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曉蓉:基督教電影《悲慘世界》影評--世界究竟悲慘在哪裡

2020-12-17 基督教資訊平臺

電影《悲慘世界》照例第一時間看了,卻在長長的沉思中。世界究竟悲慘在哪裡呢?命運多桀,罪惡不義,還是掙扎無力?是,這些無不悲慘,無不築成苦難的長城。可這些還是表象,在無常的風中低吟淺唱,如春過草原,秋即枯乾,一代代的生靈呵一輪輪悲劇的輾轉。何止在講述法國大革命前後的故事呢,它在不息地述說生命的哀嘆。經典名著的魅力就在此吧,一面鏡子,看見你我,看見人類。

世界悲慘在誰也別想逃不出詛咒

人生最大的悲慘莫過於無奈,怎樣的努力和奮起仍深深地無奈。這是世界悲慘的根底——生來就在這被詛咒過的世界。佛家對此有深刻的洞見:世間種種,終必成空。除了涅槃,無處可逃苦與罪。命運無情、世事無常,無非落了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是的,從人的頭腦來測觀,這就是思量的極限了。所以人也只能是人,再怎麼修煉提升也成不了神。唯有上帝親自來啟示這悲慘的根源:世界在咒詛中。為此主耶穌怎樣地「心裡嘆息」呢!基督徒在傳福音時很少宣講,自己也不願多去沉思面對——世界和世界中的人生無不在詛咒中,並且是多重詛咒:上帝的詛咒,連地也不為人效力。撒旦的詛咒,快跟著我到地獄吧。人的多樣咒詛,出於祖先遺傳的、偶像崇拜的、苦毒怨恨的、嫉妒紛爭的……無不編織出咒詛的縱橫交錯。

世界悲慘在全地遍滿罪的汙染

詛咒從何而來?上帝不是愛嗎,祂怎麼也詛咒。詛咒乃是從罪而來,這是被罪完全汙染的世界,像城市上空的霧霾沉沉籠罩,絕不是一個人或一群人可以揮之能去的。罪狠狠地扎傷每一個生命,即便是善良的人也無緣無故地受苦。柯賽特、艾潘妮等天使般的女孩也身陷其中。在罪淫遍布的世界,你不因罪扎別人,別人也會來扎你。無辜的罪更顯出這個世界真是惡極了!誰又能說自己無辜呢,世界的罪有份於世界的每一個人。德納第夫婦的鬧劇讓這個罪惡的世界不僅悲慘雜陳,還有些小丑般的無聊。

世界悲慘在人求義不得又自義泛濫

面對如此深重的罪惡之苦,人本能地尋求公義和解脫。悲慘的加劇也正在這裡:人追求義而不得,且自義泛濫。就好像看著垂死的病人,著急地為他手術,卻不得其道,手術刀揮來揮去弄死了更多的人,包括自己。影片中充滿革命豪情的青年誰不是父母的心肝寶貝,若他們死後有知,活活看見自己的鮮血和夢想截然不符時,該是怎樣破滅的撕裂和疼痛呢。對真心追求正義的人,沒人能承受這種幻滅!從這個角度而言,一生最悲慘的當是監獄長賈維爾,那種持守的幻滅絕望連至親至愛都無法安慰的。馬呂斯的追求若不有和柯賽特有情人終成眷屬,其悲劇也在所難免。當然啦,畢竟他們真正的用心追尋並實踐過,比起中國幾千年每次都想賭一把的革命,和希望重新洗牌的流氓政治,他們的教訓相較而言有另一種更深入的推動力。

