的認為自己沒有資格吃。

還有一位網友說:

我們小區裡一戶人家,前面有一個姐姐,後面又生了一對雙胞胎兒子。有一天,這個媽媽買了兩個雞腿(賣雞腿的地方,可以買很多雞腿,但媽媽只買了2個),兩個兒子一人一個,大女兒也想吃,所以在輔導兩個弟弟功課的時候說,誰給我吃一口雞腿,我就給誰一朵小紅花。這話讓她媽聽見了,又是罵她不要臉,又說她會耍小心思,又懶又饞,並且還四處宣揚這件事。

看似很「不可思議」的情況,其實生活中也並不少見,即便老大的性格不是特別懦弱的,也會被父母一句「你是姐姐/哥哥,要讓著弟弟妹妹」噎的說不出話來。

◆分配方案2:所有雞腿剁成塊,大家一起吃

選擇這種分配方案的,佔了大多數。因為它最簡單、方便

網友@朱明 說:

剛好我有哥哥姐姐,三個孩子。一般我們家的做法是剁了紅燒。雞腿大致需要斬成三四塊,兩條就是七八塊,加上雞翅,好吃的有十幾塊。 夠分了。

網友@皮球老爸 說:

一隻雞不能炒宮爆雞丁嗎?不能做成小雞燉蘑菇嗎?不能做成大盤雞嗎?不能做成黃燜雞嗎?三杯雞不好吃嗎?咖喱雞不好吃嗎啊?口水雞,手撕雞,照燒雞,不香嗎?

◆分配方案3:多買幾隻雞腿,每個孩子都有份

當然,現在的物質相對富裕了,大家的目光也就不僅僅盯在那兩隻雞腿上了,很多人就採用了「引入第三隻雞腿」的辦法。

網友@陸仁賈 說:

不逛市場,不逛超市嗎?那裡有很多單賣的雞腿,何苦就盯著一隻雞上的兩條腿?已經進入2020年了,如果雞腿不夠吃的話,為什麼不單獨多買幾隻雞腿呢?家裡真的連12塊一斤的雞腿都吃不起了嗎?

◆分配方案4:雞腿雞翅巧搭配,部位數量做調配

當然,也有人跳出了兩隻「雞腿」這個限定範圍,將雞腿雞翅搭配起來,再通過「數量」進行調整和「補償」。

網友@ 跳殺 說:

我家正好姐弟三個,我上有一姐下有一弟。小時候每次過年家裡都要吃一兩次整雞。在有小弟之前,每次吃雞,雞腿自然是姐弟一人一個。有了弟弟之後,就變成兩個弟弟每人一個雞腿了。想說重男輕女的先且慢——兩個整翅都歸姐姐了。所以說,眼界要放寬一點,別只盯著腿……

所以,誰吃到雞腿不是重要,父母的急智和情商才是重要。只要方法得當,小孩子也不太懂無理取鬧。

◆分配方案5:雞腿歸爸媽(長輩),孩子都沒份

有跳出「雞腿圈」的,也有人跳出了「孩子圈」,雞腿不只是孩子的「專利」。

網友@懶癌 說:

只有兩個雞腿,給三個孩子怎麼都不公平,所以為了公平起見,倆大人吃了,啥事兒沒有。同一個餐桌,同一盤雞,也許部位不同,但是營養是一樣的,父母與孩子共同進餐,你應該吃一點那些「好東西」,而不是讓孩子獨享。

網友@Atropa 說:

我們家是從來沒有「雞腿是需要留給孩子吃的」這樣的規矩的,當然是爸爸一個媽媽一個咯。

如果不是嬰幼兒專用食品,我也比較贊同父母和孩子平等分享食物。而且,父母也有吃雞腿、雞翅的權利。

◆分配方案6:整隻雞一起端上桌,想吃哪塊夾哪塊

另外,還有人就提出了一隻雞,不光有雞腿,還有雞胸,雞翅,雞爪等很多部位,為什麼一定要分配雞腿呢?

