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後「辭職保胎」是常態?孕後過度矯情,可能會害了寶寶

2020-12-19 關山老師育兒

「懷孕後是辭職在家保胎還是繼續上班?」這幾乎是每一個上班族女性懷孕後都會考慮的問題,正反方的支持者也都很多,不過從總體趨勢來看,選擇辭職在家養胎的女性朋友還是比較多的,但是辭職在家養胎真的對胎兒好嗎?

文文是一個知識文化水命很高,擁有高學歷的女性,但是她從小深受父母的傳統教育方式的影響,讓她習慣性地聽從長輩的決定,在她畢業後參加工作不到一年,就被家裡人安排相親結婚了,嫁給了一個有錢人家,對她也非常的不錯,結婚後沒幾個月就懷孕了。婆婆想讓文文好好在家養胎,就讓文文辭掉工作,雖然文文最開始也是不願意的,但是文文的媽媽出於對文文的關心也讓文文辭職在家養胎,擔心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危險,會傷到胎兒。

於是文文就毅然的辭掉了無數人都羨慕渴望的工作,安心的在家做起了全職媽媽,朋友告訴文文女人還是要有自己的事業經濟獨立的好,而且才懷孕兩個月沒必要辭職這麼早。文文卻完全沒當回事,她覺得自己家也不缺錢,公公婆婆對她也很好,就算沒有工作也沒事,而且辭職在家安心養胎也是對自己腹中的寶寶好。

而她辭職以後確實也享受到樂公主般的待遇,過上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有錢的公婆還專門給文文請了保姆和營養師,就連文文出門散個步都讓保姆陪著,生怕文文出個什麼閃失,婆婆也說:「該花錢的地方就不能小氣,錢就帶不走!」

朋友們都羨慕文文嫁得好,有這麼好的公婆,生活這麼幸福美滿,不愁吃喝。就這樣文文生下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兒子,文文也沒有繼續出去工作了,選擇在家當全職媽媽帶孩子。

但是雖然文文的孩子比同齡的孩子重,看起來白白胖胖的非常的健康,但是體質卻很差,免疫力弱,三天兩頭的生病,而孩子一出問題生病,文文這個媽媽自然就成了大家的針對對象。公公婆婆認為文文又不用工作賺錢,每天只照顧孩子,卻連這個本職工作都做不好,總是讓孩子生病,於是經常責怪文文,覺得文文無能,不賺錢就算了,還帶不好孩子,文文和婆家的矛盾也就此產生了。

文文感到非常的委屈,認為自己每天累死累活,照顧著孩子的一切,已經處處小心了,孩子生病也不是自己能夠決定的,但是一出問題卻都責怪她,為了孩子都犧牲了自己的工作,現在還被嫌棄。於是文文決定重新找工作,自己賺錢,擺脫對婆家的依靠,結果發現,當時身為行內精英的她在面試時卻到處碰壁,圈內好友也勸她,如果想幹,只能從頭開始了,還不如壓一壓火氣,繼續在家帶孩子,畢竟文文的公婆家也不缺錢。

文文的遭遇很多女性都遇到過,本來是想著為了孩子在家做全職媽媽的,卻沒想到還遭到一身埋怨,而工作也不好找了。那麼懷孕後究竟應不應該辭職呢?其實懷孕後堅持工作也是有好處的。

孕後堅持工作的媽媽們有這些好處

很多人都說懷孕了還工作對孩子不好,影響胎兒發育,或者是危險啊等等一些不好的事情,其實這只是一些片面的看法,這些人只看到了懷孕工作的壞處,卻忽略了這些好處:

能夠增強胎兒的免疫力懷孕之後就辭職在家專心養胎的孕媽們,雖然對自身和胎兒來說是安全了,但是由於長時間在家很少接觸到外界,就很難接觸到足夠數目的細菌,這些病原體的減少會讓母體的抗體種類和數目也隨之減少,胎兒的天然被動免疫能力就會變差,所以孩子出生後就可能會存在免疫力低下經常生病的情況。反之,懷孕之後,堅持工作的孕媽們,只要合理地安排工作不要過度的操勞,也能適當地增強腹中胎兒的免疫力。

提高孕媽的身體素質雖然懷孕,但是每天的運動量是不可少的,孕媽起碼每天都要保證半小時左右的運動量,這看似非常的簡單,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絕大多數孕媽的都覺得運動會傷到腹中的胎兒,而且懷孕運動太累了,感覺就算不運動也沒啥關係。再加上如果辭職在家養胎,就更不用說運動了,這個時候孕婦的身體你就會出現很多不良反應,比如說尋思發胖或者妊娠高血壓等。