世界悲慘在光臨到黑暗,黑暗並不來就光

要推到哪裡去呢?推向真正的義那裡。在雨果的筆下,他期盼著用「博愛」、「仁慈」、「善良」和「饒恕」來改變這個「悲慘世界」,主人公冉阿讓便是一個寄託和理想。可惜的是「光來到世間,世人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不愛光倒愛黑暗,定他們的罪就是在此。凡作惡的便恨光,並不來就光,恐怕他的行為受責備。」(約翰福音 3:19-20)光不是沒有臨到,神的愛和拯救在十字架上早已顯明了。法國這樣的國家本是深受主的恩澤,為什麼卻經歷如此激烈的動蕩和混亂的革命中?這是悲慘世界最悲慘的地方:盼望救恩卻拒絕救恩,喜歡光卻不真認識光,並有多少人企圖以自己的光代替基督的光。唐崇榮牧師說「當世界歷史蓬勃像大洪流來勢洶洶的時候,卻從其中發現有一條細流,那就是上帝的『救恩歷史』。這條在人類歷史洪流之中常常被藐視的小細流,竟是整個人類真正屬靈生命的命脈。」何等的悲哀啊,「一條細流」、「常常被藐視的小細流」,屬神的子民哪,難道不扎你的心嗎?「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馬太福音22:14)哀莫大於此也。

感謝主,雖是細流,畢竟存在。「而上帝就保守這細流的聖潔,定奪整個歷史的價值、審判整個歷史的罪惡,祂要拯救整個歷史中間那些蒙揀選的人。」(見唐崇榮的《上帝的道與歷史的動向》)緊緊抓住這悲慘世界中上帝的面光投下的一抹亮色吧!

 