網友@大臍二橙 說:

整隻雞一起端上桌,有人撕雞腿、有人吃嚼雞胸、有人啃雞翅,不好嗎?至於雞腿,誰夾到就是誰的,不會特別遷就孩子吃什麼。

不同分配方案暗藏不同的育兒觀念

三個孩子,兩隻雞腿,不夠分,父母的應對才是至關重要,不同分配方案中暗藏不同的育兒觀念。

◆老大沒份:大的就該讓小的

孩子多,雞腿少,大的小孩總是吃不到或者女孩子就沒份?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同胞競爭」這個詞看得越來越多,為什麼老大一定要讓著小的呢?

記得人民日報之前有報導一篇文章,越來越多家庭出現了同胞競爭障礙。因多年的獨生政策,讓很多孩子都適應了獨苗的生活,所以不適應和兄弟姐妹們一起生活,多了個弟弟妹妹後,凡事都要讓著,感覺自己不被愛了。

有部電影《折翼蝴蝶》,劇中的小女孩因為對父母寵愛弟弟,忽視自己,精神上扭曲陷入了魔障,最後竟然親手用手捂死了弟弟。

幸運的人能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卻要用一生去治癒童年。」真心想對家裡有兩個以上孩子的父母說:不要忽視另外一個,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給孩子一樣的愛。不要因為孩子小,認為他們不知道你的偏心,其實孩子不管多小都知道。你這樣做對另外一個的傷害很大很大,會一直影響她一生。

◆剁碎或者多買雞腿:一碗水必須端平

在所有的評論中,選擇「把雞腿剁碎」或者「引入第三隻雞腿」的人最多。用網友@ 朱明的話說,就是:

能夠技術性解決的,就不要扯到倫理的高度;能夠花錢來解決的,就不要扯到感情的範疇。

這當然也是一種解決辦法,而且是最簡單省事的解決辦法,也是看起來最「公平合理」的辦法。然而,它只是暫時的迴避了這個問題,並沒有徹底的解決問題。

而且,現實中的很多事情,要比這複雜的多。用網友@ 文默默 的話來說:

幸好這裡問的是雞腿而不是房子,.如果把雞腿換成了房子,你能隨隨便便再買一套房子,還是把房子分成幾份?

◆雞腿雞翅巧搭配:在可能的範圍內儘量滿足孩子

雖然現在整體來說,物質相對是富足充裕了。作為父母,我們希望自己多多賺錢,儘可能的讓孩子能夠「按需分配」。

但是,有時候我們必須要接受現實,就是不夠吃,就是只能吃一點、塞牙縫都不夠。所以,我們只能在可能的範圍內儘量滿足孩子。就像網友 @深夜 說的那樣:

有位朋友,獨生兒子七八歲,某日邀幾位發小到家聚會,上了一道菜正是清蒸全雞,三個小孩都吵著要吃雞腿。朋友把兩隻雞腿分給客人的小孩一人一隻,然後把兩隻翅根削作雞腿狀,給自己兒子,三個小孩都吃得很高興。

現在市場是不是有很多把「雞翅根」稱為「雞小腿」的嗎?你看,沒有更多的雞腿了,把雞翅根做成雞腿的形狀,是不是既沒有增加成本,又滿足了孩子「吃雞腿」的願望

◆雞腿歸大人:取消孩子的「雞腿權」,不過分溺愛孩子

現在的孩子就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有什麼好東西(不僅限於食物),都會優先給孩子。寶寶們很容易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認為得到什麼都是理所當然的,反之,則會引起他們的不良情緒。所以,要改變這種現象,就要從取消「雞腿權」開始。

其實,不管是雞腿還是對蝦,它就是龍肝鳳髓,也沒有孩子吃得,大人吃不得的道理。家長千萬不能助長孩子「吃獨食」的特權心理

◆一隻整雞端上桌:人人平等的概念要從小建立

這個問題中,雞腿是象徵物,象徵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在分配之前,大人應該和孩子一起,分享生活中的美好,不管是吃還是玩,不管是雞腿還是冰激凌。

