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12月10日,「覺色敦煌——敦煌石窟藝術展」展覽在海南省博物館開幕。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在出席活動時表示,敦煌與海南,分別位於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要衝,共同見證了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他希望通過此次展覽,讓觀眾更加深入地領會「一帶一路」的文化意義,進一步弘揚「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同時也為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作出積極的貢獻。
【同期】敦煌研究院院長 趙聲良
現在我們把敦煌的東西帶到海南來,讓更多的人了解中華文化通過兩條線,一條海上(絲綢之路),一條陸上(絲綢之路),在不斷地跟國外進行交往。這點就是體現中華文化最大的一個特點,我們中華文化向來就是以非常廣博的胸襟,廣泛地吸收外來的東西,讓自己強大起來。但是有一點我們堅持自己的傳統,我想這個傳統我們應該繼承發揚。
【解說】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現存營造時間最久、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宗教藝術寶窟。在旅遊旺季時,每天都會有數以萬計的遊客到訪,對石窟保護造成較大壓力。趙聲良在談到如何保護與利用敦煌文化遺產時表示,研究院一直堅持保護優先的原則,未來敦煌還將打造更全面的數位化博物館,觀眾可以通過數位化實體展覽、網際網路線上展覽、手機APP等方式,在對敦煌藝術的本體不造成破壞的同時,更好地感受敦煌文化。
【同期】敦煌研究院院長 趙聲良
其實保護與利用這個關係,這個利用這方面不僅僅是旅遊,我覺得利用這一點更多的是要讓我們中國人從中去學習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讓更多的搞藝術,搞設計的人從敦煌藝術當中獲取靈感,同時他能夠創作出新的藝術,真正地把敦煌藝術就利用起來。為我們這個社會服務。我們講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才是最真正的,最大的一種利用。
【解說】此次藝術展由敦煌研究院和海南省博物館聯合主辦,通過八個篇章,100餘件展品和莫高窟第320窟的複製洞窟,全方位呈現了敦煌石窟的千年營造歷史、絲綢之路多元文化交匯的藝術結晶和敦煌文化的博大恢弘。
記者 林士傑 海口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