堅持上班工作的孕媽們,生活作息非常的規律,每天還有一定的運動量,這樣母體的身體素質也不會下降,而母體的身體素質決定了胎兒的健康安全。當然,就算工作也要定期去醫院做孕檢,不要幹太重太累的活,要保證自身和胎兒的安全。

避免婆媳關係惡化如果辭職在家養胎的話,每天在家要面對婆婆,長時間的相處加上兩個人之間的代溝,可能會和婆婆之間發生矛盾,導致婆媳關係惡化。而每天上班的話,不用24小時面對婆婆,晚上回家之後婆婆肯定也會心疼你懷孕還上班,更加遷就你,也會對你更好,也不至於讓婆婆認為你整天遊手好閒花她兒子的錢。

太過矯情可能會有礙胎兒發育,可別忽視

孕婦是脆弱的,是弱勢群體,需要大家的保護,但是這種保護應該是保護孕婦和胎兒的健康安全,而不是限制孕婦的人身自由,讓孕婦辭職在家什麼都不敢。而且過度的矯情可能會導致胎兒發育遲緩,耐受性減弱,在遇到突發狀況的時候,非常容易出現意外。

當然,這也不是說讓孕婦什麼都不用管,該幹嘛幹嘛,畢竟懷孕了還是要注意,比如說劇烈運動、重活累活之類的事情就不要再做了,而且還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但是有的孕媽的身體情況和別人的情況不一樣,非常的脆弱,沒辦法工作,需要辭職在家臥床保胎的,這種情況的孕婦也不要總是躺在床上哦,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還是要多下床走動走動的,長期躺在床上對身體也沒有好處,平時多和朋友聊聊天,避免長期臥床沒人說話,會胡思亂想。