很多時候家長不要老想著自己是規則制定者,而要將自己視為規則之中的人。如此,才可能真的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公平、平等,之後才能使孩子生發出自然的愛與奉獻

會不會「合理」分雞腿,考驗的是父母的育兒智慧

在孩子的世界裡,小到雞腿,大到其他資源,更多時候看到的是「公平」,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可能才是多子女家庭面臨的最直接的問題。如果給孩子留下「從小到大我都沒有得到過雞腿吃」的怨念,這父母就有點失敗了。

這其實不是雞腿的問題,而是分配的問題,是家庭的教育問題。你在這件事中的處理方式,將極大影響孩子日後的性格,品質和精神面貌。如果「分配不當」,就會釀成巨大的事故,家庭教育就會出現問題和紕漏。所以,會不會「合理」分雞腿,考驗的是父母的育兒智慧。

1、父母要善於換個思路解決問題

兩個雞腿,怎樣公平的分給三個孩子,這個問題其實很複雜。首先是三個孩子飯量不一樣(三歲的孩子和十歲的孩子,飯量要差一截),每個孩子分到的雞腿一樣多,有人吃撐了,有人沒吃夠;其次是每個人的心態不一樣,遇到個自私點的孩子,恨不得全部歸他一個人;最後是每個人的喜好不一樣,有人特別喜歡吃雞腿,有人覺得吃哪塊都一樣,還有人壓根兒對雞腿沒興趣。

所以,不管是把兩隻雞腿剁碎了分成三份,還是引入第三隻雞腿,雖然你做到了「平均分配」,卻無法保證每個孩子都滿意。那麼,我們不妨換個思路:

老大最愛吃雞翅,那雞翅就優先給他;老二對雞腿情有獨鍾,兩隻雞腿都歸他了;老三年齡小,無骨無筋的雞胸肉最適合他了;雞雜配點酸菜炒一盤,給爸爸當下酒菜,他絕對喜歡;雞爪、翅尖滷一盤,好吃到舔手指,誰也別跟媽媽搶;剩下的雞架煮成湯,全家一人來一碗!

這樣一來,每個人都得到了自己最喜歡的,誰還會糾結那2隻雞腿呢?當你轉變了這個思路之後,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2、要讓孩子知道沒有世界上「絕對公平」

很多人說現在物質這麼豐富了,雞腿是什麼珍貴的東西嗎,再買一根不就得了?問題是「引入第三條腿,」真的就能解決公平問題了嗎?第三條腿,不是來自同一隻雞的,萬一買的比這兩隻大了,或者小了呢?

所以,大人只能抓主要矛盾,大體上公平公正,某些細節上的不公,通過其他地方或者方法來彌補。

《紅樓夢》中薛姨媽在分配宮花的時候的方式就很值得借鑑:王熙鳳因為是已婚的媳婦,被安排在最後,只能拿「別人挑剩下的」,但別人只得2隻,她卻有4隻,在數量上比別人多了一倍!若不是這個順序被周瑞家的打亂了,又哪裡會惹得黛玉不高興呢?

就像前面網友 @深夜和@ 跳殺 說的,沒有分到雞腿的孩子,可以獨享兩個雞翅,這樣,孩子也算是得到了一定的「補償」,心裡就會平衡多了。

有多孩家庭的父母們都知道,養育孩子,真的無法做到絕對公平。而事實上,孩子們也不需要絕對的平均主義,孩子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3、要培養孩子從小學會愛和分享

因為人的欲望總是無窮的,所以東西總是不夠的。對於孩子比較多的家庭,面臨的不是一個「雞腿問題」,而是每時每刻都有的「分配問題」。所以,與其制定標準去分配,不如家長放手, 培養孩子學會愛和分享

網友@鶴不歸 說:

我就來自農村最底層家庭,家裡有三個孩子,我是老大。在母親的教育下,我們姐弟三個都會主動把好吃的留給別人。一個農村婦女,都能教會孩子不吃獨食和家人共享,其他很多家庭都會如此。