                             2013/3/5  重慶 媛媛家

基督時報特約/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立場,供讀者參考,基督時報保持中立。歡迎個人瀏覽轉載,其他公眾平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探尋基督教電影《悲慘世界》拍攝背後的坎坷經歷
    據綜藝報介紹了《悲慘世界》拍攝背後的艱辛歷程,從起初選擇將音樂劇改變為電影是否會收益的壓力到拍攝壓力等等一系列過程,足以讓人觀眾明白這一鴻篇巨製的來之不易。2003年,由音樂劇改編的電影《芝加哥》(Chi cago)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掀起好萊塢音樂劇改編風潮。
  • 《悲慘世界》影評:複雜社會所造就的難解矛盾
    「93省」指的是巴黎北郊的塞納-聖但尼省,因為人們多為勞動階級,加上大量北非與非法移民的移居,逐漸成為全法國最貧困,竊盜、販毒、賣淫等犯罪事件層出不窮的地區,而這正是《悲慘世界》整部電影的故事舞臺。《悲慘世界》好看嗎?
  • 電影《悲慘世界》的啟示
    原標題:電影《悲慘世界》的啟示  有人說,文藝裡的情緒不是真的情緒,縱然能逼近人的喉頭,燃燒人的心頭,但是,文藝所描繪的鮮活的意象如此傳神達意,完全是從生活裡走出來的,又怎麼可以說不是真的情緒呢。  觀賞湯姆·霍珀執導改編的同名音樂劇電影《悲慘世界》,原以為頗為熟悉的故事情節,只會在重溫歷史的過程中有所裨益。
  • 《悲慘世界》:音樂與電影的交融
    電影《悲慘世界》劇照 張婷  自好萊塢電影《悲慘世界》在全球上映後,各國觀眾對該片的評價褒貶不一:美國人很喜歡它,  《悲慘世界》吸引著藝術家們樂此不疲地以不同的藝術形式將其呈現給大眾——音樂劇《悲慘世界》於1980年在法國首演,1985年登上英國倫敦西區的舞臺,1987年亮相美國百老匯。20多年來,音樂劇《悲慘世界》的全球觀眾超過6000萬人次,已成為全球壽命最長的音樂劇之一。電影界對這部名著的改編熱情有過之而無不及——1907年的默片時代,法國導演蓋布朗切就把小說中的部分章節拍成短片。
  • 伊能靜:在福音電影《悲慘世界》中看到神的品性
    近日,福音電影《悲慘世界》在全國的公映引起極大反響。為此許多明星、牧者、基督徒音樂人、小說家及信徒觀看後都發出感慨。臺灣演員伊能靜也在其微博上分享這部電影,評論看完後很催淚,並感嘆在電影中看到了上帝的品性。
  • 電影解析《悲慘世界》:以悲憫拯救悲慘,是最精緻的藝術
    飾演阿曼達的珂賽特年輕漂亮,她是這個悲慘世界的唯一亮色,也可以算是這個悲慘故事的一些光明的希望與慰藉,她代表了幸福的未來。 從電影藝術上來說,歌舞題材的影片,註定不是普羅大眾口味的一種藝術形式。這就好比話劇、歌劇,多數人看來,這種藝術形式曲調很高,其藝術形式無人質疑,但其欣賞能力會將很多人拒之門外。
  • 經典電影推薦之《悲慘世界》
    電影是2013年在中國內地公映,前身是同名音樂劇,根據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1862年發表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這部電影是一部音樂電影,人物的對話以歌唱的形式呈現。在我看來影片很優秀,當然這部片子並不適合於所有人。
  • 草根評《悲慘世界》:音樂震撼人心
    《悲慘世界》受網友稱讚新浪娛樂訊由湯姆-霍頓執導,休-傑克曼[微博]、安妮-海瑟薇及拉塞爾-克勞聯袂出演的音樂劇電影《悲慘世界》於2月28日起在全國各大影院熱映。新浪娛樂草根影評平臺--圍脖觀影團[微博]在公映首日組織網友們觀看了本片。本期參與活動網友25歲以上70%、25歲以下30%,男性網友30%、女性網友70%。大家對於這部電影給出的綜合評分為9.0分。這部《悲慘世界》是湯姆-霍頓繼《國王的演講》獲得第83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後的最新力作,影片是根據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的長篇小說改編而成。
  • 《悲慘世界》簡介
    誕生百餘年來,《悲慘世界》被演繹成多種表演版本,卻遲遲未登上過歌劇舞臺。偉大的作曲家普契尼曾嘗試改編,終因嫌其過於複雜而放棄。而中國觀眾所最熟悉的《悲慘世界》,莫過於由法、德、意三國合拍的電影版,該片的主角正是與阿蘭•德隆、保羅•貝爾蒙多等並稱為「影壇四雄」的法國已故電影明星裡諾• ;凡杜拉。
  • 悲慘世界
    珂賽特: 珂賽特:芳汀的私生女兒,擁有悲慘的童年。但她在冉阿讓的保護下長成為一位開朗堅強又美麗的少女,與一名參加革命的學生馬瑞斯一見鍾情並相愛。但是,周圍的人和命運都打算破壞這段戀情,也有來自冉阿讓的阻力。
  • 電影《悲慘世界》
