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藥專家唐啟盛:從精、氣、神論治精神疾病

2020-12-24 衛生健康資訊

唐啟盛,男,漢族,生於1956年,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第四、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從事中醫藥防治腦病的臨床、科研、教學工作40餘年,主要研究抑鬱障礙、焦慮障礙、精神分裂症、腦血管病、認知功能障礙、癲癇等神經精神疾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260餘篇,SCI論文4篇,編寫專著20部,申請發明專利5項,主持編寫行業標準5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九五」「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項目等省部級課題20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多項。

在幾十年臨床診療與熟讀經典的基礎上,我發現精、氣、神是構成人體的基本要素,三者的變化在精神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貫穿始終,故提出從精、氣、神三個層面認識精神疾病病機的理論。

精者,物質也;氣者,能量也;神者,信息也。對於任何一個生命體而言,三者密切聯繫、缺一不可。三者之中,神為核心。神包括所有的精神意識活動,又可分為腦神及五臟神。腦神為先天之元神,五臟神為後天之識神,兩者是體與用的關係,神之體在於腦,神之用在於五臟。腦神的充沛與否取決於腎精與腦髓的虛實,氣機的升降出入影響著神機的發散與斂藏。

精神疾病存在以下共同的病機:腎精虧虛、腦髓不足是基礎體質;肝失疏洩、氣機失調是核心機轉;腦神被擾、五臟神失常是關鍵轉歸。在具體疾病的診療上,需根據精、氣、神的具體變化進行辨證施治,運用益精、調氣、頤神的總體思路進行臨床幹預。這一理論基於傳統中醫腦病學和中醫神志病學提出的新理論體系。

抑鬱症:腎虛肝鬱-頤腦解鬱方

抑鬱症是一種以顯著而持久的情緒低落、活動能力下降、思維和認知功能遲緩為主要臨床特徵的精神疾病,屬於中醫學「鬱病」「梅核氣」「不寐」「髒躁」等疾病範疇。

古代醫家對鬱的論述有兩類:情志之鬱與病因之鬱。此二者概念的內涵有所不同,應加以區別。

情志之鬱是因為情志的抑悒憂鬱,而導致一些軀體症狀的出現,所謂因鬱而病。病因之鬱是由於三因致使臟腑功能失調,氣血津液運行紊亂,引起憂鬱不舒,即所謂因病而鬱。前者與原發性抑鬱障礙的特點相一致,後者與繼發性抑鬱的特點相一致。

情志之鬱又有怒鬱、思鬱、憂鬱之不同。我認為,自古以來的五鬱(金、木、水、火、土)、六鬱(氣、血、痰、火、溼、食)均為實證,至張景嶽始將鬱分為三,並有虛實之論。張景嶽所描述的「憂鬱」與我們今天所談的原發性抑鬱障礙關係密切,本病由衣食、利害、悲憂等造成的情志不遂而來,多見虛證為主,實證為次。

臨床發現,許多抑鬱障礙患者除情志抑鬱、胸脅悶滿之外,還具有健忘不寐、志意不堅、反應遲鈍、倦怠疲乏、腰膝酸軟、性慾減退的症狀,是腎虛肝鬱的證候。我認為本病多由素體腎精虧虛或肝鬱日久、思慮過度,暗耗腎精,以致水不能涵木,肝失疏洩而產生抑鬱的表現。

抑鬱症在精的層面,表現為腎精虧虛、腦髓失養;在氣的層面,表現為水不涵木、肝失疏洩而致肝氣鬱結;在神的層面,表現為腦神失養,情志憂鬱。

針對抑鬱症的上述證候特點,我總結出了針對腎虛肝鬱證的經驗方:頤腦解鬱方,從精、氣、神三個層面進行治療。在精的層面,針對腎精虧虛、腦髓失養,給予益腎填精補髓;在氣的層面,針對肝氣鬱結,給予疏達肝氣、條暢氣機;在神的層面,給予頤腦安神解鬱。全方共奏益腎調氣、解鬱安神之效。