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教孩子從小學會分享,因為我們分享出去的不僅是食物,還有我們對對方的愛。

對於有多個孩子的家庭,孩子之間的相處是個大學問。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專門講家庭中長幼之間相處的,有一個詞叫「兄友弟恭」。長幼之間,年幼的要孝敬和尊重長者,長者要照顧和尊重幼者。這種互相友愛、尊重的關係,不僅讓家裡的人際關係更和睦,進而擴大到社會當中,也讓人與人之間能夠互相關心、互相關愛、互相幫助,更有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

所以,家長一定要切實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分享的教育,讓孩子能夠養成大氣的性格,積極的心態,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4、孩子的事情交給孩子自己解決

網友@呂不同 說:

在我看來,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大人一開始就將自己擺在分配者的位置上。這是很多父母的一貫作為,我以為這是不對的。我的意見,是讓孩子自由決定,兩個雞腿擺三個孩子面前,告訴他們,只有兩個,你們看著辦。

父母們在家,也可以把這種「分配權」交給孩子,並相信孩子自己就能夠找到最合適的方案。

你們看,並沒有絕對正確,或者錯誤的處理方法,每一次的分配方案都可以不同,每一種分配方案裡,都可以藏著你希望孩子們學到的美好功課。

相關焦點

  • 家有姐弟倆,只有一個雞腿該給誰?孩子真正在意的並不是雞腿
    導讀:家有姐弟倆,只有一個雞腿該給誰?孩子真正在意的並不是雞腿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家有姐弟倆,只有一個雞腿該給誰?孩子真正在意的並不是雞腿!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2歲萌娃出門吃飯,被隔壁桌用雞腿「饞哭」,孩子:是人幹的事?
    帶孩子出去吃飯,2歲娃被隔壁桌雞腿「饞哭」,寶爸的教育很給力看到孩子的表現,小美也想要故意去逗一下孩子,於是就拿起雞腿,放在鼻子底下聞了聞,之後又放到嘴巴裡咬了一口,表情看上去十分享受。見到孩子的父親如此有教養,小美也沒有繼續再逗孩子,而是讓服務員單獨又給孩子上了一份雞腿。不得不說,這位父親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值得所有人點讚。
  • 孩子愛吃的蔥油雞腿,簡單一燜,鮮香軟爛,營養又美味的育兒菜餚
    大家好,這裡是楊爸的育兒經,主題介紹簡單的育兒輔食和育兒知識,只為分享對孩子更好的。——本款美食適合3周歲以上的孩子食用。雞腿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應該是最常見的肉食食材之一。而且由於雞腿本身質地非常緊實,加上低脂高蛋白的特性,平時我們無論是油炸還是燜煎,即便是用來燉湯,那都是非常不錯的育兒美食。而對於筆者今天分享的這款蔥油雞腿來說,主體的烹飪方法也就是用電飯煲或鑄鐵鍋一燜,加上蔥油調味料的簡單澆淋,就做成了今天這款美味。
  • 教育孩子聽誰的?脫離三個誤區,運用三個方法,長效解決育兒分歧
    由於父母的分歧,孩子就會困惑或者學會「兩面派」,有些孩子在父親面前一種表現、母親面前是另一種表現,這其實是雙重人格的雛形。對於孩子的性格養成和成長是非常不利的。3、影響夫妻關係。育兒分歧,往往會引發夫妻爭吵,還會破壞家庭教育的成果。夫妻倆因為育兒問題分歧,導致的漸行漸遠、分道揚鑣的事情數不勝數。
  • 「吃你雞腿怎麼了?」男孩強要鄰桌雞腿,女孩霸氣做法讓人解氣