    法國人,又拍了一部《悲慘世界》?前面安妮海瑟薇不是剛留長頭髮不太久嗎?片名著實嚇我一跳,結果開片卻是世界盃法國奪冠。前一陣才說的喜歡紀實風格,不得不偷偷咽回去。你要是僅僅客觀鏡頭加靜謐配樂,我是喜歡的。
  • 《悲慘世界》音樂引笑場 觀眾:比《新白娘子》誇張
    昨日,《悲慘世界》首映,記者從院線處得知,雖然是公映第一天,但該片排映場次不多,上座率一般。更悲慘的是,因為該片是音樂劇電影形式,對於電影中角色用「唱」來說話,有觀眾難以接受,甚至引發笑場。  《悲慘世界》唱不停  文學名著竟遭笑聲  《悲慘世界》在剛剛結束的第85屆奧斯卡電影金像獎上,一舉拿下了最佳女配角、最佳化妝與造型設計、最佳音響效果三項大獎。不過奧斯卡的榮譽顯然沒能助它在中國內地公映一臂之力。
  • 《悲慘世界》詞作者去世,赫伯特·克雷茨默的文字魔法
    克雷茨默是音樂劇《悲慘世界》的英語作詞人,他重新編排這部法語音樂劇的歌詞,幫助作品成為全球最膾炙人口的音樂劇之一。他一生與文字為伍,曾說自己「先是新聞人,才是作詞人」。因為對時事與社會的觀察,克雷茨默的文字作品雋永深刻。《悲慘世界》的製作人卡梅隆·麥金託什在悼文中說,克雷茨默為《悲慘世界》留下的非凡詞句「將永遠活在人們的記憶中」。
  • 《悲慘世界》,瑕疵難掩自然美
    《悲慘世界》的故事對很多觀眾來說並不陌生,它讓我們跟隨著冉阿讓跌宕起伏的人生和足跡,去身臨其境地感受法國大革命後社會的骯髒炎涼、卑微親情和熱血夢想。  《悲慘世界》已經十九次被改編成電影。而今年這一版本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非改編自維克多·雨果的原著小說,而是1985年登陸倫敦西區而聞名世界的音樂劇,是二次改編的產物。
  • 法語文學翻譯家餘中先談《悲慘世界》:「悲慘世界」是悲慘的人的世界
    1978 年,他考上北京大學法語系,進入法語文學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雨果和他的小說《悲慘世界》無疑都是熠熠生輝的。《悲慘世界》最早叫《貧困》,是一個名詞,後來改為形容詞「悲慘的」。「悲慘世界」其實是指悲慘的人的世界。十幾歲:從事法語文學翻譯和研究後,您是如何一步步加深對雨果及其小說《悲慘世界》的理解的?
  • 《悲慘世界》何以「逆襲」中國影市
    經典名著改編成影視劇在國內外都屢見不鮮,而像《悲慘世界》這樣口碑與票房兼得的卻少之又少。那麼,音樂劇電影《悲慘世界》成功的秘訣是什麼?能給我們今後的名著改編帶來什麼樣的啟示?     儘管剛剛獲得第85屆奧斯卡獎三項大獎,儘管在全球的票房累計超過4億美元,音樂劇電影《悲慘世界》在國內上映前,市場前景卻普遍不被看好。
  • 小Q觀影團新春大片檔:觀影《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悲慘世界》#騰訊大浙網小Q觀影團#聯合杭州新遠國際影城獻上春季大熱電影。現在只要在下方報名,並成為的粉絲就有機會入團,團費只需觀後微影評一篇。快來加入!【活動參與方式】有興趣的網友們請在報名表格處填寫相關信息,我們會根據報名情況甄選哦,最重要的,是免費的哦!
  • 為何法國入圍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取名《悲慘世界》?
    圖片:電影開頭即以法國首度贏得世界盃冠軍熱鬧開場,其中寓意深遠。圖片:電影開頭即以法國首度贏得世界盃冠軍熱鬧開場,其中寓意深遠。法國電影《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入圍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十強、金球獎最佳外語片並勇奪坎城影展評審團獎,在全球各影展均有斬獲,而電影名稱和法國大文豪雨果著作《悲慘世界》同名,是導演拉德利(Ladj Ly)向雨果的致敬,更巧的是,拉德利的出生地,正是雨果埋首寫出《悲慘世界》的所在地。
  • 《悲慘世界》:沒有看過讓人這麼絕望的電影!
    今年有一部處女作橫掃各大電影節——《悲慘世界》。導演是黑人拉吉·利,從小在巴黎北郊的社會底層長大。電影講述的並非是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的《悲慘世界》,但傳承了雨果小說的精神。1862年,作為法國大革命後出生的一代、在漫長的革命和各類政變與戰爭中長大的雨果,發表了長篇小說《悲慘世界》。法國大革命走向激進,革命者的鮮血衝刷了巴黎。而後,是不穩定的政權,王朝和新政府的交替更換。
  • 《悲慘世界》影評:忠實音樂劇對白不足5分鐘
    新京報訊 奧斯卡頒獎典禮剛結束3天,獲得最佳女配角獎和最佳影片提名的《悲慘世界》就在國內公映,滿足了影迷的需求。這部由《國王的演講》導演湯姆-霍伯帶來的新片,改編自同名音樂劇,觀眾被這部影片精彩的音樂和歌詞,以及悲天憫人的劇情打動,觀影團給出了85分的平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