總之,懷孕並不是生病,不需要辭職在家養著,適當的工作不僅對胎兒好,也對自己有好處,還可以避免一些家庭的紛爭。

相關焦點

  • 懷孕後「辭工保胎」成常態?孕後過度矯情,害的不光是孩子
    導讀:懷孕後「辭工保胎」成常態?孕後過度矯情,害的不光是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懷孕後「辭工保胎」成常態?孕後過度矯情,害的不光是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如此保胎,可能會害了寶寶……
    作者:寶寶知道 孕育那些事兒「保胎」可不是想保就保的,即便你是高齡產婦也不例外——「孕媽媽如果是正常受孕,無基礎疾病,孕檢正常,且身體沒有什麼不適的話,即便是高齡孕媽媽,也不用刻意去保胎。平時保持良好的心情、飲食習慣,遠離汙染環境即可。」
  • 懷孕後不上班就是矯情?未經他人事,莫論他人非!
    我剛註冊頭條那天,寫了一篇微頭條,頭條內容寫的是懷孕後你是選擇了辭職還是繼續工作?我發表後,就有很多人在下面評論,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的觀點就是&34;。懷孕後選擇不上班的人真的就是矯情?有人說孕期反應人人有,懷孕的時候每天都難受還是照常上班,不理解動不動就辭職的人。
  • 女子懷孕後每天臥床保胎,老公說她矯情,產檢時聽到醫生診斷傻了
    導語:女子懷孕後每天臥床保胎,老公說她矯情,產檢時聽到醫生診斷傻了。毛美麗是一位孕媽媽,這是她第三次懷孕了。她第一次懷孕還是四年前,那時懷孕兩個多月時毫無徵兆的流產了,毛女士的心情大受影響,但是擦乾眼淚,她安慰自己,也許是這個胚胎沒有發育好吧,後面還有有寶寶的。第二次懷孕,雖然毛美麗萬分注意,但是到了三個多月還是流產了。這下子她快要崩潰了,老公雖然沒說什麼,可是他的嘆息聲卻像刀子一樣剜心。
  • 懷孕後是不是一動不動才能更好保胎?
    有很多女性朋友懷孕後都是比較緊張的,尤其是第一次懷孕的女性,對於未來寶寶的期待,想在孕期給寶寶一個更好的發育環境,各種營養也是不斷的,生怕給自己寶寶的營養不夠。還有一些女性朋友因為做的是試管嬰兒,就更不敢「輕舉妄動」,到家裡之後就一直臥床,連上廁所都不敢去,害怕胎兒掉出來。
  • 懷孕後是辭職安胎還是堅持上班?這3點區別太明顯,孕媽要慎重
    ,是辭職安胎,還是堅持上班,這是很多孕媽都會面臨的一個問題。除此之外,懷孕後繼續上班的孕媽沒有自己與社會脫節的恐慌感,精神上也更加自信。相比之下,一懷孕就辭職的孕媽們在離職後就失去了社保,生育的費用都要自行負擔。
  • 懷孕後是辭職安胎還是堅持上班?這3點區別太明顯,孕媽要慎重
    家人們的關懷讓孕媽倍感溫暖,可是這份工作雖然賺錢不多,但勝在輕鬆,所以為了安胎而放棄工作實在有點不甘心……無論怎麼選擇,都各有利弊,這位孕媽由此陷入了深深的糾結之中。懷孕後,是辭職安胎,還是堅持上班,這是很多孕媽都會面臨的一個問題。
  • 23歲孕婦整天臥床保胎,老公說她矯情,孕檢時醫生的話讓他愧疚
    現在醫療技術越來越發達,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意外的發生,所以孕婦和家人也都重視起了孕檢,這才能保證寶寶在腹中平穩生長,不過作為老公,遇到這種情況卻難以做到感同身受,還誤以為寶媽太矯情。,老公卻說她太矯情小茂是一位年輕的23歲寶媽,不過從小體質就很弱,結婚有了寶寶了,身子就更虛弱不堪,如今是第三次懷孕了,第一次懷孕,不到兩個月就毫無徵兆的流產了,心裡自然難過不已,只好安慰自己還年輕,以後還會有寶寶的。
  • 懷孕後要不要辭職養胎?我是這麼看的!
    很多女人在懷孕後都會面臨這樣一個問題,要不要辭掉工作安心養胎?相信每個女人所面臨的處境不同,相應也會得出不同的答案。如果你懷孕前有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而你又不願意因懷孕而失去工作,那麼你可以選擇不辭職。可以將懷孕的消息告訴領導,減輕相應的工作量。懷孕期間得到各方面的照顧是每個女人應該享受的權利,沒有必要這個時候逞強。可以等休完產假後再將怠慢的工作彌補回來。相反,如果你只是做著繁瑣而心煩的工作。工作情緒已經達到了「上班就像上墳一樣」的糟糕地步,那麼建議你義無反顧的辭職。
  • 懷孕後是該辭職還是該繼續上班?過來人的說法很受用
    但寶寶出生後只能靠她一個人帶,因此產假結束她也沒辦法繼續上班。於是她現在十分糾結,是該立刻辭職回家好好歇歇,還是繼續上班?說實話,不少職場女性在面臨閨蜜的類似處境時,多少都會有過這些糾結。孕期上班或者回家休養,到底哪個才是更好的選擇?不妨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 孕早期保胎遇咳嗽,對寶寶有影響嗎?注意方法勿受太多牽制
