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果要考上名校,必須從小培養自學能力。現代社會培養自學能力,最大的障礙,就是現在培訓班名目繁多,很多家長禁不住焦慮的心,一口氣給孩子報幾家培訓班,把孩子業餘時間都佔滿了。
把孩子業餘時間佔滿,有2個害處。第一個害處,就是孩子沒有自己掌控的自由時間,導致孩子做事不積極。我舉個例子,如果孩子每天晚上在規定時間之前完成作業,就有20分鐘自由活動看電視、玩遊戲的時間,那麼孩子完成作業的狀態就可能更加積極。
第二個害處,是孩子時間被培訓機構佔滿,就沒有機會發展自學潛力。很多孩子上了很多年英語班,到了初中,連查字典的習慣都沒養成,說明還是一個語言學習的「門外漢」。
自學能力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它需要家庭環境去栽培。懂教育的家長都知道,孩子想成為大才,一定不能百分百去指望學校。當然學校教育也很重要,在學校,孩子接觸各色各樣的同齡人,也看到各色各樣的老師(大人),這就是提前讓孩子接觸一個「小社會」,鍛鍊孩子情商。況且,大多數家長,也不可能語文英語數學體育樣樣精通,所以孩子必須依賴學校教育。但是,學校教育無論多麼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補充。同一所學校同一個班級,為什麼孩子表現懸殊?就是因為每個人的家庭教育不一樣。我舉個例子,在學校,老師評價那些學習好、愛鑽研、懂禮貌的小孩,都是說「你看,這小孩家教真好」,而不是說「你看,班主任教的真好」。
2019年高考結束後,北京西城區最好的學校之一,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讓該校2019屆高考英語第一名做了場經驗交流會。這位同學做了一份PPT分享自己的高考經驗,其中列出了自己讀過的英語小說。有讀英語小說的習慣,配合上刷題,高考成績肯定拔尖。為什麼同在一所學校,有的孩子能愛上讀英語小說,有的孩子無動於衷呢?其實還是家庭環境的影響。
孩子年齡小,不要報那麼多培訓班「分心」,而要聚焦於培養孩子在家讀書鑽研的自學力。我打個比方,一棵樹要長得高,就得在它小的時候,把雜蕪的枝蔓剪掉,這樣所有的營養都集中在主幹上,樹幹才可以長的又高又直。這跟人培養潛能一樣,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一個點,才有希望脫穎而出。
現在很多孩子,學的累,忙來忙去的,但是進入中學,高考競爭力也不強。很多家長以為,成功來自努力,其實不是的。很多人都在努力,為什麼大部分人的努力在多年以後,沒有得到好的回報?因為大部分沒有做正確的努力。直接讀懂原版書,這就叫正確的努力。
所謂正確的努力,就是你做完這件事以後不需要重新再做的事。
很多人學英語,久學不成,學了再學,越學越累,就是因為一直不能把原版書融入生活,沒有使用英語的習慣,故總是疲於奔命去學英語,學的多,忘的也多,最後陷入灰心。今天是各種信息撲面而來的時代,人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誘惑。因此,智慧的人都有排除力,就是排除不必要的信息,把時間花在對的方向上。什麼是對的方向?我的建議是,離成功最近的方向,就是對的方向。孩子以後要考名校,英語必須拔尖。那現在就一邊自學讀懂英語原版書,一邊自學劍橋英語KET/PET提高應試能力,這就是離成功最近的方向,我們就聚焦這個方向,持續發力。