焦慮症:腎精虧虛-安神解慮方

焦慮障礙是以擔憂、恐懼、易驚、易激惹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類疾病,屬於中醫學「驚悸」「怔忡」「百合病」「卑惵」的範疇。

通過精讀經典,我發現王清任所提出的燈籠病,其臨床表現與焦慮尤為一致。《醫林改錯》云:「瞀悶,即小事不能開展,即是血瘀。俗言肝氣病,無故愛生氣,是血府血瘀。急躁,平素和平,有病急躁,是血瘀。心裡熱,身外涼,故名燈籠病,內有瘀血。夜不安者,將臥則起,坐未急,又欲睡,一夜無寧刻。」描述了焦慮的精神性焦慮和軀體焦慮症狀。

我認為本病是在腎精虧虛的基礎上,由思慮過度導致耗精傷血,又進一步發展為肝血虧虛、肝失疏洩、氣鬱化火,最終上擾神明,使腦神不安。故臨床表現為多思多慮、神魂不寧、煩躁不安、失眠多夢等症。

焦慮症在精的層面,表現為腎精虧虛、腦髓失養;在氣的層面,表現為鬱熱不得疏達,氣鬱化火,進而木旺克土;在神的層面,表現為腎水虧虛,肝火上擾,神明不安。

針對焦慮症的上述證候特點,我在師法丹梔逍遙散的基礎上,靈活加減總結出安神解慮方,從精、氣、神三個層面進行治療。在精的層面,針對腎精虧虛、腦髓失養,給予益腎填精補髓;在氣的層面,針對氣鬱化火、木旺克土,給予疏達鬱熱、條暢氣機、健運脾胃;在神的層面,給予補髓健腦、清熱安神。全方共奏益腎填精、疏肝清熱、頤腦安神之效。

精神分裂症:腦神失養-滌痰清腦湯

精神分裂症是一類以思維、情感、行為的分裂,或伴有妄想與幻覺症狀等為主要臨床特徵的一類精神疾病,屬於中醫學「癲證」「狂證」「鬼交」「心風」「失志」等疾病範疇。精神分裂症的陰性症狀,中醫常稱之為癲證;其陽性症狀,中醫常稱之為狂證。

經多年臨床實踐,我發現精神分裂症的病機多與痰擾神明有關。癲證多為痰氣鬱結、肝鬱脾虛、痰溼上犯,故蒙蔽腦神;狂證多為痰火蘊結,肝膽之氣上逆,挾痰熱上擾,致神明不安。

精神分裂症由先天稟賦不足而腦髓虧虛,腦神失養是其發病基礎,後天痰熱擾神或痰溼蒙竅,造成神機逆亂是其發病關鍵,因此臨床表現為思維分裂、認知減退、情感異常等精神症狀。

精神分裂症在精的層面,表現為腎精虧虛、腦髓失養;在氣的層面,腎陽虧虛,氣化失司,脾失溫煦,生溼生痰,上蒙清竅;或腎陰失滋,水不涵木,木旺克土,脾失健運,生溼生痰,痰熱膠結而上擾神明;在神的層面,表現為痰蒙神竅或痰火擾神。

針對精神分裂症的上述證候特點,我總結出驗方滌痰清腦湯,從精、氣、神三個層面進行治療。在精的層面,針對先天稟賦不足,給予益腎填精補髓;在氣的層面,給予疏肝健脾、行氣化溼,暢利中焦氣機;在神的層面,給予豁痰安神或滌痰清熱。全方共奏祛痰開竅、寧神安魂之效。

多年來,我一直主張多學科交叉和融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挖掘中醫藥的寶貴經驗,並從神經影像學、蛋白組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等多個角度開展了抑鬱障礙和焦慮障礙的中醫藥作用機制研究,運用數據挖掘技術分析抑鬱障礙的中醫證候學規律,進行中醫藥治療抑鬱障礙和焦慮障礙的臨床療效觀察,制訂了規範的《抑鬱症的中醫診療方案》《焦慮症的中醫診療方案》,形成抑鬱症、焦慮症和鬱病的行業標準,以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優勢病種診療方案和臨床路徑,在全國推廣應用。(來源:中國中醫藥報,作者:北京中醫藥大學 唐啟盛)