    文/母嬰期刊懷孕後媽媽的一舉一動可以說都會影響孩子的發育和成長,可是影響的大小是不一樣的,有些影響幾乎可以忽略的,所以孕媽們不必太過擔心。這件事,過度謹慎,或者是過度放縱;有些老人覺得自己以前懷孕時沒有那麼多忌諱,也沒有那麼多不可以,覺得孕婦和正常人是一樣的,沒有多大區別;而一些老人的觀點是懷孕了就是家裡的寶,必須要好好伺候著,什麼也不能做,也不能出門,外面很多不確定因素,還有關於吃的必須要吃家裡的東西,外面的都不能吃。
  • 試管嬰兒移植後,孕媽媽不能錯過的4種養胎保胎食物!
    很多孕媽,在懷孕後,問到最多的就是「醫生,我這個孩子保不保得住」;甚至也有一些病人,已經用上了黃體酮,跑來問「為什麼出血還沒有止住」、「有沒有其他更好的保胎藥」。
  • 什麼情況醫生不建議保胎?這3種情況,孕媽最好不要保胎
    小婷在懷孕五周左右做產檢的時候,醫生告訴她有先兆流產的現象,就給她開了一些保胎藥,在懷孕期間,小婷比較擔心胎兒的發育情況,想要知道平時注意些什麼才能確保平安呢?醫生告訴她,只是孕酮有點低,不用太過於擔心,只要正常的休息,不要太過於勞累,保持情緒穩定就可以,像小婷這樣,在孕早期的時候發生先兆流產的現象有很多,但是大部分都可以順利生產,不需要過度保胎,也不需要長期臥床,那什麼情況醫生不建議保胎呢?
  • 那些懷了孕就辭職的媽媽,現在都怎麼樣了?
    最近在我們的媽媽社群裡,小袋鼠發現很多孕媽都在討論」懷孕後要不要辭職「的問題。 「家裡人要我辭職在家養胎,我該怎麼辦?」「上班好累啊,想辭職了,但是感覺沒工作有點沒底氣……」…… 有些孕媽說自己很爽快地就辭了,開開心心回家。
  • 這三種情況,孕媽保胎未必是好事
    茉莉媽媽的花粉群裡,一個新晉準媽有一天很焦慮的在群裡詢問有經驗的小姐姐們,「剛懷孕5周左右,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有先兆流產的跡象,然後開了些保胎藥。很擔心寶寶的情況,想知道平常需要注意些什麼?」「你有出現什麼症狀嗎?有出血或者是腹痛之類的?」
  • 懷孕保胎,別總拿黃體酮說事兒!
    懷孕以後,孕媽媽們最怕聽到的應該就是流產這個詞了,一旦跟流產扯上關係,大多數人的首選肯定是保胎。殊不知,盲目的保胎可能帶給你更多的麻煩。誤區1:保胎要吃藥、補品保胎並不一定要服藥。部分孕婦的保胎方式就是多休息,如果需要服用保胎藥,則要根據孕婦的激素水平和症狀等具體情況來決定。另外,保胎時也不能亂用補品,最好不要吃含有參類的補品。參類能活血,同時具有「抗凝」的作用,有可能會引起出血甚至流產。誤區2:保胎一定要少動仍有不少孕媽錯誤認為:安胎就等於臥床休息。
  • 孕媽為什麼要保胎?孕媽出現哪些情況需要保胎呢?孕媽別大意
    現在都是晚婚晚育族,好不容易結婚了,有孩子了,全家人在期待小生命到來的同時又特別緊張,特別是頭3月,很多準媽媽為了保胎,都會休假在家養胎,然而你真的了解保胎嗎?什麼情況下需要保胎?一、需要保胎的情況有:1.有習慣性流產史、不孕不育史若女性之前由於活動過度、受到過碰撞、用力過度等引起陰道流血、習慣性流產,應該加強保胎措施。
  • 初懷孕要如何保胎?|懷孕|保胎|流產徵兆_網易親子
    對孕婦來說,在懷孕初期,最危險的事情莫過於異位妊娠與流產,而發生這兩種情況時孕婦都會發生腹痛、陰道流血,所以孕早期保胎非常重要。發生流產徵兆後都要保胎嗎發生流產徵兆後,孕婦及家屬總希望醫生能千方百計地保胎。但是,如果不客觀地分析病情,可能會將原本有缺陷、應自然淘汰的胎兒保存下來,從而使新生兒出現殘缺、呆傻、智力低下、白化病等畸形。胚胎也會「優勝劣汰」,有些畸形胎兒會通過自然流產的方式脫離母體。
  • 23歲孕婦整天臥床保胎,老公卻說她矯情,醫生的話讓他很愧疚
    現在醫療技術越來越發達,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意外的發生,所以孕婦和家人也都重視起了孕檢,這才能保證寶寶在腹中平穩生長,不過作為老公,遇到這種情況卻難以做到感同身受,還誤以為寶媽太矯情。23歲孕婦整日臥床保胎,老公卻說她太矯情小茂是一位年輕的23歲寶媽,不過從小體質就很弱,結婚有了寶寶了,身子就更虛弱不堪,如今是第三次懷孕了,第一次懷孕,不到兩個月就毫無徵兆的流產了,心裡自然難過不已,只好安慰自己還年輕,以後還會有寶寶的。
  • 孕早期保胎的方法
    孕早期保胎的定義對孕婦來說,在懷孕初期,最危險的事情莫過於異位妊娠與流產,而發生這兩種情況時孕婦都會發生腹痛、陰道流血,所以孕早期保胎非常重要。發生流產徵兆後都要保胎嗎發生流產徵兆後,孕婦及家屬總希望醫生能千方百計地保胎。但是,如果不客觀地分析病情,可能會將原本有缺陷、應自然淘汰的胎兒保存下來,從而使新生兒出現殘缺、呆傻、智力低下、白化病等畸形。胚胎也會「優勝劣汰」,有些畸形胎兒會通過自然流產的方式脫離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