    小孩子不懂事,很多家長在孩子犯錯,無理取鬧時都這樣安慰自己,家長對此束手無策,但是要知道,如果一味的寬容不加以管教,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放縱,在外人看來就是沒有教養。最後這位媽媽實在掛不下來臉,就花錢賠了個雞腿。但其實,我們要的不是一個雞腿,而是一個母親對孩子犯錯的責任。過度放任孩子無理取鬧,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不良影響1、影響孩子以後的人際關係這種縱容是惡性的。
  • 四個雞腿,分給兒子三個,女兒一個,寶媽說「我覺得非常公平」
    看到鄰居寶媽給她家孩子買小雞腿,買了四個。然後轉身分給兒子三個,女兒一個。我這愛管閒事的毛病就上來了,就半開玩笑地替她女兒打抱不平,問她:「一人兩個不行嗎?這也太偏心了吧?」誰知,寶媽竟然回答說:「我覺得非常公平,你看我家兒子這麼胖,男孩子胃口大,吃三個還嫌不夠呢。你再看看我女兒,瘦小、胃口也小,兩個雞腿根本吃不完,到時候還是給弟弟。」
  • 小兒推拿李波:智慧父母育兒,小兒養生問答,學點中醫好育兒!
    小兒推拿李波:智慧父母育兒,小兒養生問答,學點中醫好育兒!Q:為什麼避免過度關愛?A:以前養孩子,多是放養式的,父母要勞動,沒有精力過多地照顧孩子,但孩子生病的卻不多,即使感冒發燒了,也多是自愈,而不會濫用藥物。
  • 養育孩子是一場修行,修的是父母的情緒和智慧
    做父母是很有挑戰性的工作,而且是不能辭職的工作,也是最艱難的工作。我們買個家電都有說明書,教會我們怎麼使用?孩子卻沒有說明書,來到我們身邊,我們又是第一次做父母,考驗的是父母的耐心和格局。我和兒子約定好每周末可以看兩次電視,玩一次手機,一次時間是半個小時。生活在電子時代,1年級2年級時,孩子很乖,不讓玩就不玩,上三年級後會自己下載遊戲,還和我說:「同學都玩遊戲,就你不讓我玩兒,他們課間講的遊戲裡的人物,我都聽不懂。」
  • 智慧的父母成就優秀的孩子,這5件小事,看出父母的大智慧
    眾所周知,嬰幼兒時期的孩子如同一張白紙,父母有著怎樣的填塗,就成就怎樣的孩子。而且幼年時期的教育和習慣影響著孩子的一生,很多觀念在長大之後,無論怎麼扭轉,都很難矯正過來。麗麗的媽媽是個獨斷專行的女強人,在工作上如此,在家庭生活中也是如此。她從來都是直接吩咐麗麗做任何事,不給麗麗獨立思考的機會,也從不傾聽麗麗的想法和解釋。
  • 壓歲錢怎麼處理,考驗家長智慧的時候到了。
    壓歲錢始於漢代,是特別鑄造的「厭勝錢」,只用來佩戴和玩耍,不能流通。唐代宮廷內開始給真正的錢,但是立春日才給,並非春節,宋代該習俗傳入民間,到了明清,終於成為了春節的「標配」。現在有的家長給小孩子的壓歲錢不是小數目,有上千的,也有上萬的。孩子拿著這些錢,一是不知道該怎麼花,二是容易弄丟。
  • 育兒專家:關鍵孩子兩三歲時打好基礎
    一:0-2歲:給予孩子更多的愛作者把0-2歲定義為服務季,很顯然,在這個階段內,父母在生活中更像是「僕人」的角色,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愛。二:3-13歲:樹立規矩,做「兼職父母」育兒專家託馬斯.戈登在《P.E.T父母效能訓練》一書中認為:只有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才是健康的家庭。
  • 父母親熱被孩子撞見,聰明的父母應該怎樣回答孩子?
    隨著孩子一天一天長大,總有一天得離開父母,然後學會獨立的生活。在這個過程中,首先需要面對的,就是孩子和父母分床睡的問題。但總覺得孩子還比較小,認為還沒有到分房睡的年齡,並且很多時候孩子們也會纏著父母,不希望自己一個人過早的在小黑屋裡睡覺。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這樣的情況肯定不可能一直維持下去。
  • 豆瓣9.3《育兒基本2》:父母多施愛少失控,是孩子溫暖一生的底色