相關焦點

  • 勝利醫院張萬義、潘繼波入選全國老中醫藥專家指導老師、繼承人
    勝利醫院首席醫療專家、老年病醫院院長張萬義博士成為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勝利醫院中醫科的副主任醫師潘繼波成為學術繼承人。  12月4日,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聯合下發《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於公布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及繼承人名單的通知》,通告了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及繼承人名單。
  • 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左振素教授傳承工作室落戶濟南中醫風溼病醫院
    自11月1日—15日,祛炎治痛·抗復發第一季痛風、風溼名醫巡禮工程開展以來,越來越多的痛風、風溼疾病患者懂得了風溼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重要性。   近日,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左振素教授傳承工作室也即將落戶濟南中醫風溼病醫院,同時還要進行學術經驗傳承的拜師儀式。
  • 首屆五運六氣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在勝利醫院召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呂增霞12月11日,由東營市中醫院(東營市勝利醫院)主辦、盧思儉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及東營勝利中醫醫院協辦的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盧思儉學術思想及臨床應用研討會暨東營市中醫學會、中醫協會首屆五運六氣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在勝利醫院舉行
  • 中醫「治未病」:治未來疾病
    過去,不少人對中醫「治未病」不甚了解;如今,很多人通過此方法提高了身體素質和免疫力。  在全民健康理念下,承載著千年中醫文化精神的中醫「治未病」思想應發揮怎樣的作用?該如何普及和推廣?在新時代,「治未病」又有哪些創新之處?對此,《中國消費者報》進行了深度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一戰,「治未病」「防」重於「治」的思想廣為人知。
  • 左振素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濟南揭牌
    11月18日上午,左振素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授牌暨學術經驗傳承拜師儀式在濟南中醫風溼病醫院舉行。左振素,女,主任中醫師,全國第四批、第五批、第六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導師,全國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專家,山東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1976年畢業於山東中醫學院。風溼病專科學科帶頭人,山東省名中醫師,兼任山東省中醫藥學會風溼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臨沂市中西醫結合學會風溼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 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姜春英教授傳承工作室落戶日照市中醫醫院
    12月5日,日照市中西醫結合學會肛腸專業委員會2020年學術年會暨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姜春英教授技術協作籤約及授徒拜師儀式在日照市中醫醫院成功舉行。會上,日照市中醫醫院與山東中醫藥大學姜春英教授團隊進行了技術協作籤約,姜春英教授被聘為日照市中醫醫院肛腸科首席專家、名譽主任及特聘教授。同時舉行了「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姜春英傳承工作室落戶日照市中醫醫院」揭牌儀式,會議由副院長高楠主持。
  • 張志國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通過驗收
    12月16日上午,湖南省中醫藥管理局科技教育處處長劉軍、副處長楊文洲、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張水寒教授、湖南中醫藥大學李順祥教授、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陳衛紅主任藥師等專家組一行,對張志國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進行實地考察驗收。
  • 精、氣、血、津液學說 精
    但中醫學屬於自然哲學,是中國傳統的自然科學,限於當時的科學水平和認識能力,在闡述主命、健康和疾病時.也必然會發生哲學與醫學、抽象與具體的物質概念混稱。在精、氣、血、津液學說中,精、氣、血、津液等雖然是生命的基本物質,屬於生命科學的具體物質概念:但是.我們理解其內涵時。
  • 左振素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授牌濟南中醫風溼病醫院
    為深入貫徹落實《醫藥衛生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1-2020年)》,傳承全國名老中醫左振素教授中醫藥學術經驗,11月18日,在濟南中醫風溼病醫院隆重舉行左振素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授牌暨學術經驗傳承拜師儀式。
  • 醫學專家:遊戲成癮是一種精神疾病 及時幹預可防可治
    新華社蘭州10月10日電(記者梁軍、郎兵兵)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醫學專家提醒,遊戲成癮也是一種精神疾病,容易影響正常生活,損害身心健康。
  • 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尤昭玲被湖南中醫附一聘為終身教授
    中新網湖南新聞6月23日電 (通訊員 胡翠娥 陳雙)22日,世界中醫藥聯合會婦科分會會長、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尤昭玲教授被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聘為終身教授。  尤昭玲教授原任湖南中醫藥大學校長、湖南省科協副主席,現任世界中醫藥聯合會婦科分會會長,是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 最新出爐:「國家級老中醫藥專家」,我省43人入列
    最新出爐:「國家級老中醫藥專家」,我省43人入列 2017年12月13日 14:48:31來源:浙江在線鄭希均   浙江在線12月13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鄭希均)為貫徹落實《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中醫藥人才發展「十三五」規劃》,根據《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百千萬」人才工程(岐黃工程)實施方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開展了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
  • 青島市新增2名國家級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山東衛生新聞網訊  近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布第六批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及繼承人名單,青島市謝旭善、劉立安2名專家入選第六批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王琳、劉曉燕、曲憲雙、孫煒4名同志入選第六批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繼承人。
  • 從「五精所並」看中風證治
    相乘說 主要以王冰、張景嶽為代表,他們認為「五精所並」是具有承制關係的兩髒相併而產生情志病變。如張景嶽認為「髒氣有不足,則勝氣得相併也」,「並於心者,火之氣也,氣並於心則神有餘,故其志為喜,然《本神》篇曰:肺,喜樂無極則傷魄,正以心火實而乘肺金也」,「氣並於肺,則乘肝而為悲哀,肝之虛也」,「氣並於肝,則乘脾而為憂,脾之虛也。《本神》篇曰:脾,憂愁不解則傷意」,「氣並於脾,則脾實乘腎,故為畏。
  • 廣西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拜師儀式在南寧舉行
    入選廣西第六批繼承工作指導老師與36名繼承人舉行拜師儀式,這是廣西在加快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和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培養工作的一個重要舉措。這次廣西入選全國第六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的18位指導老師中,包含了國醫大師韋貴康教授、全國名中醫陳慧儂、黃瑾明教授等。
  • 全國名優專家坐診太原市中醫醫院一覽表
    主任中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山西省優秀專家,山西省委、省政府聯繫專家,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出身中醫世家,其父柴浩然為全國首批名老中醫藥專家,著名中醫臨床學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在山西中醫界素有「南柴」之譽。
  • 美國版數字報-第五代腦立體定向手術-靶向治療難治性精神疾病
    ,仍然有1/3的患者症狀得不到有效控制,這類疾病被稱之為難治性精神疾病,精神內科醫師無奈地稱之為「精神癌症」。  對於難治性精神疾病,精神外科-立體定向手術有了用武之地。該技術已經有100多年的發展歷史,如今的定向與定位技術已經發展至第五代。其特點是腦內核團定位精準,神經調控安全有效。這讓精神疾病患者的頑固性症狀得到了及時、有效地控制;同時,服藥劑量也顯著減少;阻斷了患者的惡性精神循環,讓精神康復得以真正實現。
  • 武義治男科醫院_39健康網_疾病
    核心提示:少精會引起男性不育,對於一個男人而言,不能生育終究是個遺憾,不管是對於自己、對家庭都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其實男性少精症也具有生育能力,只是這種生育的機會很小,而且精子的質量也是沒有辦法保證的。其實我們生活中存在著很多少精症的致病原因,只是我們不注意罷了,金華同濟醫院男科專家分析:造成少精的原因有哪些。
  • 專家說這是精神疾病,得治!
    據媒體報導,「吃雞遊戲」在全國青少年當中已出現流行成癮之勢,引起專家的擔憂。「吃雞遊戲」為什麼會這麼火,讓那麼多人都沉迷於它無法自拔?(1)遊戲的公平和隨機性。遊戲每一局都會有100名玩家參加,遊戲開始後,所有玩家將被隨機投放在絕地島(battlegrounds)的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