    李安導演的這個觀念和《育兒基本2:與孩子合作》作者的觀點不謀而合。他們從不和孩子談論孝順,因為作者認為:1、生兒育女是為人父母的責任,不是需要孩子償還的「恩情」;2、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需要被尊重;3、父母和孩子之間最寶貴的應該是對彼此的愛,而不是以「孝順」為名的捆綁。
  • 育兒揭秘 | 自信優秀的孩子,來自怎樣的家庭教育?
    父親在孩子成長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單親家庭是否可以承擔教育子女的責任?成績優異的孩子,父母是怎麼教育的?全職媽媽如何平衡事業與家庭?2歲就上10多個培訓班的孩子,現在怎樣了?她的孩子們分別是2歲,3歲,9歲和12歲,即使年齡差距這麼大也都一起在家上課。課堂上,小寶寶來回亂跑還不時的尖叫,打斷上課,媽媽既要維持課堂秩序,哄孩子,又不斷重新開始。一邊教孩子乘法,一邊母乳餵奶,忙活的不可開交。
  • 一位兒童心理學家外婆的育兒智慧:如何成為真正的好父母
    一位兒童心理學家外婆的育兒智慧:如何成為真正的好父母——《園丁與木匠》第1講這次,我們主要想給大家傳達以下3個觀點:01 想要擺脫育兒焦慮?家長們越想成為好父母,越想打造更好的孩子,就會感受到越大的育兒壓力,從而更多的去控制孩子,離真正的好父母越遠。
  • 如何教孩子合理分配時間
    石家莊奧數網:教孩子合理分配時間,看看你是怎樣做的,教你更合理的方法。而如果學會了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首先,要充分利用白天的學習時間。因為白天精神狀態好,記憶力強,思維活躍,白天一小時的學習效率相當於夜晚的一個半小時。同學們每天上課前在頭腦中做一個簡單的學習計劃,給自己訂一個小目標,防止無目的的聽課。課前把學習用品準備好,對所學知識作一下簡單預習,上課有重點的聽課。
  • 農村一家姐弟三人,2個北大1個清華,父母坦言:只常說1句話
    導讀:農村一家姐弟三人,2個北大1個清華,父母坦言:只常說1句話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農村一家姐弟三人,2個北大1個清華,父母坦言:只常說1句話!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怎樣富養孩子?看看霍啟剛家3個孩子吃早餐的照片,你就明白了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父母都希望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在養育問題經常絞盡腦汁、費盡心思。有不少父母喜歡向豪門看齊,想方設法的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條件,以為這是在富養孩子。前幾天,香港知名人士霍啟剛在網上曬出一張圖片:他家3個孩子一起吃早餐,每人面前一個盤子裝著蔬菜和水果,食材和餐具都很簡單,與普通人家並無區別。
  • 和孩子溝通更需聊天,高情商的父母,都會在這3個場景裡展現智慧
    ,他們不僅僅有著超高的情商,在耐心和智慧方面都演繹的十分恰到好處,最近在追劇《以家人之名》的時候就被劇中的李爸爸吸引了,這是一個熱情、細心又有智慧的高情商爸爸,這一角色也顛覆了很多人對父親這座山可有可無的認知。
  • 智慧父母都是這麼面對孩子網癮的
    對於遊戲父母需要正確的認識和接納,如果簡單粗暴的禁止只會讓孩子更加沉迷,甚至透支親子關係,進入到遊戲的惡性循環中。那我們該如何更有智慧的面對孩子的手機遊戲問題呢?2、切忌包辦孩子,讓孩子多參與家庭活動如果孩子的世界只有學習和遊戲,那麼學習的累了、考試失利了、厭學了,他的娛樂放鬆方式只有遊戲。所以多讓孩子參與做家務、家庭活動、甚至戶外運動等等,多去挖掘孩子的興趣點,孩子的注意力就不會只集中在遊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